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期末全真金卷】期末质量检测全真金卷(A3、A4、答题卡、解析)-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期末全真金卷】期末质量检测全真金卷(A3、A4、答题卡、解析)-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七年级地理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全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向着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观察我国“天宫”空间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宫”空间站是( )
A.太空实验室 B.载人飞船 C.人造地球卫星 D.月球探测器
2.“天宫”空间站的建成和使用,实现了( )
①中国人在太空的长期驻留和工作②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中国力量
③推动人类对火星的了解与探测④推动我国载人航天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国庆假期,宁宁一家前往黄山景区游览。读黄山景区导览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宁宁到达黄山景区后,利用手机查找景区导览图信息,若将手机地图放大,则( )
A.图幅变小 B.显示内容更简略 C.表示范围更小 D.比例尺变小
4.宁宁手机导航中使用的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遥感地图 D.气候图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6.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国庆佳节,微风正盛,阳光和煦,正是赏秋拍照的绝佳时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了蕲春县独山脚下,游玩,拍照留念,并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山顶甲处的海拔高度为( )
A.700米 B.720米 C.800米 D.850米
8.图中的甲、乙、丙、丁,最靠近河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5年2月10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该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常年积雪,是欧洲海拔最高、最活跃的活火山。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世界板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埃特纳火山上常年积雪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寒潮影响 B.气候温和多雨 C.位于高纬地区 D.火山海拔较高
10.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B.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运动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运动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2.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城乡差异
13.某学习小组做了“影响气温的因素”分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陆地气温日较差( )
A.大于海洋 B.小于海洋 C.与海洋一致 D.没有得出明确结论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主要聚居地,古代文人有众多描述聚落的优美诗句,广为流传。如图为某地景观图和《雨过山村》诗句。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4.该聚落( )
A.位于西北地区 B.属于乡村聚落 C.聚落规模较大 D.以畜牧业为主
15.该地聚落形成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气候干燥 D.交通便利
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80亿。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 )
A.总数不断减少 B.总数先增后减
C.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D.自然增长率先增后减
17.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却越来越短,原因是( )
死亡率越来越高 B.出生率越来越低
C.人口总数越来越多 D.迁移人数越来越多
18.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挤 C.资源短缺 D.人口老龄化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注热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能。下图为“数字丝绸之路”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数字丝绸之路”( )
A.主要连接亚洲和非洲国家 B.主要连接中国与非洲国家
C.主要连接欧洲与非洲国家 D.主要连接欧洲与亚洲国家
20.“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 )
①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②改变国家分布格局 ③加强国家文化交流 ④利于人口均衡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开启“月背征途”和“挖宝之旅”。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携宝归来”。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图1)和太阳系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1来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位置是 ,位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 方向。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北温带又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卫星发射中心。
(3)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 星,根据所学,天体系统层级排序为 。
(4)地球位于A金星和B 轨道之间,与地球相比,行星B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比地球 。
22.【环球潜海奇妙旅】《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环全球旅行】
(1)“鹦鹉螺”号从① 洋出发,经过印度洋,穿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 运河,到达大西洋,一路向南直达② 洲,然后北上抵达终点。
(2)“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全球陆地都相连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探海底世界】
当主人公走出“鹦鹉螺”号步入水中,看到这里生长了很多异常美丽、形态各异的珊瑚。图2示意海底地形分布和珊瑚生长习性。

(3)推测珊瑚生长的海底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
【寻海洋宝藏】
尼摩船长发现并开采了海底煤矿,用以补给“鹦鹉螺”号热量、照明和动力。
(4)结合材料及自身经验,举例说出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23.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气候息息相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究。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探究问题。

【探究一:气候的分布】
(1)图1中,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是 气候(气候类型)。
【探究二:气候与农业】
(2)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A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 地(填序号),该地区人们出门习惯带伞的原因是 。
(3)根据上图资料卡中的三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判断,图2中B气候区盛产的是 (填水果名称)。该地区在 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是 。
【探究三:气候与生活】
