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第四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提升卷—华东师大版数学七(上)单元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第四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提升卷—华东师大版数学七(上)单元测

资源简介

第四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提升卷—华东师大版数学七(上)单元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AB 于点O,OF 平分∠AOE,∠1=15°3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1=∠3
C.∠AOD与∠1互为补角 D.∠1的余角等于 75°31'
2.(2025七上·长春期末)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相等的角一定为对顶角
B.不是对顶角的角一定不相等
C.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D.有公共顶点且和为的两个角一定为邻补角
3.(2023七上·巴中月考)已知A、B、C三点,若过其中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画出的不同直线(  )
A.一定有三条 B.只能有一条
C.可能有三条,也可能只有一条 D.以上结论都不对
4.(2021七上·德阳月考)如果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那么它们交点个数是(  )个.
A.3个 B.1或3个
C.1或2或3个 D.0或1或2或3个
5.(2023七上·南海期末)若平面内互不重合的4条直线只有3个交点,则平面被分成了(  )个部分.
A.7或8 B.8 C.8或9 D.10
6.(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与是同旁内角;②与是内错角;③与是内错角;④与是同位角.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2025七下·榕城期末) 下列图形中, 由∠1=∠2, 能得到AB∥CD的是(  )
A. B.
C. D.
8.(2025七下·雨花期末)如图,某条行车路线共拐了三次弯,最后行车路线与开始的路线是平行的.已知第一次转过的角度为120°,第三次转过的角度为135°,则第二次转过的角度为(  )
A.75° B.60° C.135° D.120°
9.(2025七下·福田期末) 图1 是视觉错觉艺术风格的作品,这种设计利用背景线条、图案的干扰,制造出视觉认知偏差的冲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迷惑性.如图2,现将其中的一组背景线条与直线a,b抽象出来,下列说法能判断出的是(  )
A. B.
C. D.
10.(2024七下·柳州期末)如图,已知AM∥BN,∠A=64°,点P是射线AM上一动点(与点A不重合),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下列结论:①∠ACB=∠CBN;②∠CBD=58°;③当∠ACB=∠ABD时,∠ABC=29°;④当点P运动时,∠APB∶∠ADB=2∶1的数量关系不变.其中正确结论有(  )个
A.1 B.2 C.3 D.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2024七上·乾安期末)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射线平分,.若,则的度数为   .
12.如图,有下列结论:①∠2与∠3是内错角;②∠2与∠B是同位角;③∠A与∠B是同旁内角;④∠A与∠ACB不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写序号)
13.(2020七上·德惠期末)如图,在直线a外有一点P,经过点P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如果 ,那么过点P的其它直线与直线a一定不平行,理由是   .
14.(2024七下·金溪期中)如图,直线,点E,F分别在直线,上,点P为直线与间一动点,连接,,且,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Q,则的度数为   .
15.(2025七下·绍兴期末) 学行线后,小明想出了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所示,由操作过程可知小明画平行线的依据可以是   .(把所有正确的序号填上)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④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
16.
(1)在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2)平面内有n 条两两相交直线,这n条直线最少有几个交点 最多有几个交点
17.(2024七上·松阳期末)如图,已知点A,B表示同一条铁路上的两个火车站,点C表示码头,直线a,b分别表示铁路和河流.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画出直线a;
(2)从火车站A到码头C怎样走最近,请画图表示;
(3)从码头C到铁路怎样走最近,请画图表示.
18.(2025七下·莲都期末) 如图,是内一点,点在上.过点画一条直线平行于,过点画一条直线平行于,直线交于.
(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图形.
(2)若,求的度数.
19.(2025七下·源城期末)高速列车为了方便乘客放置小件物品,在座椅的后方都安装了可折叠的小桌板,将小桌板放下后,桌面与车厢的底部AE平行,从侧面观察得到如图①所示图形,BA⊥AE,垂足为A,CD∥AE,有同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ABC与∠BCD的和是个定值,下面是小林同学计算∠ABC+∠BCD的度数的过程,请你将解答过程补充完整.
解:如图②,过点B作BF∥AE,
因为CD∥AE( ),
所以( )∥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所以∠BCD+∠CBF=( )°( ),
因为AB⊥AE( ),
所以∠EAB=( )°(垂直定义),
因为BF∥AE,
所以( )+∠EAB=180°,
所以∠ABF=180°﹣90°=( )°,
所以∠ABC+∠BCD=∠ABF+∠CBF+∠BCD=( )°.
20.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 ,OM 平分 ,.
(1)求 的度数.
(2)试说明:OP 平分 .
(3)若改变 的大小,其余条件不变,设 ,(2)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 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 .
21.(2024七下·河池期中) 课题学行线问题中的转化思想.
【阅读理解】“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平行线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与平行线有关的角都存在着这个“基本图形”中,且都分布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当发现题目的图形“不完整”时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其补充完整.将“非基本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这体现了转化思想.有这样一道典型问题:
例题:如图(1).已知,点在直线、之间,探究与、之间的关系.
解:过点作.
,,



