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和田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未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公元589年,某一事件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的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2.某同学所撰写的历史情景剧包含以下剧目:《昭陵六骏:战马传奇》《以人为镜:魏征进谏》《民族和谐:献号天可汗》,请问这个历史情景剧的主题应该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一代女皇3.唐代诗人白居易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绘了当时的一座城市。关于该“城市”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城市中店铺遍及街道宅巷 B.城市中实行了坊市制度C.城市中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D.描绘了洛阳城规整布局4.白居易曾作诗《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诗中胡麻饼技艺的传播,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中外交往日益加深 B.社会发展由盛转衰 C.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D.民族融合加深5.唐朝时期,日本派十几批遣唐使,把唐先进的制度、文字、书法、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选拔官员,还引入中国的医学等成就。据统计,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由此可见唐朝( )A.是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B.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C.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D.对世界有很大影响力6.他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倡导医德,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撰医学著作特以“千金”命名。他所著的《千金方》,总结唐以前历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就是( )A.僧一行 B.韩愈 C.孙思邈 D.柳宗元7.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宋朝( )A.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9.《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了中国古代独创的造船技术——水密(意为“不透水”)隔仓,中国古代文献也提及过此技术。然而,长期以来该技术却未见于实物。直到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了有13个水密隔舱的南宋木船,中国古人这一造船技术上的创新才得以实证。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献的记载均真实可信 B.文物考古是实证历史的有力手段C.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开始于南宋 D.泉州是宋朝唯一的海外贸易港口10.“如果没有中国的这个发明,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等人的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个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11.明太祖时,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的处罚。如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的大臣达134人。“廷杖”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明朝刑法的严苛 B.皇帝权威的提高 C.明朝吏治的腐败 D.中央集权的加强12.“1561年4月的一天,倭寇即将袭击台州。突然,一杆‘戚’字旗树起。随即,一声号令:‘布好鸳鸯阵!’直打得倭寇四处逃窜。”《中华军事五千年》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三元里人民抗英13.据《清代文字狱档》记载,从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狱达53起,几乎遍及全国各地,造成以文肇祸的恐怖气氛,致使知识分子再也不敢轻易表露个人思想。由此说明文字狱( )A.禁锢了思想言论 B.打击了违法犯罪 C.提高了儒学地位 D.保障了社会发展14.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这些举措的共同作用是( )A.推动了中央行政制度变革 B.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C.防止了西方对中国的侵略 D.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15.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于2015年12月16日宣布,中国探测暗物质的科学卫星有了新的名字——“悟空”。科学家欲借“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请回答“悟空”是哪一部著作中的主角(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二、材料分析题。(16题18分、17题14分、18题16分、19题7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摘编自《宋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五代之制”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宋太祖采取了什么办法?(3分)材料二:太祖为吴王时本如元制置中书省,以左右相国为之长,先尚右,后尚左。洪武元年(1368)改为左右丞相,或居内辅政,或统军征伐。其居内负行政责任者先后有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权力甚大。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诛胡惟庸后,“革去中书省,升六部”。——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2)根据材料二回答,朱元璋为强化皇权,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材料三: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乾隆五十七年(1792),纯皇帝(乾隆帝)特旨裁之。——摘编自[清]爱新觉罗·昭《啸亭杂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3分)材料四:(4)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分别在思想文化领域又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5)依据材料一到材料四的政治制度的演变,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3分)17.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之大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图一、图二是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指出其名称。(4分)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二中提到的有关宋朝时闻名天下的“粮仓”的谚语,(2分)并谈谈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2分)材料三 这是一部明代的农业百科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部“农业百科全书”的名称和作者。(2分)材料四 ……而明代之后,易种而又高产的“五大农作物”被引进并迅速推广于中华大地,一举改变了中华农业产业的基本生态景观,改变了中国人的衣食结构。——《“五大衣作物”的引种与推广》(4)依据材料四例举明朝从南美洲引进的两种农作物新品种。(2分)并说明其引进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18.政策演变,影响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得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统治者致力于开辟海上通道,对海外贸易奉行积极政策,“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海外贸易的政策和为管理海外贸易而设立的机构。(4分)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最远到达的地方。(4分)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2分)并说明该政策在当时的消极影响。(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启示。(3分)19.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①唐蕃会盟碑 ②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夜行铜牌 ④明代《倭寇图卷》(局部)⑤达赖金印 ⑥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钢炮 ⑦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两例相关图片,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和田地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B B D D C C D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A A B D二、材料分析题。(16题18分、17题14分、18题16分、19题7分,共55分)16.(1)制度:三省六部制。(2分)办法:设置多个副宰相,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3分)(2)措施: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3分)(3)影响: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3分)(4)政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4分,一点两分)(5)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最后被废除。(3分)17.(1)筒车、曲辕犁。(4分,一点两分)(2)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2分)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2分)(3)《农政全书》徐光启(2分,一点一分)(4)玉米,马铃薯,甘薯,花生,向日葵.(任两例)(2分,一点一分)影响:提高了粮食产量,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促进了人口增长。(2分)18.(1)奉行积极政策,市舶司(4分,一点两分)(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2分)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3)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2分)消极影响: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3分)(4)政策演变影响社会发展;或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开放使国家强大。(3分)(本题相对开放。结合材料和问题可从国家政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角度回答。)19.观点:元、清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分)论述: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清朝时,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元、清时期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