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上语文期末质量验收卷(命题范围:九上全册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50分)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8分) 在文学的浩渺天地里,我们畅游于古今佳作之间,收获颇丰。阅读时,需持“怀疑与学问”并重的态度,切不可 A,一味全盘接纳。就拿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来说,让我们懂得要理性思辨,莫被表象所kuāng ______ 骗。 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更是跃然纸上。读《范进中举》,范进得知喜讯后癫狂之态仍历历在目,那 B的丑态,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展现得淋漓尽致;再看《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身为乡下人初入奢华之所,她的机智聪慧在巧妙调 ______ 停尴尬氛围里展露无遗,为贾府带来了别样欢乐;还有《三顾茅庐》中的刘备,为求贤才,不惜纡尊降贵,带着满腔赤诚一次次前往拜谒 ______ 诸葛亮,这份 C的诚意实在令人动容。创新精神在文学创作里同样熠熠生辉。作者们不能mò ______ 守成规,而是要如《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所倡导那般,突破思维定势, D,给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①kuāng ______ 骗 ②调 ______ 停 ③拜谒 ______ ④mò ______ 守成规(2)填入文中A、B、C处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人云亦云 滑稽可笑 求贤若渴 B.随波逐流 荒诞不经 求贤若渴C.人云亦云 荒诞不经 礼贤下士 D.随波逐流 滑稽可笑 礼贤下士 (3)在D处加上一句话,使语段更连贯、流畅。(2分)2.下列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古代常用“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这样的代称很多,比如“白丁”代指平民。“社稷”代指国家。——这个文化常识是正确的。B.宋代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C.“改善环境”“仓皇逃窜”“激动不已”-----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不同。D. 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始龀”“加冠”“不惑”“耳顺”----这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9分)材料:2025年7月,国产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发布会上,一位少年提问:“如果AI能写出满分作文,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语文?”现场一片寂静。(1)用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的句式回答少年的提问。(4分)(2)根据语境补写比喻句:语文学习就像________,看似无用,实则________。(2分)(3)用对偶句为发布会拟写一条标语。(3分)4.名著阅读(6分)(1)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没有声音/我沿着高墙/走着又走着/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昨天/我曾狂奔在/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没有太阳的原野/到山巅上去/伏倒在紫色的岩石上/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世纪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以上诗歌选自《 》,学校文学社准备为这部诗集举办一次阅读分享会,同学们提议将此次分享会分为两个栏目,依次是大地的歌者、光明的使者。理由是诗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就是“ ”和“ ”,前一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后一个意象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3分)(2)《水浒传》中有许多关系到人物命运的事物,如刀、酒、钱等。请参照示例,从下面三组关系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该事物和人物的关系。(2分)示例:林冲和风雪。林冲一直委曲求全,却屡遭陆虞候等人逼迫陷害。直至一个风雪日,林冲外出买酒后留宿山神庙,又遇大风,便用石头堵住庙门。他无意间听到陆虞候等人火烧草料场的诡计,遂杀死陆谦等人,最终走上反抗之路。在风雪中,林冲由一个逆来顺受者成为一个奋起反抗者,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A.宋江和钱 B.鲁达和酒 C.杨志和刀5.某校九年级开展“知与行”辩论赛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4分)(1)学校团委为辩论赛活动能顺利举行,准备召开筹备会。下面这则通知在内容上和格式上各有两处不当,请分别指出。(4分)通 知各班团支书:为了“知与行”辩论赛能顺利开展,经校团委研究决定,我校拟召开活动筹备会,请各班团支书准时参加。2025年1月18日校团委①指出内容上的两处错误: ; 。(2分)②指出格式上的两处错误: ; 。(2分)(2)下面是“知与行”辩论赛中正方一辩的部分辩词,请你完成相关任务。(7分)我方主张 A ,理由如下:首先, B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进取。知,作为行的总结、概括和认识,是行动的指南。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①根据辩词的内容,在横线A处补充正方的观点。(2分)②画线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2分)③下面五句话,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将它们放到文段B处( )(3分)<1>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2>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3>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4>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韦编三绝。