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4.2凝聚法治共识(32张ppt)2025-2026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4.2凝聚法治共识(32张ppt)2025-2026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高效课堂【精品课件】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本册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本册教材是国情国策教育专册。
富强与创新
民主与法治
文明与家园
和谐与梦想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3.2 参与民主生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1 夯实法治基础
4.2 凝聚法治共识
单元导语
单元综述: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人民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民主当以人民利益为重,法治当以公平公正为念。
单元知识结构
2025年4月,河北廊坊三河市因一纸“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三色”的政策引发全国关注。这场被称为“三色禁令”的争议,4月15日,廊坊市通报调查结果,认定政策“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三河市委书记被免职,相关责任人被追责。
河北三河招牌颜色“禁令”事件
城市治理的终极目标不是打造“样板间”,而是守护烟火气与创造力。唯有尊重法治、倾听民意,才能让城市既有“面子”。依法行政是凝聚法治共识的前提。
导入新课:
三河市“禁三色广告牌”事件给我们什么警示?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4.2 凝聚法治共识
1.政治认同:理解政府的作用,认识到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治观念: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4.责任意识: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成为依法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一、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2.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和要求?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二、厉行法治
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厉行法治?
5.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6.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一、法治政府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小玲被爸爸要求辍学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领取结婚证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工商局
教育局
林业局
民政局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列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政府的管理与服务
2025年6月24日,因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县内部分区域水位持续快速上涨据预测,均已超过30年一遇洪水等级,榕江县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28日再遭强降雨,又迎来洪峰过境。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水利部门科学调度水库、电站泄洪,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应急管理部门迅速组织救援力量,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交通、电力、通信等部门全力保障基础设施畅通,为抗洪抢险和群众生活提供支持。
“洪水不退,队伍不撤” ——贵州省榕江县防汛救灾攻坚战
以上情境体现了政府部门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哪些作用?
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的管理,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维护交通秩序
维护社会治安
维护环境卫生
一站式政务业务
救助流浪人员
消防救人灭火
一、法治政府
管理社会生活
提供公共服务
你能从中看出我国政府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人民政府(行政机关)
监察委员会(监察机关)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
监督
产生
对其负责
人民
人民
代表大会
选举
对其负责,受其监督
人大代表
组成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即“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以“便利群众”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迫使政府部门从理念、制度到作风进行全方位变革,以回应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需求。“最多跑一次”改革消融了企业与群众到政府办事难的“隔心墙”,赢得百姓纷纷点赞,企业普遍叫好。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哪些现实意义?
这体现的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回忆八下知识,我国行政机关是如何产生的?政府的权力来源于谁?
权力来源:人民
权力机关
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一、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1)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即管理社会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权力来源: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3)宗旨: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4)工作原则:
①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②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责任清单
负面清单
政府要建立“三张清单”的目的是什么?
用“清单”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建设法治政府。
明确政府 该做什么,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权力清单
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
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明确政府该怎么管市场,
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
一、法治政府
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政府基本准则是:依法行政
2.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核心和要求?
(1)重要性: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向社会传递普及,推送群众最关注的信息和服务。
一、法治政府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国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有何意义?
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025年1月14日,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周政受贿、贪污、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一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十万元。周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业务承揽、人员录用、职务晋升等事项上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05万余元;采取虚报住房奖励、虚列开支、虚增奖金等方式骗取公款,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共计人民币241万余元;滥用职权,违反规定推动相关项目,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共计人民币1.01亿余元。
一、法治政府
以上案例对建设法治政府有何启示?
②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一、法治政府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角度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
②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公民角度
③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
一、法治政府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二、厉行法治
二、厉行法治
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厉行法治?
①全面依法治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②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2015年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解读:天下的事情,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
公民
企业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厉行法治
科学立法
依法经营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尊法学法
二、厉行法治
5.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①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探究与分享-----------------------------------------------------------
体现公民能够用法律指引自己的行为,是公民对守法的一般感性认同。
由于害怕受到法律强制性惩罚而守法,是公民对法律的被动服从。
不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而守法,也是一种守法的较低水平。
体现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和尊崇,是公民对守法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自觉守法是全民守法的最高层次。
二、厉行法治
②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025年2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十四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原副主任李微微涉嫌受贿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李微微作出逮捕决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表示,李微微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和生活纪律,构成严重职务违法并涉嫌受贿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予严肃处理。依据有关规定,李微微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二、厉行法治
5.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③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用对风险的能力。
上述案例说明党和政府应该怎样厉行法治?
二、厉行法治
④社会: 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5.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在公安部号召下,各地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反诈宣传活动,积极构建全民反诈“防火墙”,提升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能力。如向大众推荐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反诈利器、组织反诈直播活动、 “全民反诈公开课”、推广《天下无骗》反诈宣传歌曲,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努力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违法犯罪的土壤,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①国家: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政府: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律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④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二、厉行法治
5.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有人说:“商家是否诚信经营属于个人道德修养范畴,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这一治国重器”。请说说你的看法。
2024年6月1日,针对“网络博主打假称安徽芜湖一金店惊现‘五两秤’”一事,安徽芜湖市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再度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2024年5月25日晚,当事双方自愿达成赔偿协议,签订《投诉调解书》。店家补足举报人损失金额8648元,并按损失金额二倍赔偿17296元给举报人。
经查明,该店使用加装芯片改造破坏其准确度的计量器具从事贵金属回收贸易结算;在收购贵金属经营活动中未保证商品量的量值准确。
镜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还表示,5月29日,该局依法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拟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告知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拟合并顶格处以罚款22000元;拟将该店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
金店惊现“鬼秤”
二、厉行法治
德润人心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
道德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二、厉行法治
6.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
凝聚法治共识
厉行法治
法治政府
课堂小结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权利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作用:①管理社会生活;②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政府的工作要求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政府的目标:建设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的内涵
怎样厉行法治
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国家应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政府要率先尊法守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社会应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
公民要增强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2024年3月1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上述法律的修订( )
A.目的是限制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权力
B.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健全
D.有助于推动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D
课堂练习
2.网络空间的拓展带来了“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蔓延,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针对上述现象,中学生要做到(  )
①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③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导向
④通过科学立法规范公民权利的行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3.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片名取自我国刑法第二十条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讲述普通人追求公平正义的故事。其中的一句台词“法,不能向不法让步”引发了广大观众的共鸣。要做到“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需要( )
①公民勇敢与不法分子作斗争,惩治违法犯罪
②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③行政机关关注司法案件的审理,多提意见
④司法机关捍卫法治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课堂练习
4.人们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有三重:道德之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得道德之天可以润,得法律之天可以安,得百姓之天可以乐。“德润人心,法安天下。”德治和法治是人类自我管理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