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昆虫的世界》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昆虫的世界》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糟糕!昆虫王国最近有大事发生!
昆虫王国发现一起失踪案,王国中很多美丽的蝴蝶突然消失,侦探赶来调查,发现了一些线索。你们愿意帮助昆虫王国找出凶手吗?
冀美版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有趣的昆虫
冀美版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1课
昆虫的世界
一、了解昆虫
猜猜我是谁?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昆虫呢?比一比谁是小百科~
七星瓢虫
蜻蜓
蝴蝶
螳螂

蜜蜂
蚊子
天牛
蚂蚁
苍蝇
独角仙
萤火虫
昆虫的种类好多呀!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昆虫的结构
触角
翅膀




昆虫最主要的特征:
躯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
身体具有对称性。
观察你喜欢的昆虫,都有哪些基本结构?
复眼
口器
观察自己喜欢的昆虫,从生活习性等方面了解它的特点吧!
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等作物传粉、酿蜜。
益处:
特征:
是社会性昆虫,即群居昆虫。
习性:
蜜蜂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它的口器中有一根细长的小管,可以吸取花蜜。
形态:
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蜂巢:
是蜂群生活、储存蜂蜜、繁殖后代的处所。
蜂蜜:
是蜜蜂酿制的蜜,营养丰富。
探究与发现:
关于蜜蜂,你还有哪些了解呢?
虫虫知多少?
谁是夜空中的小灯笼?
当夜幕降临,萤火虫在草丛中闪烁,好像天上洒落的星星,你知道吗?它的发光是由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引起的,这叫作生物发光。它们用这种光吸引同伴,或者警告天敌不要靠近。
谁是飞的最快的昆虫?
蜻蜓是一种飞行速度很快的昆虫,速度可以达每小时40千米。
谁被誉为会飞的花朵?
蝴蝶色彩鲜艳,身上有条纹花斑,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
谁是最能传播疾病的昆虫?
苍蝇能够传播50种疾病,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寿命虽然只有一个月左右,但其繁殖能力极强。
谁是叫声最大的昆虫?
谁是力气最大的昆虫?

蚂蚁
关于昆虫你还知道多少呢?一起来了解昆虫小百科吧!
线索一:细长的身体
根据线索推测凶手是细长的身体,你能排除掉哪位嫌疑人呢?
侦探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恭喜得到第一条线索~
二、观察昆虫
观察与发现
外形美
色彩美
花纹美
大自然中有许多漂亮的昆虫,仔细观察它们美在哪里?
观察花纹之美

线


运用点线面和色彩能画出漂亮的昆虫!
观察艺术家笔下的昆虫:
写生珍禽图(中国画)五代 黄筌 故宫博物院藏
说一说这组作品美在哪里?
动作生动
造型严谨
线条流畅
形神兼备
画家画画的时候很注重观察,所以将昆虫表现得特别生动。
线索二:特别的翅膀
大家对昆虫的观察非常细致!恭喜得到第二条线索~
根据线索推测凶手的翅膀不是透明的,没有特别漂亮的色彩,你们能帮助我排除嫌疑人吗?
三、昆虫手册
最后的线索:
根据终极线索,你能锁定凶手是谁吗?
同学们,我在昆虫王国的档案室发现一本残缺的昆虫手册,里面有好几页被破坏,现场还发现了一些碎片,看起来好像干枯的树叶……
枯叶蝶并不常见,是大名鼎鼎的伪装高手!正反面的色彩差别非常大,腹面像干枯的树叶一样来躲避天敌,而正面则是身着翠衫彩衣,在阳光下会折射出那两道亮黄的荧光色泽,非常艳丽。
原来枯叶蝶觉得自己是最普通的昆虫,想要破坏其它漂亮蝴蝶的档案手册,让自己显得很珍贵,殊不知自己本身就是一只稀有而美丽的昆虫。。。。。。
成功抓到凶手————枯叶蝶!
感谢大家帮我们抓住了凶手!可是我们王国最重要的档案手册被枯叶蝶破坏了,你们愿意帮助我们制作一本吗?
昆虫王国的求助:
蝴蝶:
手册内页
昆虫记
名字+图案
昆虫图案+文字介绍+装饰
翅膀
触角
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
被誉为“会飞的花朵”
什么是昆虫手册?
手册封面
第一步:设计封面
竖构图
昆虫记
想一想:封面还可以起什么好听的名字?
昆虫记
昆虫物语
昆虫备忘录
昆虫的秘密
昆虫世界
横构图
昆虫记
标题要放大加粗、进行装饰。
第二步:设计内页
昆虫的名字:
放大加粗
昆虫的图画:
画大一些
色彩风格:
黑白或彩色
文字:
介绍身体结构、特点、习性等知识,可用箭头加以说明。
画昆虫的小技巧~
说一说:设计内页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
佳作欣赏:
灵感加油站!
描绘自己喜欢的昆虫,小组合作制作“昆虫手册”吧!
创作要求:
1. 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序进行;
2. 标题要放大加粗、醒目;
3. 认真观察、细致描绘;
4. 画面干净,色彩丰富;
表现与创意:
绘虫记趣.绘本之旅
最佳合作奖;
最佳百科奖;
最佳美术奖;
大胆上台展示你们小组的作品吧!分享你们的创作故事~
拓展延伸:名著推荐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来的灵性,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