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影响因素复杂》表格式教学设计(第3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3 《影响因素复杂》表格式教学设计(第3课时)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
(第3课时:影响因素复杂)
课题 2.2.3 《影响因素复杂》 单元 二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关键要素,对地形、河流、海洋资源等其他自然要素以及人口分布、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都有着深远影响。通过对气候的学习,学生能够构建起对中国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识,为后续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初中地理知识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培养综合思维素养。(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说明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纬度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素养。(4)运用相关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对地球的运动、世界气候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中国气候奠定了基础。他们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气候类型特点,能够简单分析影响气候的纬度因素等。然而,对于中国区域气候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对于影响中国气候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纬度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重点)分析人类活动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难点)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青藏高原对世界气候的重要性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一】温故知新【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39,读图2.13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2.13,秦岭—淮河是什么气候的分界线?这两类气候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从总体上看,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在上一课的学习中,你认为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有哪些?【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共同特征:雨热同期。②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③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学习活动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40—P42,读图2.15—图2.17,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2.15观察:我国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 西北以大陆性气候为主,这是什么原因?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气候的南北差异显著,这又是什么原因?读图2.15思考: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图略)【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影响因素: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图2.15)。寒冷干燥的冬季风从较高纬度地区南下,影响程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弱。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图2.15)。温暖湿润的夏季风挟带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给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②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寒冷干燥的冬季风从较高纬度地区南下,影响程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弱。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加大了南北温差。③影响因素:地形地势。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受地形影响,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活动探究】冬季风和夏季风对我国气候有哪些影响?【问题引领】读图2.15观察:找出我国冬季风、夏季风大致发源于哪些地区?冬季风、夏季风的风向分别是什么?冬季风、夏季风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冬季风、夏季风对气候有哪些影响?发源地风向性质影响冬季风夏季风【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略)【拓展延伸】【方法指引】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回答问题。【问题引领】(1)读图: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经过哪些地形区?(2)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有哪些影响?【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②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一是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二是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冬季风、夏季风强弱的不稳定,会带来寒潮、旱涝等灾害,使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遭受严重影响。【课堂探究】【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41—P42,读图2.16、图2.17,回答问题。【问题引领】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地理纬度相近,为什么景观差异很大?(2)试从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主要成因。(3)纬度位置对气候有哪些影响?(4)试从气温、降水、植被景观等方面,分析地形对我国气候有哪些影响?(5)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并列举一两应对措施。【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由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阿拉伯半岛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增温,不易形成降水,气候干燥。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冬季受大陆内部干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少雨;由于高大山脉阻挡,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难以到达,高温少雨。③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④气温和降水量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 我国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地,冬寒漫长,夏凉短促,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⑤(见同步教学课件,略) 回忆旧知,交流看法,回答问题。研读我国季风区分布示意图,尝试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交流看法。 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为后续教学作铺垫,培养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培养读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锻炼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和探究,了解影响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加深理解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合作探究,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培养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23页—28页 完成作业 教师讲评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展开教学,重点讲解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这三大关键因素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到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地球上复杂多样的气候,这不仅能帮助我们解释各地气候差异,还为进一步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奠定基础。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思维,利于承上启下。
板书设计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影响(3)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4)了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5)探究地形对气候的影响(6)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突出教学重点,梳理学习思路,增强理解记忆,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一是教学方法灵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有效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小组探究,引导分析具体案例,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能力。二是联系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影响气候因素相关的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结教学经验,了解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