2023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到达减排目标》。报告发现,在2021年到2022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否则到2030年将面临全球变暖2.5℃-2.9℃。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请写出两条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
试题 第7页(共8页) 试题 第8页(共8页)
试题 第1页(共2页) 试题 第2页(共2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七年级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向着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观察我国“天宫”空间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宫”空间站是( )
A.太空实验室 B.载人飞船 C.人造地球卫星 D.月球探测器
2.“天宫”空间站的建成和使用,实现了( )
①中国人在太空的长期驻留和工作②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中国力量
③推动人类对火星的了解与探测④推动我国载人航天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国庆假期,宁宁一家前往黄山景区游览。读黄山景区导览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宁宁到达黄山景区后,利用手机查找景区导览图信息,若将手机地图放大,则( )
A.图幅变小 B.显示内容更简略 C.表示范围更小 D.比例尺变小
4.宁宁手机导航中使用的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遥感地图 D.气候图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6.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国庆佳节,微风正盛,阳光和煦,正是赏秋拍照的绝佳时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了蕲春县独山脚下,游玩,拍照留念,并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山顶甲处的海拔高度为( )
A.700米 B.720米 C.800米 D.850米
8.图中的甲、乙、丙、丁,最靠近河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5年2月10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该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常年积雪,是欧洲海拔最高、最活跃的活火山。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世界板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埃特纳火山上常年积雪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寒潮影响 B.气候温和多雨 C.位于高纬地区 D.火山海拔较高
10.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B.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运动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运动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2.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城乡差异
13.某学习小组做了“影响气温的因素”分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陆地气温日较差( )
A.大于海洋 B.小于海洋 C.与海洋一致 D.没有得出明确结论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主要聚居地,古代文人有众多描述聚落的优美诗句,广为流传。如图为某地景观图和《雨过山村》诗句。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4.该聚落( )
A.位于西北地区 B.属于乡村聚落 C.聚落规模较大 D.以畜牧业为主
15.该地聚落形成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气候干燥 D.交通便利
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80亿。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 )
A.总数不断减少 B.总数先增后减
C.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D.自然增长率先增后减
17.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却越来越短,原因是( )
死亡率越来越高 B.出生率越来越低
C.人口总数越来越多 D.迁移人数越来越多
18.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挤 C.资源短缺 D.人口老龄化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注热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能。下图为“数字丝绸之路”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数字丝绸之路”( )
A.主要连接亚洲和非洲国家 B.主要连接中国与非洲国家
C.主要连接欧洲与非洲国家 D.主要连接欧洲与亚洲国家
20.“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 )
①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②改变国家分布格局 ③加强国家文化交流 ④利于人口均衡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二、解答题(每空2分,40分)
21.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开启“月背征途”和“挖宝之旅”。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携宝归来”。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图1)和太阳系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1来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位置是 ,位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 方向。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北温带又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卫星发射中心。
(3)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 星,根据所学,天体系统层级排序为 。
(4)地球位于A金星和B 轨道之间,与地球相比,行星B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比地球 。
22.【环球潜海奇妙旅】《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环全球旅行】
(1)“鹦鹉螺”号从① 洋出发,经过印度洋,穿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 运河,到达大西洋,一路向南直达② 洲,然后北上抵达终点。
(2)“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全球陆地都相连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探海底世界】
当主人公走出“鹦鹉螺”号步入水中,看到这里生长了很多异常美丽、形态各异的珊瑚。图2示意海底地形分布和珊瑚生长习性。

(3)推测珊瑚生长的海底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
【寻海洋宝藏】
尼摩船长发现并开采了海底煤矿,用以补给“鹦鹉螺”号热量、照明和动力。
(4)结合材料及自身经验,举例说出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23.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气候息息相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究。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探究问题。

【探究一:气候的分布】
(1)图1中,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是 气候(气候类型)。
【探究二:气候与农业】
(2)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A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 地(填序号),该地区人们出门习惯带伞的原因是 。
(3)根据上图资料卡中的三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判断,图2中B气候区盛产的是 (填水果名称)。该地区在 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是 。
【探究三:气候与生活】
