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洛宁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情调研七年级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一张6页,二大题25小题;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闭卷考试。2.本试卷设有答题卷,请将答案写涂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比较归纳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是项目化学习研究材料,汉、唐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均是( )西汉初期的七国之乱背景 分封诸侯唐朝中叶的安史之乱背景 外重内轻A.军权与财权 B.中央与地方 C.外戚与宦官 D.皇权与相权2.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青釉凤首龙柄壶,纹饰取材丰富,有流行于希腊的茛苕纹样、波斯的联珠纹样,还有印度舞人和象征佛教的莲花,以及中国传统的吉祥物龙凤。多样的装饰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兼容并包3.下图是高丽同学学习隋唐这1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4.《儒林公议》记载:“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崇文抑武方针 B.军队扩编,军费上升C.边防压力巨大 D.机构重叠,官员冗余5.中原王朝西晋被少数民族所灭后,宗室贵族在南方建立东晋。历史发展中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与西晋和东晋相类似的是( )A.西汉和东汉 B.曹魏和北魏 C.隋朝和唐朝 D.北宋和南宋6.下面是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这反映出( )A.商品经济繁荣 B.海外贸易拓展 C.民族政权并立 D.经济重心南移7.北宋时期,随着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进步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商业的繁荣8.“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领导人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得到百姓拥护……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李自成起义 C.黄巢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9.“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反映了郑成功决心( )A.维护国家主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推动经济发展 D.加强文化交流10.从元至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下面的示意图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某一地区加强管辖的历史脉络,其中①处应是( )A.西域都护 B.伊犁将军 C.驻藏办事大臣 D.澎湖巡检司11.具备时空观念是学习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了对疆域的有效管辖,与以下示意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A雅克萨之战 B.设驻藏办事大臣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设置台湾府12.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换算年代。历史上,清朝康熙皇帝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16世纪60年代 B.公元16世纪80年代C.公元17世纪60年代 D.公元17世纪80年代13.明清时期文书避讳制度进一步加强,朱元璋特别避讳“天下有道,望拜青门”等词句,认为影射自己曾经当过和尚;康熙帝名玄烨,在文书中必须避讳,因而将玄武门改为了神武门。此现象的实质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社会矛盾不断加剧C.限制民间文学的发展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4.清朝前期,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纺织业的工场数量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材料表明清朝前期出现了( )A.市民阶层 B.手工工场 C.实力商帮 D.商业市镇15.从下列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朝代 人物 事件唐朝 文成公主 唐蕃和亲元朝 回族的形成明朝 明成祖 奴儿干都司明朝 俺答汗 隆庆和议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16.下面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17.中国古代各领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独特的记载方式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18.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学生的责任。他把“亡国”和“亡天下”作区分,认为改朝换代是亡国,文化沉沦是亡天下,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这位思想家是( )A.王守仁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19.京剧的前身是皮黄戏,皮黄戏则是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创造和改进而成的。这反映了京剧( )A.兼收并蓄多戏种 B.流传四方显特色C.多姿多彩映现实 D.日臻完善影响远20.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春节写春联,抒发美好愿望,并贴于门上,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为了寄托团圆情感,人们有赏月和吃月饼的习俗……在传统节日中感受我们的民族文化。”材料反映出( )A.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B.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C.传统节日起源较早 D.社会习俗具有娱乐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21.(6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朝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加以完善。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宰相的权力。元朝在地方设立由中书省派出处理地方事务的机构,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全国共设10个行省。——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 明朝统治者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巩固统治……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并立下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摘编自《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清朝康熙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私密呈送报告,经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形成了奏折制度。雍正皇帝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组建了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的常设机构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按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清朝统治者也非常注重从思想文化领域严密控制士人,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编纂书籍;同时把认为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创设的什么制度?(2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朱元璋改组“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是什么。(1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2分)(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1分)22.(6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多次的讲话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生产力质态的每一次演进和发展,都是以重大科技创新为主导。古往今来,人类创造的科技成果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导论中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材料二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材料三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八股取士制度严重束缚了人的思想和心灵,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请回答:(1)据材料一,举出宋代两项重要的科技发明成果。(2分)(2)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共同原因。(2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科技的发展趋势和制约明清科技发展的原因。(2分)23.(6分)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幅图片,根据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高僧鉴真,在唐玄宗时,东渡日本,转播唐朝文化,在日本建唐招提寺。 先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明朝抗倭民族英雄。组成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南下福建、广东剿灭了东南沿海倭寇。 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24.(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政府引导下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棉花和棉布在内地广为流行,植棉和棉纺织技术逐渐传入。——摘编自李华瑞《宋夏史探研集》材料二 明朝传入我国的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在清朝得到了大面积推广。这些农作物有两大优点:其一是单产高,比如甘薯,亩产数十石,而同时期的水稻亩产只有几石,明朝人称甘薯“胜种谷二十倍”;其二是适应性强,它们并不与五谷争地,可广泛种植于山地和旱地间。和玉米一道传入我国的,还有美洲的辣椒,最初仅作为观赏植物。后来辣椒传到贵州,由于当地缺少食盐,人们烹饪时就加辣椒来增加味道。紧接着云南、湖南、四川等地的居民开始食用,后来全国老百姓都开始食用辣椒。——摘编自汤纲等《二十五史简明读本·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传入中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指出高产作物的优点,并说明新品种引进推广带来的影响。(3分)(3)联系本单元所学,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经济发展?(1分)25.(6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西方商船来华的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购销外商的进出口商品,管理外国商人。清朝后期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海路交通发达的原因。(2分)(2)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1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说清朝采取的政策带来的影响。(2分)(4)综上材料所述,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获得的启示。(1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注意事项:试卷第二部分具有开放性的试题,应根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考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应给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1-20 BDCAD DDBAC CDDBA DDCA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1)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度(2分)(2)废除丞相,权分六部。(1分)(3)军机处的设立;奏折制度;文字狱或者文化专制政策(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相近即可,2分)(4)趋势: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言之有理即可,1分)22.(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于航海;宋代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沈括发明了“十二气历”等。(2分)(2)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2分)(3)趋势:从先进转为落后(1分)原因:八股取士制度的束缚。(言之有理即可,1分)23.评分建议:一等(5—6分):题目恰当,观点明确;史实运用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二等(2—4分)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基本正确;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三等(0—1分)立场不正确或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史实运用不正确;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示例:古代对外交往;抗击侵略的民族英雄。24.(1)特点:从海陆两路传入;从关、陕、闽、广传入后逐渐流传开来。原因:宋元时期交通便利,为棉花传入提供了条件;海外贸易发达;政府鼓励和重视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2)优点:单产高;适应性强。(1分)影响: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促进粮食商品化,推动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粮食品种的增加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3)政府的重视及国家政策;交通便利;社会发展需要等。(答出两点即可)25.(1)政府鼓励;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周边民族政权的兴起与强大,陆路受阻等等(答出两点即可,2分)(2)宋代海外贸易以海路为主,元朝时期海陆并重,范围更广。(1分)(3)闭关自守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答出政策给1分,共2分)(4)开放国兴,闭关国衰;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闭关自守导致文明衰落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