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叶纹陶块,图中刻画了栽种于长方形扁框中的叶菜类植物,五叶中有一叶居中直立向上,另外四叶于两侧对称分布,叶片粗壮饱满,生意盎然。这反映了当时河姆渡人( )A.最早掌握蔬菜种植技术 B.已步入原始农耕社会C.采用氏族共同劳动方式 D.具备高超的制陶技术2.茂才是汉代察举的一个重要科目,对有特异才能、品行高尚且有突出贡献的官吏进行提拔,以茂才被举者多为现任官吏。汉代察举茂才常与皇帝派人体察民情、览观风俗、考核吏治相联系。这些做法( )A.旨在提高官民的道德水平 B.体现出君主治国思想多元化C.保证了官员队伍的廉洁性 D.具有淳风俗和善吏治的作用3.唐代节度使李德裕(787~850年)对河朔地区作出军情判断:“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名以安军情。”840年,节度使张仲武击退回鹘后请求立碑,武宗许之:“仲武由是威加北狄,表请于蓟北立《纪圣功铭》,敕李德裕为之文。”这反映出( )A.地方节度使威胁中央集权 B.皇权统治对民族关系的影响C.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依存 D.藩镇割据产生源于多种因素4.如表,可知辽、夏、金三个政权的制度( )出处 内容《辽史 百官志》 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宋史 夏国传》 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太尉,皆分命蕃汉人为之。《金史 百官志》 建尚书省,有三省之制,大率皆循辽、宋之旧。A.完全沿袭汉人制度 B.以认同汉文化为终极目标C.体现民族交融趋势 D.体现蕃汉封建化进程同步5.山西《平阳府曲沃县均田记》碑刻记录了某一时期土地清丈的实施过程:知县公布清丈条例;个人申报,乡里复核,形成鱼鳞图册;确定税粮额度;攒造黄册。当时土地清丈( )A.造成了户籍管理的混乱 B.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程度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对地方官的考核6.1897年,时人对江南乡试策题第五道“向天算之学”评论说:“料试官必已许为时务之真谛,而不知仍纸上之陈”,且疑题中有错字,“题既误矣,岂有佳文哉……举一以概其余,知各省之发策问时务者大都不过尔尔也”。这可以印证( )A.讲求新知成为社会风尚 B.废止八股遭到保守势力反对C.清末新政推动科举变革 D.学堂选官制度存在一定弊端7.近代以来,谭嗣同、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积极提倡向西方学习,同时又都阐述过“大同”理想。孙中山指出“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上述材料体现出( )A.大同思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 B.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C.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民本思想 D.中华文化的特点是连续性包容性8.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 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9.民国二十六年,南京国民政府加强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公路交通建设,修筑了川滇东路、川滇西路和汉渝公路等等,至民国三十年底,新修筑公路累计达5000余公里。这些举措旨在( )A.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积蓄持久抗战的力量C.收回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 D.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10.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乡镇企业逐步兴起。在此背景下,各地在清理人民公社遗留集体资产过程中,相继出现农村合作基金会,为农户提供贷款支持,资金来源以集体资金为主,也吸收农户资金入股。这一措施有利于( )A.构建国民经济体系 B.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完善市场经济体制11.在《埃及亡灵书》中,古埃及人想象今世与来世之间有一条大河,这条河被比作为难以战胜的死神,只要死者渡过了河水就等于征服了死亡,获得了重生。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民众对法老的统治悲观失望 B.自然环境对古代文明影响深远C.航运经济是埃及的支柱产业 D.文学艺术起源于对死亡的敬畏12.英国学者怀特海认为,思想史上的18世纪是法国的时代,它重铸了文明世界的前提条件。这一文明世界源自17世纪英国思想,也从该时期英国革命中获得灵感。但是,英国模式总是带有岛国的褊狭性,法国人将其扩大化、清晰化和普及化了。他意在强调( )A.英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较为保守 B.法国的启蒙思想具有世界性意义C.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加速启蒙思想成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催生启蒙运动13.下图为时政漫画《坚固的基础》,它反映的是1943 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的会晤,图中文字意为“远东的胜利”。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雅尔塔会议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 B.第三次长沙会战得到盟军有力配合C.中美英商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中国积极参与构建战后国际新秩序14.1973年,历史学家阿尔诺·彼得斯公布了一幅新世界地图,声称该地图用“等积”投影代替了放大欧洲面积、缩小“第三世界”面积的墨卡托投影。新地图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采用,全球发行超过8000万份。这反映出( )A.欧洲中心论被取代 B.地图表达具有政治性 C.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D.联合国影响力的扩大15.1982年11月,10岁的美国学生萨曼塔给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写信,期望明白为什么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会如此紧张,随后她的来信发表在苏联《真理报》上并收到了 安德罗波夫的回信。1983年7月,萨曼塔应邀到苏联访问两周,苏联新闻界作了大量报道。这折射出,当时( )A.冷战难阻民间交流 B.美苏建立多层对话机制C.美苏关系开始缓和 D.苏联有意缓和紧张局势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新唐书·地理志》材料二 贞观四年,(西域)杂胡归朝,依隋之旧制设置伊州,凉州都督李大亮上疏曰: 至于隋室,早得伊吾(伊州隋时旧称),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地多沙卤。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太宗不纳,设西伊州,行郡县制,贞观六年,去“西”字。——转引自程喜霖《略论唐朝治理西域的战略思想与民族政策》(1)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羁縻州的特征。(2)据材料二概括李大亮反对设伊州的理由。综合上述材料,评析唐太宗经营西域的积极影响。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战争规定有一些具体的礼制原则。《左传》记载,宋楚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未能听取属下建议——利用楚军渡河以及未摆好阵型的机会发动进攻而战败。面对宋国人的谴责,宋襄公辩护说:“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司马法》还说到战争的发动“不加丧,不因凶(灾荒)”。如《左传》记载:“陈成公卒。楚人将伐陈,问丧乃止。”《荀子·议兵》对战争明确要求:“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乱百姓者也。”