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初四年级质量监测初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某小组开展“近代抗争史”专题学习,下列可用于研究“虎门销烟”的最可靠的史料是( )虎门销烟 (现代雕塑) B.林则徐等奏报销烟完竣(奏折) C.《虎门销烟》 (连环画) D.《林则徐》 (电影)A. A B. B C. C D. D2.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与材料所述事件相关的战争( )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C.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3. 《1860年对中国战争的行动与述说》中写道“我们进去的时候,这些花园还像神话故事中描述得那样神奇,而我们在10月19日离开的时候,花园已被洗劫一空”。材料中的“我们”是( )A 英国和法国 B. 英国和美国 C. 美国和俄国 D. 英国和日本4.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陆续采取了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办民用企业、筹建新式海陆军、举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等措施。该运动的口号是(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扶清灭洋” D. “振兴中华”5. 19世纪末,全国各地许多爱国知识分子利用诗歌、散文、小说、漫画等多种形式,号召人民起来进行反割台斗争。与这一斗争史事相关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6.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这说明戊戌变法( )A. 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 宣告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C. 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思想解放 D. 开创了中国民主与科学的先河7.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A.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B. 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地在湖北武昌C. 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制度D.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我国社会性质8.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学生们振臂高呼口号,这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 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9. 下面时间轴是某班同学学习长征历史后制作的,他以“转”字串联重大事件。其中与1935年对应的是( )A. 血战湘江 B. 遵义会议 C. 四渡赤水 D. 会宁会师10. 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正在参加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A.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B. 革命的摇篮―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D. 七大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11. 下列有关“台儿庄战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B.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C. 指挥长官是李宗仁 D. 战役最终失败了12. 下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 局部抗战阶段 B. 全国抗战阶段 C. 局部反攻阶段 D. 大反攻阶段13.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全球战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抗战形势,中国在艰难抗战中顽强不屈地拖住超过一半的日本兵力,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材料说明( )A. 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使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B.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C. 中国抗战胜利主要依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D.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14. 1940年4月30日,《新疆日报》刊载了《长沙战果》的漫画。该作品( )A.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 有助于提升民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C. 标志着西北地区抗日宣传全面展开D. 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华援助的扩大15. 有一座纪念碑的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东北全境的业绩,下列与它有关的战役是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海南岛战役16. 学校八年级同学正在开展《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展览活动,他们搜集了许多反映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油画,并配以主题词。其中,他们对油画《开国大典》的配词恰当的是( )A. 千年画卷,颂耕者有其田 B. 艺术铭记,高原换新颜C. 丹青绘巨作,礼赞新中国 D. 影像写史,颂“最可爱的人”17. 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某同学要研究西藏和平解放相关事宜,以下史料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A. 邮票:《和平解放西藏系列邮票》B. 纪录片:《一跃跨千年——西藏和平解放70年》C. 文章:《西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D. 旗帜: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出征纪念旗帜18. 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C.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19. 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①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②美国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地区③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④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A. 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20. 据统计,某乡地主户数从1948年的27户降为1953年的0户,与此变化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建国初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21. 如图是1964年的第三套贰角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是武汉长江大桥。它的入选体现了( )A. “大跃进”的需要 B. “一五计划”的成就C. 设计印刷技艺高超 D. 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22. 如图所反映的会议通过的文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该“文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3. 一幅图片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历史故事。如图反映的历史时段是( )A. “大跃进”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C. 改革开放新时期 D.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4.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如表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中共八大召开 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 “八字方针”实施 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 “文化大革命”发动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A. A B. B C. C D. D25.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雷锋、焦裕禄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A. 