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邢台市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邢台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初中小王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搜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判断,他研究的学习主题应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青铜文明的勃兴 C.稻作农业的发展 D.封建国家的兴起
2.洛阳出土了北魏元泰墓志铭,墓主元泰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侄子。墓志称墓主元泰为“河南洛阳人也”。他曾经“搜求古文,广访儒学”,以修订北魏礼乐制度。他的母亲出身于汉族贵族崔氏之家。从中可以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 )
A.加速了政局动荡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催生了科举制度 D.形成了三国鼎立
3.大运河开凿之后,据史料记载“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运河南端的杭州,运河和长江交口处的京口和江都,运河和淮河汇合处的楚州,运河和黄河相遇处的汴州等商业都市皆日益繁荣,均成为一方繁盛的都会,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
A.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 B.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C.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D.促进了人口不断南迁
4.书坊是中国古代民间以刊印销售书籍为业的手工业作坊。明清时期书坊林立,坊刻盛极一时,有的书坊将寻书选本、校勘编辑、刊刻印刷、发行销售集于一体。多样化、产业化的业务经营使得《西游记》等小说快速地、广泛地传播。可见明清时期小说等文学作品得以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是( )
A.明清政府大力提倡 B.书坊的产业化经营
C.印刷工艺的不断进步 D.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5.抗战开始后,云南20多个少数民族的群众,捐献物资、缴纳军粮,支援抗战。西藏的宗教领袖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和第十三世达赖喇嘛,通电全国,坚决主张抗日。新疆各族人民掀起了大规模募捐活动,累计捐献飞机154架。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高山族、畲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参加抗日斗争。这表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A.美国军事援助 B.苏联出兵东北 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D.各族人民团结抗战
6.毛泽东同志的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征程中的众多标志性事件。下列诗句与右图报纸中所述事件密切相关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7.下表是历史著作《名家史学精讲——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部分目录,其中第七讲的题目应是( )
目录(部分)…… 第六讲 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缘起和进程…………………………181 第七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1 第八讲 小康之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63 第九讲 新时代(一)——中国梦的提出与新的开局…………………297
A.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建国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
D.跨越世纪——改革开放新阶段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下图是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历程中的一组对比数据,与数据变化密切相关的史事是( )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施行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9.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基本上由教会所控制,其教育目标带有宗教的性质。大学的成员多数是享受“僧侣生活待遇”的在职人员或预备人员,……不仅培养了一批神学家,还培养了一批管理教会和国家的行政人员、律师等。可见,中世纪欧洲的大学( )
A.摆脱了教皇的控制 B.推动了城市的自治
C.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D.导致庄园制度瓦解
10.它彻底改变了社会结构,废除了封建特权,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土地被重新分配,许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加,革命的理想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传播了民主和民族主义的思想,激励了欧洲及其他地区的革命运动。许多国家的人民开始追求独立和自由,形成了19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它”所指的是哪一史事( )
A.新航路开辟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英国工业革命
11.下图漫画主题为“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WTO盛宴”。结合漫画内容,分析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尽管我们有分歧,但很高兴看到我们能共进晚餐”
A.WTO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B.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任由各国共享
C.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主导全球事务 D.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占据更有利地位
12.2025年1月20日,中国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发布最新开源模型,很快在海内外声名鹊起,在中美两国的下载量排名都一度跃升至榜首。美国股市科技板块大幅震荡,美国类似公司业务大受冲击,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对深度求索(DeepSeek)的调查、禁用、污名化指责以及大规模网络攻击。这表明( )
A.中国高科技企业整体领先世界 B.美国打压限制中国高科技发展
C.逆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 D.科技竞争导致世界政治多极化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在319年的统治中,科举取士达10万人,约为唐朝的五倍有余,录取数量前所未有。太宗朝不仅取士数量多,而且官居高位者甚多。而宋仁宗时,国家主体的官员均源自科举出身的士人,当时只以进士才能入仕,“名卿臣公,皆由此选”。根据冯尔康教授统计,《宋史》中有《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入传者252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达1420人,占总人数的56%以上。宋朝对参加考试者不论其家境、出身、年龄,并对官宦勋贵子弟给予严格约束,所以下层士人通过科举得以进入统治阶层者愈来愈多。据统计,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进士共601名,除父辈、祖辈为官者及宗室子弟184人外,其余417人皆出身布衣。
——摘编自马俊《科举制与唐宋士人内部结构的变化》
材料二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袁世凯等6位封疆大吏联名上书指出:“欲补救时艰,必自推广学校始;而欲推广学校,必自先停科举始。”当天,清廷同日发布上谕:“……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编自朱耀廷《明清北京科举制的兴废》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创立于哪一朝代?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绪三十一年”距今多少年了?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科举制的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
