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省西宁市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青海省西宁市二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西宁二中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语文学科校一模考试卷
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1—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酝酿(niàng) 阴晦(huì) 咄咄逼人(duō) 屏息凝神(píng)
B.愧怍(zuò) 撺掇(cuān) 戛然而止(gā) 呼天抢地(qiǎng)
C.斡旋(wò) 陂塘(pō) 自惭形秽(huì) 忍俊不禁(jīn)
D.锱铢(zī) 字帖(tiè) 间不容发(fà) 缊袍敝衣(yù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修葺 获益匪浅 矫揉造作 金榜题名
B.累赘 当之无愧 冲岩叠障 开卷有益
C.躁热 有例可援 春寒料峭 涕泗横流
D.辟邪 不屑置辨 抑扬顿挫 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面对繁重复杂的发展任务,新时代劳动者不仅要爱劳动、会劳动,而且要懂技术、会创新。
B.城市治理的许多问题都是具体而微的,一个井盖、一盏路灯、一个垃圾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是关涉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C.在时间的调色盘下,雄安新区会在一张白纸上绘出怎样的优秀画卷,让我们拭目以待。
D.“人心齐,泰山移”。在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接种疫苗也是在与病毒变异赛跑:疫苗接种速度快,就能有效控制疫情,病毒变异的速度就难以跟上疾病防控的速度。
B.植保无人机、打包采棉机、残膜回收机、智能深翻犁……这些农机无所不为,受到越来越多新疆棉农的青睐。
C.南宁市十里花卉长廊里有一棵鸳鸯三角梅产生了芽变,呈现出三种颜色的花朵,堪称大自然的妙手偶得。
D.南宁机场首创全国的无感一站式健康码通道,一站式解决体温测量、人脸识别、健康码比对核等多项疫情防控排查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即上下句或上下段的字数、结构基本相同,具有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君”“令堂”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客观、时效性强,它的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剧本的主体部分一般是台词,也就是戏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它是推进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6.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子衿》)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4)《曹刿论战》中体现取信于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行路难》(其一)中写即使面对美馔佳酿也难有食欲,来表现李白内心的苦闷与茫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共7分)
7.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强健的体魄是人生的基石。学校开展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材料二:84岁的钟南山院士,坚持健身,每周最少锻炼三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他说:“锻炼就像生活的一部分。”他从小就特别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钟老还相当会跳拉丁舞。
材料三:最近,山西一校长带领学生跳“鬼步舞”,一夜之间火遍全网。网友们纷纷点赞,认为学生身体好了,学习才更加精神。
(1)任务一: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开齐开足体育课,山西校长亲自带领学生健身。假如你的学校在复习备考期间占用了体育课,为此,请对你的校长说一句话,表达心声。(2分)
(2)任务二:针对本次活动主题,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得出探究结论。(2分)
(3)任务三:结合本次探究的结论,说说你将怎样加强体育锻炼。(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3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8.试分析“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的表达效果。(2分)
9.“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4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3)蹴尔而与之( )
(4)困于心,衡于虑( )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14~17题(13分)
丑桃
东方煜晓
①丑桃,是民间的俗称。像大人给孩子取名,什么“狗蛋”“呆瓜”“癞猴子”之类,一大堆儿,皆贱名,大抵是名字越贱越好,不会生灾。望文生义,“丑桃”一词也不差吧。
②打听过它的学名,是叫“脆蜜桃”。果实呢,外表黯淡,白肉红瓤:吃来又脆又甜,堪称美味。活了半辈子,可说食桃无数,有毛桃、黄桃、大白桃、水蜜桃、五月鲜等种种,但最可口的,就数丑桃了。
③几年前,同学李君,特意从家乡带了一包丑桃,分给大家品尝。头回见丑桃,极不起眼,个头儿不大,也不光鲜,灰头土脸的,像炸米花老汉的黑脸,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没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④瞥见同学们迟疑的目光,李同学开口说话:“喂,哥们儿,可别小瞧这丑八怪,市面上可是很难买到的!”一位美女同学抢答道:“我说,哥们儿,你是大忽悠吧。”说罢,大家齐笑。李同学( )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桃也一样,中看的不一定好吃,可口的不一定好看。是好是孬,一尝便知!”几位美女同学七手八脚地洗了一盘,端上来,一尝,果然好吃,于是异口同声地赞道:“好吃,好吃!老李同学没骗人,真好吃!”
