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春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学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为人民服务的“剧本”。为人民服务的“剧本”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 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 土地改革
3. 每年的3月,西藏自治区各届干部群众都要在布达拉宫广场集会,热烈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在于( )
A.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中华民族实现大统一
C. 为工业化准备条件 D.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4.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基于这一考虑,中国政府决定( )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向西藏进军 C. 抗美援朝 D. 土地改革
5. 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到1952年底,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地。与这一变化直接相关的是( )
A. 西藏和平解放 B. 土地改革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6. “1953年暑假,中国高校按照集中使用、重点配备原则,将大约43%大学生分配到重工业、国防工业等各部门。”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
A. 土地改革成果需要巩固 B. “一五”计划建设迫切需要
C. “文化大革命”急需人才 D. 改革开放企业人才招聘火热
7. 1953年10月,首次基层人大代表普选拉开帷幕。亲历者回忆:“在历经了宣传选举、投票选举等程序后,选区内全体选民选出了他们自己的代表。”这反映出第一届人大( )
A.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代表文化素质普遍较高
C. 取代了政协会议的地位 D. 基层普选流程有序规范
8. 1954年有学者对农户进行了调查,平均每户占有耕畜0.64头,犁0.54部,贫农直接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的费用仅为3.5元,中农也仅有7.6元。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 土地改革运动未取得任何成效 B.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必要性
C. 需要加快争取苏联的援助 D. 基本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
9. 1956年1月1日,中兴源丝织厂与南京11家小丝绸厂合并,经过改组实行公私合营,经政府正式批准挂牌。使云锦焕发生机的这一改组属于(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对农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10. 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也随之诞生。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背景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 共产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 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11. 1965年,卫生部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大力培训农村卫生人员,为百姓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人民健康水平从而得到普遍提升。这体现了我国( )
A. 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 B. 普及义务教育的紧迫性
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 推动西部开发的前瞻性
12. 以下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其中面值10元的银币背面图案分别为:安徽小岗村的禾苗和稻穗,上海浦东标志性建筑及南浦大桥、黄浦江等组合设计,深圳城市建筑、蛇口港、拓荒牛雕塑及飘带等组合设计。纪念币这些设计( )
A. 表现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B. 代表改革开放的成就
C. 反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 体现农村改革的影响
13. 1978年,邓小平同志曾特别提到“大庆(油田)要进口一件设备,本来经过党委就可以决定,就是上报审批、转圈子,导致拖了一年才下来。”这表明当时(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B. 国有企业内部官僚主义膨胀
C. 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极不到位 D. 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
14. 票证是时代的产物,见证了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下列票证折射的社会变迁是( )
A. 从封闭到对外开放
B. 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
C.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D. 从贫穷到全面小康
15. “近代中国开放是在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现代中国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下列属于我国现代第一批对外主动开放城市的是( )
A.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B. 深圳、珠海、广州、厦门
C. 深圳、上海、汕头、厦门 D. 深圳、珠海、汕头、宁波
16.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出现上述场景的主要原因是( )
A. 私有经济主体地位上升 B.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入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 改革开放改变了社会面貌
17. 1992年,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
C.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D. 中共二十大的召开
18. 中国梦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也是人民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能保障这个梦想得以实现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材料强调中国梦的实现需要( )
A. 发展生产 B. 共同富裕 C. 依法治国 D. 制度保障
二、非选择题(19题13分,20题12分,21题14分)
19.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中共逐步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引自《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轨迹》
(1)根据材料一,找出土地改革主要目的,并概括其特点。
材料二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1957年,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并概括其影响。
材料三 1980年4月,邓小平明确同意姚依林从减轻国家负担的角度支持落后地区农民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到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对这一过程,邓小平回忆说:“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是对全国范围讲的。”
——摘编自《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等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在国家政策调整中你得到的认识。
20. 实现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凝聚着各方共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的水陆交通仅依靠公路和水路运输,无法满足巩固海防和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1954年秋,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鹰厦铁路。在党的领导和苏联专家帮助下,铁道兵及十几万民工,以创造性的劳动精神,用不满二年的工夫,就修通了铁路,是我国铁路建筑史上的一大成就。
——摘自马元编《鹰厦铁路》
(1)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鹰厦铁路得以提前建成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根据图一、图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些工业成就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意义。
材料三 中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工业增加值比重(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统计局数据绘制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后我国工业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说明产生这种趋势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
21. 中国式现代化是政治民主、精神文明、社会和谐等的全方位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成果。
材料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请把材料二中A、B处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共同点。
材料三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1950-1953年 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6年 三大改造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8年 掀起“大跃进”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编制
(3)综合上述材料,选择两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有总结提升)
2025年春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学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A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B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B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C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19题13分,20题12分,21题14分)
【19题答案】
【答案】(1)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只需答出其中两点)特点:逐步开展,用法律的形式给予肯定和保护。
(2)方式:合作化 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3)原因:减轻国家负担;发展生产;人民公社制度不符合当前生产力的发展。
(4)认识: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制定政策应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结合国情。
【20题答案】
【答案】(1)因素:巩固海防和发展经济的客观需要;党的领导和苏联专家帮助;兵民的创造性劳动。
(2)特点:沿海工业发展比内地迅速;优先发展重工业。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趋势:工业迅速发展;原因:实行改革开放;2001年加入WTO;科技的创新。(只需答出其中两点)
(4)建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沿海与内地应协调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与时俱进。
【21题答案】
【答案】(1)成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需答出其中两点)。
(2)A:邓小平理论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共同点: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都体现了理论创新;都结合了国情。
(3)示例一:观点:民主政治建设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论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结论: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我们应该维护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并不断丰富民主政治建设。
示例二:观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相对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论述: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民英勇战斗,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在稳定和平环境的保障下,我国在1953-1957年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结论:经济的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我们要积极捍卫中国的稳定与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