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日晷是中国古代计时工具,利用指针在晷面上的影子方位来指示时间。传统日晷晷面两侧均有刻度,以保证全年均可观察并计时。河南某地(35°N)安放了一环形日晷(如下图),该环晷仅朝上的一面有刻度。环晷面与赤道面平行,同地面的夹角与纬度互余。环晷指针与环晷面垂直,上端朝北。环晷指针顶端到环心部分的长度恰好为1m。完成下面小题。
1.该环晷能正常使用的时间范围包括( )
①春分—夏至②夏至—秋分③秋分—冬至④冬至—次年春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上述时间段内,指针影长较短时,可能会落于晷环中部的悬空区导致无法读取时刻。为避免环晷指针影子完全落到中间的悬空区,该环晷内径(半径)最大为( )
A.1/tan23.5°m B.1/tan35°m C.1/tan55°m D.1/tan66.5°m
图为北美12月某日某时刻等压线图和右图中某城市此时风向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在图示区域中甲、乙两个锋面,按照其锋面性质分别是( )
A.暖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冷锋、冷锋
4.与右图风向垂直分布最接近的城市是( )
A.底特律 B.芝加哥 C.温哥华 D.匹兹堡
5.未来两天可能形成暴雪天气的地方( )
A.芝加哥 B.匹兹堡 C.温哥华 D.渥太华
众多研究表明,黄河的形成演化涉及漫长地质时期复杂的水系重组过程,可大体划分为古黄河和现代黄河两个演化阶段。三门峡是黄河主干道上的最后一段峡谷,经现代钻探后研究表明,黄河形成之前,渭河盆地和三门峡盆地可能被三门峡古湖占据。在距今约1.25百万年(处于第四纪冰期中),全球气候变冷,导致三门峡被切穿,古湖开始消亡,黄河东流入海。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标志着现代黄河水系格局的形成。下图为古黄河水系与现代黄河水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能证明三门峡古湖存在的最有力证据是三门峡盆地沉积物,其来源最有可能是( )
A.太行山区 B.中亚地区 C.周边山地 D.鄂尔多斯高原
7.结合材料推断,三门峡被贯穿、黄河东流入海,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海平面下降,河流侵蚀加剧 B.太行山隆起,河流侵蚀加剧
C.华北平原下降,河流侵蚀加剧 D.黄土高原抬升,河流侵蚀加剧
青海省夏吾曲河小流域平均海拔3590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每年5—10月温暖多雨,11月至次年4月寒冷干燥、多大风天气。矮蒿草是该流域高寒草甸主要类型之一,也是优良的天然放牧场地。研究发现,该流域中矮蒿草除在河漫滩湿地无分布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正常放牧情况下矮蒿草在滩地所在生境下为优势种,在不放牧的情况下与群落中的高大禾本科植物竞争时处于劣势。下图为夏吾曲河流域地形及生境描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山坡相比,河漫滩湿地( )
A.土壤水分条件差 B.土壤肥力较低 C.面积变化小 D.生物总量较多
9.矮嵩草形态特征在山顶表现,不正确的是( )
A.叶片面积较大 B.叶片厚度较大 C.植物株体较矮 D.植物根系较长
10.在土壤含水量适当的情况下,若放牧强度加大,该区域滩地上植被变化为( )
A.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
B.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减少,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C.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减少
D.禾本科植物植株数量增多,矮嵩草植物植株数量增多
“业态混搭”是指将具有不同经营类型和功能的多个业态融合在一起的经营模式,可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近些年来,“书店+咖啡”、“超市+食堂”等实体店“业态混搭”的跨界融合消费新场景走进大众视野。2024年6月,国家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鼓励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推动购物消费多元融合发展。图示意书店+咖啡混搭实体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推动实体店业态混搭成为发展趋势的原因有( )
①满足消费者专业化需求②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
③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④应对线上电商的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业态混搭的突出优势的是( )
A.充分利用空间 B.资源共享互补 C.降低经营成本 D.创建自主品牌
13.关于业态混搭实施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经营规模增加收入 B.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创新
C.加强经营环境安全管理 D.明确目标消费群体需求
重庆市铜梁区的农机网约共享服务对全区无人播种植保机、旋耕机、收割机等农机建档,实施统一调配。农民根据需要在线下单,“网约农机”接单后1小时内赶到现场,小农户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农机服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为了适应自然环境,推测重庆市“网约农机”设计时应具备的主要特点是( )