.
【学以致用】
(1)如图(1),当,时,   ;
(2)①如图(2),已知,若,,求出的度数.
②如图(3),在①的条件下,若、分别平分和,求的度数.
22.(2025七下·潮阳月考)如图①,把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尺的边放置于长方形直尺的边上.
(1)填空:______°,______°;
(2)现把三角尺绕点逆时针旋转.
①如图②.当,且点恰好落在边上时,求,的度数(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
②当时,是否会存在三角尺某一边所在的直线与直尺(有四条边)某一边所在的直线垂直?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的值和对应的那两条垂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3.(2025七下·浙江期中)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1,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反射后的光线为,则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
(1)利用这个规律人们制作了潜望镜,图2是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CD是平行放置的两面平面镜.已知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时,有,请判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钱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显然,改变两面平面镜AB、CD之间的位置关系、经过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会随之改变,如图3,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AB上,被AB反射到平面镜CD上,又被CD反射.若被CD反射出的光线和光线平行,且,则   °,   °.
(3)试猜想:在图3中,当两平面镜AB,CD的夹角的度数是多少时,可以使任何入射光线经过平面镜AB、CD的两次反射后,与反射光线平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对顶角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余角;补角
【解析】【解答】解:∵OE⊥AB
∴∠AOE=90°
∵OE⊥AB
∴,A正确
∠1与∠3为对顶角
∴∠1=∠3,B正确
∵∠AOD+∠1=∠AOB=180°
∴∠AOD与∠1互为补角,C正确
∵∠1=15°31'
∴∠1的余角等于90°- 15°31'=74°29',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判断A选项,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判断B选项,根据补角定义可判断C选项,根据余角定义可判断D选项.
2.【答案】C
【知识点】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A中,由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本选项错误,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中,由不是对顶角的角也可能相等,本选项错误,所以B不符合题意;
C中,由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本选项正确,所以C符合题意;
D中,由有公共顶点且和为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本选项错误,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把有公共端点且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把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据此逐项分析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3.【答案】C
【知识点】平面中直线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
解: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可以为1条直线,也可以是3条直线.
故答案为:C.
【分析】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时,可以知道有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由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可以得出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相交线的相关概念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三条直线全都平行,此时交点个数为0个
②如图,三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交这两条直线,此时交点个数为2个
③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当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此时交点个数为3个
④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交点个数为1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需要通过分类讨论,三条直线是否平行,是否交于一个点。
5.【答案】C
【知识点】平面中直线位置关系;相交线的相关概念
【解析】【解答】解:如图:如下两种情况下平面内互不重合的4条直线只有3个交点:
图①中分成9个部分,图②中分成8个部分.
故答案为:C.
【分析】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即可得到答案.
6.【答案】C
【知识点】同位角的概念;内错角的概念;同旁内角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①与是同旁内角,正确;
②与是内错角,正确;
③与是同旁内角,错误;
④与是同位角,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1和∠2不是三线八角,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1=∠2, 能判定AD∥BC,故B不符合题意;
C:∠1和∠2的对顶角是直线AB和CD被MN所截得到的一组同位角,所以 由∠1=∠2, 可以得到 AB∥CD ,故C符合题意;
.D:∠1和∠2不是AB,CD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角,所以不能判定AB∥CD,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判定,即可得出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F∥DE,
则∠DCF+∠CDE=180°,
由题可知∠CDE=135°,∠ABC=120°,
所以∠DCF=45°,
因为行车路线与开始的路线是平行的,
所以AB∥DE,
又CF∥DE,
所以AB∥CF,
所以∠BCF=∠ABC=120°,
所以∠BCD=∠BCF-∠DCF=75°,
所以第二次转过的角度为75°.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求解第二次转过的角度。
9.【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 、与是同位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A正确.
、与是对顶角,对顶角相等不能判定,B错误.
、与是邻补角,和为是必然,不能判定,C错误.
、与无直接平行判定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A .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逐一分析选项中角的关系是否符合判定条件.
10.【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解答】解:∵,
∴,
故①正确;
∵,,
∴,
∵、分别平分和,
∴,,
∴,
故②正确;
∵,
∴,
又,
∴,
∴,
又,,
∴,
故③正确;
∵,
∴,,
又,
∴,
∴,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①;先求出∠ABN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求∠CBD的度数,即可判断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ACB=∠ABD可证∠ABC=∠DBN,然后结合角平分线定义可求∠DBP的度数,即可判断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合可得∠APB=2∠ADB,即可判断④.
11.【答案】55°
【知识点】角的运算;垂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OM平分∠AOC,
∴∠COM=∠AOC=35°,
∵ON⊥OM,
∴∠NOM=90°,
∴∠CON=∠NOM-∠COM=90°-35°=55°,
故答案为:55°.
【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OM=∠AOC=35°,再利用角的运算求出∠CON=∠NOM-∠COM=90°-35°=55°即可.
12.【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解析】【解答】解:①∠2与∠3是直线AB、直线BC,被直线CD所截的一对内错角,因此①符合题意;
②∠2与∠B是直线CD、直线BC,被直线AB所截的一对同位角,因此②符合题意;
③∠A与∠B是直线AC、直线BC,被直线AB所截的一对同旁内角,因此③符合题意,
④∠A与∠ACB是直线AB、直线BC,被直线AC所截的一对同旁内角,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①②③ .
【分析】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且在被截两直线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
13.【答案】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平行公理及推论
【解析】【解答】解:在直线a外有一点P,经过点P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根据平行公理可知,过点P只有一条直线a平行,既然如果 ,那么过点P的其它直线与直线a一定不平行.
故答案是: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解决即可.
14.【答案】或120°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如图1,过点,分别作,,


