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家的意味一、课程标准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道德修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二、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这一框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家的含义;第二部分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家对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第三部分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家风,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自觉传承优良家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三、学情分析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七年级学生对家庭的结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也具备了践行家庭传统美德的能力,但尚不能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不同家庭结构确立的依据,不能准确认识家风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厘清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明白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对社会的作用,能够传承优良家风,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增强家国情怀。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家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家风的传承五、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初识家,析“家”之内涵”,知道家庭的含义,了解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形成对家庭的深厚情感,培养家国情怀。(2)健全人格:通过“品味家,探“家”之意义”,体会家人对自己的付出,感受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知道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3)责任意识:通过“热爱家,扬“家”之风气”,自觉承担践行良好家风的责任。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图片:钥匙 看到这把钥匙你会想到什么?视频:加沙地带流离失所者--钥匙还在,就有回家的希望。对于这些流离失所者来说,一把看似“无用”的钥匙意味着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联想回答(老师提示:房子、家、家人等)【教师活动】教师总结:我们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把钥匙,还有门后面那个温暖的家和家人。家的记忆带给我们很多温暖和力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家的意味》!设计意图:通过钥匙图片,和加沙地带流离失所的人对钥匙寄托的希望,对家的渴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联想引出课题“家的意味”自主学习:3分钟【学生活动】阅读本课教材正文,对照学习目标,找到目标中的知识用笔画下来,重点词语圈起来。【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反馈,结合新课标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确定总议题:感受家的温暖 共建幸福家庭。(三)新课讲授总议题:感受家的温暖 共建幸福家庭子议题一:初识家——析“家”之内涵【议学情境】生活观察:关于家,有人这样说我的家在某省某县某镇某村。这是我和家人的住所,是我的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还有……我们是一家人。哪里有家人的关爱,哪里就是家。【议学任务】1.畅所欲言: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家”是什么?2.思考:你理想中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提示:温馨、快乐等)3.关于家,同学们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向往,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一个家庭的呢?①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而组成的家庭—男女结婚成家;②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宝宝降生使家庭喜添新成员;③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的家庭—养子女与养父母成为一家人;④父或母再婚组建新的家庭—继子女与继父母也是一家人。【议学小结】 1.家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P27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家是什么,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明确家的含义,体味家中亲情。子议题二:品味家——探“家”之意义【议学情境】 识启超家庭 探家之意义【1】梁启超,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学术大家。除了上述各种“家”,梁启超或许还是近代史上的“最强老爸”!梁启超一共有九个子女,其中有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个院士,其他的子女也几乎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说的就是梁启超一家。【2】视频 梁启超给孩子的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我认为,凡人常常活在趣味之中,生活在有价值中,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通俗地翻译一下,大概就是:人生要是没乐趣,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3】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了国人的飞天梦,而作为参与神五飞天工程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院士则是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梁思礼的血管里流着父亲的血,一生报国,虽屡经磨难,但矢志不改,为国家、民族争得了荣耀。同父亲一样,梁思礼一直把国家这个大“家”放在第一位。【议学任务】1、梁启超对子女有哪些方面的教导?2.你想起了哪些家人常对你说的话?3.结合你的成长经历说说你从家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议学活动】请班级5名左右学生分享。【议学成果】学生的回答分享。【议学小结】2、家的重要性(1)家是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家不只是一所房子,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家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托。(2)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是我们的修身之所。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父母等家人的言传身教中学习为人处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3)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在薪火相传中,我们不仅接续着祖先的生命,而且传承着家风。(4)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设计意图:观看视频,阅读名人家庭家风故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享见解。通过观点分享,使学生明确家庭的意义,明确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树立家国情怀。子议题三: 热爱家——扬“家”之风气【议学情境】1.视频【人民领袖的家风传承】2.习近平写给 父亲的一封生日贺信习近平在信中坦言,“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议学任务】1、你还知道哪些优良家风或者家风故事呢?2.你认为家风有何作用?【议学活动】请班级3名左右学生分享。【议学成果】学生的回答分享。优良家风◇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论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朱子家训》◇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张英《家书》家风故事:曾子杀猪、孟母三迁等【议学小结】①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会融入家庭成员的血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等;②优良家风引导我们向上向善,促进家庭幸福和谐。【议学延伸】近年来,全国各地以主题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最美家庭、书香家庭、星级家庭、好家长之星等评选搭建阵地,建设家风家训馆、亲子阅读体验基地,打造家风孝道主题公园,以多种形式弘扬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广大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科学教子,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家风无形,传承有声。近年来,南充市开展了“南充好家规”“讲家教故事”、家庭教育优秀论文案例和“我的家教故事”短视频等活动,讲好家风故事,弘扬清风正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引导大家重视家庭教育,传承优良家风。请你也参与进来!【学生任务】请你以“传承优良家风”为主题,写一句宣传标语,课后与同学们分享。【习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设计意图:观看国家领袖的家风传承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榜样。在分享家风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自觉把优良家风发扬光大。(四)本课小结(五)随堂练习1.(2024·江苏扬州)下面漫画《家风》告诉我们( )A.用关爱传承美好的亲情 B.迁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C.学会沟通解决家庭矛盾 D.现代家庭结构发生变化2.(2024广西桂平期末)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到底是什么?是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是累了可以停歇的港湾,是不论你飞得多高多远,仍然牵着你的那根风筝线…临近春节,小田所在的家庭微信群中出现了这样两段对话。(1)对话一中,如果你是小田,你会如何回复?(2)结合对话二,举例说明你家的家风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七、板书设计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