2023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到达减排目标》。报告发现,在2021年到2022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否则到2030年将面临全球变暖2.5℃-2.9℃。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请写出两条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七年级地理·答题卡
姓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检查监考员所粘贴的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5.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贴条形码区
准考证号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选择题(请用2B铅笔填涂)
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5 [A] [B] [C] [D] 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 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
16 [A] [B] [C] [D]17 [A] [B] [C] [D]18 [A] [B] [C] [D]19 [A] [B] [C] [D]20 [A] [B] [C] [D]
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4 [A] [B] [C] [D]5 [A] [B] [C] [D] 6 [A] [B] [C] [D]7 [A] [B] [C] [D]8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 11 [A] [B] [C] [D]12 [A] [B] [C] [D]13 [A] [B] [C] [D]14 [A] [B] [C] [D]15 [A] [B] [C] [D] 16 [A] [B] [C] [D]17 [A] [B] [C] [D]18 [A] [B] [C] [D]19 [A] [B] [C] [D]20 [A] [B] [C] [D]
非选择题(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1.(14分)(1)(4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2分)________________ (3)(4分)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4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2.(12分)(1)(6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2分)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2分)________________
(3)(2分)________________
(4)(2分)________________
23.(14分)
(1)(2分)___________
(2)(4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6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理科综合 第4页(共6页) 理科综合 第5页(共6页) 理科综合 第6页(共6页)
地理 第1页(共3页) 地理 第2页(共3页) 地理 第3页(共3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七年级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向着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我国“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观察我国“天宫”空间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宫”空间站是( )
A.太空实验室 B.载人飞船 C.人造地球卫星 D.月球探测器
2.“天宫”空间站的建成和使用,实现了( )
①中国人在太空的长期驻留和工作②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中国力量
③推动人类对火星的了解与探测④推动我国载人航天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天宫”空间站是我国在近地轨道建造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可开展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A正确;载人飞船是一次性使用、往返地球与空间站或地面的运输工具,“天宫”不是载人飞船,排除B;人造地球卫星是环绕地球运行、用于特定任务(如通信、观测等)的航天器,“天宫”空间站不是人造地球卫星,排除C;月球探测器是针对月球探测的航天器,“天宫”是围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站,排除D。故选A。
2.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天宫”空间站可支持中国人在太空长期驻留和工作,开展各类科研活动,①正确;中国通过“天宫”空间站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平台、数据等,贡献中国力量,②正确;“天宫”空间站主要围绕地球轨道运行,重点是近地空间探索,未直接推动人类对火星的了解与探测,③错误;“天宫”空间站的建成体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高水准,推动我国载人航天能力跻身世界前列,④正确。故选C。
国庆假期,宁宁一家前往黄山景区游览。读黄山景区导览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3.宁宁到达黄山景区后,利用手机查找景区导览图信息,若将手机地图放大,则( )
A.图幅变小 B.显示内容更简略 C.表示范围更小 D.比例尺变小
4.宁宁手机导航中使用的地图属于( )
A.地形图 B.电子地图 C.遥感地图 D.气候图
【答案】3.C 4.B
【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手机地图放大,图幅不变,比例尺变大,表示范围更小,显示内容更详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手机导航使用的地图属于电子地图,具有实时缩放、交互性等特点,地形图、遥感地图和气候图不符合手机导航的常规应用场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教师节(9月10日)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秋 B.白露 C.寒露 D.小雪
6.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
A.春分→清明 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 D.大雪→小寒
【答案】5.B 6.B
【解析】5.“修改了原卷的答案和解析,请解析审核老师仔细对比判断。”二十四节气中,立秋在8月7-9日左右,白露在9月7-9日左右,寒露在10月8-9日左右,小雪在11月22-23日左右。教师节是9月10日,与白露(9月7-9日)时间最接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时间段是夏至(6月21日前后)到秋分(9月23日前后)。春分(3月21日前后)→清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A错误。小暑→大暑处于夏至到秋分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B正确。霜降→立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C错误。大雪→小寒,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12月22日前后),再向北移动,D错误。故选B。
国庆佳节,微风正盛,阳光和煦,正是赏秋拍照的绝佳时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来到了蕲春县独山脚下,游玩,拍照留念,并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山顶甲处的海拔高度为( )
A.700米 B.720米 C.800米 D.850米
8.图中的甲、乙、丙、丁,最靠近河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7.B 8.B
【解析】7.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甲处外围的等高线为700米,甲是山顶,海拔为700-800米之间,四个选项中,只有720米符合该范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读图可知,甲是山顶,不发育河流,A错误。乙处附近的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B正确。丙处、丁处都位于山坡,不靠近河流,CD错误。故选B。
2025年2月10日,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该火山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东岸,常年积雪,是欧洲海拔最高、最活跃的活火山。下图示意西西里岛位置及世界板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埃特纳火山上常年积雪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寒潮影响 B.气候温和多雨 C.位于高纬地区 D.火山海拔较高
