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豫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秋季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湘豫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南果北种”技术逐渐从粗放种植、简单模仿向精细化、标准化生产发展。下图为北京市昌平区某果园内长势良好的香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昌平区能够种植香蕉主要得益于( )
A.地势平坦 B.土壤改良 C.全球变暖 D.技术改造
2.昌平区种植香蕉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B.加大交通运输压力
C.减少农业生产投入 D.增强自然灾害危害
水汽通量散度是判断某一区域水汽汇聚程度的重要物理量,其中正值表示水汽辐散,负值表示水汽辐合。下图a为环渤海地区地图,图b为某年7月6日5时环渤海地区沿某一经线的水汽通量散度及经向风垂直流场剖面图(黑色实线表示水汽通量散度,单位为10-7g·cm-2·hPa-1·s-1;黑色虚线为深对流云团主体区域;黑色箭头为经向风垂直流场,单位为m·s-1)。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b时刻环渤海地区最强水汽通量辐合的最大高度出现在对流层的( )
A.900hPa附近 B.700hPa附近 C.500hPa附近 D.300hPa附近
4.图b时刻深对流云团主体区域在对流层中风速随海拔升高( )
A.先减小,后增加 B.逐渐减小
C.先增加,后减小 D.逐渐增加
5.该年7月6日5时山东省( )
A.旱情得到缓解 B.沙尘暴多发
C.多艳阳高照 D.少地质灾害
古海滩脊发育于海退海岸的沉积环境中,由一系列近乎平行于岸线、交替出现的条状富砂质海滩脊和富泥质洼地组成。下图为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早—中中新世古海滩脊发育模式图,图中显示东沙隆起区发育有大规模生物礁。该区域古水流流向主要受东亚季风控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惠州地区在早—中中新世时期风速最强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7.在上游沉积物供给稳定的前提下,与图中强制海退2时期相比,强制海退3时期( )
A.海平面相对较低 B.海平面下降较快
C.间隔的洼地较宽 D.古海滩脊坡度陡
8.利于东沙隆起区发育大规模生物礁的主要条件是( )
A.海水幽深 B.营养丰富 C.海水温暖 D.透明度低
近年来,比较利益和规模效益是造成我国不同纬度带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图示意1990—2020年我国不同纬度的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西藏、青海、港澳台数据暂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耕地增减的分界线( )
A.沿线绝大部分区域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区
B.是我国古代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分界线
C.以北区域以丘陵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
D.以南区域人口承载力小,人口密度较低
10.引起我国耕地增减分界线以北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B.耕地部分转化为果园
C.耕地撂荒现象较突出 D.单位面积成本的降低
11.针对我国不同纬度的耕地变化状况,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控制我国耕地增减分界线以北耕地面积增加
B.严格保护我国耕地增减分界线以南优质农田
C.严格控制增减分界线以北建设用地过快增长
D.依据“以水定地”原则来确定所有耕地的规模
地名作为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活态遗产”,既可以表征特定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又承载着地方情感记忆、文化兴衰、经济生产、政治权力等地域人文信息。黎族作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其传统聚居区随历史进程发生变化——中原汉人迁入后,平原和丘陵地区逐渐成为汉人的主要聚居地。下图示意目前海南岛河流水系类自然景观型黎语村落地名空间核密度分布,核密度能直观地反映出测量值在连续区域内的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名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涵义对应正确的是( )
A.宁夏中卫市地名蕴含了边塞与移民文化
B.北京烧酒胡同地名折射出原料配比情况
C.南海诸岛土地名可反映农耕文化的迁徙
D.城市地名文化演变与城市演进关联不大
13.海南岛河流水系类自然景观型黎语村落主要分布的地形区为(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14.影响目前河流水系类自然景观型黎语村落分布格局的先决因素最可能是( )
A.交通因素 B.水质因素 C.历史因素 D.气候因素
2025年7月30日7时24分(北京时间),堪察加东岸远海海域(52.53°N,160.16°E)发生8.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此次地震已引发海啸,预计对我国台湾岛东侧沿岸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我国大陆东部沿岸影响较小。下图为此次地震产生的最大海啸波幅(相对于观测站平均海平面高度)传播路径逐小时位置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导致此次海啸对我国大陆东部沿岸与台湾岛东侧沿岸影响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域深度 ②岛屿或暗礁的分布 ③空间距离 ④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此次地震发生时,航行在震中附近的船只上的船员最可能看到的是( )
A.满天绚丽多彩的极光 B.太阳位于东南方天空
