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5.3《走近科学家 ——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5.3《走近科学家 ——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的内容。教材围绕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展开,通过展现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创造对生活的影响,以及普通人也能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成果与我们生活紧密相连,同时激发学生对发明创造的兴趣,感受创新的力量。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家有一定的崇敬感,但可能觉得科学家 “高高在上”“距离遥远”。他们对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熟悉,却较少将其与背后的科技工作者联系起来,且对 “普通人也能发明创造” 的认知不足。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分享生活经历,适合通过生活实例、交流讨论来拉近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距离。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感受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增强对科技工作者的认可与崇敬,初步树立尊重科技、热爱科学的意识。 道德素养:学习科技工作者和普通人勇于创新、服务生活的品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创新的品德,尊重他人的发明创造。 法治观念:简单了解发明创造受法律保护,要尊重知识产权,明白创新成果应得到保护。 健全人格:在认识科学家与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培养善于观察、勇于尝试的心理品质,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认识到创新与生活息息相关,明白自己也有能力参与创新,培养对生活的观察与创新责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成果就在生活中,且普通人也能进行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 “普通人也能发明创造”,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与探索欲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无人机喷药、中国高铁等图片,普通人发明创造的事例视频)、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科技产品或发明创造的照片(提前让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5 分钟)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图片(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智能垃圾桶等),提问:“同学们,这些东西大家都很熟悉吧,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你们知道是谁让这些便利来到我们身边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其实,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让这些便利走进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看看科学家和发明创造与我们的距离。”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切入,引发学生对科技工作者的思考,自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二)讲授新课(28 分钟) 第三模板: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科技成果就在生活中(12 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中无人机喷药、中国高铁的图片,提问:“大家看看这些图片,无人机喷药和中国高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科技成果?” 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生活经验发言,分享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 教师请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生活中科技产品或成果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该成果及其带来的好处。 教师总结:“这些科技成果都来自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他们的成果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并不遥远。”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图片和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科技成果的贴近性,认识到科技工作者的成果与生活紧密相连。 科学家与我们的距离(8 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科学家离我们远吗?你们在电视、生活中或者书里见过哪些科学家?能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吗?”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见过或了解的科学家及其相关经历(如在电视节目、科技进校园活动中见到科学家)。 教师补充一些科学家走近大众的事例(如科学家参与科普节目、到学校讲座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并非遥不可及,他们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享和教师补充,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心理距离,打破 “科学家很遥远” 的认知。 普通人也能发明创造(8 分钟) 教师播放普通人发明创造的事例视频(如小学生发明智能垃圾桶、工人发明多用途洗衣机等)。 提问:“视频里的发明者是科学家吗?他们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这说明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后发言,教师总结:“很多发明构想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让生活更美好。”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普通人发明创造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你觉得自己能进行发明创造吗?” 每组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发明创造并非科学家的 “专利”,普通人也能参与,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课堂活动:我的小发现与小创意(4 分钟)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 “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自己的小创意。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对有创意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发言,鼓励学生观察生活、勇于创新,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下列属于科技工作者带来的便利的是()。 A. 无人机喷药提高耕作效率 B. 自己跳绳锻炼身体 C. 和同学玩游戏 答案:A 关于科学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学家离我们非常遥远,看不到摸不着 B. 我们可以在电视、生活中看到科学家 C. 只有大科学家才能进行发明创造 答案:B 普通人发明创造的意义是()。 A. 让生活更美好 B. 没有意义 C. 只是好玩 答案:A 判断题 科技成果只存在于实验室,和我们生活无关。(×) 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发明创造。(×) 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科学家的身影。(√)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成果就在我们生活里。而且,普通人也能像他们一样进行发明创造。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生活,大胆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板书设计
走近科学家 ——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科技成果在生活中 科学家离我们不远 普通人也能发明创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交流讨论等方式,有效拉近了学生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距离,学生参与度高,能积极分享生活经历和创意。但在激发学生长期的创新意识和引导学生将创意转化为实际行动方面,还需在后续教学中通过更多实践活动(如开展小发明比赛)来强化,帮助学生将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5.3《走近科学家 ——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第二单元 爱科学 学科学
同学们,这些东西大家都很熟悉吧,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你们知道是谁让这些便利来到我们身边的吗?其实,是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让这些便利走进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看看科学家和发明创造与我们的距离。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三模板: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从科技工作者的探索发现和发明创造中 受 益 。
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
爸爸妈妈带孩子到医院看病
无人机能自动喷洒农药,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高铁 持续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经常看到科学家的身影,甚至有机会和他们面对面。
我经常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仰慕已久的科学家。
在科技进校园活动中, 我们有幸和科学家面对面。
你在电视上、生活中或者书里见过哪些科学家 请与同伴分享你的经历吧!
很多发明构想都来源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他们的发明创造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我在新闻里看到有几个小学生发明了智能垃圾桶,为垃圾分类提供了便利。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发热的地板,既安全又节能,这一 发明有望帮助一 些没有集中供暖地区的人们过 上温暖的冬天。
我了解到一名机械工人 发明了一种多用途洗衣机, 既可以清洗衣服,也可以清 洗鞋子等,方便人们的日常 生活。
我还看到 ……
这些普通人进行发明创造的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课堂总结
同学们,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的成果就在我们生活里。而且,普通人也能像他们一样进行发明创造。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生活,大胆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课堂练习
选择题(每题 1 个正确答案)
下列属于科技工作者带来的便利的是()。
A. 无人机喷药提高耕作效率
B. 自己跳绳锻炼身体
C. 和同学玩游戏
关于科学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学家离我们非常遥远,看不到摸不着
B. 我们可以在电视、生活中看到科学家
C. 只有大科学家才能进行发明创造
普通人发明创造的意义是()。
A. 让生活更美好
B. 没有意义
C. 只是好玩
A
B
A
课堂练习
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 “×”)
科技成果只存在于实验室,和我们生活无关。( )
只有科学家才能进行发明创造。( )
我们在生活中能看到科学家的身影。( )
×

×
走近科学家 —— 他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科技成果在生活中
科学家离我们不远
普通人也能发明创造
板书设计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