<5>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A.<1><3><2><5><4> B. <2><3><1><4><5> C.<5><1><3><2><4> D.<5><4><3><1><2>(3)小勇在辩论赛中输了,心里很难过。作为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呢?(3分)6.理解性默写(10分)自然山水,或清幽,或秀丽,或壮美,均显造化之妙。读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1) ,(2) ”,我们体会到山峦的雄伟壮观,雪原的纯净壮丽。读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3) ,(4) ”,我们看到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读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5) ,(6) ”,我们感受到了白露夜晚的清露盈盈,月色凉凉;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7) ,(8)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我们欣赏到了春和景明下的洞庭湖的风光;读李白《行路难》中的“(9) ,(10) ”我们体会到了冰雪堵塞河川,莽莽大雪封住山路的雄奇景象。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4分)当算法开始“思考”,人类如何自处?①2025年的今天,AI已能模仿李白写出“举杯邀月影,对影成三人”的句子,甚至能模拟杜甫的沉郁顿挫。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指出:“AI可以复制语言,却无法复制诗人‘感时花溅泪’的生命体验。”②在北大附中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比AI生成的《岳阳楼记》仿作与范仲淹原文。学生发现,AI能精准模仿对偶句式,却无法还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重量。这恰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技术是真理的显现方式,但从来不是真理本身。”③更值得警惕的是,当AI写作成为捷径,人类可能丧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锤炼过程。语言学家王力曾统计,《红楼梦》中“笑”字出现1800余次,却无一次重复,这种“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创造性,恰是AI无法抵达的疆域。④在杭州学军中学,语文组尝试“AI+人文”课程:先用AI生成《荷塘月色》仿写,再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原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时代隐喻。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教学,反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文精神的不可替代。7.第①段引用汪民安的话有何作用?(2分)8.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9.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6分)10.为本文拟写一个副标题,不超过15字。(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分)回 家/徐 风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1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5分)1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2)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13.小说两处画线句子都写了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分)1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6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从首联中的“朝奏”而“夕贬”,可见作者获罪之快。B.颔联的“肯”字表明作者的忠君之心及刚正不阿之态。C.颈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马不前”表现了回乡之路难行。D.尾联照应诗题,诗人借死明志,显得沉痛又凄凉。16.回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面对人生困境时,韩愈与刘禹锡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共12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丁】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①尝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予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②。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③,器有所未就而然也!庠序④可不兴乎?……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⑤,亲奉圣谟⑥,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⑦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请为邠城守。 (节选自范仲淹《邠州建学记⑧》)①曷(hé):怎么。②漓:薄。③格:达到。④庠序:泛指学校。⑤参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⑥圣谟:皇帝的圣明决策。⑦俾:使。⑧庆历五年,范仲淹提议改建邠州庙学。学校建成后,他应邀作文以记其事。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B. 