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 题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课 型 新
上课时间 主备人 执教老师
教学目标 1.通过良渚、陶寺遗址,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历史解释) 3.认识到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家国情怀)
教 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遗址、禅让制。 难点: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预学题 二次备课
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大约在 多年前,我国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 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 。 、 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1、良渚古城遗址 ①地点: 省 市 ②时间:距今约 年 ③遗址概况:古城等多组高等建筑反映了良渚社会 。贵族墓地说明当时的 已经相当明显。考古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 。 陶寺都城遗址 ①地点: 省襄汾县 ②时间:距今约 年 ③遗址概况:城内墓葬随葬品的多少说明当时 严重。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 。还发现了很有可能是 的观象台。这些发现表明当时 地区已经出现了 。 3、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 的特征。 导学三:远古的传说 1、炎黄部落联盟 ①部落首领:炎帝、 帝、蚩尤 ②战役 阪泉之战:结果:黄帝胜 影响: 形成。 之战:结果:炎黄联盟胜 影响: 逐渐形成,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华人也以“ ”自称 2、尧舜禹部落联盟 ① 的含义:将联盟首领传位给 之人。 ②尧舜禹的功绩 尧——鼓励人们 ; 舜——制定 ,完善 ,稳定局势,派 治水,解除水患 禹—— 有功,被尊称为“ ”
教学过程(活动预设)
课堂导入 炎、黄二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特点是怎么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三课,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新课讲授 早期国家和文明起源 1. 早期国家初步形成 出示文字材料,界定“国家”形成的标志——何为“国家”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提问】在我国早期国家是何时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早期国家中又有什么样的设施呢? 【讲授】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你能从中概括早期国家初步形成的标志吗? 出示牛河梁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阐述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祭坛、女神庙和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请同学据此,并结合课本15页说出什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远古的传说 1.良渚古城遗址 出示图片和《良渚古城遗址》题纲,请学生结合课本16页,自主学习良渚古城遗址的时间、地点、构成、规模和水利工程意义。 出示良渚古城遗址的建筑、贵族墓地的特点,引导学生合作探究:通过这些特点,能够反映出什么信息? 【提问】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出示代表神权的玉琮、精美的手工玉器:嵌玉漆杯、良渚古城遗址城墙分布图、神人兽面纹、代表王权和军权的玉钺、良渚文化的碳化稻米、区分等级的良渚墓地图片,请同学结合图片,讨论交流,这些图片都反映出什么信息? 2.陶寺都城 出示陶寺都城示意图和《陶寺都城》题纲,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本17页,找到陶寺都城的时间、地点、规模和特征。 【提问】通过对比大型墓葬与小型墓葬,这能够说明什么? 出示陶寺都城相关视频和出土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归纳陶寺都城发现的历史意义。 三.远古的传说 1.部落联盟时期 【提问】出示地图,黄帝、炎帝、蚩尤图片,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当时在黄河流域有哪些较大的部落呢? 2.阪泉之战 出示阪泉之战地图,提问学生作战双方是何人?谁最终胜利了?结果怎么样? 3.涿鹿之战 出示涿鹿之战地图和填空,图示涿鹿之战情况,请同学据此完成文字版填空内容。 4.华夏族的形成 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材料研读,并完成任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有什么特点? 5.尧舜禹的禅让 【提问】出示尧舜禹人物图片及其在位主张。在黄帝之后比较有名的部落首领有哪几个?他们是通过什么制度产生的?该制度的标准是什么? 6.大禹治水 【提问】出示大禹治水图片和史料、你能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吗?从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精神? 【提问】问题思考: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 【讲授】事实与传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传说中被考古资料证明的部分是可信的;没有被证明的就是暂时不可信的内容。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了解了早期国家的出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部落联盟等相关内容,明确了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的关系,更是从中认识到先祖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感受作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骄傲。
达标检测题
1.良渚古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 ) A.权贵 B.奴隶 C.平民 D.地主 2.良渚遗址考古发现,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已经兴起 B.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C.原始城市开始兴建 D.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3.考古工作者在良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于印证良渚古城( )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4.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 C.舜 D.禹 5.“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描述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