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一、单选题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禹时期 C.舜时期 D.尧时期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B.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C.功能由石器发展到武器D.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的代表性器物3.( )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C.商周时期 D.秦朝4.我国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问鼎中原──城濮之战 B.退避三舍──桂陵之战C.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5.东周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时期。周平王将都城迁到了哪一地点( )A.西安 B.殷 C.阳城 D.洛邑6.“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7.葵丘台遗址位于河南省民权县,“盟台夕照”曾为古代著名景点,历代文人官吏多到此凭吊。春秋时期在此先不称霸,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历史人物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8.下列反映的禅让顺序,正确的是( )A.尧→禹 B.舜→尧 C.舜→禹 D.禹→舜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10.“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反映了( )A.周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国势力崛起B.周王室地位增强,决策朝政C.诸侯争霸,但周天子的地位巩固D.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11.观察图画,图中的这种现象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12.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 )A.各种变法 B.百家争鸣 C.儒家学说 D.礼乐文明13.河南安阳殷墟的考古报告记载,当地曾发现“储存龟料之所,大小数百只,皆为腹背完整之龟甲”最可能与之有关的是( )A.遗留的狩猎经济 B.残忍的殉葬风俗C.贵族的饮食风尚 D.系统的文字刻写14.《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这里的书册的材料是( )A.龟甲和兽骨 B.陶器和青铜器C.木器和竹器 D.竹简和纸15.古书上记我,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 )A.多处春秋墓葬发掘出的铁农具 B.影视剧作品里的有关生产场景C.民俗研究学者的相关学术文章 D.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传说16.如图是《战国七雄分布图》,其中通过变法,一跃成为最强诸侯国,为统一全国奠基的是①、②、③、④四个诸侯国中的哪一个?( )A.① B.② C.③ D.④17.下列哪一项不是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A.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B.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C.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D.通过城濮之战取得军事优势18.“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如图所示文物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19.历史的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质,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 )①阪泉之战 ②国人暴动 ③ 山顶洞人的出现 ④三家分晋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20.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以源远流长的舜文化著称。晚清小说家刘鹗《老残游记》就记有:“次日六点钟起,先到南门内看了舜井,又出南门,到历山脚下,看看相传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21.《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2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A.鼓励耕织,发展经济 B.严明法度,稳定社会秩序C.确立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奖励军功,富国强兵23.《史记·周本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生产力发展 D.诸侯争霸24.2023年是我国十二生肖纪年的兔年,某公司打算用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甲骨文中的“兔”字来制作纪念品,下列“兔”字符合要求的是( )A. B.C. D.25.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26.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为此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7.《论语·为政》篇中写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家学派的思想(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28.1921 年,胡适提出“现在先把古史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将来等到金石学、考古学发达上了科学轨道以后,然后用地底下掘出的史料,慢慢地拉长东周以前的古史”。以下史料符合胡适对“将来”期许的是( )A.山西临汾尧庙 B.二里头出土铜鼎C.通史《史记》 D.东汉说唱俑29.对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诸侯权力很大,可以拥有人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天子的调遣②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宗亲和功臣,让他们去作诸侯③形成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④诸侯、卿大夫、士与天子必有血缘关系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0.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禅让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二、综合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材料二 一个人起什么名字,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许多人常常以“牛”“耕”作为名、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字子耕。材料三 凡是经过改革的国家,就其国内情况而论,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但是就全中国来说,却出现了七个割据称雄的国家。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七个强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进行得更剧烈了,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杨宽《中国断代史系列·战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王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3)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这些战争?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材料三 某中学七年级某班有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1)材料一体现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中的一句原话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一主张。(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3)材料三中劳动委员的观点蕴含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33.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商鞅铜方升 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孝公)十年,卫鞅为大良造。 ——《史记·秦本纪》注: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材料二: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材料三:时间 评价 参考文献战国 秦国宰相范雎:“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无二,尽公不还私。” 《史记·李斯列传》西汉 思想家董仲舒:“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上》1912年 毛泽东:“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毛泽东早期文稿》(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4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2.【答案】C【知识点】青铜艺术3.【答案】C【知识点】青铜艺术4.【答案】C【知识点】春秋争霸5.【答案】D【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6.【答案】A【知识点】春秋争霸7.【答案】A【知识点】春秋争霸8.【答案】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9.【答案】A【知识点】老子的主张10.【答案】A【知识点】春秋争霸11.【答案】C【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12.【答案】B【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13.【答案】D【知识点】甲骨文14.【答案】A【知识点】甲骨文15.【答案】A【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16.【答案】C【知识点】战国七雄17.【答案】D【知识点】春秋争霸18.【答案】B【知识点】青铜艺术19.【答案】B【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夏、商、西周的更替;战国七雄;炎帝和黄帝20.【答案】C【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1.【答案】C【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2.【答案】B【知识点】商鞅变法23.【答案】D【知识点】春秋争霸24.【答案】D【知识点】甲骨文25.【答案】D【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26.【答案】A【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27.【答案】D【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28.【答案】B【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29.【答案】C【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30.【答案】D【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31.【答案】(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开发了边疆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加强了统治,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说明当时牛在生产中的重要性,牛耕普遍推广。(3)目的:夺取更多的土地、人口和租税,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界。评价:一方面,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战争使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以后统一国家的建立。【知识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春秋争霸;战国七雄32.【答案】(1)核心主张:“仁”;;原话说明:“爱人”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教育思想:学习知识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习要经常性的复习和巩固。(3)学派:法家。【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33.【答案】(1)历史信息:商鞅曾任职大良造。(2)特点: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措施:奖励军功;统一度量衡;鼓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因素:时代背景;个人立场;分析角度等。【知识点】商鞅变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