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天津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复习试卷
(考试用时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第1-6题,每题2分;第7-9题,每题3分;10-12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晕(yùn) 酝酿(liàng) 潦亮(liáo) 宛转(wǎn)
B.应和(hé) 朗润(yùn) 澄清(chéng) 吝啬(lìn)
C.着落(zhuó) 莅临(lì) 干涩(sè) 粗犷(guǎng)
D.静谧(mì) 骄媚(jiāo) 高邈(miǎo) 贮蓄(chǔ)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情怀,_______________历史责任。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烈士无畏、殉为家国的___________情怀,也是我们强心壮志、勇往无前的灯塔与坐标。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更加_______________的任务,我们唯有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担负起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A.强化 崇高 艰巨 B.强化 高超 艰苦
C.深化 崇高 艰苦 D.深化 高超 艰巨
3.下面文字中有语病的是( )(2分)
①仰望星空,北斗璀璨。②我们只看到了每一次卫星升空时的激动、喜悦,却不知这背后有太多的辛酸与挑战。③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努力,使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技术创新。④让我们向那些为中国科技披荆斩棘的人致敬!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面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李萌说:“我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 ”
B.宋代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你这是怎么啦?小红。”妈妈关切地问道。
D.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5.对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赏析:本句运用了排比、夸张手法,“朗润、涨、脸红“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欢喜的情绪。
B.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赏析:这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降临时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C.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赏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赏析:本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山腰薄雪在夕阳下的颜色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薄雪下小山的喜爱之情。
6.小语听了小文的感慨,迫切想朗读散文《春》,当读到“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时,她拿不定主意怎么读。下面是同学们的建议,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2分)
A.小诗同学:读到“风里带来些”“混着”“空气里”处,应该分别停顿一下,这样可以起到强调后面内容的作用,同时读起来更有语言的节奏美感。
B.小蒙同学:这句话按照标点符号来停顿即可,这样读起来效果更好。
C.小林同学:“酝酿”也应该重读,这样读来能让人回味无穷。
D.小文同学:“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和“香”应该重读,能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
诗歌鉴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下列对《天净沙·秋思》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桥流水人家”呈现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作品前三行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这个主人公的存在。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出主人公浓重的乡愁。
D.这首散曲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表现出长期漂泊他乡游子的自由洒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7亿年来,地球自转在减速?
①在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地月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使得地球自转减速现象一直存在。但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自转减速的变化是否和现今一样?
②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研究院马超教授带领研究团队联合法国天文学家雅克·拉斯卡尔团队以及来自德国、爱尔兰的地质学家,对全球地质记录进行深入分析和计算,获得了过去7亿年至2亿年前的地球自转周期、地球一天的时长,以及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等重要数据。
③结果显示,在过去7亿年至2亿年前,地月距离增加了约20000公里,日长增加了约2.2小时。另外,地球自转不是平稳减慢,而是呈现出一种阶梯状减速的演化模式,即“快—慢”“快—慢”。两次“快—慢”的转折分别发生在5.5亿年前和2.5亿年前,这两个时期正好对应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地球历史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两个主要“快—慢”减速期可能为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④“本研究对重建地—月系统的演化历史、探究地球自转减速的气候、环境、生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马超教授表示,“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将进一步探索地球自转变化与地球磁场、潮汐作用、气候变化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构建更加全面、准确的地球系统演化模型。”
(选自《科技日报》)
8.下面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3分)
A.在地质历史时期,因地月引力产生的潮汐作用使得地球产生自转减速现象。
B.地球自转不是平稳减慢,而是呈现出一种“快—慢”“快—慢”的阶梯状减速演化模式。
C.两次“快—慢”减速期正好对应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地球历史最大的生物大灭绝事件。
D.两次主要“快—慢”减速期肯定为早期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9.第③段划线句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3分)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据 D.作比较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丘舍去(离开) B.去后乃至(才)
