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兼爱》单篇梳理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于是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②考察 ③同“尝”,尝试④使受损失⑤卿大夫的封地⑥纷乱之事 ⑦完备、齐全一.基础夯实一.基础夯实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①相当于“何”“怎么” ②实行③同“无”,没有一.基础夯实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于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于自身。(得分点:室、利、第二个“贼”)所以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亲爱呢 所以天下之人互相亲爱天下就会安定,互相仇恨就会发生祸乱。(两个“恶”字、劝、交相)文章内容概括所谓兼爱,本质是要求人们爱人如己,彼此之间不要存在血缘与等级差别的观念。墨子认为,不相爱是当时社会混乱最大的原因,只有通过“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达到社会安定的状态。艺术特色1.质朴充实,不重文采。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2.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二.重点梳理1.实词积累、识记2.通假字4.特殊句式3.词类活用5.多义实词6.文化常识“国”本来写作“國”,是形声字,小篆从“口”部,或声(声母相近,韵母相同)。表示国家。1.实词积累、识记国诸侯各爱其国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识记方法:古代的“国”本义是“国都、首都”。“国都”是一个国家的代表,所以又引申出“国家”的意义,并成为后来的主要意义。①诸侯国,封国②国家③国都,京城④地域,乡土苏轼左迁于杭州,去国( )怀乡,然其生性豁达,未几,自谓此为乐国( )。筑堤浚池,于国( )于民 有大利。迁移小练国都地方 国家“劝”本来写作“勸”,是形声字,小篆从“力”部,雚(guàn)声(韵母相同)。表示鼓励,勉励。1.实词积累、识记劝《劝学》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屈原列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识记方法:“劝”的本义是“勉励”,后引申为“劝说、劝导”。①劝勉,勉励②劝说,劝告③受到鼓励,勤勉,奋勉韩愈学识渊博,常劝( )人不拘于时以学习,人皆敬之。后上书指斥朝政,人劝 ( )其明哲保身,愈不改,终遭贬。迁移小练勉励劝说“疾”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大”字,像人的正面,下边是“矢”字,像箭。合起来指人被箭射中。表示伤病。1.实词积累、识记疾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兼爱》)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①疾病②痛心③劲疾④快,急速⑤同“嫉”,妒忌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孔子世家》)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管子》)婴疾甚,且死(《韩非子》)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庄暴见孟子》)识记方法:““疾”的本义是“中箭受伤”(此义已消失)。后引申为一般的疾病。疾病自然会使人“痛苦”,因而令人“痛恨、厌恶”。由于弓箭速度很快,故“疾”又引申出“快速、急速”之义。⑥痛恨⑦缺点,毛病⑧痛苦,疾苦⑨生病⑩疼痛蔡人有足疾( ),不能疾( )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 )苦。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 )尔术,所幸未听之也。”医曰:“吾疾( )天下如此者也。”迁移小练疾病 快痛苦 嫉妒痛恨①当察乱何自起②故不孝不慈亡2.通假字①同“尝”,尝试②同“无”,没有①故亏父而自利②故乱异家以利其家3.词类活用①使动用法,使受损失②使动用法,使……获利①当察乱何自起②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4.特殊句式①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何(宾语)、自(动词)②宾语前置句(两处)标志词:自(宾语)、爱(动词),自(宾语)、利(动词)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十二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谏逐客书》)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论语>十二章》)世世以洴避统为事(《五石之瓠》)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答司马谏议书》)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过秦论》)5.多义实词①事务②做事③实践、从事④侍奉,为……服务⑤侍奉⑥职业⑦前一个“事”,办(事);后一个“事”,事情⑧事故,事件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故攻异国以利其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5.多义实词①治疗②攻打③学习、研究④治理、加工《墨子》一书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该书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 为核心,以 、 为支点。《墨子》一书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造句遣词口语化,语言质朴无华。6.文化常识兼爱 节用 尚贤特别小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 (取材于《墨子·辞过》)特别小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B.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C.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D.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A特别小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民归之”与“而皆背晋以归梁”(《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B.“左右”,指左右侍从,下属,与其现代汉语表示左右方位的意思不同。C.“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与“恶施不孝”(《兼爱》)两句中的“恶”字含义相同。D.“当为舟车不可不节”与“不矜名节”(《陈情表》)两句中的“节”字含义不同。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