,.

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
,.


同理可得;
②如图2,过点,分别作,,


,.


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
,.

,同①可得.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Q在EF同侧或异侧时,先画出图形,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15.【答案】①③
【知识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如图。
第一次折叠后,得到的折痕AB与直线a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将正方形纸展开,再进行第二次折叠如图(4)所示,得到的折痕CD与第一次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







故答案为:①③ .
【分析】根据折叠可直接得到折痕AB与直线a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折痕CD与第一次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求解即可。
16.【答案】(1)解:从第1个点到第n个点的线段数量总和为:
1+2+3+4+……+(n-1)=
∴ 共有条.
(2)解:当平面内两两相交的n条直线交于一点时,此时交点个数最少为1个;
为使平面内两两相交的直线的交点个数最多,可使其任意两线相交都产生一个新的交点,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过同一点,于是可得交点数最多:
2条直线最多1个交点;
3条直线最多:1+2个交点;
4条直线最多:1+2+3个交点;
5条直线最多:1+2+3+4个交点;
∴ n条直线最多:1+2+3+4+……+(n-1)=个交点.
【知识点】线段的计数问题;直线相交的交点个数问题
【解析】【分析】(1)从简单情形入手,先找两个点之间的线段条数,再找出三个点之间的线段条数,再找出四个点之间的线段条数,归纳发现规律,算出和即可解答;
(2)当平面内两两相交的n条直线交于一点时,此时交点个数最少为1个;再从简单情形入手,2条直线最多1个交点;3条直线最多:1+2个交点;4条直线最多:1+2+3个交点;归纳发现规律,算出和即可解答.
17.【答案】(1)解:直线a如下图所示,
(2)解:线段AC就是所求线段,
(3)∴垂线段CD就是所求直线,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作图即可;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图即可;
(3)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最短距离为垂线段据此作图即可.
18.【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直线a平行于AB,
∵直线b平行于B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直尺)画图-平行线
【解析】【分析】(1)根据画平行线的方法作图即可;
(2)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即可.
19.【答案】解:如图②,过点B作BF∥AE,
因为CD∥AE( 已知 ),
所以( BF )∥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所以∠BCD+∠CBF=( 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因为AB⊥AE(已知 ),
所以∠EAB=( 90 )°(垂直定义),
因为BF∥AE,
所以( ∠ABF )+∠EAB=180°,
所以∠ABF=180°﹣90°=( 90 )°,
所以∠ABC+∠BCD=∠ABF+∠CBF+∠BCD=( 270 )°.
故答案为:已知;B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已知;90;∠ABF;90;270
【知识点】垂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 如图②,过点B作BF∥AE, 根据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直定义可推理的出结论,根据每一步推理的依据,可得出答案。
20.【答案】(1)解:因为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 ∠BOC=110°,
所以 ,
因为OC⊥OD,
所以∠COD=90°,
所以∠AOD=∠COD-∠AOC=90°-70°=20°
(2)解:因为∠AOC=70°, OM 平分∠AOC,
所以∠AOM=
由(1)可知, ∠AOD=20°,
所以∠DOM=
所以∠BOP=∠DOM=55°,
所以
所以∠BOP=∠COP=55°,
所以OP 平分∠BOC.
(3)解:(2)中的结论依然成立.
理由如下:
因为点O为直线AB上一点,
所以 ∠BOC=180°-α.
因为OC⊥OD,
所以∠COD=90°,
所以
因为 OM 平分∠AOC,
所以
所以∠DOM=∠AOD+∠AOM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OP 平分∠BOC.
【知识点】角的运算;垂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这道题主要围绕角度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证明展开,通过已知条件中角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来求解和证明
(1)首先根据平角的定义,已知∠BOC的度数,求出∠AOC的度数。然后由OC⊥OD得出∠COD的度数,最后利用∠AOD=∠COD - ∠AOC求出∠AOD的度数。
(2)先根据∠AOC的度数以及OM平分∠AOC求出∠AOM的度数,再结合∠AOD的度数求出∠DOM的度数,由∠BOP=∠DOM求出∠BOP的度数,最后通过∠BOC的度数求出∠COP的度数,比较∠ BOP和∠COP的度数来证明OP平分∠BOC。
(3)先根据∠BOC =α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OM平分∠AOC求出∠AOM的度数,然后结合∠AOD =∠COD∠AOC(∠COD = 90°)求出∠AOD的度数,进而求出∠DOM的度数。因为∠BOP=∠ DOM,最后通过∠COP=∠BOC - ∠BOP求出∠COP的度数,判断结论是否成立。
21.【答案】(1)
(2)解:①过点作,如图:
,,


