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八年级科学第一学期
对环境的察觉
(总分16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为了品尝“舌尖上的美味”,小明去吃了一次重庆火锅, 结果感觉又麻又辣,眼泪直流。形成麻和辣感觉的器官是(  )
A.大脑 B.眼 C.鼻 D.舌
2.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和寒山寺流传千年。张继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 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
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耳朵中的
3.在音乐会上,一男高音歌唱家在放声歌唱时,一女低音歌唱家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性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 B.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C.太空中航天员的声带不会振动 D.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
5.潜水员潜入水中工作时看见岸上的树梢位置变高了,下列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
A. B. C. D.
6.如图所示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7.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光学知识。下列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地上的人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D.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能看到月球,是因为月球反射太阳光
8.如图所示,将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手拨动尺子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拨动尺子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人耳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D.保持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更大的力拨动尺子会听到更高的音调
9.如图,甲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接触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真空环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看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  )
A.甲实验 B.乙实验 C.甲、乙实验都能 D.甲、乙实验都不能
10.小科学习光学知识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小科补全后应为(  )
A.①凸面镜;②光的直线传播;③正立虚像 B.①凸透镜;②光的直线传播;③正立虚像
C.①凸透镜;②光的直线传播;③正立实像 D.①凸透镜;②光的色散;③正立实像
11.两平面镜AM、AN 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 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
A.4个虚像,3个实像 B.4个虚像,1个实像
C.3个虚像,1个实像 D.3个虚像,2个实像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的光路图,则(  )
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物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物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13.在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A. B.C.D.
14.如图所示,纸筒 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 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 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 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
15.与传统投影机相比,家用投影机因其精巧化、实用化、娱乐化等特点受到很多家庭的青睐。如图甲是利用家用投影机播放时的情景,如图乙是小科用实验室光具座模拟家用投影机的成像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了一个清晰、但位置偏上的像,应将凸透镜向上调
B.小科实验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
C.调整正确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科将凸透镜适当向左移,当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可模拟家用投影机的成像原理
D.将近视眼镜放到凸透镜与蜡烛之间,是为了模拟近视眼的眼球缺陷及矫正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16.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若用甲、乙、丙、丁代表四种声音,则具有相同音色的是   ,具有相同响度的是   ,具有相同音调的是   。
17.在生活和生产中,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1)小明在医院中看到口腔科医生的头上有个小镜子,这是一个   (填“平面”“凹面”或“凸面”)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使射入病人口腔中的光较   (填“强”或“弱”)。医生给病人检查牙齿时,经常把要伸入病人口腔中的一个小镜子先在火上烤一烤,这个小镜子是一个   (填“平面”“凹面”或“凸面”)镜,利用它可以看到牙齿的像。
(2)小明要制作简易潜望镜,他应该在纸筒中装入两块   (填“平面”“凸面”或“凹面”)镜。
18.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 (第10题)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个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粗细的变化是   。
19.如图所示,一条盘山公路上,当汽车在AB 路段行驶时,司机看不到 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 BC 路段的情况,司机可以通过观察位于   (填“A”“B”或“C”)处的面镜,这是利用了光的   (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原理;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面镜为   (填“平面”“凸面”或“凹面”)镜。
