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纲,贯彻“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原则,立足学生认知基础,通过生活化情境导入、分层任务设计、实验探究驱动,构建“知识—能力—素养”递进式课堂。注重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化学学科思维,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碎片化,对基本概念理解模糊。
2. 学习能力不足:缺乏科学学习方法,依赖机械记忆,主动探究意识弱。
3. 心理状态:存在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需强化正向激励。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理解胶体性质。
建立“价-类”二维模型(如铁元素的游离态与化合态转化)。
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掌握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及简单配平(如铁盐与亚铁盐的转化)。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实验探究(如Fe 的检验),学习假设-验证的科学方法。
4.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结合环境问题(如酸雨、氮循环)培养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对社会的双重影响。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 备课环节
分层设计目标:基础目标和提升目标
生活化情境导入:用铁锅生锈、食盐补碘等实例引入课题,降低抽象性。
2. 课堂实施:多元互动,强化基础。精讲精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小步慢走”教学法:复杂知识拆解为阶梯问题
强化实验与直观教学:演示实验;简化学生实验;合作学习与互助机制;设立小组
3. 作业与反馈
分层作业;动态反馈:每周“微测验”诊断漏洞;错题银行
4. 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听课、记笔记、复习和归纳总结。特别是指导学生对“物质的量”等抽象概念和化学计算方法的掌握。
5. 强化反馈与评价:及时批改作业,做好单元检测和讲评。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仅关注知识掌握,也关注学习过程、实验能力和科学态度。
6. 情感态度引导
多鼓励少批评:对基础薄弱生优先提问简单问题,答对即公开表扬,逐步建立自信。
五、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本学期主要完成《化学(必修第一册)》的三章教学内容。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9.1-9.7 初高中衔接 第一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2 9.8-9.14 军训
3 9.15-9.21 第一章第2节课时1、2
4 9.22-9.30 第一章第2节课时3
5 10.1-10.7 国庆
6 10.8-10.12 第一章第3节课时1、2
7 10.13-10.19 第一章第3节课时3
8 10.20-10.26 第二章第1节
9 10.27-11.2 第二章第2节课时1、2
10 11.3-11.9 第二章第2节课时3
11 11.10-11.16 期中复习
12 11.17-11.23 期中试卷讲评、第二章第3节课时1
13 11.24-11.30 第二章第3节课时2、3
14 12.1-12.7 第三章第1节课时1
15 12.8-12.14 第三章第1节课时2
16 12.15-12.21 第三章第1节课时3
17 12.22-12.28 第三章第2节课时1
18 12.29-1.4 第三章第2节课时2
19 1.5-1.11 第三章第2节课时3
20 1.12-1.18 第三章第3节课时1
21 1.19-1.25 第三章第3节课时2
22 1.26-2.1 第三章第3节课时3
23 2.2-2.8 期末复习
六、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1. 积极参加市、县、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和培训。
2.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有效进行初高中衔接、如何突破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等)开展专题研讨。
3. 撰写教学案例或者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七、 保障与预期效果
1. 保障:依靠学校领导的支持,依靠全组教师的团结协作和敬业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
2. 预期效果:力争使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本学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化学的兴趣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初步培养,学业成绩达到预期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