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第一部分(18分)1.阅读“教师寄语”,完成下面几个小题。(6分)教师寄语亲爱的同学,祝贺你开启七年级的语文阅读之旅,我们被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熏陶、感染。在朱自清的春天里,我们听到了牧童的短笛在成天①liáo亮地响;在④ 笔下的冬天里,我们看到水藻把终年②贮( )蓄的绿色奉献给了自然;在刘堪秋的四季里,我们感受到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③guǎng;在刘义庆《世说新语》里,我们认识了聪慧的谢道韫……同学们,在这段旅途中,我们当志存高远,孜孜不倦,用奋斗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券!(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liáo 亮 ③ 粗 guǎng(2)加点字“贮 ”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1分)A.zhù B.chǔ(3)根据要求写出作者的名字。④ (1分)(4)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2分)改为 改为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C.《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绝妙的露天舞台。(这句话运用的是借喻的修辞手法)B.常见的名词有:“青年”“法律”“想念”等;常见的动词有:“担心”“过程”“增加”等。C.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这句话运用的是拟物手法。)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别人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见教”“见谅”属于敬辞,“令堂”“令爱”属于谦辞。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6分)亲爱的同学,这学期,你在语文的天地里畅游,汲取着文学的养分,丰富着自我的精神家园。今天,是学校文学部落举行的一次“诵读名家进校园”活动,我们邀请你走进文学部落,一起来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1)文学部落的同学们对《秋天的怀念》中一句话的朗读设计产生了分歧,你认为设计恰当的一项是( )(3分)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A.重读“扑”“抓”,“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连读,重读“忍住”“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气缓声长。B.重读“扑”“抓”,“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和“忍住哭声说”两句之间要停顿,重读“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朗读时要高亢急促。(2)文学部落邀请你来当主持人,活动现场首先由学校朗诵队朗诵朱自清的《春》,接着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将朗诵莫怀戚的《散步》。请你给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富有感染力)(3分)第二部分(52分)一、古诗文阅读。(一)古诗文默写。(7分)5.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7分)一切景语皆情语。同样的季节,在不同的文人骚客眼中也是各着色彩。“① ,洪波涌起”的秋日盛景寄寓了曹孟德的豪情壮志:“峨眉山月半轮秋,② 。这一轮秋月却让离乡外出的李白百感交集;“③ ,应傍战场开。”簌簌菊花寄托着岑参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烽前沙似雪,④ ”,用“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的比喻描绘边塞荒凉凄冷的景象。早春时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⑤,江春入旧年”。置身江南暮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所见的暮春之景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⑥ ,闻道龙标过五溪。”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⑦ ,落花时节又逢君。”(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5分)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诗中“昏鸦”指的是 。(2分)7.仿照示例,从炼字的角度给“枯藤老树昏鸦”中加粗字做批注。(3分)[示例]古道西风瘦马:瘦的不只是马,更暗指马上的人因奔波而消瘦。一个“瘦”字,将游子浪迹天涯的悲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1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世说新语》二则【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③。”田子愧惭,走出,造④朝还金,退请就狱⑤。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⑥金赐其母。《诗》⑦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本文选自韩婴《田子为相》)【注释】①镒:二十两。②馆:这里指家。③子其去之:你把这东西拿走。④造:往,到。⑤就狱:接受处分。就:靠近。⑥以:把,拿。⑦《诗》:这里指《诗经》。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 (2)太丘舍去 去:( )(3)子安得此金 安:( ) (4)为相三年 为:( )9.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友人惭,下车引之。(2)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10.[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列几则材料,完成小题。