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28张PPT)+2视频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营造清朗空间 课件(共28张PPT)+2视频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上册
3.2 营造清朗空间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健全人格:通过分析网络使用中的时间黑洞、信息茧房等现象,引导学生辩证看待网络的双重性,避免因过度沉迷网络导致心理失衡,促进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 2.法治观念:通过了解使用 AI 捏造谣言被处罚等案例,明确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学生树立“网络自由有界,守法是底线”的观念。 3.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将道德规范内化为网络行为准则,养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修养。
重点: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难点:提升媒介素养。
新课引入
思考:这个视频对于我们参
与网络生活有什么启示?
启示:我们要努力营造清朗
的网络空间。
视频《营造清朗空间》
讲授新课
自学导航-问题指引
1.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2.怎样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讲授新课
生活观察
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
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充分利用时间。
小宇周末在家,本想写完作业打球,却因刷短视频、玩游戏,耽误作业和打球,懊恼又迷茫。
讲授新课
1.小宇遇到的困扰,你们经历过吗?网络到底是助力成长的工具,还是打乱生活的“麻烦精”?
2.结合“生活观察”(奶奶和爸爸对网络的不同观点 ),分组讨论网络对个人生活、家庭交流、学习成长的影响。
比如刷短视频停不下来,耽误了写作业;看到网上有争议的言论,忍不住参与争论却被怼;甚至因为过度沉迷网络,和家人产生过争执……
利:便捷获取信息、丰富娱乐方式、提升生活效率;
弊:过度沉迷导致作息紊乱、信息过载让人焦虑、虚假内容误导判断。
知识小结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
1.网络是把双刃剑
网络改变了社会生活,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与算法操控;网络暴力,群体对立与极端化;虚假信息泛滥;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青少年与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疏离;等等。
网络衍生的社会问题:
探究与分享
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0条,重点就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作出规定。
思考:该条例实施的原因是什么?对青少年有如何启示?
点拨:(1)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相对偏低,对网络信息缺乏选
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2)要提升媒介素养。
知识链接
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
探究与分享
情境一:周末的 “时间黑洞”
周六上午,小宇计划用 1 小时查历史课“丝绸之路”的资料。打开浏览器后,弹出一条“AI 生成的古代名人搞笑短视频”,他点进去看完,又被推荐栏的“ 三国人物现代装换脸”吸引,不知不觉刷了 40 分钟。等回过神,原本用来查资料的时间所剩无几,作业只能拖到下午。
情境二:睡前的 “兴趣陷阱”
小宇喜欢篮球,睡前总习惯刷体育新闻。算法推荐给他的全是 NBA 赛事、球星集锦,他刷得津津有味,常常看到深夜。有天爸爸和他聊起最近的航天发射新闻,他却一脸茫然:“还有这事儿?我从没刷到过。”爸爸叹气:“你手机里全是篮球,其他重要信息都被挡住啦。”
情境三:课后的 “无效浏览”
放学回家,小宇想搜几道数学难题的解法。网页上跳出 “某明星疑似恋情” 的弹窗,他点进去看了半天评论,又顺着链接点开 “娱乐圈未解之谜”“明星早年旧照” 等文章。等想起要做题时,一个小时已经过去,难题还没头绪。他懊恼地关掉页面:“明明只想查题,怎么又看了一堆没用的?”
没时间看书
没时间写作业
忘记打篮球
探究与分享
讲授新课
1.小宇为什么会陷入 “时间黑洞”?如何避免被无意义的信息消耗精力?
2.长期只看篮球相关内容,对小宇有什么影响?
因无意义信息吸引力强、自控不足陷 “时间黑洞”。小宇需明确目的、设时间限制,主动过滤无关内容。
长期只看篮球内容会陷入 “信息茧房”,窄化视野。难以接触不同的事物和观点,不利于全面认识世界,也可能影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思维的开放性。
讲授新课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概念解读:“信息茧房”
知识小结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
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1)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①原因:互联网上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
②要求:a.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多入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b.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探究与分享
点拨: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
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网络并非净土,充斥着暴力、恐怖 、色情、虚假等不良信息……
思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做?
方法与技能
注意
信息
出处
1
关注
官方
信息
2
对信息进行多方 验证
3
辨识
信息
内容
4

他人
求助
5
网络谣言的危害
你知道吗?
1.污染网络环境,扰乱网上信息传播秩序。
2.损害我国互联网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3.败坏社会风气,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给人们造成恐慌的情绪,还可能诱发违法犯罪。
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讲授新课
(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①原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有的人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②要求: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
探究与分享
AI 谣言的结局:王某某、郭某某、石某某等3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上海静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相关违法账号已被依法封禁。
结合右侧及上述材料,想一想小女孩的想法正确吗?你该如何劝说她?
在网络中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讲授新课
(3)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①原因:a.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b.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②要求: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
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
探究与分享
某单位职工因患病走失,该单位在网上发布寻找该职工的信息,协助其家人寻找。信息发布后很快在各网络平台上被大量转发,一场寻找该职工的爱心接力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时展开。两万多份寻人启事、千余人次搜寻,无数充满爱心的网友参与寻人活动。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走失的职工终于被找到。
思考: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谈谈你的感受。
点拨:网上捐款、蚂蚁森林、网络慈善拍卖等。
讲授新课
(4)传播网络正能量。
要求:
①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
知识总结
1
2
3
4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传播网络正能量。
怎样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启思导行
请同学们结合右侧《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
板书设计
原因
做法
3.2
营造清朗空间
网络是把双刃剑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
传播网络正能量
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达标测试
1.李奶奶喜欢和远在外地的子女交流,但子女工作繁忙,不能经常回家。学会使用视频通话后,李奶奶每天都能和子女“见面”,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感觉子女就在身边,心情也变得更加愉悦。下列观点能全面反映上述情境的是( )
A.网络助力我国科技的发展
B.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C.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D.网络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
C
达标测试
2.媒介素养一般是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下列不能体现具有较高网络媒介素养的是( )
A.在网络上看到某地文旅宣传微视频后,积极转发
B.针对“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话题发表立志感言
C.看到“骇人听闻”的信息后,立刻转发给亲朋好友
D.善于在网络上学习文化知识,积极抵制不良网络信息
C
达标测试
3.国家反诈中心为了提高人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特此是醒:“末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这警示广大中学生平时要( )
A.崇法治,加强网络诈骗立法
B.善辨别,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C.懂警惕,坚持个人言论自由
D.明是非,依法打击网络谣言
B
达标测试
4.某地“金鸡鸣春歌盛世”鸡年春联网络书法展暨网络文化走基层公益活动走进中铁十局济青高铁济南制梁场,向春节期间不能回家过年,仍然要奋斗在一线的建设者们送去春联书法作品。从活动中我们需要学习的是( )
①要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
②利用网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提高网络媒介素养,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④规范网络平台,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 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