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独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隽永(juàn) 铁砧(zhān) 蹉跎 返璞归真(pǔ)
B.信笺(qiān) 怪癖(pì) 珊栏 恪守不渝(kè)
C.咬啮(niè) 桅杆(wéi) 寒暄 孑然一身(jié)
D.复辟(pì) 污秽(suì) 通牒 心无旁骛(wù)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电视剧《毛岸英》展现了以毛岸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战斗的故事。
B.同学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 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那位老人七十多岁了, 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
D.新课改强调理念先行, 这种变革,就是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思维定式,能够别开生面。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必须运用好、总结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
B.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使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引起的。
D.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组是
教材所选课文时代不同,文体不一,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 , 。 ; 。所有这些,都是古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至今读来仍能感人肺腑。
①有人世沧桑的感慨,也有友情与亲情的抒发
②有回归田园的乐趣,有才士不遇的悲情
③语言或典雅华丽,气韵灵动
④或娓娓道来,质朴自然
A.④③②①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太空种子”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自1987年以来,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已选出新材料千余份,培育新品种260多个,______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如今,太空茄子、黄瓜、番茄等早已经“______”。
人们为何要把种子送上天呢?具备强辐射、高真空、宇宙粒子、突变磁场等特殊条件的太空环境、是在地球上难以用技术模拟的,对于诱发种子基因突变、加速变异过程、提高变异频率而言,是绝佳的环境。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______,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 )可以送去太空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来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______。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涵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 弯道超车
B.覆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诚然 弯道超车
C.涵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诚然 天道酬勤
D.覆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当然 天道酬勤
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B.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C.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D.由于太空舱有限的空间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实上,每粒种子因其独特的个性 B.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选择的种子
C.“优等生”想变得更优 D.“太空种子”作为“优等生”
8.与文中“偏科生”的引号用法一致的选项是( )
A.“哎呀,130分,”学生说,“我十分满意我的语文成绩!”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D.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9.下列加点词语注释全部正确的—组是( )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须臾(片刻)
B.假舟楫(借助、利用) 而闻者彰(表彰)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跬步(古代的半步)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镂(雕刻) 金就砺则利(黄金) 积水成渊(深水)
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君子”一语,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古代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两脚为“步”。
11.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要靠后天学习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释: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
12.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点明时间,照应标题。写怀念邱员外的时间是秋天夜里。
B.第二句写作者夜中行走,感受秋意,认为秋天的天气过于寒冷。
C.第三句写空山中必定一片寂静,甚至都能听到松子落地的声音。
D.第四句写邱员外也应和自己一样,无法入眠,也在怀念着自己。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平实直白,是诗人在秋夜所引发的怀念友人之赠诗。
B.第三句中使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以松子落之声衬夜之静。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两地相思的深情。
D.从“空山”“幽人”等词可以看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四、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 , ”。
(2)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 , ”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是:“ , ?”