——摘编自曹建墩《先秦礼制探赜》材料二 全面抗战时期,侵华日军集中主要航空兵力,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后方城市进行了长时间的轰炸。1939年5月16日,中国政府发表告各省市政府与全国同胞书,明确指出,日军对后方城市的轰炸,“其一,欲以不断的轰炸威胁,威胁吾全国民众抗战之精神,希冀吾同胞之屈膝投降;其二,欲以猛烈之轰炸,断绝吾同胞之生活,企图吾同胞于流离失所之中,减少生产,影响抗战之前途;其三,欲以集中的轰炸,妨害我社会之安宁,妄想扰吾之秩序”,号召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应对大轰炸、大灾难后的紧急局面。——摘编自潘洵《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材料三 1949年《日内瓦公约》对战时平民权利做了详细规定。受保护平民必须被允许以私人方式传递家庭信息,并被协助获知冲突中失散家庭成员的信息,他们也必须被允许依照自身的信仰来进行宗教活动。不管何地,只要可能,受保护的平民都应家庭团聚,并为之提供便利,使正常家庭生活得以进行。受伤或患病的平民,民用医院和医护人员都必须被特别对待,并置于红十字或新月组织的保护之下。受保护平民不能被用于人体盾牌,也不能被施以任何集体惩罚、酷刑、伤残或其他不人道之对待。——摘编自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100份文件》(1)根据材料一,归纳先秦时期战争礼制的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轰炸后方城市的目的和手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年《日内瓦公约》中战时平民权利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其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殷鉴不远,在夏侯之世。——《诗经·大雅·荡荡》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唐太宗《诗》《书》《春秋》,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戒于后世者也。——宋神宗历史上的王朝大多会吸取前代的教训并调整统治政策,而具体效果又不一而足。请以“历史借鉴”为主题,选择中国古代史为例,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三、综合题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4年3月5日出版的《民国日报》广州版,一篇题为《庆祝国际妇女日》的文章格外醒目。这也是我国最早关于妇女节起源的公开报道。该报将妇女解放融入“救国”的宏大叙事体系之中,让妇女解放不再仅仅是女性自身的诉求,更成为了整个国家和民族追求独立、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妇女解放运动获得了更为强大的支持和动力。——摘编自陈佳《写在民国报刊上的“妇女节”》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解放日报》重构了女性角色定位。从《解放日报》的妇女报道主要内容看,话题主要集中在妇女生产和参政上,肯定了女性在后方生产、战地救护中的贡献,号召全体女性积极参加抗战,将女性个体价值与国家存亡深度绑定。抗日战争这场全民族的抵御外族之战在女性与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充当了“黏合剂”的角色,两者通过抗战而结合得愈加紧密。——摘编自唐海江《转向媒介:中国传播史的探索与反思》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日报》对妇女解放的认识。(2)解读材料二中“女性角色定位的重构”。(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报刊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B2.D3.C4.C5.C6.A7.D8.B9.B10.B11.B12.B13.D14.B15.D16.(1)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少数民族首领世袭长官,自行统治;大多不向中央政府缴纳赋税。(2)理由:隋朝设伊州加重政府财政负担;伊州自然条件不宜于推行内地管理制度;实行羁縻政策更有利于唐朝的统治。影响: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有利于西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推动民族交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推动了中西方的交流。17.(1)原则:战争交锋应贯彻“不诈”原则;对有国丧及发生灾害的国家不得发动战争(不在国丧和灾荒期间发动战争);战争不得屠杀无辜百姓。(2)目的:社会秩序维度:破坏大后方经济,扰乱大后方社会秩序;人民/民众思想维度:破坏大后方人民正常生活,摧毁中国人民继续抗战的意志和决心;国家/政府维度:破坏中国抗战前途,迫使中国政府投降。手段:无差别轰炸。(3)主要内容:维持正常家庭生活;保障人身安全、信仰与健康。意义:有利于约束战争中的非人道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为冲突中的平民提供法律保障,彰显人类对战争残酷性的约束意识,成为现代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8.示例:论题:历史借鉴的正确与适度关乎统治的效果。论述:正确的历史借鉴有利于调整政策促进社会发展。汉初统治者借鉴了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推行了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宋代吸取唐末五代藩镇林立、武将专权的教训,采取收兵权、重文治等手段,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但对历史教训的错误总结和过度防范也会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汉初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于缺乏王室封国的拱卫并由此实行郡国并行制,最终酿成七国之乱威胁中央集权;鉴于元代相权扩张,威胁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皇帝权力高度集中,但由此也带来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综上所述,在借鉴历史经验时,需要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一方面正确总结历史教训,另一方面也要防止走极端带来新的问题,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同时,还需要注重创新应对社会的各种机遇和挑战。19.(1)认识:将妇女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妇女解放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妇女解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答2点即可)(2)解读: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妇女的传统角色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单纯是普通的家庭妇女,而获得了更为复杂的社会身份,例如,承担起宣传抗战、筹集抗战物资、战伤救护等社会责任;投身军队,奔赴战场,抵御日本侵略等,展现了中国妇女自身的强大力量。(3)作用:传播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促使女性解放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为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舆论支持;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推动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宣传了女性的正面形象,歌颂了女性的社会价值,为近代中国妇女赢得解放和平等地位提供了契机。(任答2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