⑤那天起,我记住了这丑桃,惦记上了这丑桃。
⑥次年春,我专程寻到丑桃基地,以观其花。这是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营园艺场旧址,整个果园有数千亩,以桃、梨为主,兼植李、杏、枣、柿等品种。阳春三月,百卉争妍,桃红李白,绚丽夺目,蜂舞蝶飞。前来踏青赏花的游客,春风满面,络绎不绝。
⑦果园主人,是一位长者。知我来意,他用手朝前一指,有些( )说:“丑桃原来是俺这里的特产,眼下只有这几十亩地了。”来到他手指的地方,我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并没发现丑桃有什么特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就是花朵小一点、色泽暗一点而已。在这片果园里,丑桃很不显眼。
⑧我问果园长者:“这么好的桃,为何不多种一些呢?”他沉思一下,( )说:“说来话长。当年,丑桃是园艺场的主要果树,由于果实长得不好看,产量低,卖不上价钱,差一点被砍光。如果没有几个老员工的强烈抵制,恐怕今天就没有这丑桃,没有这口福了。”
⑨“丑桃真幸运”,我心里想着,说道,“看来那几个员工是真正识货的人啊!现在这种桃子卖得还好吧?”这时,他( )说:“我告诉你啊,现今这丑桃可成了宝贝啦!它肉嫩汁甜,已正式注册了商标,市场上已供不应求,价格也是其他桃子的好几倍呢。下一步,林场准备以丑桃为砧木,通过嫁接技术,扩大丑桃栽种面积,努力把丑桃培育成地方名特优产品……”
⑩听了老人的一席话,我心里踏实了许多,同时对丑桃的敬意油然而生。人世间,一切被误读的“丑”,可能都会有与丑桃一样的命运吧。
1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认真地 遗憾地 感慨地 自豪地
B.感慨地 自豪地 认真地 遗憾地
C.认真地 自豪地 感慨地 遗憾地
D.遗憾地 以真地 感慨地 自豪地
15.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语句。(4分)
①______________,→丑桃原为果园特产,因卖不上价,差点被砍光。→②______________。
16.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7.简要分析第⑤段的作用。(2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2分)
【二】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小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莹”,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然后围绕哪两个方面紧扣中心论点进行论证?(3分)
20.选文中首段的作用?(2分)
21.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一切”是否去掉,对此,你怎么看?(2分)
23.说说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3分)
五、名著导读(共5分)
24.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蟠桃会上,孙悟空喝光宴会用的仙酒,吃尽太上老君的金丹。太上老君大怒,随即和哪吒太子带10万天兵去花果山捉拿悟空,被悟空打败。(《西游记》)( )
(2)杨志虽是名门之后,但命运坎坷。先因失花石纲而流落他乡,又因怒杀牛二而被发配充军,最终因丢了生辰纲而不得不连夜投奔梁山。(《水浒传》)( )
(3)圣。约翰想要去印度传教,他要娶简爱,简,爱虽然知道圣约翰真心爱她,但她爱的是罗切斯特,所以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简爱》)( )
25.当时宋江、戴宗看见李逵被那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宋江见李逵吃亏,便叫戴宗央人去救。戴宗问众人道:“这白大汉是谁?”(2分)
这位白大汉是谁?李逵为什么会被这位白大汉在水里戏弄?请简要概括。
26.作文(50分)
(1)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叙写生活。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替抄到答题卡上
②内容真实,感情真挚,描写细致;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哔哩哔哩网站发布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寄语年青一代:“青春是善良、勇敢、无私和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请以“青春”为话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题材不限。
要求:
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600字左右。
②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