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同步提优训练(含答案)1.3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2023宿迁中考)若 是方程 0 的两个根,则( )。A.B.C.D.2.(2025-连云港期中)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分别是 3 和 -5 ,则这个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是( )。A. B.C. D.3.已知方程 的一个根为 -2 ,则方程的另一个根为 _____。4.(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为 ,若 ,则实数 _____ .(2)(2024扬州中考改编)已知实数 是关于 的方程 的两个根,若 ,则 的值为 .5.方程 与方程 所有实数根的和等于_____ .6.设 是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不解方程求下列各式的值:(1) ; (2) .7.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1)求证:无论 为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 满足 3 ,求 的值。8.如图,四边形 是边长为 5 的菱形,对角线 的长度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 是 边上的高,则 的值为( )。A. 1.2 B. 2.4 C. 3.6 D. 4.89.如图,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对应的点分别落在数轴上 两个区域内,则 和 的值可能为( )。A.B.C.D.10.(2024苏州模拟)已知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则 的最小值是( )。A. 7B. 11C. 12D. 1611.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互为相反数,则 _____12.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实数根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3.(1)(2024常州中考)已知 和 是方程 的两个解,则 的值为 。(2)已知 是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 的值是_____ 。14.(2024灌南期末)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1)求 的取值范围;(2)若 Rt 的两条直角边 的长恰好是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斜边 ,求 Rt 的周长.15.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且其中一个根为另一个根的 2 倍,则称这样的方程为"倍根方程"。(1)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是 "倍根方程",求 的值;(2)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是"倍根方程",求该方程的根.16.新趋势 项目式学习 小华在学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节内容后,对一元三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产生了浓厚兴趣。下面是他收集的素材,请根据素材帮助他完成相应问题:【素材 1】一元三次方程的定义:我们把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3 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三次方程,一般形式为 为常数,且 )。【素材 2】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若一元三次方程 的左边在实数范围内可因式分解为 为实数),即原方程化为 ,则得方程的根为 , .【素材 3】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探究过程:设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根 ,则方程可化为 ,即 ,与原方程比较,可得根与系数的等量关系为 .(1)若关于 的三次方程 为常数,且 的左边可分解为 ,则方程 的三个根分别为 , , 。(2)若关于 的三次方程 为常数,且 的三个根为 、 ,探究根与系数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 , .(3)利用(2)中的结论解决:若方程 的三个根为 ,则 的值为参考答案1.A 2.B 3. 4 4.(1)-5(2)-15. 6 解析:方程 中, ,没有实数根.6.根据题意,得 .(1) .(2) .7.(1),无论 为何实数,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 .,,,化简得 ,解得 或 .8.B 解析 : 对角线 的长度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 0 的两个实数根, . .故选 B.9.A 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根对应的点分别落在数轴上 两个区域内, 设 区域内的根为 区域内的根为 ,即 的值可能为 , 的值可能为 .故选 A.10.D 解析: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 .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故选 D.11. 0 解析:设方程的两根为 ,根据题意,得 , ,解得 或 .当 时,方程化为 ,无解,故 舍去, 的值为 0 .12. 解析:依题意,得 ,则 ,解得 .13.(1) 2028 解析: 和 是方程 的两个解, .(2) 2001 解析: 是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 .14.(1) 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 ,解得 .(2)设 ,则 是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1) 的两个实数根, . ,根据勾股定理,得 ,解得 -7 (舍去), 的周长为 .15.(1)设这个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 和 ,则 ,解得 ,即这个方程的一个根为 2 ,将 代人方程 得 ,解得 .(2)设这个方程的两个根分别为 和 ,由 题 意 得 整理得 , 将 代人(1)得 ,解得 该方程的根为 或 .16.(1)1-2 3 解析:由题意可知,原方程可化为 2) 或 或 , .(2) 解析:由题意可知,原方程可化为 ,展开整理得 ,与原方程 比较可得 .(3) 解析:利用上题结论可知,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