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响度与音色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年八上物理(沪粤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 响度与音色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5年八上物理(沪粤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响度与音色 教学设计
课题 2.3 响度与音色 单元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与前一节 “音调” 共同构成声音三大特性的知识体系。教材以生活中 “敲鼓力度与鼓面振动幅度的关系” 等实验,引导学生发现 “声音大小与发声体振动幅度有关”,进而明确响度的定义、影响因素(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及响度的单位(分贝,dB)。随后转向音色:通过 “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音调”“不同人说同一句话” 的听觉体验,让学生感知 “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声音仍有差异”,进而引入音色概念,解释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同时介绍音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语音识别、乐器区分)。教材注重 “现象 — 实验 — 规律 — 应用” 的逻辑链条,通过大量直观实验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区分响度、音色与前节音调的差异,构建完整的声音特性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噪声控制、声的利用奠定基础。
2022新课标要求 2.3.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3.2了解声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道什么是响度,了解影响响度的因素是什么;知道什么是音色;了解不同响度或音色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物理观念) 2、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或不同特征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3、了解响度、音色在生活、艺术的应用,认识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激发科学探索热情。(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响度和音色具有丰富的生活感知:能直观区分声音的 “大小”(响度),能通过声音辨别熟人、乐器(音色),但尚未将这些主观感受与物理规律(振幅、材料结构)建立关联。但存在以下认知难点:一是易混淆 “振幅”(影响响度)与 “频率”(影响音调),如认为 “振动快的物体声音一定大”;二是对音色的物理本质(材料、结构决定)理解困难,难以解释 “为何不同物体音色不同”;三是在实验中难以准确控制变量(如探究响度与振幅关系时,易改变振动频率),导致实验现象偏差。教学中需通过对比实验(区分振幅与频率)、直观演示(展示不同材料发声体的结构差异),帮助学生突破认知误区,建立科学概念。
重点 1、知道什么是响度,影响响度的因素;2、知道什么是音色,影响音色的因素;3、不同响度、音色的声音在波形图上的差异;
难点 1、能理解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2、学会通过波形图判断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的差异
材料准备 实验工具:小纸屑、鼓、弦乐器(吉他、二胡都可)、管乐器(笛子、萧都可)、音叉 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音乐会表演现场,音乐有时轻柔, 有时激昂,不同乐器合奏,合唱团演员随着乐器唱和…… 这和声音的什么特征有关?我们又是怎么辨认各种乐器乐音或人声?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声音的强弱—响度 生活中的场景中,装修现场各种工具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因为工具发出的声音很“大”; 人们在静谧的美术馆“轻声细语”地交流——人们说话的声音很“小” 生活中,我们经常描述某些声音很大或很小,很强或很弱,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 阅读活动1内容,进行实验 将小纸屑放在鼓面上,先后用轻轻、用力敲鼓面,观察鼓声与鼓面振动的幅度 轻敲鼓面→鼓声响度小→纸屑跳动幅度小 用力敲鼓面→鼓声响度大→纸屑跳动幅度大 说明鼓面振动幅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取一把弦乐器,用大小不同的力弹拨琴弦,可以看到大力拨琴弦,琴声响度大,琴弦振幅也大 说明琴弦振动振幅越大,琴声响度越大 通过活动可以得出: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知识点二 用波形比较振幅 观察小力敲击音叉产生的声音波形图、大力敲击音叉产生的声音波形图 从波形图可以看出,声波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是 dB 分贝数越大,表示声音越强 除此之外,人人对声音响度的感知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声音分散程度有关 知识点三 声音的品质—音色 平时我们闭着眼睛,就能听出是哪位熟悉的同学在讲话,也能区别哪个是小提琴声,哪个是笛子声 这与声音的音色有关,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决定发声体音色的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发声体的结构、发声体的发声方式有关 在波形图上,不同音色的声音波形不同 知识点四 管乐器和弦乐器 (1)管乐器:通过激发管内空气柱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2)弦乐器:通过摩擦或弹拨琴弦来产生声音
课堂练习 1、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B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速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变化的是( A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都不会变 3、下列关于声音“高”“低”的解释正确的是( B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曲高和寡”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男低音”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4、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调大音量旋钮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声音( A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 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 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5、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使用“听诊器”的目的是( D ) A.保持声音的音调 B.保持声音的音色 C.保持声音的频率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6、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它,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声音的响度太小 B.钢尺振幅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 C.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钢尺振动产生的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会使发声的音调发生改变 7、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C )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保持不变 C.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D.接收器将变化的声音信号转变为变化的电流信号传输给计算机 8、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 响度 相同,甲和丁的 音调 相同(选填“音调”、“响度”),甲和乙的 音色 不相同(选填“音调”、“响度”、“音色”)。 9、“鼓声悠扬天地间,鼓槌敲打不间断”。鼓声是鼓面的 振动 产生的;用力敲击鼓面,鼓声会更大,说明响度与 振幅 有关;在太空中敲击鼓面 仍能 (填“仍能”或“不能”)产生声音。 10、小华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歌的声音,再播放出来感觉和直接听到的声音不同,在乐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特性中,询问其他同学,得知自己唱和录的音都是准的,没有“跑调”,所以不是声音的 音调 不同;考虑到录音机音量是可以调节的,所以不是声音的 响度 不同;由此可以推断是声音的 音色 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1、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 音色 好。 (2)这小孩说起话来“脆如银铃”说的是声音的 音调 高。 (3)“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响度 大。 12、通过实验来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凡设计了下面A、B、C、D四个实验,如图甲,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C(填字母,可多选),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 (2)在图D的实验中,小凡在扬声器播放音乐时,调大录放机音量,发现小纸团跳得更高。这说明:发声体的 振幅 越大,声音的 响度 越大; (3)如图乙,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可听到 钢尺 (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 13、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好物理要多做实验。 (1)如图甲,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实验中乒乓球起到的作用是 放大作用 ; (2)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把乒乓球弹起,说明 空气 可以传声;假设在月球上进行乙图实验,则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说明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 响度 越大; (4)如图丙,李雪将上面置有轻质小球的发声体放在玻璃罩内,通过抽气口,往外抽出罩内空气。随着罩内空气不断减少,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了,但看到发声体上方的轻质小球仍然在剧烈地跳动。由此得出实验结论:声音传播 需要 介质,而光的传播 不需要 介质。(均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 知识点一 声音的强弱—响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做音量。 (2)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声源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知识点二 用波形比较振幅 (1)在波形图上,声波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2)声音的大小: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贝的符号是 dB (3)影响人对声音响度的感知的因素:距离声源的远近、声音分散程度 知识点三 声音的品质—音色 (1)定义: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又叫音品 (2)影响声音音品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发声体的结构、发声体的发声方式 (3)不同音色的声音波形不同 知识点四 管乐器和弦乐器 (1)管乐器:通过激发管内空气柱的振动来产生声音 (2)弦乐器:通过摩擦或弹拨琴弦来产生声音 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 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
板书
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内容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