满目萧然 器有所未就而然也C. 或异二者之为 予得请为邠城守D. 予观夫巴陵胜状 吾观物有秀于类者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B. 然则何时而乐耶/杂然而前陈者C. 行者休于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20.时空逆转,柳宗元和欧阳修穿越时空,与范仲淹饮酒于岳阳楼上。三人畅谈后,欧阳修对范仲淹敬佩不已,表示自己不如范仲淹。而柳宗元在交谈完后却沉默不语,连连叹气。请结合上述文段的内容与思想,分析欧阳修敬佩范仲淹的原因,以及柳宗元沉默不语叹气的原因。(4分)三、写作(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教材中《精神的三间小屋》告诉我们:"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岳阳楼记》则展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请以"心灵的居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上语文期末质量验收卷(命题范围:九上全册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50分)1.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8分) 在文学的浩渺天地里,我们畅游于古今佳作之间,收获颇丰。阅读时,需持“怀疑与学问”并重的态度,切不可 A,一味全盘接纳。就拿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来说,让我们懂得要理性思辨,莫被表象所kuāng ______ 骗。 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更是跃然纸上。读《范进中举》,范进得知喜讯后癫狂之态仍历历在目,那 B的丑态,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展现得淋漓尽致;再看《刘姥姥进大观园》,刘姥姥身为乡下人初入奢华之所,她的机智聪慧在巧妙调 ______ 停尴尬氛围里展露无遗,为贾府带来了别样欢乐;还有《三顾茅庐》中的刘备,为求贤才,不惜纡尊降贵,带着满腔赤诚一次次前往拜谒 ______ 诸葛亮,这份 C的诚意实在令人动容。创新精神在文学创作里同样熠熠生辉。作者们不能mò ______ 守成规,而是要如《谈创造性思维》《创造宣言》所倡导那般,突破思维定势, D,给读者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①kuāng ______ 骗 ②调 ______ 停 ③拜谒 ______ ④mò ______ 守成规(2)填入文中A、B、C处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人云亦云 滑稽可笑 求贤若渴 B.随波逐流 荒诞不经 求贤若渴C.人云亦云 荒诞不经 礼贤下士 D.随波逐流 滑稽可笑 礼贤下士 (3)在D处加上一句话,使语段更连贯、流畅。(2分)【答案】(1) ①诓 ②tiáo ③yè ④墨 (2)A (3)培养创新精神2.下列选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A.古代常用“桑梓”作为家乡的代称,这样的代称很多,比如“白丁”代指平民。“社稷”代指国家。——这个文化常识是正确的。B.宋代把《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这句话中标点符号运用恰当。C.“改善环境”“仓皇逃窜”“激动不已”-----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不同。D. 文言文中有很多表示年龄的词语,“垂髫”“始龀”“加冠”“不惑”“耳顺”----这五个词语在这里的顺序,是按它们所表示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的。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9分)材料:2025年7月,国产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发布会上,一位少年提问:“如果AI能写出满分作文,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语文?”现场一片寂静。(1)用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的句式回答少年的提问。(4分)(2)根据语境补写比喻句:语文学习就像________,看似无用,实则________。(2分)(3)用对偶句为发布会拟写一条标语。(3分)(1)示例:因为只有人类能赋予文字以生命温度,所以我们仍需学语文。(4分)(2)示例:语文学习就像扎根地下的老根,看似无用,实则滋养着每一朵思维之花。(2分)(3)示例:量子算天算地,语文润心润魂。(3分)4.名著阅读(6分)(1)昨天/我把自己关在/精神的牢房里/四面是灰色的高墙/没有声音/我沿着高墙/走着又走着/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昨天/我曾狂奔在/阴暗而低沉的天幕下的/没有太阳的原野/到山巅上去/伏倒在紫色的岩石上/流着温热的眼泪/哭泣我们的世世纪现在好了/一切都过去了以上诗歌选自《 》,学校文学社准备为这部诗集举办一次阅读分享会,同学们提议将此次分享会分为两个栏目,依次是大地的歌者、光明的使者。理由是诗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就是“ ”和“ ”,前一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后一个意象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3分)(2)《水浒传》中有许多关系到人物命运的事物,如刀、酒、钱等。请参照示例,从下面三组关系中任选一组,结合相关情节,分析该事物和人物的关系。(2分)示例:林冲和风雪。林冲一直委曲求全,却屡遭陆虞候等人逼迫陷害。直至一个风雪日,林冲外出买酒后留宿山神庙,又遇大风,便用石头堵住庙门。他无意间听到陆虞候等人火烧草料场的诡计,遂杀死陆谦等人,最终走上反抗之路。在风雪中,林冲由一个逆来顺受者成为一个奋起反抗者,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A.宋江和钱 B.鲁达和酒 C.杨志和刀【答案】(1)艾青诗选 土地 太阳(2)示例一:选A,宋江一直仗义疏财,曾赠银救济阎婆惜娘儿俩,结果被缠上。后来宋江因阎婆惜发现晁盖所赠的黄金和文书并对他敲诈威胁,怒杀阎婆惜。他从一名官府的押司变成了在逃的罪犯。“钱”是宋江仗义疏财、重情重义的见证,也是他命运的转折点。示例二:选B,鲁达与史进、李忠饮酒时获悉金氏父女被镇关西欺凌,在酒的作用下,他愤怒不已,次日一早便去伸张正义,最终打死恶霸镇关西,走上逃亡之路。在五台山避难时,又因醉酒大闹寺庙,被迫离开。