又,



②,平分,

,平分,

由(1)问可知:,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的推论
【解析】【解答】解:(1)∵∠BED=∠B+∠D,
∵, ,
∴∠BED=65°.
故答案为:65°.
【分析】(1)根据∠BED=∠B+∠D,将数值代入即可得到答案;
(2)①过点作,根据题意得到,得到,,进而得到,即可得到答案;
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的度数.
22.【答案】(1)120;90
(2)解:(2)①如图2.



,,


②存在。
当时,,

∴;
当时,
,;
当时,

【知识点】垂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1)∵,
∴,
∵,
∴,;
∴∠1=120°,∠2=90°。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得,进而得出∠1=120°,∠2=90°;
(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然后根据周角等于计算即可得到;
②结合图形,分、、三条边与直尺垂直讨论求解.
(1)解:∵,,
∴,;
故答案为,;
(2)解:①如图2.



,,


②当时,,

∴;
当时,
,;
当时,

23.【答案】(1)平行;理由如下:
∵AB∥CD,
∴∠2=∠3,
∵,
∴,
∴,即∠5=∠6,
∴m∥n
(2)94;90
(3)解:∠ABC=90°,理由如下:
∵∠ABC=90°,
∴∠2+∠3=180°-90°=90°,
∵∠1=∠2,∠3=∠4,
∴∠1+∠2+∠3+∠4=180°,
∴∠5+∠6=180°+180°-180°=180°,
∴m∥n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2)∵∠1=∠2=47°,
∴∠5=180°-∠1-∠2=180°-47°-47°=86°,
∵m∥n,
∴∠5+∠6=180°,
∴∠6=94°,
∴∠3+∠4=180°-∠6=86°,
∴∠3=∠4=43°,
∴∠ABC=180-2-∠3=90°,
故答案为:94,90.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3,再根据已知条件及三角形内角和可得∠5=∠6,再根据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
(2)根据已知条件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6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3)当∠ABC=90°时,及已知条件可得出∠5与∠6=互补,再根据平行线的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1 / 1第四章《相交线和平行线》提升卷—华东师大版数学七(上)单元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AB 于点O,OF 平分∠AOE,∠1=15°31',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B.∠1=∠3
C.∠AOD与∠1互为补角 D.∠1的余角等于 75°31'
【答案】D
【知识点】对顶角及其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余角;补角
【解析】【解答】解:∵OE⊥AB
∴∠AOE=90°
∵OE⊥AB
∴,A正确
∠1与∠3为对顶角
∴∠1=∠3,B正确
∵∠AOD+∠1=∠AOB=180°
∴∠AOD与∠1互为补角,C正确
∵∠1=15°31'
∴∠1的余角等于90°- 15°31'=74°29',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可判断A选项,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判断B选项,根据补角定义可判断C选项,根据余角定义可判断D选项.
2.(2025七上·长春期末)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
A.相等的角一定为对顶角
B.不是对顶角的角一定不相等
C.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
D.有公共顶点且和为的两个角一定为邻补角
【答案】C
【知识点】对顶角及其性质;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A中,由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本选项错误,所以A不符合题意;
B中,由不是对顶角的角也可能相等,本选项错误,所以B不符合题意;
C中,由不相等的角一定不是对顶角,本选项正确,所以C符合题意;
D中,由有公共顶点且和为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本选项错误,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定义,把有公共端点且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把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据此逐项分析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3.(2023七上·巴中月考)已知A、B、C三点,若过其中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画出的不同直线(  )
A.一定有三条 B.只能有一条
C.可能有三条,也可能只有一条 D.以上结论都不对
【答案】C
【知识点】平面中直线位置关系
【解析】【解答】
解:如图所示
可以看出可以为1条直线,也可以是3条直线.
故答案为:C.
【分析】当A、B、C三点在同一直线时,可以知道有一条直线;当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时,由定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可以得出答案.
4.(2021七上·德阳月考)如果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那么它们交点个数是(  )个.
A.3个 B.1或3个
C.1或2或3个 D.0或1或2或3个
【答案】D
【知识点】相交线的相关概念
【解析】【解答】解:①如图,三条直线全都平行,此时交点个数为0个
②如图,三条直线中,有两条直线平行,第三条直线交这两条直线,此时交点个数为2个
③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当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此时交点个数为3个
④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交点个数为1个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需要通过分类讨论,三条直线是否平行,是否交于一个点。
5.(2023七上·南海期末)若平面内互不重合的4条直线只有3个交点,则平面被分成了(  )个部分.
A.7或8 B.8 C.8或9 D.10
【答案】C
【知识点】平面中直线位置关系;相交线的相关概念
【解析】【解答】解:如图:如下两种情况下平面内互不重合的4条直线只有3个交点:
图①中分成9个部分,图②中分成8个部分.
故答案为:C.
【分析】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即可得到答案.
6.(2024七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①与是同旁内角;②与是内错角;③与是内错角;④与是同位角.正确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C
