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学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学案 (2)

资源简介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学案1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学习目标
要点晨背
1.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基本特点。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观与书本知识、权威思想的关系,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探究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的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提醒:辩证否定观强调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肯定一切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否定一切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否定了事物的发展。二者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探究升华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党和国家历史的正确认识等一系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体现了辩证否定观的哪些道理?
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其实质是“扬弃”。“扬弃”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全盘抛弃,而是在抛弃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因素的同时,保留并且改造、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名师点拨
扬弃不是抛弃
(1)新事物否定旧事物决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是扬弃。
(2)把扬弃理解成简单的抛弃,割裂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实际上是否定了事物的发展,犯了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错误。这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典例1
(2013·四川高考)手机已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12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此,我们应该(  )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 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 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 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①说法与题意无关,④说法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故应选C。
探究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理论依据
(1)任何事物对它产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任何事物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
2.基本内涵
(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2)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即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3)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3.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关系
(1)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
(2)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提醒: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的一切东西,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4.方法论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2)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3)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探究升华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教授曾指出,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有问题眼光,但目的是为了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把握和体现时代的脉络与精神;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有辩证的批判精神,但目的是为了提出建设性意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问题眼光也好,批判精神也好,都是为了对社会和国家作出有益的贡献,而不能是毫无建树的破坏性的。
(1)材料中的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指的是什么?
(2)为什么说具备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目的都是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而不能毫无建树地破坏?
答案 (1)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指的是善于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消极的过时的内容,也就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否定的理解。
(2)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否定与肯定、克服与保留的统一,否定和克服的是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内容,肯定和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所以,辩证否定通过对旧事物的“扬弃”,不但促进了旧事物的灭亡,而且促进了新事物的产生。
②“毫无建树的破坏性”,只强调了对旧事物的否定,只能毁灭旧事物,但不能创造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所以,不能促进发展,也就不会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贡献。
③强调具备问题眼光和批判精神的目的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坚持了把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起来,既破坏又建设,把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目的,因而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是正确的。
名师点拨
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1)唯物论角度: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2)辩证法角度: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3)认识论角度:整个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典例2
(2012·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
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
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
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为什么科研人员能够成功开发龙脑。
答案 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
解析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我们要从含义、要求入手,从创新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既克服又保留地开发龙脑。
新闻播报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四化同步”的战略部署,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科技驱动力度,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大好形势;要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度思考
试结合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相关知识对如何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科技驱动力度,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农村改革、科技驱动要依据本地实际,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
(2)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农村改革、科技驱动要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辩证否定就是(  )
A.事物自身的否定
B.否定一切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否定权威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A符合题意。
