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古诗词四首观沧海七年级上册李瓒毛泽东曹操到底何许人也?一、激趣导入创情境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教学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指导阅读,把握朗读的节奏,韵律,声调重音,情 感。3.以多种形式加强诵读,在熟读的基础上适当分析点拨加深对诗的理解。4.体会诗歌宏伟壮丽的景象,把握诗人宏伟思想。融仁于山 汇智于水认识作者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 zhìzāi读准字音: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这四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体裁各不相同,有四言诗,有绝句,有律诗,有散曲。根据以前学诗歌的经验,你能准确给它们区分体裁吗?《观沧海》是四言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律诗《天净沙·秋思》是散曲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1)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观看到的景物有: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伟的抱负。(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默读诗歌,思考下面的问题:(1)“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作用:①点明了时令是“暮春”。②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描写了“杨花”和“子规”。伤感(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了,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暮春时节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写法探究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同学们,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实景?那些是虚景?写法探究同学们,下列景物中,哪些是动景?那些是静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动景静景静景静景动景动景动静结合表现手法写法探究它能使文章活泼生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活灵活现,直观形象地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印象。动静结合的作用写法探究虚实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将抽象述说与具体描绘相结合,可以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从而使诗歌的内涵及意蕴更加丰富,也留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虚实结合的作用诗人描写大海是为了抒发怎样的情感?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打败了乌桓,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描写大海的形象是为了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写作手法:借景抒情诗歌研读课文探究这首诗中诗人是通过哪些景物表情达意的?杨花。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诗人用杨花极力渲染了一种悲凉感伤的气氛。子规。因子规叫声凄凉,近似“不如归去”,古人将其视为悲情之鸟,李白便用子规啼表示对朋友贬谪的忧虑,对朋友的不舍之情。明月。诗人选择明月表情达意,除了因其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读后感悟感悟:诗人李白得悉王昌龄的不幸遭遇,赋诗遥寄以表同情与关切,从中可见李白的侠肝义胆。这启示我们要正确面对朋友的顺境与逆境,同甘苦,共患难。课外学习你还记得哪些写明月的古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写法探究同学们,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是实景?那些是虚景?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实景(壮丽象景)虚景(博大胸襟)虚实结合表现手法2、最后两句想象奇特,以明月为载体,表情达意,表达了哪些意思?(1)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丝托付给明月;(2)诗人和朋友可以同时看到高悬的明月;(3)希望明月尽快带去诗人对朋友的问候。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课文探究整首诗由哪个字来展开线索,统领全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细读感悟“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课文探究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的西边。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小令中能显示全篇主旨的词语是什么?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断肠”。“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品一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