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网络如何改变世界?(1)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利和美好。(2)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使人际交往更加方便快捷。(3)网络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4)网络改进了社会治理方式。温故知新“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自2025年4月启动以来,中央网信办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AI技术滥用乱象,深入推进第一阶段重点整治任务,部署各地网信部门加大违规AI产品处置力度,切断违规产品营销引流渠道,督促重点网站平台健全技术安全保障措施,推动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加速落地。时政新闻新课导入为什么要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特征名词解释:清朗空间信息真实健康、秩序规范有序、生态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文明互动:倡导理性表达,尊重他人观点,避免网络暴力,营造和谐交流氛围,促进网络文明发展。信息优质:抵制谣言,传播真实、有价值信息,提升网络信息质量,增强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安全可信:注重隐私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保障网络交易安全,维护用户合法权益。法治护航:遵守网络法规,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维护网络正常秩序。清朗空间定义第二课 在社会中健康成长3.2营造清朗空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2025秋)政治认同:认同网络空间治理的重要性,支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举措。道德修养:培养健康上网的习惯,增强网络道德意识。法治观念:了解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树立守法意识。健全人格:学会平衡网络与现实生活,避免沉迷网络。责任意识:明确作为网络参与者的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核心素养目标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19-22,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1.如何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2.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现在,人们有空就看手机、玩电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家人之间相互陪伴、交流的时间都变少了。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充分利用时间。小宇周末在家,本想写完作业打球,却因刷短视频、玩游戏,耽误作业和打球,懊恼又迷茫。探究新知小组讨论探究: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小宇遇到的困扰,你们经历过吗?网络到底是助力成长的工具,还是打乱生活的“麻烦精”?2.结合“生活观察”(奶奶和爸爸对网络的不同观点 ),分组讨论网络对个人生活、家庭交流、学习成长的影响。比如刷短视频停不下来,耽误了写作业;看到网上有争议的言论,忍不住参与争论却被怼;甚至因为过度沉迷网络,和家人产生过争执……利:便捷获取信息、丰富娱乐方式、提升生活效率;弊:过度沉迷导致作息紊乱、信息过载让人焦虑、虚假内容误导判断。小组讨论1.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全面认识网络,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与算法操控;网络暴力,群体对立与极端化;虚假信息泛滥;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青少年与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疏离;等等。网络衍生的社会问题:小雨每天和同学约好联网打游戏。小勤无意间浏览到色情信息,一发不可收拾。小依关注某主播好长时间,暑假期间共打赏该主播2万元。网络衍生的社会问题:个人隐私泄露;数据垄断与算法操控;网络暴力,群体对立与极端化;虚假信息泛滥;数字鸿沟与社会不平等;青少年与心理健康问题;人际关系疏离;等等。(1)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笔记】我们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媒介素养一般指人们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媒介资源的能力。它包括人们面对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等能力。媒 介 素 养媒 介微信Q Q微博电视报刊……抖音快手情境一:周末的 “时间黑洞”周六上午,小宇计划用 1 小时查历史课“丝绸之路”的资料。打开浏览器后,弹出一条“AI 生成的古代名人搞笑短视频”,他点进去看完,又被推荐栏的“ 三国人物现代装换脸”吸引,不知不觉刷了 40 分钟。等回过神,原本用来查资料的时间所剩无几,作业只能拖到下午。情境二:睡前的 “兴趣陷阱”小宇喜欢篮球,睡前总习惯刷体育新闻。算法推荐给他的全是 NBA 赛事、球星集锦,他刷得津津有味,常常看到深夜。有天爸爸和他聊起最近的航天发射新闻,他却一脸茫然:“还有这事儿?我从没刷到过。”爸爸叹气:“你手机里全是篮球,其他重要信息都被挡住啦。”情境分析1这两个情境说明了什么问题?www.(2)我们要学会选择网络信息①原因:互联网上信息无限,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②要求:(1).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2).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笔记】2.我们应如何营造清朗空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相关链接(P20)网瘾的含义: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网络之外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危害: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容易弱化道德感, 放纵自己的言行,从而滋生网上违规、违法行为,造成社会危害。名词解读:“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但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些互联网厂商开始利用网络智能系统投其所好,不断集中推送单一信息,使其沉迷于个人满足中不能自拔,结果导致对其他信息完全无感或无暇顾及,从中谋取利益。或者对某一特定人群看到某一种特定的视频或发言,群体化极其严重,一旦打破“茧房”,用户接触到外部不同声音,会产生极强的不适应性,导致用户强烈反弹,进而滋生群体极化现象。比如,粉丝群无法接受外部反对偶像的声音,集中开展网络暴力行为。相关链接①青少年要正确认识网络,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②树理想,立长志,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③自我鼓励,加强信念。反复暗示自己"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戒除"的信念。④将网络的危害和戒除网瘾的决心写下来,转移对网络的注意力;⑤加入社团,积极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融入现实人际交往。青少年如何预防网络成瘾?思考:(1)网络上的所有信息我们都可以相信吗?这些谣言你识别出来了吗?(2)网络生活中,还有哪些虚假、不良信息?情境分析3网民徐某强编造“顶流明星豪赌输光十亿”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歪曲事实甚至制造谣言,误导公众;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侵害他人利益;警方:诈骗分子可以使用这些APP获取敏感支付信息并操控手机进行转账。某AI聊天软件诱导未成年人聊色情、暴力的内容,被网信办约谈并要求整改。