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学情诊断调查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六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入学学情诊断调查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学情诊断调查A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一)
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完成下列练习。
材料一:
黄河安lán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①dàng yàng的青海湖、②wēi yí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材料二:
这些年,“生态文明”这个词走进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什么是生态文明呢?走进大自然,③yí wàng wú jì的天空,巍巍群山,④chéng bì的湖水,还有那⑤yōu jìng的树林里摇曳的花蕾,可爱的小⑥cì wei映入你的眼帘,这一切会让你内心充满喜悦,发出由衷地赞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多么美好啊!生态文明,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要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共生共荣的状态。
材料三:
我国历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在2023年8月15日,我国确定了首个全国生态日。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无限可能,体现了我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1. 请你根据拼音,将材料中的汉字正确、工整、美观地写在括号里。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2. 材料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花蕾(huā léi) B. 强调(qiáng diào) C. 迁徙(qiān xǐ) D. 提供(tí gōng)
3. 材料一中的“黄河安lán”的“lán”应该使用的汉字是( )
A. 婪:渴求而不知满足 B. 拦:不让通过,阻挡
C. 澜:大波浪,波浪 D. 岚:山里的雾气
4. 一提到黄河,同学们一起背诵跟描写黄河有关的古诗。有一位同学背诵错了,请你把它选出来( )
A.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B. 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一)》
C. 王之涣的《凉州词》 D.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5. 阅读这些资料,我们对生态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结合这份材料,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要保护自然,自然也一定会让人们生活美好。
B. 材料一这段话表达的观点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C.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形式。
D. 生态文明建设从确立首个生态日开始。
6. 一位同学用毛笔抄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同学们一看他的这幅作品,就说他学习书写的是唐代书法家柳公权的“柳体”字,因为“柳体”字具有( )的特点。
A. 结构趋于宽扁,风格方劲古朴,气势浑厚 B. 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C. 笔画简省连带,不拘泥于规矩,自由奔放 D. 笔画粗细均匀,结构对称均衡,行笔圆润
(二)
7. 根据情境,填写诗词句。
诗词句中品不同。毛泽东同志用“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传递战士们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切新生的美好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这一哲理;苏轼用“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教会了我们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长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江河东流难回头让我们明白了时光易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告诉我们要在青年时期努力奋斗,别等年老的时候白白悔恨与悲伤;郑燮在《竹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坚定不屈,不惧生活中的狂风。
(三)语言实践
8. 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9. 仿照例子,用“水分”这一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例:姿态:①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②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水分:①物体内含有的水____
②比喻不切实,虚夸的成分____
10. 仿照下面句子填一填。
有名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全校运动会上,玲玲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小军在跳高比赛中_____________,思思在跳远比赛中_____________,宁宁在游泳比赛中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翠云街道停电公告
6月17日(星期二),本区将进行电路检修,会造成下列小区停电。
停电区域 景华小区 金桥小区 春晖小区 松青小区
停电时间 8:30——17:30 10:00——17:00 6:00——9:00 11:00——13:30
材料二
长寿区停电公告
尊敬的客户:
因电力检修、用电工程、市政工程的需要,拟对下列区域进行停电,请停电范围的客户提前做好准备。
停电时间 停电线路 停电范围
6月17日09:00~17:30 110kV长寿变电站 菩提街道、凤城街道
(温馨提醒:因施工可能提前结束,线路可能提前送电,请您在停电期间停止电器操作,避免提前送电导致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若遇恶劣天气或特殊情况,上述施工可能顺延,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理解。拨打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关注“南方电网95598”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南网在线”,即可进行未来7天停电信息查询,电量电费查询等服务。)
11. 根据材料一的停电公告,完成下列填空。
①6月17日,六年级的李华准备吃完早餐去上学,发现家里没有电,说明李华家可能在_________。
②上午9:30,刘军的爸爸打算在家中用电脑查资料,发现停电了,刘军的家有可能在_________。
③翠云街道停电时间最长的小区是_________,停电时间最短的小区是_________。
12.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材料二公告上停电原因?( )
A. 电力检修 B. 用电工程 C. 市政工程 D. 装修工程
13. 判断:当天,住在菩提街道的居民比住在金桥小区的居民家停电时间更长。( )
(二)现代文阅读
一棵橡胶树,三代育种人
①一棵超过百岁的橡胶树,亭亭如盖,伫立在海南儋州联昌试验站。这,曾是1919年爱国华侨带回国的一株橡胶树幼苗。
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大量橡胶,天然橡胶被誉为“黑色黄金”。国际上普遍认为,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北纬17度以北更被称作“植胶禁区”。我国海南岛、云南、广东地区橡胶生长尤为艰难。
③“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1952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老专家吴云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一路上尘土飞扬,跋涉多日,驻扎到海南儋州长满橡胶树的荒郊野地。举家搬迁的专家们住的“面包房”不过15平方米,一家人挤在一起形同蒸笼;困难时要四处找野菜瓜果充饥;遇到台风对外交通断绝,只能手攀钢丝绳,涉水运粮。
④外出勘察测量,每天带着行李干粮步行几十里,荒无人烟没有宿处就席地而卧;橡胶园内100多斤重的蟒蛇盘成一堆,还有蝻蛇和野猪袭击;如果染上疟疾,随时就可能丧命……为给老胶树人工授粉,吴云通爬上三层楼高的脚架,每次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一次授粉几百朵,站立不稳就会摔下架子;饿了,就倚靠在树上啃木薯;遇上雷雨天,还没来得及从上面爬下来,全身便湿透了。
⑤橡胶树产胶周期长达30年,像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吴云通说:“即便一辈子都做不出成果,也要耐着性子去拼、去磨。”几十年间,吴云通等老一辈橡胶育种人一头扎进橡胶园,很多人还没见到成果,就已经与世长辞。
⑥1995年,第一批国内主栽品种成功,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大面积北移、规模化种植的奇迹,仅海南、云南和广东三大垦区橡胶干胶增产就达194.5万吨。
⑦“一定要育出适合我国种植的自主品种!”吴云通的“接棒人”黄华孙说。他守在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每一棵橡胶树,都像自己的孩子。在海南时,他耐心教胶农种橡胶、抗旱、定植、做籽苗芽接,不知不觉竟在山上的胶林帐篷里住了大半年!下山时连家人都认不出他了——黑黢黢的脸,粗糙的皮肤,全身都是被蚊虫叮咬留下的伤疤……
⑧2009年传出喜讯:海南推广面积80余万亩的天然橡胶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标准,黄华孙团队的多年心血终于结出了果实!