C.友人惭(感到惭愧) D.相委而去(相互)
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可以为师 为人谋不忠乎 B.人不知而不愠 博学而笃志
C.与儿女讲论文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D.公大笑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客人“无信”的表现,然而客人得知太丘已去,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发怒,说明客人“无礼”的表现。
B.客人以“下车引之”表示认错,说明客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C.“君”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尊君”表示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表示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D.本文通过对话描写,着重刻画了主人公元方落落大方,明白事理的性格特点。
13.古诗文默写。(7分)
(1)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 ,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描绘暮春景象,烘托哀伤愁绪的气氛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共7分)
1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④。亡何⑤,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⑥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⑦而致⑧之。
【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券,古代指买卖或债务的契据,具有法律效力。⑤亡何:不久。⑥而:你的。⑦辇: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⑧致:送还,归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故不语郎君( ) ②归之( )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3)请结合文段的具体内容,说说蔡磷是个怎样的人?(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
阅读《燕子来时》,完成下面小题。
燕子来时
王 琪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们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5.请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3分)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4分)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17.第⑥自然段中画曲线的句子“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揭示出了什么现象?请你简要分析。(4分)
18.请简要分析第⑦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12分)
(一)综合性学习
踏进初中的大门,同学们认识了许多新的朋友,为此班级开展了“交友之道”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9.【选好宣传标语】为了增添活动气氛,同学们准备在班级张贴一些宣传标语,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3分)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③志当存高远。
④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⑤言必信,行必果。
20.【了解交友现状】为了解中学生的交友现状,你们小组做了问卷调查,请你观察统计表,提取主要信息。(2分)
交友标准 交友目的
文化成绩 道德品质 外貌颜值 交流感情 帮助学习 其他
42% 49% 9% 63% 33% 4%
(二)名著阅读(7分)
21.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完成下表。(4分)
人物或篇目 文段或评述
① 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
② 曾经教唆鲁迅去偷母亲的钱,鲁迅说他母亲没有钱,她又教唆他去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她表面精通礼节,实际深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外表宽厚、可亲,内心却奸险恶毒。
③ 是鲁迅童年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他方正、质朴、博学,是鲁迅颇为敬畏之人,在旧时的塾师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
《 ④ 》 药引方子:原配蟋蟀、平地木十株,特别的丸药,即败鼓皮丸。
22.语文课代表向同学们展示了出自《朝花夕拾》的三幅插图。请你根据这三幅插图的画面内容,选出相对应的文章名称。(3分)
① ② ③
A.《无常》 B.《阿长与〈山海经〉》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五、作文。
23.亲爱的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一个月,你一定有很多温暖的经历、体验和感悟。生活中迷茫难过时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学习上遇到难题时老师的帮助与指点,校运会赛场上同学的支持和鼓励……总有一些细节让你记忆深刻,倍感初中生活的温暖。
请以《那些温暖的细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6
【答案】C
【答案】A
【答案】C
【答案】D
【答案】B
【答案】B
【答案】7.D
【答案】8.D 9.C
【答案】10.D 11.C 12.C
13.【答案】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客路青山外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14.(1)告诉 还,归还
(2)哪有寄存一千金却没有契据的呢?
(3)蔡磷坚决归还友人的财物,体现出蔡磷“券在心”的诚信品格,他具有极高的道德操守。
15.①燕子美丽、优雅;②燕子带来春天和希望;③看到燕子能让心灵舒展,心情明亮。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燕子的眼睛比作宝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眼睛的清澈晶莹,表现了燕子的美丽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17.揭示了随着城市发展,燕子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数量逐渐减少,燕子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正在消失的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传统乡村生活方式的冲击。
18.①结构上,照应开头对燕子的喜爱,使文章结构完整;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带来希望和力量的感激,以及对燕子逐渐消失的惋惜之情;③主题上,深化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主题。
19.①④
20.大多数中学生交友时更看重对方的道德品质;大多数中学生交友的主要目的是交流感情。
21. 长妈妈或阿长 衍太太 镜吾先生或者寿镜吾 父亲的病
22.① B ② C ③A
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