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知识与技能: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人生辉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教学难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学案使用教材的构想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了解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人物的事例,所以,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起关键作用。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导入新课材料一:感动中国人物“中华之光”朱光亚1956年,朱光亚参与筹建近代物理研究室,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原子能专业人才。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肝胆春秋”吴孟超现年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公仆本色”杨善洲原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后,他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不仅如此,他还带领群众架设了4公里余的输电线路。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2)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但如果不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不能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材料二:两会中唯一一位不能亲口诉说和亲耳倾听的女委员邰丽华连续几年的提案都在关注残疾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9年的提案关注残疾人驾车问题,2010年关注残疾儿童的健康,2011年的提案重点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展开,并密切关注残疾儿童和农村残疾人的发展,希望能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做一些贡献。2011年3月9日下午,与广大手机网民在线交流:“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深知道我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之重。希望残疾人兄弟姐妹都能够过上幸福生活”。“我深深地知道,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残疾演员,没有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没有艺术家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国特殊艺术的成就,是华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给我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托起了我们残疾人的梦想。”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主要把握三点,首先,明确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然后,从反面来论证: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得出结论: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2)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材料三:邰丽华的成功为了练习舞蹈中高难度的旋转动作,她要重复上千次,直到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有时怕舞停下来的瞬间,懈怠的神经会让她放弃,此时,她就在心里对自己大喊:你要争气!邰丽华入神、传神的舞姿缘于她对舞蹈的理解,也跟她的学识和修养分不开。她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湖北美术学院的双学位。邰丽华正朝着新的目标迈进。“我希望能创造出残疾人自己的舞蹈形式,可以让盲人‘看’,聋哑人‘听’,肢体残疾的人‘演’,要让所有残疾人可以共享舞蹈艺术的完美境界。对邰丽华来说,人生就是一支最大的舞,不懈的努力是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内心的召唤是激情澎湃的源泉。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主观条件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生价值。探究一:从价值观角度看,感动中国人物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为什么他们都能够感动中国?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价值?探究二:邰丽华是成功者,但仅靠她个人的奋斗能成功吗?为什么?探究三:邰丽华的成功,主观上具备了哪些条件?项目检测内容当堂达标检测1.有人认为:“强调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会抹杀人的个性发展。”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因为个人和社会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B、是错误的,割裂了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是十分有害的C、是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个人和社会总是发生矛盾的D、是错误的,因为社会对个性的发展是不起任何作用的2.一个合格的志愿者需要拥有“三件武器”:外语特长、专业技能和礼仪知识。这说明A、客观条件是个人实践活动的前提B、事物运动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C、青年学生要与群众实践相结合D、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3.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把根扎在希望的田野上,生命之花会开得格外绚丽,结出的果实也是沉甸甸的。这告诉我们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把个人和社会统一起来②追求人的个性发展是不可取的③没有艰苦的工作条件,就难以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④只有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才能创造价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在唐古拉山上有一支被交通部命名为“天下第一道班”的公路养护班.他们常年工作、生活在海拔5231米的高寒、缺氧、风雪不断的公路上,平均每年帮助、接待过往司机和旅客上千人次,保障了养护公路的安全畅通.这些养护工人的行为表明:A、人是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的B、越是艰苦的地方人生价值就越大C、要维护集体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D、要实现人生价值就不能拥有幸福人生5.舞蹈《千手观音》的主创人把主题定位为“爱”与“善”:如果你伸出手去帮助别人,那么别人也会伸出手来帮助你。这一主题诠释了A.个性寓于共性之中B.要在劳动中创造价值C.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己的价值D.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答案:1.B2.D3.D4.A5.C检测反馈板书设计三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补充设计☆作业设计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