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案 (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案 (2)

资源简介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
识记:价值判断的基本含义、如何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运用: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初步具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人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社会性,就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抛开社会和他人的纯粹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的。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因此,把自己放在社会中,放在集体中,放在和他人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
【教学重点】
1.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教学难点】
1.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二、前课准备
1.利用10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p99—102,完成【生本对话A】、【生本对话B】。
2.选取【生生对话A】中的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尝试写出提纲。
三、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A】
【生本对话B】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价值判断的含义: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________以及满足的________作出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作出的。2、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__________,遵循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走历史的必由之路。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_________________特征。(2)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的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_________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___________的倾向;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_______________,从而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1)人们的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2)人们认识事物的__________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3)人们站在不同的__________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不同的____________和价值选择。2、我们要自觉站在__________________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牢树立为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_________________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3、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由各方面的__________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_______________的利益要求。
判断(1):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X
)判断(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判断(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因此没有客观标准。(
X
)判断(4):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X

(二)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A】
【方法说明】
对话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才市场的建立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我国“双向选择”的市场用人机制也日益规范。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猛增,大学毕业生开始出现就业难。许多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开始转变陈旧的就业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转变了择业盲目攀比的观念,抛弃了“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的“三高六点”的择业标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社会的需要,选择最能适应自己的职业。思考:1、结合我国就业形势,促使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原因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等2、从这一原因可以得出什么哲学道理?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事实启示我们应怎样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对话二:阅读思考近年来,受利益的驱动,小煤窑非法开采,禁而不止,以致矿难频发,已经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为此,国务院明确提出对非法办矿的小煤窑要坚决予以取缔,然而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小煤窑主说:“我们按时缴税,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到头来却被关闭!”矿工说:“我们除了挖煤之外只能靠种庄稼,而一担谷只卖几十元,远远没有开采煤矿来钱容易。”一个乡镇领导说:“我们县里没有大的企业,全年财政收入的30%以上都来自小煤窑,如果取缔小煤窑,很多乡镇就发不出工资。”遇难矿工家属说:“非法小煤窑没有安全保障,不该为了几个钱送了亲人的命,国家关闭,我们理解、拥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认为:“人命关天,全国各地凡是证件不全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窑一律关闭。”思考:1、材料中不同行为主体各自的价值选择是什么?小煤窑主:以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借口,漠视矿工生命,攫取自己最大利益;矿工:不顾自身安危,渴望赚钱,改善全家生活待遇;乡镇领导:借口发展地方经济,漠视矿工生命;矿工家属:关心亲人,坚持安全第一,珍爱生命;国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2、为什么对待同一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环境不同,工作和生活经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3、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什么特点
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生生对话B】
对话一:知识总结
对话二:课堂反馈
1.20012年清明节扫墓比往年更火爆,从某种角度体现了传统“忠孝”思想。“忠孝”是儒家传统的核心要义之一。在封建的等级社会,“忠孝”往往意味着效忠皇上或儿子无条件服从父亲。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孝”也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的法律和道德义务。“忠孝”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含义表明

C

A.经济利益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
2.2013年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是因为(
A

①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②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③正确的价值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3.同学们给下图所示的公益广告草拟了几个主题,
其中最贴切的是

D

A.促进系统优化,实现污水净化
B.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规律
C.事物都在变化、发展,要有创新思维
D.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做到科学发展
4.下列新闻标题中属于价值判断的是

A

①美国加速印钞给全球经济带来风险
②温家宝总理在辽宁调研考察
③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汽车、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④中纪委监察部处理三鹿幼儿奶粉事件的主要负责人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运用封建迷信骗人钱财者只考虑个人利益,不考虑社会、集体利益。这些行为与许多人的无私奉献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可见,一个人在作出价值选择的时候(
D

A.都会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
B.会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不应考虑个人的利益
D.会站在自己认定的利益立场上
6.2011年3月18日,商务部发出通报指出,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商务部依法作出禁止此项收购的决定。这说明
( B
 )
A.法律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础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C.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D.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7.既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无所谓对错。上述观点
(
B
)
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
B.错误,因为衡量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
C.正确,因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错误,因为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8.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就向因公殉职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谭东同志学习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国政法干警学习谭东同志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2009年1月5日,谭东因重感冒和长期劳累突发病毒性心肌炎,不幸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5岁。谭东的事迹说明

B

①人的价值在于自己的付出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肯定②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工作最重要的是(
C

A.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B.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C.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D.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具体利益
10.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A

A.同各种事物打交道
B.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使选择目标、选择对象取决于人的需要
D.全面认识社会实践的对象
对话三:学习反思(收获与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