(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大嘴
冯骥才
一个地界富不富看哪?顶要紧的是看金店。天津卫金店多,所以天津卫富。
开金店的都想当头一号,彼此暗中较劲,于是八仙过海,各显奇能;群英打擂,各出奇招。
北门里的义涌金店先出高招,迎大厅摆一个菜篮子大的金元宝,上边刻六个隶书大字“摸元宝,运气好”,引得人们不买金子也要进去摸一下,沾沾财气运气。做买卖要的就是人气儿,人多火爆,义涌出了名。可是天天不停地摸来摸去,就把上边挺薄的一层镏金摸掉了,露出里边的黄铜。铜一出来,就没人摸了。
没多久,宫北的宝成金店出了一招,就来得实惠。你到它店里买金条,它送你一副真金的眼镜架,这比摸元宝强,金镜架金光闪闪架在脸上,挺气派,有身份。可谁想要金眼镜架谁就得买金条,真正得实惠的还是人家金店老板。但这一招很快被日租界的物华楼学去。你送金镜架,我送大金牙。物华楼金店请来一位牙医在柜台前给买金子的“没牙佬”镶金牙。那时镶金牙时髦,有人为了来镶金牙先拔个牙。
更有奇招的是马家口的三义金店,店铺设在租界里,老板脑子活,看出洋人广告能做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租界找人画了一张时髦的广告纸,再找一位肚子里有墨水的先生给他写了一段赛绕口令式的广告词:“存地存房子,不如存金子,哪儿金子纯,三义纯金子”。再把这张广告纸拿到富华石印局里印了三千张,然后叫伙计们用上十天工夫贴满天津城,在哪儿都能瞧见。可是广告不能总贴,这招还是没奇到家。
天津有位说相声的叫皮大嘴,单看模样就可乐。个子高又瘦,手小脚小脑瓜小。圆圆小脑袋像杆子上挂的小灯笼,更怪的是嘴大。他脑袋小嘴大,远看只剩下一张嘴了,所以绰号皮大嘴。
皮大嘴能说,死人能说活,张口就来,随处“现挂”,妙趣横生,很早就在三不管一带说单口相声出了名。能说的人都能编,凡是皮大嘴编的说的故事,都能口口相传。原本天津相声一行挺看好他,谁料他天天想发财。天津卫财主多,他看得眼馋。开头他赚钱的法子是一边说相声一边卖药糖,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糖;嘴里嚼糖耳朵听和声,两不耽误挺舒服,单用这法儿他就赚不少钱,后来变了法子,说一段相声卖一会儿从租界弄来的洋凳子,洋凳子不单新奇好玩,还松松软软像个猪屁股,坐在凳子上听相声,舒服还有乐子,听完相声就忍不住把洋凳子买走了。皮大嘴脑袋灵活,脑子愈灵的人愈好做买卖,逢到雨天卖洋伞,遇到晴天卖太阳帽。那时候只要是洋货就有人买,他手里渐渐也就有了钱。有了钱,开饭店,饭店赚现钱。吃饭的人一半来吃一半听他说。凭皮大嘴的嘴加上他的脑袋,怎么干怎么来钱。三年过后,他居然在东北角干起一家金店。这时候,天津卫已经有九九八十一家金店,各家金店为了争头抢先,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了,他能一炮打响?
皮大嘴在装店面时,就使出一绝招,叫作“满堂金”。据说他这店从里到外全是金的。从门把、门锁、门链、灯罩、拉手、栏杆、挂钩、算盘、笔杆、花盆,连茅厕里的水龙头、脸盆,连往里边拉屎撒尿的圆圆的洋便桶全是的。有人说不是纯金是镏金,可这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全都镏金也惊人吓人。
皮大嘴给他的金店起的名字,就是金满堂。金满堂,满堂金。金店没开门,已经是隔着大门吹号——名声在外。有人信,有人摇头不信。
开张这天,门外挂灯悬彩,院子里摆宴,皮大嘴穿一身新,格外精神;还打租界请来洋乐队,洋鼓洋号。折腾得热热闹闹。那圆圆的亮晃晃的大洋号叫得震人耳朵。
来的宾客比请的多,人人都想看看皮大嘴的“满堂金”是假是真。结果出个笑话:
估衣街上一个绸缎庄的小老板前去祝贺,心里头却是想摸摸金满堂的虚实。到了金楼里里外外一看,傻了,真是哪儿哪儿全是金晃晃,照花了眼,也开了眼。中晌吃饭时,凑到一些熟人堆里一闹一喝,愈闹愈喝,喝得头晕脑涨,脸皮发烧,晃晃悠悠到茅厕里,朝金马桶里撒泡热尿,出门叫个胶皮车拉他回家。回去进门倒下死了一般睡一大觉,直到转天太阳晒屁股才睁开眼。他老婆问:“昨个儿你见到‘满堂金’是真的吗?”
小老板说:“一点不假!哪儿哪儿全是金子做的,那个洋马桶也是金子做的,我还往里边撒了一泡尿呢!”