【知识点】同位角的概念;内错角的概念;同旁内角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①与是同旁内角,正确;
②与是内错角,正确;
③与是同旁内角,错误;
④与是同位角,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
7.(2025七下·榕城期末) 下列图形中, 由∠1=∠2, 能得到AB∥CD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A:∠1和∠2不是三线八角,不能判定两直线平行,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1=∠2, 能判定AD∥BC,故B不符合题意;
C:∠1和∠2的对顶角是直线AB和CD被MN所截得到的一组同位角,所以 由∠1=∠2, 可以得到 AB∥CD ,故C符合题意;
.D:∠1和∠2不是AB,CD被第三条直线截得的角,所以不能判定AB∥CD,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判定,即可得出答案。
8.(2025七下·雨花期末)如图,某条行车路线共拐了三次弯,最后行车路线与开始的路线是平行的.已知第一次转过的角度为120°,第三次转过的角度为135°,则第二次转过的角度为(  )
A.75° B.60° C.135° D.120°
【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F∥DE,
则∠DCF+∠CDE=180°,
由题可知∠CDE=135°,∠ABC=120°,
所以∠DCF=45°,
因为行车路线与开始的路线是平行的,
所以AB∥DE,
又CF∥DE,
所以AB∥CF,
所以∠BCF=∠ABC=120°,
所以∠BCD=∠BCF-∠DCF=75°,
所以第二次转过的角度为75°.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来求解第二次转过的角度。
9.(2025七下·福田期末) 图1 是视觉错觉艺术风格的作品,这种设计利用背景线条、图案的干扰,制造出视觉认知偏差的冲突,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与迷惑性.如图2,现将其中的一组背景线条与直线a,b抽象出来,下列说法能判断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 、与是同位角,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判断,A正确.
、与是对顶角,对顶角相等不能判定,B错误.
、与是邻补角,和为是必然,不能判定,C错误.
、与无直接平行判定关系,D错误.
故答案为:A .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逐一分析选项中角的关系是否符合判定条件.
10.(2024七下·柳州期末)如图,已知AM∥BN,∠A=64°,点P是射线AM上一动点(与点A不重合),BC、BD分别平分∠ABP和∠PBN,分别交射线AM于点C、D,下列结论:①∠ACB=∠CBN;②∠CBD=58°;③当∠ACB=∠ABD时,∠ABC=29°;④当点P运动时,∠APB∶∠ADB=2∶1的数量关系不变.其中正确结论有(  )个
A.1 B.2 C.3 D.4
【答案】D
【知识点】角平分线的概念;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解析】【解答】解:∵,
∴,
故①正确;
∵,,
∴,
∵、分别平分和,
∴,,
∴,
故②正确;
∵,
∴,
又,
∴,
∴,
又,,
∴,
故③正确;
∵,
∴,,
又,
∴,
∴,
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判断①;先求出∠ABN的度数,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求∠CBD的度数,即可判断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ACB=∠ABD可证∠ABC=∠DBN,然后结合角平分线定义可求∠DBP的度数,即可判断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结合可得∠APB=2∠ADB,即可判断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2024七上·乾安期末)如图,直线、相交于点O,射线平分,.若,则的度数为   .
【答案】55°
【知识点】角的运算;垂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OM平分∠AOC,
∴∠COM=∠AOC=35°,
∵ON⊥OM,
∴∠NOM=90°,
∴∠CON=∠NOM-∠COM=90°-35°=55°,
故答案为:55°.
【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OM=∠AOC=35°,再利用角的运算求出∠CON=∠NOM-∠COM=90°-35°=55°即可.
12.如图,有下列结论:①∠2与∠3是内错角;②∠2与∠B是同位角;③∠A与∠B是同旁内角;④∠A与∠ACB不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写序号)
【答案】①②③
【知识点】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解析】【解答】解:①∠2与∠3是直线AB、直线BC,被直线CD所截的一对内错角,因此①符合题意;
②∠2与∠B是直线CD、直线BC,被直线AB所截的一对同位角,因此②符合题意;
③∠A与∠B是直线AC、直线BC,被直线AB所截的一对同旁内角,因此③符合题意,
④∠A与∠ACB是直线AB、直线BC,被直线AC所截的一对同旁内角,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①②③ .
【分析】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旁,且在被截两直线的同一侧的角,我们把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同位角.
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个角分别在截线的两侧,且夹在两条被截直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同旁,且在被截线之内的两角,叫做同旁内角.
13.(2020七上·德惠期末)如图,在直线a外有一点P,经过点P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如果 ,那么过点P的其它直线与直线a一定不平行,理由是   .
【答案】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知识点】平行公理及推论
【解析】【解答】解:在直线a外有一点P,经过点P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但根据平行公理可知,过点P只有一条直线a平行,既然如果 ,那么过点P的其它直线与直线a一定不平行.
故答案是: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分析】根据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解决即可.
14.(2024七下·金溪期中)如图,直线,点E,F分别在直线,上,点P为直线与间一动点,连接,,且,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Q,则的度数为   .
【答案】或120°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解答】解: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如图1,过点,分别作,,