10.埃特纳火山多次喷发的主要原因是( )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B.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运动 D.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运动
【答案】9.D 10.C
【解析】9.寒潮是一种短期的气象灾害,不是常年积雪的原因,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短暂性的,不能使得火山常年积雪,A错误;温和多雨的气候一般气温不会低到常年保持积雪的状态,B错误;从图中可知,该火山位于38°N附近,属于中纬度地区,C错误;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该火山海拔3261m,海拔较高,山顶气温较低,使得积雪常年不化,D正确,排除ABC,本题选D。
10.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特纳火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地下岩浆容易沿着薄弱地带喷发形成火山,C正确;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边界类型是碰撞挤压,并非张裂运动,A、B错误;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与印度洋板块无关,D错误,排除ABD,本题选C。
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12.A地的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城乡差异
13.某学习小组做了“影响气温的因素”分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陆地气温日较差( )
A.大于海洋 B.小于海洋 C.与海洋一致 D.没有得出明确结论
【答案】11.B 12.B 13.A
【解析】11.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世界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B正确。与气温分布规律相反,A错误;气温是变化的,不是不变,C错误;可根据规律判断,不是无法判断,D错误。故选B。
12.A地位于海洋,B地位于沿海(陆地),海陆位置不同。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所以A地年平均气温比B地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A、B两地纬度相近,不是纬度位置影响,A错误;图中未体现地形差异,C错误;城乡差异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B。
13.陆地(沙土)白天升温快,气温高;夜晚降温快,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30-15=15°C);海洋(水)白天升温慢,气温低;夜晚降温慢,气温高,气温日较差小(23-17=6°C),所以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A正确,B错误;陆地与海洋气温日较差不一致,C错误,D错误。故选A。
聚落是人类生存的主要聚居地,古代文人有众多描述聚落的优美诗句,广为流传。如图为某地景观图和《雨过山村》诗句。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4.该聚落( )
A.位于西北地区 B.属于乡村聚落 C.聚落规模较大 D.以畜牧业为主
15.该地聚落形成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气候干燥 D.交通便利
【答案】14.B 15.B
【解析】14.从诗句 “雨里鸡鸣一两家” 以及图片呈现的乡村风貌(有自然景观、农舍相关意象),可判断该聚落属于乡村聚落,B正确;从“竹溪村路板桥斜”等描述,结合我国地理区域特征,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有“竹”“溪”这样湿润环境下的景观,所以该聚落不位于西北地区,A错误;乡村聚落规模一般较小,“一两家”也能体现规模不大,而城市聚落规模大,C错误,诗句中“浴蚕”等体现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养蚕属于农耕文明下的副业等),并非以畜牧业为主,D错误。故选B。
15.从诗句“竹溪村路板桥斜”可知当地有溪水,说明水源充足,水源是聚落形成发展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B正确;诗句中未体现地形平坦相关信息(且“板桥斜”等也不一定能直接推出地形平坦),A错误;“雨过山村”等描述说明当地降水后有湿润环境,不是气候干燥,C错误,交通便利属于社会经济条件,不是自然条件,D错误。故选B。
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80亿。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增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 )
A.总数不断减少 B.总数先增后减
C.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 D.自然增长率先增后减
17.1960年以来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却越来越短,原因是( )
死亡率越来越高 B.出生率越来越低
C.人口总数越来越多 D.迁移人数越来越多
18.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就业困难 B.交通拥挤 C.资源短缺 D.人口老龄化
【答案】16.D 17.C 18.D
【解析】16.读图可知,从1830年到2022年,人口数量曲线是一直上升的,这表明世界人口总数是不断增加的,AB错误。观察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折线,从1830年到1960年左右,自然增长率是上升的,之后到2022年是下降的,所以自然增长率先增后减,C错误,D正确。故选D。
17.自1960年以来,虽然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但由于人口总数越来越多,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很大,导致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C正确;死亡率越来越高,出生率越来越低,是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的原因,不是每增长10亿人口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的原因,AB错误;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与自然增长有关,与人口迁移无关,D错误。故选C。
18.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D正确;就业困难、交通拥挤、资源短缺都是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ABC错误。故选D。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注热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能。下图为“数字丝绸之路”示意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数字丝绸之路”( )
A.主要连接亚洲和非洲国家 B.主要连接中国与非洲国家
C.主要连接欧洲与非洲国家 D.主要连接欧洲与亚洲国家
20.“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 )
①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②改变国家分布格局 ③加强国家文化交流 ④利于人口均衡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19.D 20.B
【解析】19.读图可知,“数字丝绸之路”主体位于亚洲和欧洲境内,主要连接欧洲与亚洲国家,D正确,非洲并不是主要连接地区,排除ABC。故选D。
2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可以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加强国家文化交流,①③正确。国家分布格局是历史形成的,“数字丝绸之路”不能改变国家分布格局;一个地区的人口分布受经济、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不可能使人口均衡分布;②④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
二、解答题(每空2分,40分)
21.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之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正式开启“月背征途”和“挖宝之旅”。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携宝归来”。读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图1)和太阳系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1来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位置是 ,位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 方向。