(9分)【材料一】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匠人们的娴熟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数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坚守固然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在专注坚守的同时,更应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在当今社会,许多民间独门手艺亟待挖掘和继承,如斗色剪纸、木板水印、推光漆器、宣城制笔等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持续专注、守正创新的精神永不过时,我们呼唤更多的“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涌现出来,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摘编自孙纲《“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材料三】中国企业培育工匠精神,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议题。而如何进行培育,首先是作为教育机构要转换教育思维。当前的各类学校,重视书本理论,忽视动手实践是一大通病。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中要予以体现;其次是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体制机制。在一些企业,工程师和管理者、市场营销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要优于工匠和技术工人,这无疑是在挫伤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技艺精湛的工匠,应该在企业内部受到应有的重视,对工匠的辛苦付出进行奖励,对企业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是全社会对工匠应给予人文关怀。工匠和简单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不同,工匠的劳动中闪耀着智慧的灵光,有创造性和开拓性。只有全社会理解了工匠群体存在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才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摘编自陈华文《喧嚣时代呼唤工匠精神》)11.下列对材料中“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能工巧匠将技艺掌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们这种追求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就是工匠精神。B.工匠们发自肺腑、专心如一地热爱职业,甚至到达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就是工匠精神。C.工匠精神中不仅蕴含着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D.只有人人成为工匠及工匠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才能疗治浮躁风气、短视心态,探寻美好器物。1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工匠精神贵在坚守,更需传承。只有做到后继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B.工匠虽然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但也有着创造性和开拓性,全社会要有人文关怀,才能呼唤回工匠精神。C.工匠精神培育应该从教育抓起,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教育不仅要重视书本理论,还应大力加强动手实践教育。D.企业要有奖励工匠的激励机制,重视技艺精湛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激发工匠群体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13.结合材料,请你说说工匠精神对我们青少年的学习有什么启发意义?(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13分)父亲送我上大学 杨丽丽①2002年那年的夏天,我经历了高考的“兵荒马乱”、填报志愿的犹豫不决以及等待的痛苦煎熬,最终在8月份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是一所距离我家有着几千公里路途的大学。②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他最远的出行也只是去市里参加过市教委的优秀教师表彰会,而我一直过着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千里之外的城市是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千里之外的大学也充满了未知的悬念。③母亲担心,我自己也很忐忑。父亲多方打听,得知去北方那个城市要去市里的火车站坐火车,而且差不多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听到消息,没有出过远门的母亲更是担心得厉害,而我心里也很忐忑,但是为了给父母宽心也为了节省开支,我还是小声地说:“我长大了,我自己可以去大学报到。”父亲沉默了半天,他看了看地图上家里到大学的距离,又看了看我,一拍桌子:“买两张票,我送你去报到。”④听到父亲这句话,我的心陡然安定下来,潜意识里我是希望父亲陪我去报到的。决定了陪我去报到,父亲就忙碌起来,他先是带着我去市里火车站提前买好了两张卧铺票。其实我是想让父亲买硬座的,这样路费就能省下一半,可是父亲不同意,他听从了售票员的建议:“你们第一次坐火车,还是这么远的距离,买了卧铺,坐累了还能躺着休息一下。”⑤父亲买完票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忙活起地里的活,他起早贪黑地去收花生、掰玉米,就是想在去送我之前把地里的活干完。他也向学校领导请好了假,和母亲一起帮我准备起去大学的行囊。四季的衣物、洗漱用品、路上吃的小零食……满满当当给我塞了两大提包。要坐火车的那天父亲早早就起来了,他提前租好了一辆出租车,“大手笔”地让出租车直接送我们去了市里的火车站。我不知道父亲有没有心疼那付出去的百元大钞,父亲给出租车师傅付钱时,我心疼得厉害,那是父母干多少农活,流多少汗水才能挣出的百元大钞啊。⑥我和父亲都是第一次坐火车,父亲一路上都在认真地向别人讨教,去哪里检票,从哪里出站,火车上厕所在哪里,又要去哪里接热水,甚至还花10元“巨款”给我买了一份盒饭,而他自己却啃着从家里带来的母亲烙的糖饼。父亲把从别人那里请教来的知识一一说给我听,我知道父亲这是为我将来自己坐火车回家做铺垫。⑦经过一天一夜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父亲扛着行李找到接站的校车,他又急匆匆买了下午回程的车票。