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9课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逃到临安(今杭州),重新建立政权,史称南宋。
靖康耻,武穆御金
臣子恨,绍兴和议
风波亭,英雄冤死
临安城,君臣偏安
风波亭,英雄冤死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岳飞必须死。”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公元1127年大宋实录》
你觉得这个看法背后的理由是什么?
岳飞(1103—1142)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
赵匡胤乃篡位武将,这并不是一个特例。
自安史之乱始,一个又一个王朝倒在自身保卫者的剑下。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元]脱脱·《宋史》
陈桥驿兵变
【明】刘俊:《雪夜访普图》
宋太祖如何设计国策?缘由何在?
宋太祖赵匡胤
(927-976)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宰相赵普
“……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北宋】司马光·《涞水记闻》卷一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宋太祖的顶层设计
科举取士 文官政治 崇文抑武 权收中央
皇帝
御前会议
台谏
枢密院
中书门下(政事堂)
三司
同平章事(宰相)
参知政事(执政)
枢密使(执政)
枢密副使(执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三司使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1)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完备
(2)君臣关系——与士大夫共治
(3)防范异化——宗室、外戚、宦官受到抑制
(4)人事管理——实行官、职、差遣的分离
【宋代文官政治的表现】
科举取士 文官政治
“盖宋之政治,士大夫之政治也。”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 ——田况《儒林公议》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流动
性加强;
(2)政治:崇文抑武;士大夫崛起;
(3)选官:越加公平、公开化;
(4)教育:官、私学兴盛,提高社会
文化水平。
科举取士 文官政治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
科举取士 文官政治
崇文抑武 权收中央
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
权(行政)
钱(财政)
兵(军政)
通判→牵制
文臣→知州
转运→财政
禁军→强干
更戍→弱枝
冗官
冗兵
集政权
收军权
夺财权
冗费
中央集权
积贫积弱
基本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之弊端
政治危机边疆危机财政危机
如何应对?
如何评价宋朝的顶层设计?
“文官体制”的积弊 “三冗二积”的无奈
“多元并立”的忧患 “庆历新政”的夭折
如何富国强兵?
“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
——王安石
减轻人民负担
抑制豪强兼并
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
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战斗能力
增加武器装备
培养人才
宣传变法
变法的另一面
“富有的百姓不愿意贷青苗钱,贫穷的人才想得到,于是命令依据户等的高下品级来配额摊派。”——摘译自《宋会要辑稿》·《食货四·青苗》
官吏为完成任务强行摊派,加重百姓不必要的负担。
新党、旧党互相打压
统治集团内部分裂严重
邓绾:“笑骂归他笑骂, 好官须我为之。”
吕惠卿: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用其智。
吸引大量政治投机者
太祖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
——[元]脱脱·《宋史》
兵权既释 安枕而卧
兵将分离 抑制武将
宋太祖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是过度敏感吗?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视角回归】
对外之积弱不振
军权三分
更戍法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兵不识将
将无常兵
这样的顶层设计,
北宋付出的军事代价是什么?
崇文抑武
文官政治
【澶渊之盟】宋神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岁币”……
【宋夏和议】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称为“岁赐”。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皇家军?
岳家军有十万兵马,
占全国兵力的四分之一强。
【视角回归】
南宋草创,高宗自然危疑:
内忧大于外患!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宋朝传统的军事体制以降低效率的代价换取内部安全。李亚平揣摩赵构的心思:“与其用朝廷的兵马钱粮,养大功高盖主、尾大不掉的武将,还不如与金国讲和更划算。”
“主上圣明,察见兵柄之分,无所统一,乃密与桧谋,消尾大之势,以革积岁倒持之患。”
——南宋 秦熺
宋高宗·赵构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岳飞主战、反对议和
“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不合时宜!
数百年后的明朝,蒙古人就把俘获的明英宗送回,不久就发生了英宗复辟。
“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
——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在宋金议和的背景下,赵构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退兵。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金作战想象图
岳飞是否非死不可?
锦上添花?雪中失炭?
南宋偏安,对赵构而言,收复失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僵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南宋)陆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
从边际分析的角度看,收复失地的新增收益主要是荣耀和威势,属于锦上添花;新增成本却是内外交织的致命危险,属于雪中失炭。皇帝不愿用雪中炭换取锦上花。在降格以求的暴力均衡格局中,无须建立超过金国的军事力量。此意一定,岳飞及其代表的家军体制便走到了尽头。
和议 时间 内 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 “岁贡”……
隆兴和议 1164年 南宋与金改为叔侄关系;缴纳“岁贡”;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嘉定和议 1208年 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
岳飞死于宋金和议之后(1142年1月27日) 。
祖宗之法:
防范武将、重文轻武、守内虚外......
有一种想当然的看法,以为宋代给辽、夏、金岁币,使得它变穷,不得不拼命搜刮,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政权的垮台。事实上,岁币数量很有限,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只占很小的比例,而且,它可以在彼此的贸易中得到补偿。
——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
1279年2月,崖山战役, 蒙元灭南宋。
冗官
冗兵
集政权
收军权
夺财权
冗费
中央集权
积贫积弱
基本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之弊端
政治危机边疆危机财政危机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岳飞抗金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知识框架
960年
北宋建国
1127年
南宋建立
1276年
南宋亡国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41年
绍兴和议
1271年
蒙古改元
时空观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