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 2024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认识地球的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这一节分两课时讲解,第一课时《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课时《地球与地球仪》。本课内容为第二课时《地球与地球仪》,偏重空间想象力的考查,以认知、理解和应用为主。知识结构:介绍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如地轴、两极、赤道等,讲解纬线、经线的定义、特点,以及经度、纬度的划分,还有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等。地位和作用: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内容,为理解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与绘制等后续知识奠定基础。如地球仪上的经纬网知识是地理定位和导航的关键,对学习区域地理、气候分布等内容至关重要。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是构建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石。教材特点:强调实践与应用:教材安排了制作地球仪、绘制经纬网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地理实践力,如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了解其分布位置。联系生活实际:将地球与地球仪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相结合,如通过经纬网定位,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仪上经纬度系统的理解与应用,包括经纬线的特点、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半球的划分等。难点:经纬度系统的抽象概念理解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判断方向等。核心素养培养:综合思维:在学习地球仪相关知识时,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借助地球仪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分布范围等,帮助学生建立区域概念,为后续学习区域地理打下基础。地理实践力:通过制作地球仪、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信息查询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二、学情分析我校属于农村学校,家长务农、外出打工、离异、单亲等情况较多,父母对孩子疏于管教,学生底子普遍较弱,学习态度和习惯普遍较差。由于学生整体底子较弱,学习习惯不到位,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表现的非常吃力,具体表现在:空间想象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持久记忆能力弱、图形认知不准确、书写不规范、地理语言不到位,尤其是图形认知中,空间思维能力不足,无法准确认知所给的地图。图形认知不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没有空间和区域概念,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更偏自然科学,具体在空间定位上体现的最明显。所以,单纯记忆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的课程要求。而初中的学生空间想象力、综合思维、包括实践能力都稍弱,需要不断的科学引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理观。三、课时目标1.观察地球仪,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4.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四、评价任务(一)过程性评价(占比 40%)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动手制作、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参与积极性、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活动结果:分析学生在地球仪制作、绘制经纬线等活动中的设计思路、数据记录、图表绘制和结论推导,评价科学探究能力。(二)结果性评价(占比 60%)课堂检测:以选择题为主,考查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程度。单元测试:设计选择题、综合题,考查学生对地球仪应用的知识掌握程度。地球仪制作:评价学生制作的地球仪模型的准确性(如经纬线标注)和创新性(如绘制方法)。五、学习活动【情境导入】万户飞天后寻找东风着陆场视频。【学习目标】1.观察地球仪,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地理实践力)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综合思维)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4.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习过程】一、地球仪任务 1:请动手用乒乓球制作一个简易地球仪模型材料:乒乓球、软铁丝、铅笔、橡皮等第一步在乒乓球的中部用红笔画一个圆圈表示赤道,在 a、b 两处各钻一个小孔表示南、北极,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第二步将铁丝一端折弯成圆圈,做成底座,底座尽量大一些,使其保持平稳。将另一端铁丝倾斜,与水平面成66.5°夹角。第三步将铁丝穿过乒乓球的两个小孔,使其可以转动,并调整底座,使其可以立在桌面上。地轴地轴是假想的地球自转轴,它的顶端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水平底座的夹角约66.5°。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最北端交点称为北极点;最南端交点称为_南极点。 北极点 66.5°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二、纬线与纬度任务 2:在乒乓球上每隔 30°绘制一条纬线,先画出赤道,并观察纬线的特点,完成表格。(参考下图)纬线的特点形状 圆(除极点外)位置关系 平行间距 相等长度变化 不等长,赤道最长,往两极缩短为一点。指示方向 东西数量 无数条纬度的特点起始度数 0°(赤道)最大度数 90°(极点)度数变化特点 越往北度数越大,为北纬 越往南度数越大,为南纬符号 北纬用符号N表示 南纬用符号S表示任务 3:观察纬度的特点,完成表格。(参考上图)知识链接:低、中、高纬度划分0°- 30°为 低 纬度30°-60°为 中 纬度60°-90°为 高 纬度知识链接:重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23°N南回归线:23°S北极圈:66.5°N南极圈:66.5°S[跟踪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纬度数值的变化规律是( )A.从南向北增大 B.从南向北减小C.从赤道向两极增大 D.从赤道向两极减小2.长度约为 4 万千米的纬线是( )A.10°N B.23.5°N C.90°S D.0°3.图中加粗纬线的纬度是( )A.60°S B.60°N C.60°E D.60°知识链接:经线圈参考答案 1-3 CDB两条相对的两条经线可构成一个经线圈,平分地球。[思考]经线圈中两条经线的度数关系和符号关系?[思考]如果对乒乓球竖着切一刀,分成东西两个相等的半球,应该沿着哪条经线最合适?知识链接:东西经与东西半球[跟踪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经线长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度均不相等 B.长度均相等C.0°经线最长 D.0°经线最短2.图中丁点的经度是( )。A.30°S B.30°N C.30°E D.30°W3.图中四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参考答案 1-3 BCC0°、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 20°W、160°E 经线圈:东西半球分界线四、经纬网任务 6:请在乒乓球上标出黑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知识链接: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东风着陆场的经纬度大概在(40°N,100°E),请你在制作的地球仪上标出来吧!打车时司机是如何获取你的准确位置?海洋中没有路,轮船为什么能准确沿着航线航行呢?天空中没有路,飞机为什么能准确沿着航线飞行呢知识链接:用不同方式制作的地图[学以致用]下图为某同学用铁丝、乒乓球制作简易地球仪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的 1-2 小题。1.铁丝弯成的角①的度数应为A.66.5° B.45° C.30° D.23.5°2.乒乓球上线条②代表的是A.最长的经线 B.0°经线C.最长的纬线 D.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甲地经纬度是A.40°N,60°E B.40°S,60°EC.40°S,60°W D.40°N,60°W4.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所在纬线最长 B.乙地位于丙地的西北方C.丙地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 D.丁地位于低纬度地区参考答案 1-4 ACD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