【核心素养】4.2《科技力量大 —— 科技改变观念》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4.2《科技力量大 —— 科技改变观念》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4.2《科技力量大 —— 科技改变观念》
第二单元 爱科学 学科学
同学们,古代和现代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科技力量大 —— 科技改变生活”。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模板:科技改变观念
在古代,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和研究手段,人们常常无法 理解很多自然现象。
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爱科学”小组来到了《西游记》的世界,准备考一考聪明的孙 悟空 。“爱科学”小组:“孙悟空,你那么厉害,我们想考考 你。你敢接受挑战吗 你知道雷声和闪电是怎么来的吗 ”
孙悟空:“当然敢呀!是雷公和电母发出来的。”
“爱科学”小组:“不对,科学老师告诉我们,闪电和 雷声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或者云内部,发生放电时所伴随的闪光和声响。”
孙悟空:“我才不相信呢!”
“爱科学”小组:“你要是不信,可以和我们一起去科技馆学习和了解一下。”
请发挥你的想象,用你知道的科学知识去说服 孙悟空吧!
阅读角
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是深远而广泛的。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 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思想和观念。
16世纪之前,欧洲人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太阳及其他 星球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这样的认识和人们的日常经验比较符合, 比如,太阳每天都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因此,16世纪,当波 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地球是围绕太阳转动的观点后,并没有引起太多 人的关注。
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研制了天文望远镜,观测到许多肉眼 看不到的景观,证实了哥白尼的观点。虽然伽利略宣传并捍卫这一观 点,但由于当时的科学知识还不普及,哥白尼的观点依然没有得到人 们的广泛重视和认可。
随着科学知识的日益普及,现在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行 的。看来,科技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
寻找科技改变人们观念的故事。想一想,在这些故事中,科学知 识改变了人们哪些原有的观念。
课堂总结
同学们,科技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改变我们的观念。我们要多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做一个有科学观念的小学生。
课堂练习
选择题(每题 1 个正确答案)
科技能改变人们的( )。
A. 观念
B. 身高
C. 家庭住址
( )的发明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宇宙。
A. 天文望远镜
B. 算盘
C. 指南针
古代人们对雷电的错误认识是因为( )。
A. 缺乏科学知识
B. 不喜欢雷电
C. 雷电太可怕
A
A
A
课堂练习
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科技只能改变生活,不能改变观念。( )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
哥白尼的日心说一开始就被人们广泛接受。( )
×

×
4.2 科技力量大 —— 科技改变观念
科学知识改变错误观念(如雷电)
科技发展推动观念进步(如哥白尼、伽利略的事例)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板书设计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教材围绕 “科技改变观念” 展开,通过《西游记》中孙悟空对雷电认知的故事以及哥白尼、伽利略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不仅改变生活,还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感受科技对人类认知发展的推动作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科技如何改变观念的认识较为浅显,缺乏系统的理解。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故事和角色扮演,适合通过故事演绎、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他们感受科技对观念的改变,培养科学思维。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思想进步的重要性,明白科技改变观念能推动社会发展,初步树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的意识。 道德素养: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养成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品德,乐于传播科学观念。 法治观念:简单了解传播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是符合社会发展和法律规范的,要抵制封建迷信。 健全人格:在认识科技改变观念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理性思考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观念是自己的责任,主动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影响他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科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感受科学知识的力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如何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观念,并用科学知识解释常见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图片、哥白尼和伽利略的事例视频)、科学知识小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5 分钟) 教师讲述 “古人认为打雷是雷公发怒” 的故事。 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知道打雷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古人会有那样的想法,现在却有了不同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这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科技改变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观念变化的思考,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 第二模板:科技改变观念 《西游记》故事演绎与讨论(12 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中 “爱科学” 小组与孙悟空讨论雷电的图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 “爱科学” 小组成员和孙悟空),演绎对话内容。 角色扮演结束后提问:同学们,孙悟空一开始对雷电的认识对吗?“爱科学” 小组是怎么说服他的?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科学知识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现象,改变错误的观念。 请学生用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说一说如何说服孙悟空相信雷电的科学成因。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感受科学知识对观念的改变作用。 案例分析:哥白尼与伽利略的事例(10 分钟) 教师播放哥白尼和伽利略事例的视频。 提问: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为什么改变了观念?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观看视频后发言,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如天文望远镜的发明)和科学知识的普及,让人们逐渐接受了正确的观念,改变了原来的错误认知。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如何改变人们的观念,感受科学发展的历程。 寻找科技改变观念的故事(6 分钟) 教师发放科学知识小卡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科技改变人们观念的故事,并思考科学知识改变了人们哪些原有观念。 每组推选代表分享找到的故事,教师适时补充和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更广泛地认识科技对观念的改变。 (三)课堂活动:科学知识小达人(4 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常见自然现象(如月亮的圆缺、彩虹的形成等),请学生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评选 “科学知识小达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强化科学观念,激发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科技能改变人们的( )。 A. 观念 B. 身高 C. 家庭住址 答案:A ( )的发明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宇宙。 A. 天文望远镜 B. 算盘 C. 指南针 答案:A 古代人们对雷电的错误认识是因为( )。 A. 缺乏科学知识 B. 不喜欢雷电 C. 雷电太可怕 答案:A 判断题 科技只能改变生活,不能改变观念。(×) 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哥白尼的日心说一开始就被人们广泛接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科技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改变我们的观念。我们要多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相信科学,反对迷信,做一个有科学观念的小学生。
板书设计
科技力量大 —— 科技改变观念 科学知识改变错误观念(如雷电) 科技发展推动观念进步(如哥白尼、伽利略的事例) 相信科学,反对迷信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演绎、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对观念的改变,学生参与度较高,能积极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技改变观念的深层原因和广泛影响方面,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通过更多的拓展资料和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