,.

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
,.


同理可得;
②如图2,过点,分别作,,


,.


的平分线与的平分线交于点,
,.

,同①可得.
综上所述,的度数为或.
故答案为:或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点P,Q在EF同侧或异侧时,先画出图形,再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
15.(2025七下·绍兴期末) 学行线后,小明想出了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所示,由操作过程可知小明画平行线的依据可以是   .(把所有正确的序号填上)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④如果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答案】①③
【知识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如图。
第一次折叠后,得到的折痕AB与直线a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将正方形纸展开,再进行第二次折叠如图(4)所示,得到的折痕CD与第一次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







故答案为:①③ .
【分析】根据折叠可直接得到折痕AB与直线a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折痕CD与第一次折痕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垂直,然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条件求解即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75分
16.
(1)在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以这些点为端点的线段共有多少条
(2)平面内有n 条两两相交直线,这n条直线最少有几个交点 最多有几个交点
【答案】(1)解:从第1个点到第n个点的线段数量总和为:
1+2+3+4+……+(n-1)=
∴ 共有条.
(2)解:当平面内两两相交的n条直线交于一点时,此时交点个数最少为1个;
为使平面内两两相交的直线的交点个数最多,可使其任意两线相交都产生一个新的交点,且任意三条直线都不过同一点,于是可得交点数最多:
2条直线最多1个交点;
3条直线最多:1+2个交点;
4条直线最多:1+2+3个交点;
5条直线最多:1+2+3+4个交点;
∴ n条直线最多:1+2+3+4+……+(n-1)=个交点.
【知识点】线段的计数问题;直线相交的交点个数问题
【解析】【分析】(1)从简单情形入手,先找两个点之间的线段条数,再找出三个点之间的线段条数,再找出四个点之间的线段条数,归纳发现规律,算出和即可解答;
(2)当平面内两两相交的n条直线交于一点时,此时交点个数最少为1个;再从简单情形入手,2条直线最多1个交点;3条直线最多:1+2个交点;4条直线最多:1+2+3个交点;归纳发现规律,算出和即可解答.
17.(2024七上·松阳期末)如图,已知点A,B表示同一条铁路上的两个火车站,点C表示码头,直线a,b分别表示铁路和河流.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画出直线a;
(2)从火车站A到码头C怎样走最近,请画图表示;
(3)从码头C到铁路怎样走最近,请画图表示.
【答案】(1)解:直线a如下图所示,
(2)解:线段AC就是所求线段,
(3)∴垂线段CD就是所求直线,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尺规作图-直线、射线、线段
【解析】【分析】(1)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作图即可;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图即可;
(3)根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最短距离为垂线段据此作图即可.
18.(2025七下·莲都期末) 如图,是内一点,点在上.过点画一条直线平行于,过点画一条直线平行于,直线交于.
(1)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画出图形.
(2)若,求的度数.
【答案】(1)解:如图所示:
(2)解:∵直线a平行于AB,
∵直线b平行于BC,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板(直尺)画图-平行线
【解析】【分析】(1)根据画平行线的方法作图即可;
(2)先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出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解答即可.
