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荷叶母亲》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荷叶母亲》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荷叶·母亲
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培养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访群英之艳绝,标高名于泽芝。”——南朝宋 鲍照《芙蓉赋》
“既号芙蕖,亦曰泽芝。”——南朝梁 江淹《莲华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五代 李璟《摊破浣溪沙》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 王昌龄 《采莲曲二首》
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感悟她笔下的母亲。
字词清单
蒂( ) 梗( ) 姊妹( )
亭亭( ) 徘徊( ) 遮蔽( )
心绪( ) 流转( ) 荫蔽( )
菡萏( ) 攲斜( )

ɡěnɡ
tínɡ
瓜熟蒂落
梗概
字形要和“秭”区分开。
pái huái



zhuǎn
yīn
hàn dàn

在“荫庇”一词中读“yìn”。
多音字
( )乘凉( )千乘之国
( )荷叶( )荷枪实弹


chénɡ
shènɡ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亭亭:形容高耸。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攲斜:倾斜、歪斜。攲,倾斜。
荫蔽:(枝叶)遮蔽。
词义理解
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作者在风雨中看红莲?作者每一次看红莲时的自然环境和红莲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的心情如何?
初读课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情
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亭亭地立在绿叶的中间
烦闷
雷声大作,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
不适意
雨肆意地下着,大荷叶慢慢倾侧了下来
被大荷叶覆盖
不宁的心绪散尽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不动摇
深深受感动
初读课文
作者的心情如何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作者的心情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试做分析)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初读课文
品读悟情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两缸莲花是宁静生活里跃出的一朵浪花,新奇、引人注目,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做铺垫。
铺垫
品读悟情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
埋下伏笔
由眼前的莲花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三段为什么要插叙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做铺垫,将花与人联系,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品读悟情
园里莲花有很多,只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朵凋谢一朵盛开,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生动形象地写出白莲被雨打落的惨状。
比喻
凋谢的花瓣
散漂的小船
突出了红莲的生机与活力。
对比
菡萏
开满
作者为什么要写白莲凋谢的景象?
作者写白莲凋落,意在与红莲进行对比,白莲因为没有荷叶的保护,在风雨中凋谢,而红莲却能够在荷叶的庇护下迎接风雨,一红一白,一谢一开,以白衬红,更突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荫蔽下的幸福,为下文的感悟做铺垫。
突出了红莲的生机与活力。
对比
这里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荷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女儿的心灵庇护。
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通过写荷叶在风雨中保护红莲的景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的赞美之情。
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
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被母亲的爱呵护着的“我”,白莲象征失去母爱而被环境所击倒的孩子,以细腻的手法衬托出母亲高大慈爱的形象。
分析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
这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我” ,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 ,文中将“我” 比作 “风吹雨打的荷花” ;将母亲 比作“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 ,歌颂了母亲对子女无私奉献的爱。
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