(2)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均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北温带又位于低纬度地区的是 卫星发射中心。
(3)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 星,根据所学,天体系统层级排序为 。
(4)地球位于A金星和B 轨道之间,与地球相比,行星B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比地球 。
【答案】(1) (40°N,100°E) 西北
(2) 西昌
(3) 恒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从高到低亦可)
(4) 火星 低
【解析】(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从图1中获取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判断其位置是(40°N,100°E);依据经纬网定向法,确定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对于文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方向是西北方向。
(2)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判断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半球,即东半球(20°W东,160°E以西);比较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的纬度,找出纬度位置最低的,即文昌;结合温度带的划分(北温带范围是23.5°N-66.5°N)以及低纬度地区范围(0°-30°),确定位于北温带又位于低纬度地区的卫星发射中心,即西昌。
(3)依据太阳系和地月系的基本常识,明确太阳和月球的天体类型,即恒星(自身能发光发亮的天体)和卫星(围绕行星旋转的天体)。据所学知识可知,地月系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在银河系之中,银河系在可观测宇宙范围内,所以天体系统层级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4)太阳系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金星在地球轨道内侧,B火星在地球轨道外侧。根据距离太阳远近与表面温度的关系(距离太阳越远,获得太阳辐射越少,表面温度越低),比较行星B与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与地球相比,B火星距离太阳更远,表面温度比地球低。
22.【环球潜海奇妙旅】《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他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图为“鹦鹉螺”号航行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环全球旅行】
(1)“鹦鹉螺”号从① 洋出发,经过印度洋,穿过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A 运河,到达大西洋,一路向南直达② 洲,然后北上抵达终点。
(2)“鹦鹉螺”号航行证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是( )
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 B.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C.全球陆地都相连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探海底世界】
当主人公走出“鹦鹉螺”号步入水中,看到这里生长了很多异常美丽、形态各异的珊瑚。图2示意海底地形分布和珊瑚生长习性。

(3)推测珊瑚生长的海底地形类型及其特点 。
【寻海洋宝藏】
尼摩船长发现并开采了海底煤矿,用以补给“鹦鹉螺”号热量、照明和动力。
(4)结合材料及自身经验,举例说出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答案】(1) 太平 苏伊士 南极 (2)B
(3)大陆架;特点:海水深度不超过200米,较平坦。
(4)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煤);提供海产品;提供旅游资源;提供航运等
【解析】(1)全球共分为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按面积的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据图可知:①是太平洋,②是南极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
(2) 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地球上有彼此相连连续而广阔的海洋的四个大洋,陆地没有彼此相连,AC错误,B正确;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D错误。故选B。
(3)读图可知,珊瑚适合生活在温暖且深度在0-50米的海水中,可知珊瑚生长的海底地形类型为大陆架,其特点为海水深度不超过200米,较平坦。
(4)海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食物供应、旅游休闲、经济活动以及生态保护等,海洋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煤);提供海产品;提供旅游资源;提供航运等。
23.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气候息息相关,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课后开展了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探究。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探究问题。

【探究一:气候的分布】
(1)图1中,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的西岸是 气候(气候类型)。
【探究二:气候与农业】
(2)图1中①②③三地的气候类型与图2中A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是 地(填序号),该地区人们出门习惯带伞的原因是 。
(3)根据上图资料卡中的三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判断,图2中B气候区盛产的是 (填水果名称)。该地区在 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原因是 。
【探究三:气候与生活】
2023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打破纪录——气温创下新高,世界未能到达减排目标》。报告发现,在2021年到2022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1.2%,创下57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新纪录。各国必须采取比目前在《巴黎协定》中承诺的更强硬的减排措施,否则到2030年将面临全球变暖2.5℃-2.9℃。
(4)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个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请写出两条你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 。
【答案】(1) 地中海 (2) ① 该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多阴雨天气。
(3) 油橄榄 冬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降水多
(4)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普遍上升;绿色出行;节约用电
【解析】(1)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图1中,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南亚印度等国主要分布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
(2)观察图2中A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图1中,①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分配较为均匀,多阴雨天气,所以该地区人们出门习惯带伞。
(3)由图2可知,B图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结合材料可知,油橄榄喜光照、晚冬早春生长阶段需水较多,因此该气候区盛产的是油橄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降水,因此,冬季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4)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进程,会导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加剧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节约用电,从而减少煤炭等的使用,减少碳排放;同时出行时应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少乘私家车,也可减少碳排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