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一、单选题1.(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2.在群雄逐鹿、山河日变的“大争之世”,在英雄辈出的战国时代,华夏大地的西陲正经历着一场亘古未有的“社会变革”。支持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A.齐桓公 B.楚庄王 C.秦孝公 D.秦穆公3.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商汤灭夏 B.平王迁都 C.武王伐纣 D.东周开始4.“废除贵族特权、鼓励耕织、奖励军功……”这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 )A.魏国李悝变法 B.楚国吴起变法C.秦国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5.“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 B.禁止私斗 C.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6.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发布了重要考古成果,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中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型青铜面具等500余件文物,部分文物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极度相似,这些考古发现最能印证(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中华文明内涵丰富C.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D.中华文明不断趋于统一7.人人都说“故土难离”,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将都城迁到殷,使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的国王是( )A.商汤 B.盘庚 C.伊尹 D.武丁8.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9.2012年6月5日伦敦举行了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庆典。英国王位采用的是世袭制度,而我国历史上王位世袭制则起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10.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11.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商代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青铜神树 C.编钟 D.四羊方尊12.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是学科素养要求之一。以下内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①战国时期,商鞅由魏入秦②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鼓励耕织,奖励军功等④商鞅变法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A.① B.② C.③ D.④13.在山东曲阜,有一处常年游人如织的历史古迹“曲阜三孔”(孔庙、孔林、孔府),该古迹游人如织的场面说明了( )A.主张“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对我国人民影响深远B.倡导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符合当今中国改革发展大势C.墨子因为提倡“兼爱”“非攻”而被世人所敬仰D.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依然被当代国人所推崇14.商鞅变法既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争霸战争现实压力的必然结果。下列变法中的哪一举措最能体现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A.建立县制 B.军功授爵C.奖励耕战 D.承认土地私有15.下列哪项是老子提出的思想: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春秋无义战”16.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他教育平等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创办私学 C.不耻下问 D.因材施教17.《周礼》中“金有六齐(同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的记载,是关于不同青铜器的铸造配方。它最早可能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8.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9.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商朝,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C. D.20. 以下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①、②处依次应填( )A.国人暴动 大禹治水 B.三家分晋 平王东迁C.武王伐纣 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平王东迁21.绘制年代尺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时空观念”。小张同学借助年代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到以下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A.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B.②是由大禹建立DC.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③开始 D.①②③都处于封建社会2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图生产工具中,最能代表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 B.C. D.23.“诸子百家论社会变革,百家争鸣现思想博弈”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B.各国竞相改革,社会处于变革之中C.士人四处游说、讲学,开阔了视野D.统治者提倡儒家学说,引发争论潮流24.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的文物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有来自西北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有来自东方的酒器,有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一考古发现印证了当时存在( )A.技艺成熟的青铜工艺 B.图腾崇拜的祭祀文化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 D.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2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26.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是指( )A.韩、赵、魏 B.楚、燕、齐 C.韩、齐、秦 D.赵、楚、齐2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 B.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D.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28.“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材料的核心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法不阿贵 C.兼爱非攻 D.施仁政于民29.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他们提出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战争C.解决社会问题 D.追求精神自由30.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下面表格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层面 日常规范个人 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族 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政府 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二、综合题31.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孟子、庄子和韩非各自的观点是什么?(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3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材料一 西周等级示意图(如图)材料二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材料三 春秋无义战。——孟子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主张,互相辩论,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局面。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说西周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与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出两例在春秋时期成为霸主地位的诸侯。(3)依据材料二、三。孟子用这句话评价春秋时期争霸战争是否恰当?请给出你的评价?(4)依据材料四,说说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在历史上称作什么?3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几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材料一 “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炎黄子孙在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材料二 夏建国属第一,中华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从此家天下变公天下。夏桀本是亡国君,商A(人名)灭夏建商朝。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商周决战在B(地名),纣死商亡西周立。材料三图一 图二材料四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1)材料一中“轩辕”指的是谁?他和另一位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请在材料二中空格处填写相应的内容,将歌谣补充完整A B (3)材料三中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图一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如果你有幸到图二家里做客,他们招待你的食物是什么(农作物)?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此次改革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在哪场战役胜利后成为了最强大的诸侯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2.【答案】C【知识点】商鞅变法3.【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4.【答案】C【知识点】商鞅变法5.【答案】D【知识点】商鞅变法6.【答案】A【知识点】青铜艺术7.【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8.【答案】D【知识点】甲骨文9.【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10.【答案】A【知识点】春秋争霸11.【答案】A【知识点】青铜艺术12.【答案】D【知识点】商鞅变法13.【答案】D【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14.【答案】D【知识点】商鞅变法15.【答案】C【知识点】老子的主张16.【答案】A【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17.【答案】A【知识点】青铜艺术18.【答案】B【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19.【答案】A【知识点】青铜艺术20.【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21.【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22.【答案】A【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23.【答案】D【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24.【答案】D【知识点】青铜艺术25.【答案】A【知识点】春秋争霸;战国七雄26.【答案】A【知识点】战国七雄27.【答案】C【知识点】青铜艺术28.【答案】D【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29.【答案】C【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30.【答案】B【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31.【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制度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不要加重人民的负担。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32.【答案】(1)分封制 西周通过分封制,稳定政局,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开发了边远地区。(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任意两个人)(3)不恰当。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大国兼并小国,为统一奠定基础,同时促进了民族交融;各诸侯国为了争霸需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发展与文化进步。(4)百家争鸣。【知识点】春秋争霸;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33.【答案】(1)人物:黄帝。尊称:人文初祖。(2)汤。;牧野。(3)原始居民:半坡人。食物:水稻。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4)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战役:长平之战。【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夏、商、西周的更替;商鞅变法;炎帝和黄帝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