材料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 史料一 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清帝国通过引进、学习和自主发展,在工业领域取得了十分迅猛的发展,为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使得中国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为中国近代工业化打下了根基。 ——摘编自徐燕《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化》等
泊头火柴厂 (1912年) 史料二 据不完全统计,仅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这些团体如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中华实业团、民生团以及西北、安徽、镇江、苏州、黑龙江等地的实业协会,莫不以建设工业社会、振兴实业为旨归,号召人们群策群力地推进实业建设。 ——摘自《农商部统计报告》
华北制药厂 史料三 1955年,苏联援建的全国最大的化学药品工厂——华北制药厂开始兴建。同时兴建的还有保定造纸厂、保定胶片厂等,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也开工建设。在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底,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42.36亿元增加到56.63亿元。 ——摘自《河北党史百年百事》
材料二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虽然存在着类似于苏联式的弊端,也出现过因为经验不足的盲动,但已经体现出不同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国特色”。从总体上观察,在西方列强已经主导和垄断世界市场并将落后国家改造为原料场地和倾销市场的背景下,前三十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使得新中国独立于外来政治、经济压力,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1980年,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第一次对中国进行考察,1983年发表的考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已建成了近乎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从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到现在的“十四五”规划,都与国家的直接投资、重大投资密切相关。从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引进156个项目建立工业体系的规划,到20世纪70年代引进欧洲、日本技术的方案;从80年代的“863”计划到90年代末的“985”工程;从21世纪初的2020科技中长期规划到今天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国依靠宏观规划、长期规划、科学规划来引领工业体系发展的逻辑一直在延续。
——摘自《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史料一中“为中国近代工业化打下了根基”相关的重大史事是什么?指出与史料二中“实业团体”纷纷创立密切相关的重大史事。史料三中河北省内工厂的设立与当时我国实行的哪一重大举措密切相关?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建设与发展的特点。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上半叶短短30年内,曾接连爆发了两场世界性战争。这两场世界性战争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给世界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材料二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区冲突多点频发,一些影响和制约世界性战争的关键因素也正在发生变化,新的世界性战争风险逐渐增大。人们通常认为,经济上相互依赖度越大,两国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就越小。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911年,德国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英国著名记者安吉尔在其所著的《伟大的幻想》一书中曾预言,欧洲永远也不会再有战争了,因为战争在经济上不合算。但仅时隔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40余年发展,经济上相互依赖的程度前所未有。但近年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持续对中国实施遏制打压,甚至要不计后果与代价地与中国全面脱钩,美国推进亚太地区军事部署的趋势有增无减,甚至更加直接、更加针锋相对。一直以来,“恐怖核平衡”被看作是遏止世界性战争,特别是大国战争的关键因素。但在持续近三年的乌克兰危机中,大国之间斗争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红线一再被突破;美俄两国核对抗与核军备竞赛频频走高,双方甚至在为可能爆发的核冲突做准备。乌克兰危机导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急速冷却,世界经济版图出现新的裂缝。美国奉行“二元对立”,对华实施全面脱钩,并联合或逼迫其他国家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进一步“分裂”世界经济。“经济新冷战”将使得新的世界性战争风险越来越大。成本是制约战争爆发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网络战、无人作战等新型作战样式不断涌现,低成本、高威胁、以小博大的军事行动成为可能,这使得战争的门槛不断降低。
——以上均摘编自《世界知识》2024年第22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当前可能发生“新的世界性战争风险”的主要因素。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防范和化解世界性战争风险。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D
6.D
7.D
8.B
9.C
10.B
11.D
12.B
13.(1)朝代:隋朝。特点:录取人数多;入仕为官者以科举进士出身的为主体;不论出身,广泛录取有真才实学的士子。
(2)多少年:120年。
(3)启示:考试制度应该公平公正公开,择优录取;考试制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考试制度应该符合国情,考核内容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试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
14.(1)史事一:洋务运动。
史事二:辛亥革命。
史事三: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
(2)特点:出现过类似苏联式的弊端(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初步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备的现代工业体系;注重国家投资和宏观、长期规划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重视科技与教育。
15.(1)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影响:重新调整和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统治新秩序,并埋下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祸根。二战后的格局:两极格局。影响:冷战开始,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2)因素:美国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经济利益相互捆绑与依赖不再是避免战争的重要因素;“恐怖核平衡”制约性已大为减弱;“经济新冷战”将成为新的世界性战争的催化剂;新型作战样式使战争门槛不断降低。
(3)如何防范: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落实落地;积极推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改革;探索可持续安全框架下的大国危机管控机制;充分发挥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团结起来,联合遏制美国等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