在酒的催化下,我们看到了一个行侠仗义,性情豪爽的鲁达,“酒”推动了鲁达命运的转变示例三:选C,杨志迫于生计,准备出卖祖传宝刀,却因误杀泼皮牛二,被收监流放,宝刀也因此被没入官库。因为一把“刀”,杨志的人生几经周折。丢失生辰纲后,他被逼上梁山。杨志是名将之后,武艺高强,但最终无用武之地。这把祖传宝刀既影响了杨志的命运,也是杨志一生的写照。(陈述清楚事件以及事情的关联系即可)5.某校九年级开展“知与行”辩论赛活动,请你一起参与。(14分)(1)学校团委为辩论赛活动能顺利举行,准备召开筹备会。下面这则通知在内容上和格式上各有两处不当,请分别指出。(4分)通 知各班团支书:为了“知与行”辩论赛能顺利开展,经校团委研究决定,我校拟召开活动筹备会,请各班团支书准时参加。2025年1月18日校团委①指出内容上的两处错误: ; 。(2分)②指出格式上的两处错误: ; 。(2分)(2)下面是“知与行”辩论赛中正方一辩的部分辩词,请你完成相关任务。(7分)我方主张 A ,理由如下:首先, B 可见求知难哪!其次,知是关键,无知之行只是简单重复。有了知,才有了自觉行为;有了知,才有了开拓进取。知,作为行的总结、概括和认识,是行动的指南。知,只有长期艰苦探索才会小有所成,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再次,日常经验告诉我们,行之不易,归根到底是不知或知之不足,俗语说得好:“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①根据辩词的内容,在横线A处补充正方的观点。(2分)②画线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2分)③下面五句话,请你按照正确的顺序将它们放到文段B处( )(3分)<1>人一生下来便会行,所谓:“手之,舞之,足之,蹈之。”<2>个人求知无穷尽,人类探索亦无止境。“钻之弥深,仰之弥坚。”<3>但要成为像对方辩友那样才学渊博的翩翩君子,寒窗十年苦,谈何容易。<4>孔子他老人家到了晚年还坚持学习《易传》,韦编三绝。<5>认识发生学告诉我们,行先知后。A.<1><3><2><5><4> B. <2><3><1><4><5> C.<5><1><3><2><4> D.<5><4><3><1><2>(3)小勇在辩论赛中输了,心里很难过。作为好朋友,你会怎样安慰他呢?(3分)【答案】(1)内容:缺少参加会议的时间;缺少参加会议的地点(各1分) 格式:正文开头应空两格;落款时间和单位互换位置(各1分)(2)①知难行易(行易知难、知比行难均可)。②认识、总结(写成总结、认识也可)③C(3)略。称呼1分,表达得体2分,言之成理即可。6.理解性默写(10分)自然山水,或清幽,或秀丽,或壮美,均显造化之妙。读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1) ,(2) ”,我们体会到山峦的雄伟壮观,雪原的纯净壮丽。读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3) ,(4) ”,我们看到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读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5) ,(6) ”,我们感受到了白露夜晚的清露盈盈,月色凉凉;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7) ,(8)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我们欣赏到了春和景明下的洞庭湖的风光;读李白《行路难》中的“(9) ,(10) ”我们体会到了冰雪堵塞河川,莽莽大雪封住山路的雄奇景象。二、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14分)当算法开始“思考”,人类如何自处?①2025年的今天,AI已能模仿李白写出“举杯邀月影,对影成三人”的句子,甚至能模拟杜甫的沉郁顿挫。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指出:“AI可以复制语言,却无法复制诗人‘感时花溅泪’的生命体验。”②在北大附中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比AI生成的《岳阳楼记》仿作与范仲淹原文。学生发现,AI能精准模仿对偶句式,却无法还原“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重量。这恰如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技术是真理的显现方式,但从来不是真理本身。”③更值得警惕的是,当AI写作成为捷径,人类可能丧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锤炼过程。语言学家王力曾统计,《红楼梦》中“笑”字出现1800余次,却无一次重复,这种“字字看来皆是血”的创造性,恰是AI无法抵达的疆域。④在杭州学军中学,语文组尝试“AI+人文”课程:先用AI生成《荷塘月色》仿写,再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原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时代隐喻。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教学,反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人文精神的不可替代。7.第①段引用汪民安的话有何作用?(2分)8.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9.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大意。(6分)10.为本文拟写一个副标题,不超过15字。(2分)【答案】7.引用权威观点,增强说服力;同时提出中心论点——AI无法复制生命体验。(2分)8.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2分)列举《红楼梦》用字不重复的例子,对比AI机械复制,突出人类创造性。(2分)9.第一层①—②:提出AI写作的局限;第二层③:分析危害;第三层④:提供解决方案。(每层2分)10.“当AI开始写诗,人类开始思考”。(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8分)回 家/徐 风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1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5分)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向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写出三点即可)1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1)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表现出了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2)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体现出了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13.