C.桅杆的日影朝向东北 D.璀璨夜空有流星划过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西部海岸,南濒几内亚湾,是非洲第一大天然橡胶生产国。该国天然橡胶产量从2019年的81.5万吨猛增至2023年的155万吨。我国M企业在其南部沿海港口城市先后投产多座大型橡胶加工厂,实现了从原始胶乳到高附加值产品的全链条生产,中国技术正助力西非橡胶产业重塑价值链。下面为科特迪瓦位置示意图。
(1)说明我国M企业在科特迪瓦南部沿海港口城市建设橡胶加工厂的主要原因。
(2)推测2019—2023年期间科特迪瓦天然橡胶产量变化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3)请为科特迪瓦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泰和县吉泰盆地的槎滩陂修建于公元937年,位于牛吼江(赣江西岸二级支流)上游急拐弯处,采用土木筑坝截流。工程由沙洲、排沙闸、渠首、高度均略低于洪水期水位的主坝和副坝等构成,灌渠渠首正面引水、陂坝侧面截流。陡坝在枯水期和洪水期的功能存在明显差异,至今仍灌溉近万亩农田,焕发着生机与活力。19世纪80年代后,槎滩陂修建者的后代将其移交给灌区受益农户,作为社区公共资产。下面左图示意槎滩陂工程(箭头表示水流方向),右图展示的是洪水溢流过牛吼江左岸副坝的景观。
(1)说明当地居民修建槎滩陂的原因。
(2)分别简述槎滩陂主坝和副坝、排沙闸的主要功能。
(3)说明槎滩陂工程对建设人水和谐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的借鉴意义。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纵跨湖盆区东部,其中路基段长24.2km,其余为铁路高架桥,2014年12月开工,2020年12月9日全线贯通。台特玛湖作为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且末河)的尾闾湖,受上游垦荒和水利设施等影响,于1983年干涸。干涸的湖盆土壤中大量细颗粒物质聚集成团聚体,在较高的含盐量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地表多盐结皮发育。2021年至今,新疆组织实施了多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输水,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生态环境才逐渐恢复。2017—2020年在该段铁路主害风向侧实施了阻沙栅栏等工程。下图1为格库铁路的位置,图2为该地2019年5月5日10:50至6日13:30强沙尘暴过程的风速和风向统计(注:风向0°为正北方,从0°开始沿顺时针方向360°,每45°角为一个方位,依次为北、东北等,本次强沙尘暴后期风向与该地全年盛行风向一致)。
(1)说明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没有全部采用路基形式的主要原因。
(2)推测台特玛湖于1983年完全干涸的主要原因。
(3)分时段简析1983年至今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风力输沙量大小的变化特点。
(4)据图2判断,2017—2020年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阻沙栅栏等工程施工主要集中在铁路东侧还是西侧?并说明判断依据。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A
6.D 7.C 8.C
9.B 10.D 11.B
12.A 13.A 14.C
15.A 16.B
17.(1)科特迪瓦南部种植有大量的橡胶树,天然橡胶原料丰富,在其南部建设橡胶加工厂,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南部沿海地区,海洋运输便利,可将工业制成品销往世界各地。
(2)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生产增多,使农药化肥污染加剧。
(3)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化国际合作,缓解技术、市场、资金等短缺问题,拓宽出口渠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等。
18.(1)该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大,部分年份易发生旱灾;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7、8月多伏旱,易发生旱灾;农田集中连片,夏秋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抗旱压力大。
(2)枯水期,主坝和副坝可将河水通过渠首引入主干渠,避免河道枯竭断流,满足农户饮水与灌溉的需求;洪水期,洪水从主坝和副坝上侧溢入老河道,发挥防洪的作用,减轻洪涝灾害;排沙闸的修建可避免泥沙在引水渠口沉积,控制主干渠河床抬升幅度,减少清理主干渠河床频率,利于维持灌溉用水量的稳定。
(3)深入调查研究河势水情,顺应自然规律,用简单的工程因势利导,实现显著的工程效益;修建水利工程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妥善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冲突及农业灌溉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维护与管理,需受益群体共同参与。
19.(1)全部采用路基形式会阻断丰水期湖水自然流动,导致湖盆积水冲毁铁路;全部采用路基形式会加剧对湖盆水质及生态的破坏;全部采用路基形式会阻隔野生动物的迁徙通道,干扰当地动物生态环境;全部采用路基形式会增大风沙对铁路的侵蚀,不利于路基稳定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2)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上游大面积垦荒,灌溉用水增加,导致下游河水骤减;上游修建了多座水利设施,拦截了大量水源,导致下游河水骤减。
(3)1983—2013年,人为干扰少,地表盐结皮发育良好,抗风蚀能力较强,输沙量少;2014—2020年,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开工建设及沿线阻沙栅栏等工程施工导致人为干扰强,地表盐结皮遭到破坏,输沙量大;2021年至今,格库铁路台特玛湖段受人为干扰的地表逐渐形成盐结皮,抗风蚀能力提高,且2021年至今,多次生态输水致使该区域部分时段被水域覆盖,输沙量明显减少。
(4)东侧。理由:该地全年以东北风为主;在东北风的影响下,沙尘暴较多,危害严重,会对铁路造成破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