2.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事物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 ②事物矛盾具有不平衡性 ③追求真理是无限和反复的过程 ④对立统一关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拿出更好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以此推动公司的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事物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①入选;也体现了对立统一关系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发展,④入选。②和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3.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应该学会批判地考察全部哲学史,吸收全部哲学史的积极成果,发现先前哲学所遇到的真实困难和问题,并以解决这种困难、问题的方式去推进哲学的发展。对哲学家的这一要求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两点中有重点,在两点中把握重点
B.量变是质变的开始,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外部否定来实现的
D.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
答案 D
解析 哲学家批判地考察哲学史,吸收积极成果,并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推进哲学发展,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联系的环节,故选D。A、B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不是外部的否定。
4.大画家齐白石桃李满天下,但他却不赞成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他有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齐白石不赞成学生一味地模仿他,一方面体现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另一方面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所以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无关。故选B。
5.工业革命以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推行征服自然、获取资源、高额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促进社会生产力提升、创造出丰裕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使人类饱尝了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生态文明就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型文明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我们应如何开创生态文明新境界。
答案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开创生态文明新境界,必须立足实践,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
(2)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开创生态文明新境界,必须摈弃工业文明落后的观念和做法,继承并发展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合理因素。
基础自测
知识点一 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以下观点对辩证否定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④辩证否定是否定一切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④说法错误,舍去,应选①②③,即选D项。
2.蝴蝶的生命史为:蝴蝶幼虫出生10天左右后发育成成虫,成虫45天后变成蛹,而蛹要经过地底下几个月的漫漫长眠才能化蛹成蝶,开始它最灿烂的历程。从哲学上看,化蛹成蝶的过程是(  )
A.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过程
C.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是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答案 B
解析 化蛹成蝶的过程体现了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即辩证的否定过程,故选B项;其他三项表述错误。
知识点二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3.某校同学的研究性课题是“长在瓶子里的苹果”。他们把学校果园里一些没有长大的苹果,套进漂亮的细颈玻璃瓶里,然后把瓶子绑在树枝上。等苹果长大了送到市场上去销售。这些苹果外形奇特,激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引起了市场轰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与时俱进,培养创造性思维
B.敢于创新就能发展
C.创新源于大胆假设
D.创新就是抛弃常规方法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材料表明通过创新,生产出奇特的苹果,体现了A项。
4.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在“破”与“立”的利弊对比下完成的。“不破不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密切注意变化发展的世界
B.只要实事求是就能解放思想
C.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D.要成功就要敢于破除过去的一切
答案 C
解析 “不破不立”强调的是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A项不符合题意;B项本身是错误的;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故C项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所以D项是错误的。
综合提升
5.某校开展创新教育活动,要求同学们以“创新最美丽,创新出辉煌”为主题搜集材料,下列材料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 ②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 ③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③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与题意不符,故③不选。①②④都体现了创新这一主题,故选B。
6.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要求我们(  )
①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一切传统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③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 ④不能墨守成规,努力追求终极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突破一切传统观念”、“努力追求终极真理”的说法错误,舍去①④;②③符合题意,故应选B。
7.白炽灯、荧光灯与LED灯优缺点对比
优 点
缺 点
白炽灯
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
只有极少一部分能转化为有用的光效,使用寿命一般在1
000小时左右,颜色单一
荧光灯
光效是白炽灯的5倍,使用寿命是白炽灯的8倍
生产过程和废弃后有汞污染,灯光有闪烁现象,影响视力
LED灯
能耗为白炽灯的1/10、节能灯的1/4,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以上,无毒、环保
生产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从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LED灯的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新事物是旧事物积极因素的总和 ②事物变化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 ③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④事物的发展必须经过辩证的否定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从白炽灯到荧光灯再到LED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既肯定又否定的过程,即辩证否定的过程,④入选;在这个过程中,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③入选。故选D。
8.苏州刺绣、宜兴紫砂、扬州玉雕……长期以来,江苏工艺美术给人们留下了基础好、门类全、精品多的印象。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行业普查结果令人既欣慰又尴尬。虽然江苏省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工艺、人才保护得力,但工艺美术品种和产值数却被挤出全国前三名的位置,落后于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份。目前,江苏总体情况是,传统保护得好,产业振兴远不够。江苏的100多个品种以传统为主,而其他地区则随着市场的发展,拓展了许多新兴品种。如浙江台州将传统灯彩做成新的节日礼品,市场行情很好,产值达80多亿,而江苏虽有秦淮灯彩,但因老面孔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传统工艺需要保护,但保护不等于禁锢。
(1)有人认为,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比保护更重要。请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2)请发挥你的才智,从唯物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角度为如何振兴江苏工艺美术行业建言献策。
答案 (1)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创新和保护是工艺美术行业发展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保护是创新的前提,创新能够促进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创新是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最大保护。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所以不能离开传统工艺美术本身空谈创新,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是创新的根基。所以“发展工艺美术行业创新比保护更重要”的观点是错误的。
(2)要关注江苏、全国乃至世界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与实际发展不相符合的成规。注重研究新情况,敢于将传统工艺美术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