我看到那张无座车票,眼泪“唰”地盈满了眼眶。⑧父亲扛着行李先把我送到宿舍,他跟着学生会的人去给我办理了入学手续,回来时他带给我一份盒饭,并交给我一张电话卡、一张饭卡,“我回来时顺便去了你们学校的食堂、食堂就在你们宿舍的东南方,有上下两层,各种菜式都有,刷卡就餐很方便。这张电话卡是我在楼下小卖部办理的,里面充了100元钱,想家了就给家里打电话,我得抓紧走了,下午还得赶火车回家。”我拉着父亲的手又一次流下了眼泪,我担心父亲在这陌生的城市,如何去火车站坐车,父亲笑着拿出一张纸:“傻丫头,我刚才去报到处,都打听好了,在你们学校门口就有一趟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你看,这是我问学生会的学生要的公交车时刻表,你留着,以后用得上。我就送你到这里了,以后的大学生活还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希望我的女儿有一个完美的大学生活。”⑨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的泪再也抑制不住了,原来父亲什么都给我安排好了。父亲总是这样,不言不语却默默为儿女做好了一切,他的爱深沉而伟大。带着父亲的爱和期许,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开启了我的崭新人生。14.语文老师组织开展“编单元·学写作”活动,她让同学把上文编入下面单元,你认为可以编入哪个单元?请简述编入这个单元的理由。(3分)A第一单元: 《春》《济南的冬天》B第二单元 《秋天的怀念》 《散步》15.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父亲沉默了半天,他看了看地图上家里到大学的距离,又看了看我,一拍桌子:“买两张票,我送你去报到。”16.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17.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父亲的形象特点。(4分)三、整本书阅读18.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班级即将开展读书交流会。请你按照要求,帮助你们小组的两位同学完成以下任务。(7分)(1)子萱同学读完《朝花夕拾》后,认为鲁迅思想的形成与其学习经历息息相关,于是为鲁迅设计一份求学履历表。请你补全下面的表格。(4分)篇目 地点 入学原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 猜测自己可能是做了错事①《 》 江南水师学堂 衍太太的污蔑;无需学费矿务铁路学堂 ②③《 》 日本东京 ④日本仙台 厌恶东京“清国留学生”的行为(2)在书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浩宇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做一个专题探究,主题为“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放入专题?请写出人名并说明理由。(3分)范爱农 寿镜吾先生 衍太太 藤野先生 阿长第三部分(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许多值得我们珍惜、回忆的点滴,也许是一些人,也许是一些事,这些人和事或给我们带来感动和教诲,或给我们增添自信和勇气。这些点滴就是散落在我们生命里的碎片,时不时发出金灿灿的光芒,给我们的人生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请以“拾起生命里的碎片”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1) 嘹 犷 (2)A (3)老舍 (4) 堪 湛 券 卷2.A3.C4.(1)A (2)在朗诵队同学们清纯甜美的声音里,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芳香,看见了放飞的风筝,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同样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散步》为我们诠释了平常生活中流淌的亲情,描画了一个温馨的场景。下面有请著名播音员陈老师引领我们重温经典!5. 秋风萧瑟 影入平羌江水流 遥怜故园菊 受降城外月如霜 海日生残夜 杨花落尽子规啼 正是江南好风景6.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7.“枯”“老”既写出了“藤”“树”的特点,又为断肠人所处环境增添悲8. 约定 离开 怎么 担任/当/做 9.(1)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2)(你)作为国家的臣子不忠诚,这就是当儿子的不孝顺。 10.示例: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为官要不贪,要忠于国家才算尽孝11.D 12.B 13.①工匠精神可以雕琢时代品质,是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起到重要的作用。②许多传统手艺已濒临失传,“工匠精神”贵在坚守和传承,能将娴熟的技能传承下去。③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甚至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④在各类企业竞争白热化的现实面前,企业需要重拾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来提升竞争力。⑤只有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14.编入第二单元。理由:这三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写的都是“亲情”。 15.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父亲做出决定的艰难和对女儿无限的疼爱。 16.结构上,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标题,与开头部分相呼应;内容上,表达了对父亲的敬佩与感激之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17.①生活节俭:父亲吃从家里带来的母亲烙的糖饼,买回程票时为了省钱买无座车票;②做事周全:父亲送孩子上学时了解各种情况,为孩子将来自己坐火车回家做铺垫;③疼爱孩子:父亲专门请假送孩子上学,给孩子租车、买盒饭等都表现了对孩子无私的关爱。(写出任意两点即可)18.【答案】(1) 《琐记》 之前的学堂知识陈旧,乌烟瘴气 《藤野先生》 想学到更多知识,拯救像父亲那样为庸医所误的病人 (2)示例:衍太太。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19.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