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否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保证我省在中部崛起的条件之一。B.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谁也没有理由不珍惜。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D.经验告诉我们,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是要发奋学习的阶段。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B.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获得,一向鲜为人知的他一下子成为了焦点人物。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②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③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④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⑤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A.③②①⑤④ B.③①②④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⑤③②①二、基础知识综合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在于她厉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平凡者的破碎泻露了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优秀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礼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带给我们人生的梦想和qǐ( )迪。(1)“黄”字用部首检字法查应查部首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刹那( ) qǐ( )迪(3)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改为 改为(4)请写出文中画线词“破碎”和“优秀”的词性。三、名句名篇默写5.古诗文默写。(1)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独坐幽篁里, 。(王维《竹里馆》)(3)请写出表达爱国情感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 。(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动诗人羁旅情怀,夸张主观感受的语句 , 。(5)周敦颐《爱莲说》中用牡丹反衬莲花的句子 ,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①杨花,诗中指柳絮。6.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7.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五、名著阅读8.《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最大梦想是六、填空题9.《红岩》的作者是 、 。10.《红星照耀中国》中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叙述了 的人生经历,思想变化以及成长为 的过程。七、综合性学习学校开展“孝亲敬老”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任务。11.请你说一说孝亲敬老的行为有什么?(列举两个)12.为响应学校号召,各班都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请你也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方案吧! 13.请你列举一个历史上的孝亲敬老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八、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陋室铭》,回答各题。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无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7.这段文字从哪几方面表现陋室不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操?18.今天物质生活非常丰富,你是如何看待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阅读《陈谏议教子》,回答各题。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19.解释加点字含义。蹄啮伤人多矣( ) 贾人安能蓄之( )20.翻译下列语句。①彼马何以不见?②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21.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九、现代文阅读阅读《老王》,回答各题。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⑤他只说:“我不吃。”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22.选段主要写了什么事?23.①段中加点词“镶嵌”有何表达效果?24.老王身体虚弱正需要营养补充,但他自己不吃鸡蛋,却送给“我”一家,这是为什么?这一举动表现老王的什么性格?25.在现实生活中,你若遇到“老王”这样境遇的人,应该如何对待?请简要谈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最美人瑞这样走来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叨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27.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28.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29.下列这段文字是从“百度”中下载的。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杨绛,钱锺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复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洗澡》《干校六记》,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30.假如杨绛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十、作文31.有____________相伴滋味长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2)如果选择文题一,请将文题补充完整,重点突出。(3)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正确鲜明。(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以上。32.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为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2)如果选择文题一,请将文题补充完整,重点突出。(3)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正确鲜明。(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在600以上。参考答案题号 1 2 3答案 B A B4.(1) 黄 H(2) chà 启(3) 厉 历 泻 泄(4)“破碎”:形容词;“优秀”:形容词5. 朔气传金柝 弹琴复长啸 示例: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6.