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9课 辛亥革命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备课时间:2025年 月 日 上课时间:2025年 月 日教学内容 辛亥革命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结合史料分析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3.唯物史观:通过小组讨论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得出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的结论。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孙中山为建立民主共和国所作的贡献,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讲述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多媒体展示中山陵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哪里吗?长眠于此的世纪伟人指的是谁?此景点为南京中山陵,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称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何以赢得如此高的赞誉?那是因为在100多年前,一场震惊中外的革命——辛亥革命。什么是辛亥革命?它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自主学习:1.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进行了哪些武装起义 结果如何 产生了什么影响 2.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3.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中山陵风景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哪里吗?长眠于此的世纪伟人指的是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5.二次革命的原因、过程、结果。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对自主学习的问题先同桌互学,之后前后桌交流合作。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每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学内容,之后教师精讲点拨。一辛亥革命爆发条件【教师讲解】首先是保路运动。清政府当时做出了一个让全国人民愤怒的决定,它把铁路权利出卖给帝国主义 。同学们想一想,铁路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命脉,被帝国主义掌控那还得了?所以啊,这一举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尤其是四川的保路运动最为激烈。在这期间,湖北的革命团体在同盟会的推动下,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好时机,开始积极准备在武昌进行起义。【教师讲解】从军事方面来看,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虽然大多失败了,但积累了经验,也激发了更多人的革命热情。【教师讲解】在组织上,像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政党及团体纷纷涌现 。这些组织把有着革命志向的人聚集在一起,为革命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教师讲解】思想上,三民主义思想为革命提供了指导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革命党人前行的道路,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而革命,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2)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1)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2)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2.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着危机。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 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二: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建立【教师过渡】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还在继续推进,接下来就到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1年12月下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 ,他可是革命的领袖,在革命党人和全国人民心中威望极高。独立各省的代表在南京集会,一致推荐孙中山作为大总统。(教师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现在,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一下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情况。谁来试试?【学生回答】时间是1912年1月1日,地点在南京。总统是孙中山,副总统是黎元洪,国旗是五色旗,机构是临时参议院,纪元根据阳历,是中华民国纪元,从1912年开始 【教师总结】非常棒,看来大家看书很仔细。【教师提问】那中华民国的性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教师总结】没错,它的成立意义重大,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 。当时南京临时政府里,外交、教育等部门的总长、局长大多都是同盟会的会员 。临时参议院里共有43名议员,其中同盟会会员就占了33人 。这也说明了,这个新成立的政府,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导的,是为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建立的。【教师补充】这里老师再给大家扩展一个小知识,民国几年和公元几年是怎么换算的呢 ?大家记住这个公式:公元几年等于民国年加1911,民国年等于公元年减1911 。不过要注意哦,民国纪年只在1912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使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老师出个小题目: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民国11年出生,1949年时他实际年龄是多大 ?大家算一算。【学生回答】27岁 。【教师总结】对啦,看来大家都掌握了这个换算方法。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教师提问】中华民国建立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就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那颁布这个约法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政体 。【教师总结】同学们很聪明。当时袁世凯势力很大,革命党人担心他破坏革命成果,实行独裁统治,所以想用这个约法来约束他,保障共和政体。【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再阅读一下课本,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内容 。【学生回答】在国权方面,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体现了主权在民。【学生回答】在国民权利方面,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生、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及议员考试、选举、参政等权利,体现了自由平等。【学生回答】在立法权方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行政权由国务院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并负其责任,司法权独立,体现了三权分立 。【教师总结】说得太全面了,大家掌声鼓励一下。【教师提问】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教师总结】没错,它意义非凡,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从法律层面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教师补充】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 :一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自己的政权;二是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从法律上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这两大成果,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前面讲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先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让清帝退位,彻底结束清朝的统治。而当时,袁世凯手握重兵,在北方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孙中山先生为了推动革命进程,曾表示只要袁世凯能解决清帝退位的问题,他就愿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接下来,我们就来模拟一段当时袁世凯和孙中山可能发生的对话。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讲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结合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将领合影” 图片,说明其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上台。2. 讲述二次革命的背景、经过与结果,结合 “被刺杀后的宋教仁” 图片,说明宋教仁案与二次革命的关系。二次革命的根本原因是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直接原因是宋教仁遇刺,也就是宋教仁案。时间是1913年,领导人是孙中山和黄兴。那结果呢?结果失败了。宋教仁被杀后,孙中山流亡到日本。大家知道这场革命为什么被称为“二次革命”吗?因为这次革命的矛头也是指向反对专制独裁、维护共和,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叫二次革命。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虽然最终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二次革命也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来看几个材料,分析一下辛亥革命的影响。(出示材料)材料1: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1912年3月《新陈代谢》材料2: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中国人最大的感受。——《复兴之路》解说词从政治层面看,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出示材料)材料3:辛亥革命有什么意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材料4: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辛亥革命亲历者吴玉章辛亥革命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辛亥革命也有消极影响,或者说局限性。大家想想,辛亥革命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变的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没变的是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变。五、训练反馈检测自评 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黄花岗起义2.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3.“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起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创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开启了中华民国历史新纪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对内、对外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任重道远。作业设计 第9课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 第 9 课 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保路运动2.经过: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武汉三镇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华民国建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为都城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1.袁世凯窃取果实2.二次革命:因宋教仁案爆发,被镇压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1.意义: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推动思想解放等2.局限性:未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任务,社会性质未变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