20.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甲所示,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实验中,位于光屏   (填“a处上方”或“b处下方”)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紫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 和 OC 分别是紫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   。如果一束红光也沿AO 斜射向玻璃,则红光的折射光线与 OC比较更   (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21.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知道某透镜的焦距f 为多少,做图甲中的实验,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 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图像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 f 为   。
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所示),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L=u+v),绘出如图丁所示的图像(以f 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用f表示)。
查阅资料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 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6小题,每小题8分,共48分)
22.小科制作了一个简易竹筒鼓,如图所示,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制作步骤:
A.用竹筒作为鼓体,选择其中一端作为鼓面。
B.将塑料薄膜覆盖在竹
筒的鼓面端口,并用胶带固定。
C.将两条橡皮筋分别沿竹筒的长轴方向拉紧,使塑料薄膜保持绷紧状态。
D.使用小木棒作为鼓槌,击打鼓面,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产生与传播原理:
项目 原理描述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塑料薄膜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这种介质进行传播
(2)小科先后用不同的力度击打竹筒鼓,发现鼓发出的声音大小不同,原因是   。
(3)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声音会马上停止,在防止噪声的措施中,与该操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填字母)。
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 B.城市街道禁止鸣笛
C.道路上设置隔声板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23.小闻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闻同学对瓶吹气时会引起   振动。
(2)小闻同学分辨出A、B、C、D四个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分别对应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的排序和贴着瓶口吹气时的音调排序刚好相反,请说明理由。   。
(4)小闻同学利用同一个声音传感器将实验过程中三次敲打瓶子产生的波形图拍了下来,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次实验小闻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击了同一个瓶子
B.三次实验小闻是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了不同的瓶子
C.甲、乙两图对应的实验中,小闻敲击瓶子的快慢相同
D.丙图对应实验中,小闻的敲击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尖锐
2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白色硬纸板 EF 垂直于平面镜放置,硬纸板能沿ON 翻折,ON 垂直于平面镜。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入射角i/° 15 30 45 60 70 80
反射角r/° 15 30 45 60 70 80
(1)让入射光线贴着硬纸板EF 沿AO 射向平面镜上的O 点,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多次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并描绘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i 和反射角r 的大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比较r和i,可以得出结论: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   (填“>”“<”或“=”)入射角。
(2)硬纸板 EF 的右侧没有沿ON 翻折时,能观察到反射光,将纸板翻折后,观察不到反射光,说明光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3)将一束光贴着硬纸板EF 沿BO射到O点,光沿图中的OA 方向射出。说明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   的。
25.为了节能减排,某科学兴趣小组为学校地下球馆补充采光项目设计了方案。
(1)【项目设计】为保证篮球场有充足的光照,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方案,该方案主要依据反射定律,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对反射定律的研究,老师给出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该装置将纸板倾斜放置,让光线贴着纸板 A 沿 EO方向射向镜面,   (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设计改进】在后续的讨论中,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图甲方案中镜面反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会造成眩晕。因此对图甲方案进行了改进:先使用平面镜改变光路后,让光线斜射到球场顶端,再经过漫反射后照射到篮球场,如图丙所示。图丙中漫反射区域的墙面除了要求粗糙以外还应该是   的,以便能反射所有色光。
(3)【设计优化】为使设计更加完善,现向同学们征集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存在问题 改进方法
雨水可能通过采光井进入地下球馆 在井口安装透光玻璃
环境光线较弱时,室内补光不足 增加平面镜
       
2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两块秦代木牍是我国最早的家信实物。小杰国庆期间参观博物馆,发现“秦代木牍”的展示柜中放置着凸透镜,他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为了弄清其原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1)小杰利用图甲中的透镜进行实验,实验前,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在   。
(2)调节好实验器材后,小杰在如图乙位置观察到清晰的像,若此时蜡烛放在35 cm刻度线处,由原位置向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会在光屏上承接一个清晰   (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蜡烛放在42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没有像,此时成   (填“虚”或“实”)像。
(3)小杰不小心将一滴墨水洒在凸透镜中心,他发现光屏上____(填序号)。
A.没有烛焰的像
B.只有烛焰四周的像,烛焰中心不成像
C.仍有烛焰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4)【拓展】小明同学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器材有凸透镜、光屏、高度为6 cm的光源、卷尺等。下表是部分成实像的实验数据。