19.(2025七下·源城期末)高速列车为了方便乘客放置小件物品,在座椅的后方都安装了可折叠的小桌板,将小桌板放下后,桌面与车厢的底部AE平行,从侧面观察得到如图①所示图形,BA⊥AE,垂足为A,CD∥AE,有同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ABC与∠BCD的和是个定值,下面是小林同学计算∠ABC+∠BCD的度数的过程,请你将解答过程补充完整.
解:如图②,过点B作BF∥AE,
因为CD∥AE( ),
所以( )∥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所以∠BCD+∠CBF=( )°( ),
因为AB⊥AE( ),
所以∠EAB=( )°(垂直定义),
因为BF∥AE,
所以( )+∠EAB=180°,
所以∠ABF=180°﹣90°=( )°,
所以∠ABC+∠BCD=∠ABF+∠CBF+∠BCD=( )°.
【答案】解:如图②,过点B作BF∥AE,
因为CD∥AE( 已知 ),
所以( BF )∥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所以∠BCD+∠CBF=( 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因为AB⊥AE(已知 ),
所以∠EAB=( 90 )°(垂直定义),
因为BF∥AE,
所以( ∠ABF )+∠EAB=180°,
所以∠ABF=180°﹣90°=( 90 )°,
所以∠ABC+∠BCD=∠ABF+∠CBF+∠BCD=( 270 )°.
故答案为:已知;B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已知;90;∠ABF;90;270
【知识点】垂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 如图②,过点B作BF∥AE, 根据平行公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垂直定义可推理的出结论,根据每一步推理的依据,可得出答案。
20.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 ,OM 平分 ,.
(1)求 的度数.
(2)试说明:OP 平分 .
(3)若改变 的大小,其余条件不变,设 ,(2)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 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用含α的式子表示 .
【答案】(1)解:因为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 ∠BOC=110°,
所以 ,
因为OC⊥OD,
所以∠COD=90°,
所以∠AOD=∠COD-∠AOC=90°-70°=20°
(2)解:因为∠AOC=70°, OM 平分∠AOC,
所以∠AOM=
由(1)可知, ∠AOD=20°,
所以∠DOM=
所以∠BOP=∠DOM=55°,
所以
所以∠BOP=∠COP=55°,
所以OP 平分∠BOC.
(3)解:(2)中的结论依然成立.
理由如下:
因为点O为直线AB上一点,
所以 ∠BOC=180°-α.
因为OC⊥OD,
所以∠COD=90°,
所以
因为 OM 平分∠AOC,
所以
所以∠DOM=∠AOD+∠AOM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OP 平分∠BOC.
【知识点】角的运算;垂线的概念;角平分线的概念
【解析】【分析】这道题主要围绕角度的计算和角平分线的证明展开,通过已知条件中角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来求解和证明
(1)首先根据平角的定义,已知∠BOC的度数,求出∠AOC的度数。然后由OC⊥OD得出∠COD的度数,最后利用∠AOD=∠COD - ∠AOC求出∠AOD的度数。
(2)先根据∠AOC的度数以及OM平分∠AOC求出∠AOM的度数,再结合∠AOD的度数求出∠DOM的度数,由∠BOP=∠DOM求出∠BOP的度数,最后通过∠BOC的度数求出∠COP的度数,比较∠ BOP和∠COP的度数来证明OP平分∠BOC。
(3)先根据∠BOC =α求出∠AOC的度数,再根据OM平分∠AOC求出∠AOM的度数,然后结合∠AOD =∠COD∠AOC(∠COD = 90°)求出∠AOD的度数,进而求出∠DOM的度数。因为∠BOP=∠ DOM,最后通过∠COP=∠BOC - ∠BOP求出∠COP的度数,判断结论是否成立。
21.(2024七下·河池期中) 课题学行线问题中的转化思想.
【阅读理解】“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是平行线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图形”.与平行线有关的角都存在着这个“基本图形”中,且都分布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当发现题目的图形“不完整”时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其补充完整.将“非基本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这体现了转化思想.有这样一道典型问题:
例题:如图(1).已知,点在直线、之间,探究与、之间的关系.
解:过点作.
,,