①款式新颖,外形美观②体积小,稳定性好
③爬坡越障,转向灵活④体积大,结构复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网约农机”管理平台进行管理、运营,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遥感技术③虚拟现实技术④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下列不属于农机网约共享服务模式主要意义的是( )
A.取代人力劳作,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B.缓解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
C.降低农机购买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D.促进规模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松辽平原西部的吉林白城,湖泊星罗,是中国湖泊密度最大的湖区之一。白城的年平均降水量399.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340毫米,被称为“旱地之泽”。草原和湿地是白城主要的原始生态类型。受多重因素影响,白城市草场、湿地退化严重,盐碱化日益加重。
约200万年前,松辽平原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湖泊(常称为古松辽湖),后因地壳运动,湖水外泄,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松辽平原。平原内有着巨厚的沉积地层,从平面上看,粘土层的粒度由外围向中心由粗变细;从剖面上看,粘土层下部细,上部略变粗。
(1)分析白城“旱地之泽”的形成原因。
(2)据图文信息推测白城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沉积物颗粒粗细的差异,分别从平面和剖面两个角度,推测松辽平原巨厚沉积地层的沉积环境的演变过程。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12月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论坛在哈尔滨召开。试验区所涵盖的哈尔滨片区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及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图2为哈尔滨片区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12月25日-次年2月28日的“冰雕节”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重要节日,始创于1999年。冰雕节使用的冰块采自图3中采冰点河道,冰层厚实无气泡。图1为哈尔滨气候资料图,图3为采冰点位置示意图。
(1)简析哈尔滨冰雕采冰点选址的优势条件。
(2)说明哈尔滨冰雕节成功举办的有利气候条件。
(3)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指出哈尔滨片区集中布局在该市江北地区的好处。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二十年余来,我国探索对黄河中下游水库三门峡、小浪底等骨干水库联合调度实施“调水调沙”工程,以冲刷下游河床,提高下游河道行洪能力,收效显著。下图为黄河下游河道相关地理信息示意图。一次完整的调水调沙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水,逐步下泄小浪底水库蓄水以冲刷下游河床;第二阶段为调沙,三门峡、小浪底等多个骨干水库联合调度,以较大水量冲刷小浪底水库库区淤积泥沙。
材料二我国科技工作者应时代发展,设计出“分区治理”模式,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的水沙调控目标。
(1)推测黄河每年安排调水调沙的最佳时间,并说明理由。
(2)分析采用“分区治理”模式对黄河下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B C A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B D A
17.(1)白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气候较干燥;白城地势低洼,众多河流汇聚于此;湖泊沉积物质黏重,水分不易渗透;冬季冻土层,透水性差。
(2)
春季。原因:春季降水较少,淋盐作用微弱;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3)
平面方向:入湖河流携带泥沙注入湖泊,流速减小,泥沙沉积,粗粒泥沙常沉积在河流入湖处,越向湖心,沉积的颗粒越细。剖面方向:地壳抬升,湖泊消亡,河流流经,湖相沉积转变为河相沉积,河流搬运能力较强,沉积的颗粒较粗。
18.(1)采冰点处河岸向河道突出(凸岸),阻碍水流,河水流速慢,易结冰;冰量多冰层无气泡,冰质好;距离冰雕展位置近,方便运输。
(2)气候寒冷,冰雪产量大;纬度高,寒冷期长,冰雕保存时间长。
(3)科研院校众多,教育科技优势明显;利于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校加强技术协作与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成本;规模效应显著,带动地区发展。
19.(1)时间:6-7月份(汛期前)。
理由:汛期前完成调水调沙腾空库容,保障汛期安全;汛期来临前,上游河道来水来沙少,下泄水库清水,利于下游骨干水库冲刷库区淤积泥沙,增大库容,提高水库汛期蓄洪削峰能力;利于冲刷下游河道,提高下游河道汛期行洪能力。
(2)水沙调控,防洪减淤;提供滩涂土地利用率,促进滩区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