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临潭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卷
高三 历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西周时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是重要的政治举措。下列关于这一举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打破了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体制,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核心是分封诸侯,诸侯需承担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等义务
C. 导致诸侯割据混战,最终引发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
D. 分封对象仅限王室子弟,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汉代察举制是重要的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则实行九品中正制。这两种制度的共同特点是( )
A.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选官标准,体现公平性
B. 依赖地方官员推荐,选拔权力集中于中央
C. 选拔过程受门阀士族影响,逐渐走向僵化
D. 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在宋代出现的是( )
①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② 海外贸易繁荣,设立市舶司管理
③ 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④ 曲辕犁和筒车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下列措施中,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
①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② 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③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控制思想 ④ 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国家富强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C. 改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 废除科举制度,培养近代化新型人才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
A. 运动中提出了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的口号
B. 运动波及全国,规模空前,群众基础广泛
C. 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D. 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战役中,属于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孟良崮战役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民主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体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包括妇女、奴隶和外邦人
B.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并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C. 民主政治的运行依赖于完善的法律体系,实现了绝对公平
D. 民主政治持续繁荣,为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奠定基础
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其对欧洲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A. 引发了 “商业革命” 和 “价格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加强了欧洲与亚非拉地区的联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导致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D. 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思想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
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D.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是(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D. 朝鲜战争的爆发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 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并分析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8 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能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军机处的设立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8 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点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灯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过程。(8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国共产党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和 “改革开放时期”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贡献(各举两例),并分析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原因。(12 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在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基督教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14-16 世纪,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掀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
材料二:17-18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并概括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8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点,并简要评价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8 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A A A B C C B A A C
答案:B
解析:“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指西周分封制,核心是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需履行镇守疆土、朝觐述职等义务(B 正确);西周未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始于秦朝(A 错误);分封制初期巩固了统治,诸侯割据是后期王室衰微的结果,并非分封制直接导致(C 错误);分封对象包括王室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并非仅限王室子弟(D 错误)。
答案:D
解析:察举制以地方推荐为主要方式,九品中正制初期依赖中正官品评,后期被门阀控制,二者均服务于君主专制,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D 正确);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是科举制,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均不侧重考试(A 错误);九品中正制后期选拔权力被地方门阀掌控,并非集中于中央(B 错误);察举制初期相对公平,仅九品中正制后期受门阀影响走向僵化(C 错误)。
答案:A
解析:宋代经济发展的典型现象包括: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 “交子”(①正确),政府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②正确),棉花种植从岭南推广到长江流域(③正确);曲辕犁和筒车是唐代发明的农业工具,广泛应用于唐代(④错误),故选 A。
答案:A
解析: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包括: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①正确),清雍正帝设军机处(②正确),明朝八股取士控制思想(③正确);闭关锁国政策是对外政策,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防范外来威胁,与君主专制强化无直接关联(④错误),故选 A。
答案:A
解析:1842 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是鸦片战争后最早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不平等条约(A 正确);《天津条约》(1858 年)、《北京条约》(1860 年)、《马关条约》(1895 年)均晚于《南京条约》,且并非最早破坏领土主权的条约(B、C、D 错误)。
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运动,核心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B 正确);洋务派主张 “中体西用”,不主张发展资本主义(A 错误);改革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主张(C 错误);废除科举制度是 1905 年清末新政的内容,与洋务运动无关(D 错误)。
答案:C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主要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C 正确);A、B、D 均是五四运动的特点,但并非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依据。