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7.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8.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9. 罗广斌 杨益言10. 毛泽东 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1.示例:给长辈洗脚、陪长辈聊天 12. 示例:举办“孝亲敬老”主题演讲比赛; 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手抄报展览 13.示例:黄香温席。东汉时期,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他十分孝顺。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窝。14. 出名,有名 调弄 15.①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6.D 17.从陋室的自然环境优美、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三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8.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惟吾德馨”仍有重要意义。它提醒人们不应只追求物质享受,更要注重品德修养,提升精神境界,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19. 咬 怎么 20.①那匹马为什么不见了?②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21.示例:为人处事要考虑后果,不能转嫁灾祸;要诚信待人,做有道德的人。22.老王在病重的情况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 23.“镶嵌”一词夸张地写出了老王身体僵直、行动不便,像被固定在门框里一样,突出了老王病情严重、身体虚弱。 24.老王送鸡蛋给“我”一家,是因为他感激“我”一家对他的关照。这一举动表现了老王善良、知恩图报的性格。 25.示例:遇到“老王”这样境遇的人,我们应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26.杨绛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尊严。 27.画线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 28.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激、怀念之情。 29.示例一:从“思想内容”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扬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示例二: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 30.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脱俗,气质美;她,坚毅刚强,坚持正义,性格美;她,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才华美。她,宽厚仁慈,以母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是最美女性!31.例文:有旧藤椅相伴滋味长 外婆家的阳台上,总有一把旧藤椅静静立着。藤条泛着温润的浅褐色,椅面中央磨出了细密的纹路,像老人布满皱纹却温暖的手掌。这把藤椅陪了我十二年,每一道藤结里,都藏着绵长的时光滋味。 小时候,我总爱缠在外婆身边。夏日的午后,外婆会把藤椅搬到阳台的树荫下,铺上碎花棉垫,抱着我坐在上面。她的蒲扇轻轻摇着,风里裹着院里栀子的清香,我趴在她膝头,听她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藤椅会随着外婆的动作轻轻晃,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像在和外婆的声音应和。偶尔我会伸手扯扯垂到椅边的藤条,外婆便笑着拍开我的手:“这藤椅可金贵着呢,陪外婆嫁过来,现在又陪我的小宝贝长大。”那时的藤椅,裹着阳光与花香,滋味是甜的。 上了小学,我开始在藤椅上写作业。每当遇到解不出的数学题,我就把作业本往藤椅上一摊,托着下巴发呆。外婆总能看透我的心思,端来一碗冰镇绿豆汤,坐在藤椅旁的小凳上,陪我一起想办法。她不识字,却会指着题目里的数字,用最朴素的话帮我理清思路。夕阳透过纱窗,把我们的影子投在藤椅上,藤条的纹路在纸上晃啊晃,难题好像也没那么难了。有时我写得晚,外婆就靠在藤椅上打盹,呼吸轻轻的,藤椅稳稳托着她,也托着我小小的安心。那时的藤椅,浸着绿豆汤的清凉,滋味是沁人的。 去年夏天,外婆生病住院,我回外婆家收拾东西,又看到了那把藤椅。它孤零零地在阳台角落,落了层薄灰。我走过去坐下,藤椅还是熟悉的“咯吱”声,却没了外婆的蒲扇声。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外婆总说藤椅结实,能陪我到长大。现在我长高了,藤椅却好像矮了些,椅面的棉垫也洗得发白。我轻轻摩挲着藤条,忽然摸到一处微微凸起的结——那是我小时候不小心摔下来,把藤条磕变形的地方,外婆后来用细麻绳细细缠好了,不仔细摸根本发现不了。那一刻,眼泪突然落下来,藤椅的滋味,混着思念,有点涩,却又暖暖的。 如今外婆身体好了,藤椅又成了阳台的“主角”。周末我依然会坐在上面写作业,外婆在旁边择菜,偶尔和我聊学校的事。藤椅还是老样子,却好像更温暖了。它陪我走过童年的懵懂,少年的成长,那些藏在藤结里的滋味,有甜有沁人有涩,却都化作了心底最绵长的温暖。原来真正的陪伴,从来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像这旧藤椅一样,在时光里静静相守,把每一段时光的滋味,都酿成一辈子的回忆。 32.例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 教室窗外的梧桐叶落了满地时,我又翻开了那本泛黄的作文本。封面上“继续发光”四个字的批注,像一盏小小的灯,总能在我迷茫时亮起——那是语文老师为我提的灯,照亮了我曾灰暗的写作之路。 初一时,我最怕的就是作文课。每次拿到题目,我都盯着稿纸发呆,笔下的文字要么干巴巴的,要么跑题千里。那次期中考试,我的作文只得了三十多分,评语栏里写着“缺乏真情实感”。我攥着作文本,把头埋得低低的,连下课都不敢离开座位。就在这时,语文老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放学后,来我办公室一趟吧。” 办公室的阳光很暖,老师把我的作文本摊在桌上,指着那些生硬的句子说:“你看,写妈妈的爱,不用刻意写‘她很爱我’,可以写她早上为你热牛奶时,指尖沾到的奶渍;写校园的秋天,不用只说‘树叶黄了’,可以写踩在落叶上‘沙沙’的声音。”她边说边拿起笔,在我的作文旁画了很多小圈:“这些地方,其实都藏着你没发现的细节,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就是最动人的文字。”那天,老师还送给我一本笔记本,“以后把生活里的小事记下来,就像给心灵存了很多星星,写作文时就能摘出来用啦。” 从那以后,我开始跟着老师的指引“收集星星”:课间看到同桌帮同学捡笔,我记下来;放学路上闻到烤红薯的香味,我也记下来。下次作文课写“温暖”,我把妈妈热牛奶的细节和烤红薯的香气写了进去。作文本发下来时,我惊喜地发现,评语变成了“细节很生动,有生活的温度”,末尾还有一句“继续发光”。那天的阳光透过窗户,刚好落在那四个字上,我忽然觉得,写作好像没那么难了。 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参加作文比赛。有一次,我因为紧张写不下去,想放弃时,老师特意找我谈心:“不用怕失败,就像你收集的星星,不是每一颗都能立刻发亮,但只要一直攒着,总会有闪光的那天。”比赛那天,我想起老师的话,把平时积累的细节一一铺陈在稿纸上,最终竟得了二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我望向台下的老师,她笑着朝我比了个“加油”的手势,眼里满是欣慰。 如今,我已经能从容地写下自己的想法,作文也常常被当作范文朗读。但我永远记得,在我以为写作之路一片黑暗时,是语文老师用耐心和鼓励,为我提了一盏灯。这盏灯,不仅照亮了我的作文本,更照亮了我对生活的感知——原来只要用心观察,平凡的日子里藏着那么多值得书写的温暖。 谢谢你,老师。谢谢你为我提的那盏灯,让我在成长的路上,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