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学案 (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学案 (1)

资源简介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一、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
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

理解: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的价值主观条件

运用:列举生活事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实现人的价值的正确途径,认识到劳动和奉献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实现方式,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具有自觉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
3.情感目标:砥砺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别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条件,别总在黑暗中顾影自怜,唉声叹气,走出自我,勇敢地站出来,敢于对命运说不,勇于向命运挑战,奋起冲击生命的制高点,同样能够与那些有条件的人一起搏击长空,铸就人生辉煌。
【教学重点】
1.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
1.如何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二、前课准备
1.利用10分钟左右的阅读书本p102—106,完成【生本对话A】、【生本对话B】。
2.选取【生生对话A】中的某一个对话内容提前作出思考,并尝试写出提纲。
三、教学过程
(一)生本对话
【生本对话A】
【生本对话B】
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1、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1)人只有在__________中,才能创造价值。(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__________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__________________。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1、社会提供的_______________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2、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①只有正确处理__________与社会、__________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__________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②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三、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1、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_______________、自强不息的精神。2、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________________。①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个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_________自己能力的过程。②个人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素质、道德素质、_____________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内容。3、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_________
_信念,需要正确____________的指引。
判断(1):人生的价值主要在劳动中创造。(
V
)判断(2):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V
)判断(3):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X
)判断(4):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X

(二)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A】
【方法说明】
对话一:一间教室,两块黑板;一名教师,两个年级。湖南省某小学地处罗霄山余脉的群山中,该校只有一名老师,这名老师姓戴。他既是校长,又是班主任,还是保育员;而学生只有14名,分两个年级,二年级9个孩子,四年级5个孩子,他们同在一间教室上课.戴老师则在教室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复式”教学。日出迎来满耳的童话,日落送走漫天的彩霞。如此往返,戴老师已在山区任教25年,在山区来回跑,跑过了默默的青春,跑出了如雪的双鬓,也跑出了山里孩子的新希望。戴老师是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我们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戴老师是在劳动和奉献中,在正确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上,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启示: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把不利条件作为磨炼自己意志的手段;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拚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还需要有坚定的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生生对话B】
对话一:知识总结
对话二:课堂反馈
1.“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一刻。”这句经典语言出自魔术师刘谦之口,观众在目瞪口呆中享受了魔术的魅力。刘谦的奇迹基于社会和他人提供的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源于他对专业的热爱和执迷、刻苦训练和天赋。刘谦奇迹的创造说明

D

A.意识的能动性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
B.天赋决定人的发展
C.个人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D.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2013年我国将面临650万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如果你是一名大学生,作出的正确选择应该(
C

①符合正确的就业观
②符合社会现实和人民的需要
③把追求个人价值放在首位
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无数青年学生志愿者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青年学生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

D

①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许多党员干部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仍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用忘我的劳动来驱散内心的痛苦,用对群众的救助来弥合失去亲人的创伤。他们的先进事迹表明
A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实践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华罗庚生前曾说:“我们做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人类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这段话对我们如何实现人的个人价值的教益是(
A

①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是统一的
②个人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
③个人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归宿
④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生命的长短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12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张绪老人二十多年如一日把学习党的理论、践行党的理论当做一个共产党员的终生使命,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党、奉献给祖国、奉献给祖国、奉献给人民。他的事迹说明
(
B
)
①每个人经过奋斗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坚定地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知也。”上述材料表明

C

A.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条件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B.实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打破成规,敢于创新
8.获得2008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徐光宪被称作“稀土界的袁隆平”,在谈到对幸福的理解时,他说:“人生的目的,就是最求个人和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如果你身边的人都不幸福,你一个人也很难幸福。”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徐光宪的幸福观启示我们要处理好
C
①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②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辩证统一关系
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
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清河中学自2008年以来一直坚持在广大师生中评选感动校园年度人物。这些感动清河中学校园的年度人物,被广大师生称为每年度清河中学的一部精神史诗。他们在自身的教学或学习的岗位上顽强拼搏,以平凡的行动震撼着广大师生的心灵,感动着校园的每个角落。
请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感动校园年度人物为什么会感动校园每个角落?
即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对话三:学习反思(收获与困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