五四精神 B. 不怕牺牲精神 C. 长征精神 D. 艰苦奋斗精神26. 如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27. 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A. 开国大典 B. 祖国统一 C. 科技成就 D. 改革开放28. “拨乱反正”反映了人们对于恢复社会治安、重建社会秩序的期盼。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A.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29. 如表是我国农村1978年以来总产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出现这个变化主要得益于(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年 1397 1341990年 7662.1 6862000年 24915.8 22822010年 677631 62722020年 137782.2 171312023年 158507.2 21691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国有企业改革 D. 人民公社化运动30. 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A. 一五计划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三大改造 D. 土地改革31. 1978年以来,我国设立了五个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开放了沿海城市,1992年,我国设立上海浦东新区,1994年成立天津滨海新区,2010年设立重庆两江新区,2017年,我国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表明A. 我国加大开放的力度 B. 经济特区的功能减退C. 新区是发展经济首选 D. 各地经济管辖权增大32.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奋斗。”中国共产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 到2049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33. 下表是历史著作《名家史学精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部分目录,其中第七讲的题目应是( )目录(部分) …… 第六讲 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缘起和进程…………………………181 第七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 第八讲 小康之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63 第九讲 新时代(一)——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297A.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 建国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C. 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D. 跨越世纪——改革开放新阶段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4. 中央哪一战略的实施促进了西部地区新气象的出现( )A. 民族平等 B. 民族区域自治 C. 西部大开发 D. 各民族共同发展35.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A. 中美关系缓和与发展 B.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C. 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36.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 实现直接“三通” B.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37. 某同学梳理了下列所示的时间轴,据此判断,其探讨的主题是( )A. 近代化发展历程 B. 外交事业的重大成就C. 祖国统一的进程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38.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表格内容,符合表格中资料的主题是( )2012年9月“辽宁舰”交接入列 歼-20战机 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A. 海上盾牌、捍卫主权 B. 导弹部队、战略威慑C. 科技创新、人民幸福 D.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39. 2024年9月29日,海军玉林舰首次靠泊与其“城舰同名”的广西玉林海港码头。“城舰同名”的传统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后,以城市命名军舰成为彰显军民鱼水情、铭记城市贡献的重要方式。据此可知,“城舰同名”的传统( )A. 强化了国防建设与地方发展联系B. 标志着我国海军已实现现代化C. 说明了我国军队改革已全面完成D. 规范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40. 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和平统一八项主张C.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 “求同存异”方针41. 1978年中美贸易额只有11.89亿美元,1981年达到54.78亿美元,1988年135亿美元,接近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中美正式建交 B. 尼克松访华 C. 中美贸易增长 D. 两岸关系缓和42. 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100多个政府向国际组织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这说明中国( )A. 已消除国家间的矛盾 B.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多的重要作用C. 奉行结盟的外交政策 D. 拓展外交空间,官方、民间外交相结合43. 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A. 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 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C.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44.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许多“卡脖子”技术获得突破。20世纪70年代,突破我国粮食“卡脖子”技术的科学家是(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屠呦呦45. “金光熠熠耀泥罗,两岸翠绿尽婆娑。清流荡漾五千里,沙漠绿洲万顷波。公羊甲壳阿姆拉,护佑法老胜利亚。”材料叙述文明古国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巴比伦 D. 古代希腊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46. 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________(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47. 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进行____(军事),开展____(经济)。48. 我国现在已经形成经济特区——____——沿海经济开放区——____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9. 1971年10月,第_____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50. 20世纪60年代,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____。51. 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召开,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提出“____”的方针,化解了矛盾,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025年初四年级质量监测初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题答案】B【2题答案】A【3题答案】A【4题答案】A【5题答案】C【6题答案】C【7题答案】C【8题答案】C【9题答案】B【10题答案】B【11题答案】D【12题答案】A【13题答案】D【14题答案】B【15题答案】A【16题答案】C【17题答案】D【18题答案】C【19题答案】A【20题答案】A【21题答案】B【22题答案】D【23题答案】D【24题答案】B【25题答案】D【26题答案】B【27题答案】D【28题答案】C【29题答案】B【30题答案】B【31题答案】A【32题答案】A【33题答案】D【34题答案】C【35题答案】B【36题答案】D【37题答案】C【38题答案】D【39题答案】A【40题答案】A【41题答案】A【42题答案】B【43题答案】A【44题答案】C【45题答案】A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46题答案】①. 遵义会议 ②. 中共七大【47题答案】①. 抗美援朝 ②. 土地改革【48题答案】①. 沿海开放城市 ②. 内地【49题答案】26【50题答案】①. 王进喜 ②. 邓稼先【51题答案】求同存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