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是国民党军队主导的战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的正面战场大捷(C 正确);平型关大捷(八路军)、百团大战(八路军)属于敌后战场战役(A、B 错误);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 74 师的战役(D 错误)。
答案:B
解析: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审议国家重大事务(B 正确);雅典民主仅局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无民主权利(A 错误);雅典民主存在局限性,如直接民主易导致 “多数人暴政”,并非绝对公平(C 错误);雅典是城邦国家,并未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D 错误)。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最主要的影响是引发 “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商业中心转移)和 “价格革命”(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加速封建制度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发展(A 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仅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 错误);殖民扩张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之一,但并非对欧洲最核心的影响(C 错误);文艺复兴早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是文艺复兴的影响之一,而非推动文艺复兴(D 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A 正确);电力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B 错误);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C 错误);计算机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 错误)。
答案:C
解析:1949 年北约成立,1955 年华约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 正确);杜鲁门主义(1947 年)是冷战开始的标志(A 错误);马歇尔计划(1948 年)是冷战中美国的经济援助计划,属于冷战措施之一(B 错误);朝鲜战争(1950-1953 年)是冷战中的局部热战,并非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D 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按 “观点 + 史实 + 逻辑” 结合度评分,关键词、核心史实踩点给分)
13. (16 分)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及影响(8 分)
理由(4 分):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存在弊端,如秦设丞相后迅速灭亡,汉、唐、宋虽沿用丞相制度,但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威胁君主统治(依据材料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多有小人专权乱政”,2 分);明太祖希望通过废除丞相,将权力集中于朝廷,确保统治稳定(依据材料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2 分)。
影响(4 分):积极方面,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得到空前强化,避免了丞相专权的隐患(2 分);消极方面,皇帝政务负担加重,为后续内阁制度的形成埋下伏笔,且缺乏丞相的制衡,易导致宦官专权等问题(如明中后期宦官干政),加剧政治腐败(2 分)。
(2)军机处的职能变化及对清朝君主专制的影响(8 分)
职能变化(4 分):军机处最初仅负责 “秉庙谟商戎略”,即商议军事策略、辅佐皇帝处理军事事务(依据材料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2 分);后来职能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成为总揽全国军政大权的核心机构,虽无正式名分,却 “隐然执政之府”(依据材料 “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隐然执政之府矣”,2 分)。
影响(4 分):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 分);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仅负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无决策权,进一步削弱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使皇权高度集中,行政效率提升,但也导致决策过于依赖皇帝个人,缺乏制约(2 分)。
14. (20 分)
(1)鸦片战争后中国 “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过程(8 分)
鸦片战争(1840-1842 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首次遭到严重破坏(2 分)。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签订,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 分)。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年):《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等,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 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 “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分)。
(2)中国共产党的重大贡献及根本原因(12 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贡献(4 分,任举两例,每例 2 分):
① 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② 领导红军长征,粉碎国民党 “围剿”,保存革命力量,开创革命新局面;
③ 领导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④ 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 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贡献(4 分,任举两例,每例 2 分):
① 1978 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中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④ 推动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根本原因(4 分):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立足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2 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2 分)。
15. (16 分)
(1)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及人文主义核心内涵(8 分)
背景(4 分):经济上,14-16 世纪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现世幸福,为文艺复兴提供经济基础(2 分);政治上,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基督教教会垄断精神文化,压制人性,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控制,渴望打破思想束缚(2 分)。
人文主义核心内涵(4 分):主张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 分);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重视人的个性发展,提倡冒险精神和理性思考(2 分)。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点及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8 分)
异同点(6 分):
① 相同点(2 分):均兴起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均反对基督教教会的思想束缚,追求思想解放;均推动了欧洲文化和思想的进步,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② 不同点(4 分):
核心思想: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侧重肯定人的价值和现世幸福;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核心,侧重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法治。
批判对象:文艺复兴主要批判教会的禁欲主义和神学思想;启蒙运动不仅批判教会,还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提出具体的政治制度构想(如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影响范围:文艺复兴主要局限于意大利及欧洲部分地区,影响领域集中在文学、艺术等;启蒙运动波及欧洲乃至世界,影响领域扩展到政治、哲学、法律等,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直接思想动员。
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2 分):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1 分);对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等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深远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其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至今仍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念(1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