物距/ cm 20 25 30 35 40 45 50 60 80 100
像高/ cm 18 9 6 4.5 3.6 3 2.6 2 1.4 1.1
他发现这些数据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吻合。他还想从中发现其他一些规律,例如,当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满足什么条件时,实像高度将小于光源高度的一半。请你根据以上数据,总结出这个规律是:   。
27.〔任务要求〕通过凸透镜将图标上的彩色图案呈现在地面上,如图甲所示。要求:投影直径为30cm~50cm,同时能使地面上投影图像的颜色与彩色图标的颜色尽可能相同。由于图标本身不发光,需要光源照射到图标上。
〔设计与实施〕
任务一:查阅资料。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知道了投影比是投影仪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等于投影距离和画面宽度之比。投影距离是指投影仪与投影屏幕之间的实际距离,常见的投影比有4:3、16:9和16:10等。
任务二:测量凸透镜焦距。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依次通过多个带孔的挡板,得到平行光后照射到凸透镜上,找到凸透镜焦点,测出焦距。
任务三:制作与实施。同学们将光源、透镜和图标固定安装在黑盒子中,打开光源,在墙壁上进行测试,此时测得墙壁上的投影图像的直径约为45 cm,在使用过程中,只改变投影灯到墙壁的距离,投影图像直径在20cm ~65 cm发生改变。
〔交流与评价〕如表所示为任务三的部分评价指标,根据评价表对活动进行评价。
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评价指标 图像大小可在规定范围内调节,图像清晰 图像大小可在规定范围内调节,图像不清晰 图像大小可调节,图像不清晰 图像大小不可调节,图像不清晰
(1)相同投影距离,投影比越大,投射画面的宽度越   。
(2)图丙中,光源应摆放在位置   (填“①”或“②”)处,地面上的投影图像能让周围的人都看到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了   。
(3)投影仪利用凸透镜和平面镜实现放大图像和改变投影位置,如图戊所示为其简化结构图。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及再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4)如图乙所示,让太阳光依次通过多个带孔的挡板,得到平行光后照射到凸透镜上,若想找到透镜焦点,应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透镜;圆圆发现地面上的投影图像如图丁所示,她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图标破损,轩轩认为是凸透镜破损,你支持   的观点,理由是   。
(5)根据评价表中的指标对任务三进行评价,你的评价等级为   。
四、综合题(共4小题,共27分)
28.周末小梓和同学一起参观字画展览,他透过一个玻璃展柜观看展品时看到了自己的像,他联想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于是想利用一把刻度尺粗略地测量这个用薄玻璃板封闭的展柜的深度,如图甲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
(1)小梓将刻度尺垂直于玻璃板放置,并且使刻度尺的   对齐玻璃边缘。
(2)向展柜内部看去,观察与   重合的刻度位置,他认为这个读数就是玻璃展柜的深度,其科学依据是   。
(3)回程时小梓所坐的轿车安装了汽车抬头显示系统(简称 HUD),如图乙所示,HUD可将水平显示器上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可看作平面镜)呈现在司机正前方,方便安全行车。请你在图丙中作出显示器内箭头AB 的像A'B'。
29.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
(1)近视时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近视的原因可能是   或    。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   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填序号)。
A.物体成像的位置
B.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
30.家庭的防盗门上通常会装有“猫眼”,我们可以在室内通过猫眼观察到室外的情况,但反过来室外很难通过猫眼观察室内。如图所示为猫眼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室外物体首先会通过凹透镜成一个缩小的虚像,然后室内的观察者再利用第二个凸透镜作为放大镜去观察前面那个虚像。由此可以判断,凸透镜的焦距f 和两透镜间距d 满足   (填 或“f>d”)。
(2)为了实现猫眼的效果,其凹透镜对光发散的效果应远大于凸透镜对光会聚的效果。于是对于室外的观察者而言,可以忽略猫眼中凸透镜的作用。最后,之所以室外观察者无法看到室内物体的像,是因为当室外的人眼睛贴着猫眼观察时,室内物体的像距离眼睛太近从而无法被眼睛看到。自此可知,这要求凹透镜的焦距大小应   (填“非常小”或“非常大”)。
31.光“跑”得很快,而且很“聪明”。科学家费马在1662年发现了“最短时间原理”:即光从A 点到达B 点所经过的路径肯定比任何其他路径所用的时间短。
(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最快,可达3×108   (填速度单位),在空气中次之,在水中会更慢。
(2)在同种均匀物质中,光速相同,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因此光从一个点射到另一个点时总是沿着   传播的。
(3)传说一位古罗马将军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如图甲所示,将军从军营A 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再去同侧的 B 地开会,若途中速度不变,应该怎样走才能用时最短 请你根据“最短时间原理”画出将军的行走路线。
(4)大自然的进化十分神奇,据说蚂蚁、狗等动物也掌握了最短时间原理。如图乙所示,狗在岸上的A 处,发现主人在河面B 处呼救,狗会本能地选择用时最少的路线去救主人(设狗在岸上和水中均匀速且在岸上速度大),则狗前进的大致路线是A→    (填“O1”“O2”“O3”“O4”或“O5”)→B。
参考答案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甲、丙、丁;甲、乙、丙;甲、乙、丁
17.【答案】(1)凹面;强;平面
(2)平面
18.【答案】凸;凹;先变细再变粗
19.【答案】B;反射;凸面
20.【答案】三棱镜;a处上方;30°;远离
21.【答案】12cm;4f;2
22.【答案】(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鼓面振动幅度不同,导致响度不同
(3)B
23.【答案】(1)空气柱
(2)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敲打瓶子,水量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4)B
24.【答案】(1)=
(2)同一平面内
(3)可逆
25.【答案】(1)不能;在
(2)白色
(3)太阳光的入射角度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合理即可);设计自动装置,使平面镜追随太阳光转动(合理即可)
26.【答案】(1)同一高度
(2)放大;虚
(3)C
(4)当物距大于3倍焦距时,实像高度将小于光源高度的一半
27.【答案】(1)小
(2)①;漫反射
(3)
(4)顺时针;圆圆;凸透镜破损时,光仍能通过凸透镜其他部分成完整的像
(5)良好
28.【答案】(1)零刻度线
(2)展柜底部;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
29.【答案】(1)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曲度过大
(2)凹透
(3)A;B
30.【答案】(1)f>d
(2)非常小
31.【答案】(1)m/s
(2)直线
(3)
(4)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