.
【学以致用】
(1)如图(1),当,时,   ;
(2)①如图(2),已知,若,,求出的度数.
②如图(3),在①的条件下,若、分别平分和,求的度数.
【答案】(1)
(2)解:①过点作,如图:
,,


又,



②,平分,

,平分,

由(1)问可知:,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的推论
【解析】【解答】解:(1)∵∠BED=∠B+∠D,
∵, ,
∴∠BED=65°.
故答案为:65°.
【分析】(1)根据∠BED=∠B+∠D,将数值代入即可得到答案;
(2)①过点作,根据题意得到,得到,,进而得到,即可得到答案;
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根据(1)的结论即可求出的度数.
22.(2025七下·潮阳月考)如图①,把一块含角的直角三角尺的边放置于长方形直尺的边上.
(1)填空:______°,______°;
(2)现把三角尺绕点逆时针旋转.
①如图②.当,且点恰好落在边上时,求,的度数(结果用含的式子表示);
②当时,是否会存在三角尺某一边所在的直线与直尺(有四条边)某一边所在的直线垂直?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的值和对应的那两条垂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120;90
(2)解:(2)①如图2.



,,


②存在。
当时,,

∴;
当时,
,;
当时,

【知识点】垂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邻补角
【解析】【解答】解:(1)∵,
∴,
∵,
∴,;
∴∠1=120°,∠2=90°。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出,,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可求得,进而得出∠1=120°,∠2=90°;
(2)①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然后根据周角等于计算即可得到;
②结合图形,分、、三条边与直尺垂直讨论求解.
(1)解:∵,,
∴,;
故答案为,;
(2)解:①如图2.



,,


②当时,,

∴;
当时,
,;
当时,

23.(2025七下·浙江期中)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如图1,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被反射后的光线为,则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
(1)利用这个规律人们制作了潜望镜,图2是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CD是平行放置的两面平面镜.已知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时,有,请判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钱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
(2)显然,改变两面平面镜AB、CD之间的位置关系、经过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会随之改变,如图3,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AB上,被AB反射到平面镜CD上,又被CD反射.若被CD反射出的光线和光线平行,且,则   °,   °.
(3)试猜想:在图3中,当两平面镜AB,CD的夹角的度数是多少时,可以使任何入射光线经过平面镜AB、CD的两次反射后,与反射光线平行?请说明理由.
【答案】(1)平行;理由如下:
∵AB∥CD,
∴∠2=∠3,
∵,
∴,
∴,即∠5=∠6,
∴m∥n
(2)94;90
(3)解:∠ABC=90°,理由如下:
∵∠ABC=90°,
∴∠2+∠3=180°-90°=90°,
∵∠1=∠2,∠3=∠4,
∴∠1+∠2+∠3+∠4=180°,
∴∠5+∠6=180°+180°-180°=180°,
∴m∥n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2)∵∠1=∠2=47°,
∴∠5=180°-∠1-∠2=180°-47°-47°=86°,
∵m∥n,
∴∠5+∠6=180°,
∴∠6=94°,
∴∠3+∠4=180°-∠6=86°,
∴∠3=∠4=43°,
∴∠ABC=180-2-∠3=90°,
故答案为:94,90.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2=∠3,再根据已知条件及三角形内角和可得∠5=∠6,再根据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
(2)根据已知条件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出∠6的度数,再根据平角的定义即可求解;
(3)当∠ABC=90°时,及已知条件可得出∠5与∠6=互补,再根据平行线的判断即可得出结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