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九月份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南通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九月份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份调研测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4月15日,拉萨市(29°N,91°E)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校园观测杆影活动,下图为该日“北京时间13时56分拍摄的校园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旗杆影子朝向最接近( )
A.正南 B.正北 C.正东 D.正西
2.该日,与学生看到的杆影长短变化最直接相关的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黄赤交角 D.太阳高度
3.某学生下一次在同一位置想拍到相同照片的日期是( )
A.2月28日 B.6月18日 C.8月28日 D.10月18日
露点表示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条件下,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自2025年3月13日开始的一周内,有四波冷空气大举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下图为“2025年3月18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分别为( )
A.冷锋、暖锋 B.暖锋、准静止锋 C.暖锋、暖锋 D.冷锋、准静止锋
5.该日凌晨,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城市是( )
A.昆明 B.杭州 C.乌鲁木齐 D.北京
6.与杭州相比,昆明温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拔高度
金沙江上巴塘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有两条活动断裂带。该河段曾因大型滑坡堵江,形成古堰塞湖。该湖存在上千年后发生了漫顶式溃决,在下游形成大规模堆积体,堰塞坝溃决后仍有部分残留于金沙江两侧。下图为“该古滑坡及其周边区域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区域大型堰塞体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
A.风化物 B.风积物 C.冰碛物 D.崩塌物
8.推测甲、乙、丙堆积体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9.乙较甲堆积物( )
A.颗粒小 B.厚度小 C.分选性差 D.磨圆度好
我国天山某地段坡地与谷地的植被存在着较大差异。该地山坡风化作用强烈,森林带以上有常年积雪带,谷地较少有人类活动干扰。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植被正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下图为“该地地形剖面及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Ⅱ、Ⅲ之间没有植被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光照 C.气候 D.地形
11.推测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该地山地针叶林( )
A.下限持续降低 B.下限先降后升 C.上限持续降低 D.上限先降后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安徽省跨省外迁总人口共有1152万人。下图为“2020年安徽省外迁人口分省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甲最可能是( )
A.浙 B.渝 C.湘 D.滇
13.影响安徽人口迁往广东和湖北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空间距离 B.文化习俗 C.产业发展 D.公共服务
14.人口大量外迁对安徽省主要影响有( )
A.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B.提高城镇环境容量 C.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D.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人口在城乡间的迁移,一般分为集中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个阶段。下图为“城镇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郊区化对应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6.丙阶段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核心区房价大幅上涨 B.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减少
C.高收入群体迁往乡村 D.工业用地规模持续扩张
17.城镇化进入丁阶段的关键措施是( )
A.限制郊区商业用地开发 B.推动城市核心区产业升级
C.持续扩大城市行政边界 D.鼓励乡村人口保留原户籍
意大利维尔纳扎村始建于公元1000年,为多层砖石建筑,色彩斑斓,布局紧凑。当地修建了与其他四个渔村相连的铁路和徒步线路,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以渔村、大海和山景为主题的大旅游区,促进旅游业发展。下图为“维尔纳扎村村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该村聚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交通线路 C.地方文化 D.河流分布
19.该村的建筑色彩斑斓主要是为了( )
A.促进早期旅游业发展 B.便于海上渔民识别家园
C.彰显不同家族的文化 D.抵御降水对房屋的侵蚀
20.我国渔村发展旅游业,可借鉴该村的做法有( )
①仿建色彩斑斓的建筑②完善当地基础设施③保留原有文化特色④围海造陆扩大景区范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粮食自给率指当年粮食产量占当年粮食消费量的比重。下图为“福建、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2012与2022年粮食自给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甲、丙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黑龙江、福建 B.内蒙古、福建 C.福建、内蒙古 D.黑龙江、内蒙古
22.这十年来,乙省(区)粮食自给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变化 B.农业用地调整 C.农业技术推广 D.饮食结构变化
23.为实现“藏粮于地”的目标,三省(区)可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
A.提高复种指数 B.培育优良品种 C.增加粮农补贴 D.完善排灌设施
二、综合题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藏高原卓乃湖—盐湖流域内共有四个湖泊,自西向东依次为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四湖的海拔自西向东逐渐降低。2011年9月,经历了两个月的持续降水后,卓乃湖发生了溃决事件,使得原本彼此隔离的四个湖泊形成了一个新的水系格局。
材料二 下图为“卓乃湖—盐湖流域示意图”。
(1)从气候角度推测卓乃湖湖水外泄的原因。
(2)简述卓乃湖湖水外泄对其下游湖泊产生的影响。
(3)有人建议修筑堤坝阻止卓乃湖湖水外泄,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贺兰山分水岭以西,前身是1953年建立的贺兰山林场,隶属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保护区成立前,贺兰山林区属于一级甲类火险区。1992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列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材料二 下左图为“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贺兰山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
(1)写出甲、乙植被名称。
(2)贺兰山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简述其自然地理意义。
(3)贺兰山林区春季易发生森林火灾,分析其自然原因。
(4)阐述建立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英国同为欧洲主要经济体,也是欧洲能源消费大国。两国多年来在推动能源消费转型方面成效显著。
材料二 下左图为“德国、英国位置示意图”,下右图为“2022年德国、英国发电结构统计图”。
(1)比较德、英两国发电结构的主要异同点。
(2)推测英国风能与太阳能发电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简析两国推动能源消费转型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意义。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B 6.D
7.D 8.A 9.D
10.A 11.B
12.A 13.C 14.C
15.B 16.C 17.B
18.A 19.B 20.D
21.A 22.B 23.D
24.(1)①2011年9月前两个月持续降水,导致湖泊水位大幅上升;②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湖泊主要靠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持续降水打破水位平衡;③降水导致湖岸土体饱和,抗侵蚀能力下降,最终溃决外泄。
(2)①下游湖泊水位上升,面积扩大;②原本隔离的湖泊形成新水系,水体交换增强;③可能导致下游湖泊泥沙淤积加剧,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3)赞同:①可防止湖泊水位下降,维持原有生态环境;②避免下游湖泊泥沙淤积和水系紊乱;③保护周边牧民生产生活用水。
或不赞同:①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筑坝可能破坏当地生态;②持续降水可能导致坝体溃决,引发更大灾害;③筑坝成本高,维护难度大。
25.(1)甲:高山草甸;乙:落叶阔叶林。
(2)①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③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④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3)①春季气温回升,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②春季多大风天气,风力助燃;③林区枯枝落叶积累多,易燃物充足。
(4)①保护贺兰山独特的植被和野生动物资源;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③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④为科学研究提供天然实验室;⑤发挥生态屏障作用,抵御风沙侵袭。
26.(1)相同点:①均以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为主;②核能占比均较低。不同点:①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高于英国;②英国石油、天然气占比高于德国;③德国煤炭占比高于英国,英国无煤炭发电。
(2)差异:英国风能发电量远大于太阳能发电量。
理由:①英国位于西风带,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②英国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太阳能资源相对不足。
(3)①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进口风险;②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减少环境污染;③多元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供应稳定性;④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