⑨岁月流转,山河巨变。如今,橡胶树育种的接力棒在新一代育种人中继续传递,年轻的科研人员纷纷扎根胶园。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在三代人的奋斗下,目前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⑩联昌试验站的百年老树,愈发根深叶茂,苍翠茂盛。
14. 文章写了我国天然橡胶三代育种人的接续奋斗史。请根据时间顺序,对他们的奋斗历程进行梳理,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人物 事件
1919年
将橡胶树幼苗带回国
吴云通等第一代育种专家 __________________
1995年 吴云通等第一代育种专家 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 __________________ 80余万亩天然橡胶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标准
如今 第三代育种科研人员
15. 文章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第④自然段,选取了吴云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事例来写,写出了他工作条件的_________以及对工作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
17. 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小练笔
18. 请以“雨中的校门口”为场景,写一段250左右的片段。要求:
(1)环境描写:用比喻或拟人手法描写雨景,体现天气特点;
(2)人物描写:选取一位接孩子家长,通过动作、语言或神态描写,展现其焦急或关爱的情感;
(3)细节穿插:加入一个“物件”(如雨伞、书包、围巾等),通过它的状态侧面烘托场景氛围。
2025年学情诊断调查A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
(一)
【1~6题答案】
【答案】1. ①. 荡漾 ②. 逶迤 ③. 一望无际 ④. 澄碧 ⑤. 幽静 ⑥. 刺猬 2. A 3. C 4. D 5. D 6. B
(二)
【7题答案】
【答案】 ①. 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 春色满园关不住 ③.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④. 门前流水尚能西 ⑤. 百川东到海 ⑥. 何时复西归 ⑦. 少壮不努力 ⑧. 老大徒伤悲 ⑨. 千磨万击还坚劲 ⑩.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语言实践
【8题答案】
【答案】渔夫问桑娜,他不在,桑娜在家里做些什么。
【9题答案】
【答案】 ①. 这个苹果的水分很足。 ②. 他这次的成绩有水分。
【10题答案】
【答案】 ①. 喜获金牌 ②. 摘得桂冠 ③. 拔得头筹
二、阅读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1~13题答案】
【答案】11. ①. 春晖小区 ②. 景华小区 ③. 景华小区 ④. 松青小区 12. D
13. √(对)
(二)现代文阅读
【14~17题答案】
【答案】14. ①. 驻扎到海南儋州研究橡胶育种 ②. 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大面积北移、规模化种植的奇迹 ③. 黄华孙团队
15. ①. 吴云通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橡胶育种科研工作 ②. 详略得当,通过具体事例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第一代育种科研人员工作的艰辛以及他们的坚持。
16. ①. 外出勘察测量 ②. 给老胶树人工授粉 ③. 艰苦/恶劣 ④. 一丝不苟/坚持不懈/认真负责
17. 关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发现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完整,同时开头引起读者兴趣,结尾总结强调主题,让读者对科研人员的工作及精神有更深刻的印象。
三、小练笔
【18题答案】
【答案】示例:雨丝如断了线的珠帘,密密地挂在校门口的天空,织成一片灰蒙蒙的帐幕。风像个顽皮的孩子,推搡着雨点,让它们歪歪扭扭地扑打在焦急的人群身上。地面湿漉漉的,映着昏黄的路灯光,像铺了一层碎银。人群中的一位母亲格外引人注目。她没打伞,只将外套的帽子紧紧拉过头顶,瘦小的身影在风雨中微微晃动。她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在涌出校门的学生潮中急切地搜寻。雨水打湿了她的刘海,几缕头发贴在额前,她也顾不上捋开,只是不停地喃喃自语:“小宝呢?怎么还没出来?”她冻得有些发白的手指紧紧攥着胸前一个鼓鼓囊囊的、印着小熊图案的保温袋——那里面,是为孩子准备的热牛奶。终于,一个背着蓝色书包的小身影出现在门口。母亲的眼睛瞬间亮了,像被点燃的火柴。她全然不顾风雨,一个箭步冲过去,将那个小小的保温袋塞进孩子怀里,又迅速用自己并不宽大的外套裹住孩子,半抱半扶地搂着他,急切地问:“冻坏了吧?快喝口热的!”那蓝色书包的肩带在雨中,很快洇湿了一小片深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