他老婆说:“你往金子里尿尿?我不信。”
小老板说:“不信你自个儿去看去问。”
事后,他老婆还是疑惑,愈疑惑愈不信,就拔腿跑到东北角的金满堂一看,门把果真是金的;推门再看,到处金光照眼。她问店里的小伙计:“我当家的说你们店里茅厕的马桶也是金的。我说他唬我,他说他还往里边撒一大泡尿呢!”
这小伙计一听一怔,瞪大眼看她半天,然后扭身跑去对老板皮大嘴说:“掌柜的,昨天中晌在洋乐队那个大洋号里尿尿的人,我知道是谁了。”
这事谁听了都一阵大笑。
这笑话传出去,不胫而走,口口相传,人人知道人人说。这一说,不管是褒是贬,全天津的人没人不知“金满堂”了。笑话帮了皮大嘴的忙。
可是圈里的人都能听出这笑话是皮大嘴自己编的。这哪是笑话,纯粹是个相声段子。有铺垫,有包袱,出其不意,还逗乐,这便不得不佩服皮大嘴,编个段子,借众人的嘴,给自己扬了大名,肯定还得发财。
(选自《俗世奇人》,有删改)
1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皮大嘴脑袋小嘴大,远看只剩下一张嘴了,这是绰号“皮大嘴”的由来,也暗示他能说会道,为写他说单口相声出名做铺垫。
B.在天津卫已经有众多金店,且各家金店连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争头抢先的时候,皮大嘴还开金店,说明他眼馋财主,天天想发财。
C.与马家口的三义金店把广告贴满天津城不同,皮大嘴用先声夺人法,给金店起名“金满堂”,店没开但已名声在外。
D.皮大嘴把店面装成“满堂金”,还编了一个段子:开张那天绸缎庄小老板酒后往“金子马桶”里尿尿,并借众人的嘴扬了自己的大名。
1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其讲故事的风格正如皮大嘴说单口相声,绘声绘色,环环相扣,把天津卫的市井人情描绘得形象逼真,令人拍案。
B.文章最后说到皮大嘴“肯定还得发财”时戛然而止,巧设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C.小说讲前后照应,文中写金满堂开业那天,皮大嘴请来洋乐队,提到大洋号,为后文绸庄小老板往里面尿尿埋下了伏笔。
D.小说善用口语,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如“顶要紧”“赛”等词,吸取口语和方言中的精华,显了地方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别有风味。
17.作者将皮大嘴列入“俗世奇人”,皮大嘴的“奇”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六、作文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在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名山大川、寻常巷陌、小桥人家……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经历鲜活的体验,留下生命的印痕,有许多难以割舍的记忆。
请以“记忆·家乡”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题目自拟,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800字;(2)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相关具体信息。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铁砧”的“砧”应读作“zhēn”,“返璞归真”的“璞”应读作“pú”;
B.“信笺”的“笺”应读作“jiān”,“怪癖”的“癖”应读作“pǐ”,“珊栏”的“珊”应写作“栅”;
D.“复辟”的“辟”应读作“bì”,“污秽”的“秽”应读作“huì”。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风华正茂”指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风华正茂”可修饰以毛岸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不能修饰“故事”。此处成语使用错误。
B项,“指点江山”指评说国家大事,不能用来修饰同学们看风景。此处成语使用错误。
C项,“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不能形容老年人,此处成语使用错误。
D项,“别开生面”原指画像经重新绘制,面目一新。后比喻另外开辟一种新局面或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式样。此处成语符合语境。
故选D。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A.语序不当。应该是先“总结好”,再“运用好”,正确的表述是“我们必须总结好、运用好党关于新时代加强法治建设的思想理论成果”。
B.成分残缺。“随着……使……”同时使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以删去“随着”或者“使”,比如“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使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或者“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人员的流动在加快,全社会客运量降幅明显收窄”。