分享:网络上还有哪些不合法、不合理的信息以及可能会带来的影响?(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笔记】2. 如何营造清朗空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编造“小学生巴黎丢作业”谣言2024年2月,千万粉丝博主“Thurman猫一杯”发布视频编造谣言称在巴黎捡到中国小学生“秦朗”的寒假作业,引发全网寻人热潮。随后自称“秦朗舅舅”的杨某通过摆拍直播、虚构学校信息蹭热度,最终因造谣扰乱公共秩序被江苏警方行政处罚。冒充“小孩哥父亲”发布虚假声明吴某假冒四川某爆燃事故中受害儿童的父亲,发布“感谢关注”的谣言视频,企图利用公众同情心获取流量。该行为同样被依法惩处。虚构“相亲被打”虚假警情汪某捏造相亲时因误会遭殴打的视频,并谎称警察介入,虚构警情吸引关注。此谣言因扰乱社会秩序被查处。网络生活中,还有哪些虚假、不良信息?①注意信息出处。②关注官方信息。③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④辨识信息内容。⑤向他人求助。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21方法与技能如何抵制网络谣言?个人层面: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认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必须尊重事实,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要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社会层面:加强监管:网警等相关部门始终保持对网络谣言的严打高压态势。企业履行责任:网络平台应加强对信息的审核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虚假信息。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网络歪曲事实的危害,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拓展空间楚雄网警依法查处李某某编造“云南、四川将在4至6月发生7.6级地震”网络谣言案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李某某为博取关注,在网络平台发布所谓“地震预警”信息称,“2025年4至6月四川将发生7.6级地震”“云南、四川今夜或明天有5级左右地震”,该谣言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造成大量网民关注、讨论,引发当地居民恐慌。楚雄公安机关依法对李某某作出行政处罚。网络传谣需担责新闻速递行政责任拘留与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如谎报险情、疫情)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刑事责任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据《刑法》第291之一,编造险情、疫情等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 如何营造清朗空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原因: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法: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网络爱心接力,走失老人终回家2024 年 11 月,南京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李大爷走失,家人报警后在小区业主群发布含外貌特征、时间地点及照片的寻人启事。消息迅速在业主群传开,被转发至周边社区群、本地平台。同城博主 “南京新鲜事” 制短视频发于抖音、微博,附寻人信息及应对提示,1 小时播放量破 10 万,互动量激增。外卖小哥送餐时发现疑似老人,报警并传照片至寻人群。警方联系家属确认,5 小时内助老人回家。这体现网络具有什么作用?情境分析62. 如何营造清朗空间?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5)传播网络正能量。要求:①我们要努力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高扬主旋律,培育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网上精神家园;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笔记整理【笔记】 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P19-22(1)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2)我们要学会选择网络信息(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网络无限,自由有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5)传播网络正能量。【变式设问】 营造清朗空间,公民如何做?请同学们结合右侧《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启思导行启思导行请同学们结合右侧《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以“争做中国好网民”为主题,写一份倡议书。示例:亲爱的同学们:网络改变了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我们也要全面认识网络,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我倡议:一、学会选择网络信息。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不把自己禁锢在“信息茧房”中。二、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三、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文明互动、理性表达,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四、传播网络正能量。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中国好网民!倡议人:XXX2025年年9月XX日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课时小结3.2营造清朗空间(1)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媒介素养,(2)我们要学会选择网络信息(3)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5)传播网络正能量。1.2025年1月 13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以《真相来了:这些都是谣言》为题,报道了四起典型网络谣言案件。网络谣言会影响当事人的信誉,引发社会信任危机,损害公共利益。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 )①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网络监督和管理工作②学会辨别网络信息,提高媒介素养③恪守道德、遵守法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网络环境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③④课堂练习B2.小张收到一条短信:“恭喜你中奖了!只要点击短信中的链接,填写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等信息就可领大奖。”小张按要求填写信息后,发现银行卡里被人转走 4000 元,于是立刻报警。这警示我们( )A.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B.网络处处有“陷阱”,我们应远离网络C.网络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D.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沉迷于网络课堂练习A3.“网络水军”是受雇在网络上发布特定信息的群体。他们通过收集网上负面信息建立“资料库”,编造不实内容,实施造谣引流、舆情敲诈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网络水军”的危害警示我们( )A.辨析网络信息,传播网络正能量B.完善社会规则,确保网络秩序C.遵守社会规则,限制网络自由D.树立诚信意识,避免社会矛盾课堂练习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