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部分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示例试卷示例(一)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24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2道试题,每题2分,计24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图为我国原始社会晚期发掘出土的文物图片。这些文物反映了( )A.制瓷技术的发展 B.磨制石器的发展C.彩陶文化的传播 D.青铜技术的进步2.下列对于古代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的是( )A.丝绸之路 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 D.鉴真东渡3.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围绕以下几个章节(见下表)进行了分工。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第一章 政治制度篇 郡县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第二章 经济发展篇 圆形方孔半两钱、曲辕犁、交子、商帮 第三章 民族关系篇 张骞通西域、孝文帝改革、文成公主入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4.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战争 人物 条约鸦片战争 林则徐 《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聂士成 《辛丑条约》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陕西的历史发展与中国的社会变革、政治动荡密切相关,它也被誉为中国革命活动的摇篮。请回答5—6题。5.《陕西通志》记载:“1894年,陕西机器制造局在西安成立,开始试制枪械弹药。”下列与陕西机器制造局成立有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这得益于( )A.“一国两制”的构想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8.“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这项成就( )①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②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③建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观察下图,对下图所属国家情况描述准确的是( )A.该国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B.该国家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C.该国家建立了严格的“种姓制度” D.该国家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10.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11.漫画家善于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来针砭时弊。下图漫画反映了( )A.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B.中苏美英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了国际联盟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粉碎了德意日企图统治世界的妄想D.欧洲的联合共同抵御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12.下表史事说明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变化是( )时间 史事1955年 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1999年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A.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B.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C.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36分)二、非选择题(共3道试题,计36分)1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图A______(人物)(1分)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和门徒在数学、物理学、医学等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______(朝代)(1分)的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制造出了质地细软、价格低廉、耐用的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图B人物把______(1分)精确计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与我国西汉后期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命人以古埃及太阳历为蓝本编制了新的历法,称“______”(历法)(1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材料二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北宋时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宋元时期的经济继续发展,仍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交融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北宋时期人们利用图C原理,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使其磁化,把这种有磁性的钢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明对当时有何积极作用?(2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成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的原因。(2分)(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2分)1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7世纪的英国革命中,终结了近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此后英国的资本主义得以更快地向前发展……到19世纪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式道路》(1)材料一图A示意图中最为血腥的是哪段航程?(1分)简述“三角贸易”对英国带来的影响。(1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7世纪的英国革命”产生的意义。(2分)(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材料二工业革命期间产业工人现状 工作时长为一周工作6天,一天工作12—14小时工作方式为在车间配合机器生产工作要求不能打盹,不能和同伴说话工作人员有男人、女人和孩子工资很低,没有完成定额会惩罚——依据【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整理早在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以后大约每隔十年左右爆发一次,危机使大批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生产力和产品遭到空前的破坏,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化,这就使得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更加激化。 ——刘祚昌等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上)①表格中所述情况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哪一生产组织方式的形成?(1分)依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2分)上述材料所述时期英国为改变中国在中英贸易中的出超地位,大量走私鸦片,中国人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1分)材料三国家 公司 全国产量占比美国 美孚石油公司 石油产量占比90%德国 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 钢铁产量98%英国 盐业联合公司 食盐生产91%法国 亚麻辛迪加 麻织品生产90%——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整理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危机很快波及金融业,危机期间有5000多家银行倒闭……工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暴跌,到1933年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大批人员失业,生计陷入困境。危机没有停留在美国,而是像瘟疫一样迅速传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摘编自张顺洪、郭子林、甄小东《世界简史: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②表格所述情况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哪一生产组织方式的形成?(1分)依据材料三,概括这次经济大危机产生的影响。(2分)上述材料所述时期日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在东北进行了怎样的不屈斗争?(1分)(3)综上所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1分)你如何看待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2分)15.(15分)教育传承着文明,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教材·寻找时代变化】材料一 光绪十三年(1887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部分)《化学指南》《化学阐原》《汉法字汇》《法国律例》《英文举隅》《格物测算》《中国古世公法论略》《万国公法》《各国史略》《电理测微》——摘自《同文馆题名录》(1)依据材料一归纳,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类别有哪些?(2分)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1分)【新大学·体会思想解放】材料二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摘编自鲁迅《我观北大》(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北大如何“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大教授李大钊在思想宣传上发生的变化,(1分)并分析其宣传的“新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意义。(2分)【新时期·践行卓越方针】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政策的重点是为促进工农业生产而服务,要求使受教育者成为劳动者,彰显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摘编自刘红梅 翟小宁 李森《党史百年历程中的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逻辑和展望》 1978年6月,邓小平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教育部要有一个专管留学生的班子”。教育部于1979年在全国11家高校建立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行前外语培训和思想教育工作。自此,中国迎来了历史上规模最大、领域最多、范围最广的出国留学热潮。 ——摘编自新华社《新中国档案:邓小平作出扩大派遣留学生战略决策》表A 表B(3)依据材料三表A内容,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方针,(1分)并分析其意义。(1分)根据表B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邓小平提出派遣大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原因。(2分)【新梦想·感悟教育立国】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教育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名称。(1分,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语言凝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