C.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由……引起的”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可以改为“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或者“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引起的”。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语段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这是一道语言综合运用类试题,此类试题作答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句式等内容来考虑。
本题,首先由“所抒发的感情也各有不同”可得知,第一个空应该填写的是“感情不同”,所以在①②两句里面选,故排除A、B项;有第二个空后的句号可知,前两个空讲得应该都是情感的不同,故①②句放在前两个空,由①中得“也有”可确定,②在①之前,排除D项。
故选C。
5.A 6.B 7.C 8.D
9.C 10.C 11.A
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用火烘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了。
我曾整天思索,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加疾劲,但是听的人却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善于奔走,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非凡的智慧,具备圣人的心怀。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拿刀刻东西,雕刻一下就放掉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12.B 13.D
14. 契阔谈讌 心念旧恩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樯橹灰飞烟灭
15.B 16.B 17.①“奇”在模样怪异。皮大嘴“个子高又瘦,手小脚小脑瓜小”“远看只剩下一张嘴”。②“奇”在技艺高超。大嘴“能说”“能编”“随处现挂”“妙趣横生”,说单口相声很早就出了名,编的故事能口口相传。③“奇”在方法独特。皮大嘴将做买卖与说相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他在天津卫“怎么干怎么来钱”。④“奇”在智慧高妙。最奇的是皮大嘴编相声段子,借众人之口给自己扬了大名,不着痕迹,严丝合缝,展现了他的大智慧。
18.例文:
我的家乡印记
山多水美,这边风景独好。
这儿,总有让我感觉走不完的坡路。走山绕山,转眼见山,跨过山还是山,好在总会山水相伴。缠绵的小河携斑斑驳驳的阳光碎片溯游。岸边是洗衣的女子,浅滩是嬉戏的孩童。山中处处可见林子,真是一座天然氧吧。穿梭其中,与外婆去到饭庄或是邻里邻舍家中做客,听着婆婆们聊家常,好不热闹。
早些年时我沿着石子小路亦或是石阶玩耍,随处可见小溪顺着山脚缓缓流淌,我常常是湿着身子尽兴才肯归家。半山腰上荫萌中的凉亭在夏日里也总是最宜人的设计。且看那潺潺的小溪,夕阳下涟漪荡漾,仿佛在诉说着我故乡的过往,故乡的黄昏总是清秀而冗长。
故乡哪能离得开美食的诱惑?故事中最能引起遐想的大抵是年终的美味了。在山水丰腴中长起的地道博山人,亦称得上是老饕。三五人围着石桌,赶早儿买的生鲜食材,洗净垒满一桌。猪蹄五花打底,海带鲅鱼炸豆腐等依次向上摞起压实,调好的汁水淋入,最后用大白菜包裹住整锅。往往锅盖是盖不住的,待火生好水滚起时,锅中食材不断向上翻涌顶动锅盖,酥锅将要溢出的沸腾,最是勾人味蕾。
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及近的是喧闹中的咸香。餐桌上的另一份期待,非炸肉莫属。锅中的肉条滋滋作响。赤条条的身子在油锅中翻滚。经历清油的洗礼后,那泛着油花的金黄外皮,轻轻咬下去,吱吱的酥脆口感,咸淡适中的花生油特有香味。时时刻刻烙印在我心中,成为我与故乡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故乡的日常最平常,那也是心中最美的风光。
夕阳走在影子的后面,默默伴我回了家。拐弯后入内的小巷,未踏进时则先闻几位老婆婆的欢笑声。我踮脚碎步小跑在青石板上,停在外婆身后。几位奶奶心领神会,便默不作声。我或猛然大叫,惊她一声,或用小手遮住她的眼睛,憋笑道:“猜猜我是谁?”讨乐趣眼见被识破,我又笑得开怀。
爬满青苔的胡同小巷中总是氤氲着美好的气息。随着一束炊烟,我被引入柴门——是全羊的香气!火炉上架着的大铁锅中,羊汤咕嘟咕嘟冒着大小泡,在小火的慢煨中,浓汤由内向外溢着腾腾热气。顾不得烫,探入锅中,浅浅地舀起一勺,表面亮闪闪的羊油花夹带着入口,或许是对这小山城中人们忙碌一天最好的慰籍。
襁褓中的婴儿成了少年。我那最美的家乡给我留下了永恒的印记。想念,是那心心念念的故人,是那一阵拨动心弦的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