小说两处画线句子都写了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分)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1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示例:①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媳妇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②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③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6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1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从首联中的“朝奏”而“夕贬”,可见作者获罪之快。B.颔联的“肯”字表明作者的忠君之心及刚正不阿之态。C.颈联运用了反问的手法,“马不前”表现了回乡之路难行。D.尾联照应诗题,诗人借死明志,显得沉痛又凄凉。16.回顾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在面对人生困境时,韩愈与刘禹锡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4分)【答案】15.C(C.“家何在”不是反问,“马不前”并不是表现回乡之路难行,而是表达了诗人因被贬而心情沉重,前路茫茫的无奈与困顿。)16.韩愈面对忠而获罪的困境,更多的是悲愤与无奈,充满了对个人命运的感伤和对未来的迷茫。而刘禹锡面对被贬的遭遇,并没有过于沉溺于悲伤之中,而是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的挑战与变故。<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20题。(共12分)【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丁】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人曷①尝而乏哉?天地灵粹,赋予万物,非昔醇而今漓②。吾观物有秀于类者,曾不减于古,岂人之秀而贤者独下于古欤?诚教有所未格③,器有所未就而然也!庠序④可不兴乎?……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⑤,亲奉圣谟⑥,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⑦岁贡群士,一由此出。明年春,予得请为邠城守。 (节选自范仲淹《邠州建学记⑧》)①曷(hé):怎么。②漓:薄。③格:达到。④庠序:泛指学校。⑤参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⑥圣谟:皇帝的圣明决策。⑦俾:使。⑧庆历五年,范仲淹提议改建邠州庙学。学校建成后,他应邀作文以记其事。1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把酒临风 临溪而渔B. 满目萧然 器有所未就而然也C. 或异二者之为 予得请为邠城守D. 予观夫巴陵胜状 吾观物有秀于类者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B. 然则何时而乐耶/杂然而前陈者C. 行者休于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D.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2)国家之患,莫大于乏人。20.时空逆转,柳宗元和欧阳修穿越时空,与范仲淹饮酒于岳阳楼上。三人畅谈后,欧阳修对范仲淹敬佩不已,表示自己不如范仲淹。而柳宗元在交谈完后却沉默不语,连连叹气。请结合上述文段的内容与思想,分析欧阳修敬佩范仲淹的原因,以及柳宗元沉默不语叹气的原因。(4分)【答案】17. D18. B19. (1)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分) (2)一个国家最大的忧患,莫过于缺乏人才。(2分)20. 欧阳修被贬后,虽然与民同乐,但是在思想境界上不如范仲淹以家国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点偏安一隅,消极避世,所以敬佩范仲淹。(2分)柳宗元被贬后,心中的悲苦之情难以排解,做不到乐观豁达,远不如范仲淹和欧阳修,因此沉默不语叹气。(2 分)【参考译文】【丁】一个国家最大的忧患,莫过于缺乏人才。但人才怎么会缺乏呢?天地间的精华灵气,赋予万物生长,这并不是过去丰富而现在稀少。我观察万物中出类拔萃的,并不比古代少,难道说人中优秀且贤能的人就唯独比古代差吗?实际上,这是因为教育没有普及到每个人,培养人才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啊!因此,学校的教育怎能不兴盛起来呢?……庆历甲申年,我参与国家的政务,亲自奉旨执行皇帝的圣明决策,诏令天下各郡县建立学校,使每年选拔的优秀士人都出自这些学校。第二年春天,我请求调任邠州担任知州。三、写作(5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教材中《精神的三间小屋》告诉我们:"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岳阳楼记》则展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请以"心灵的居所"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评分标准:【一类文(44-50分)】紧扣"心灵空间"主题,能结合《精神的三间小屋》《岳阳楼记》深度思考。如:从"情感小屋"谈亲情滋养从"不以物喜"谈心灵境界要求:立意深刻,结构严谨,语言优美,事例典型。【二类文(35-43分)】主题明确,能联系教材内容。如:描述自己的"读书小屋"讨论心灵减压的重要性要求:观点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三类文(26-34分)】基本符合题意,但内容较单薄。如:简单叙述一个"安静空间"对课文理解较浅显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四类文(25分以下)】偏离题意或内容空洞。备注:字数不足300字,评分不超过20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上期末质量验收卷(原卷版).doc 九上期末质量验收卷(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