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考试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1859年11月,达尔文出版了旷世之作《物种起源》。与达尔文同时发表相似观点的华莱士把这个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当时生物学还处于发展初期,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不足甚至错误。在后人的持续研究中,进化论被不断修正和完善着,但总体而言,达尔文进化论并没有在根本上被动摇。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在1885年提出了“种质连续学说”,否定了达尔文学说中关于遗传规律的一些非正确观点。但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方面(自然选择),魏斯曼完全接受并继承了。这种基于种质连续理论的进化学说被称为“新达尔文主义”。站在今天的视角,“种质连续学说”还不是真正的遗传规律。孟德尔在1866年发表了真正的遗传规律,即经典遗传学上的两个重要定律——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学蓬勃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不连续突变引起进化的突变论思想占了上风,对达尔文的渐变论提出尖锐挑战。但随后一系列新的遗传学发现为达尔文“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了解决方案,并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基于渐进化、自然选择和种群思想,同时又符合已知的遗传学机制,此外还考虑到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进化理论形成,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现代达尔文主义把进化的思想扩展到生物学的所有分支,也把现代生物学中各个领域的进展尽量融入其理论框架之中。如今,在这个分子生物学时代,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生命密码的破解,进化论仍在不断地发展。(摘编自《进化论错了吗》)材料二:达尔文进化论从本质上改变了我们对地球生命现象的理解,它围绕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发展,引导人们探索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或称进化谱系)。然而,学术界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体系和科学本质的讨论一直争议颇多。值得一提的是,有“20世纪达尔文”之誉的恩斯特·迈尔在长达80年的跨世纪研究生涯中,特别厘清了达尔文进化论的逻辑架构,将其划分为五个既可分割又有联系的组成部分,即物种可变理论、共同祖先理论、渐变理论、物种增殖理论以及自然选择理论。其中,自然选择理论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堪称进化论的灵魂。迈尔杰出的生物学哲学思想为我们全面掌握进化论的理论体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达尔文进化论中,具有有益性状的生物存在差异的繁殖优势被称为自然选择,因为是自然来“选择”提高生物生存与繁殖能力的性状。如果生物的突变性状降低其生存与繁殖能力的话,自然选择就会减少这些性状在生物群体中的扩散。事实上,人工选择也是一种类似的过程,但在这种情况下是人而不是自然环境使生物交配以选择理想的性状。达尔文进化论为进化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比较分析途径,它基于以下原理:现存生物在结构复杂性及与之相关的功能完善程度上的差异是进化过程中不同进化单位的不同变异速率和程度所致;倘若各进化分支的进化速率相同(恒定),各类群之间相关性状的差异程度就是该性状分异时间(进化时间)的函数,因而可以作为衡量类群之间亲缘关系的尺度;从连续地层中发现属于同一类群的化石类型在相关器官或性状上若呈渐变序列,则可据此推断这些化石所代表类群的进化历史。迄今为止,支持进化论的证据层出不穷。反过来,对于进化论预测的证实也提高了达尔文理论的可信度。这再次说明,每一门科学理论本质上都要具备对尚未观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现象作出预测的能力。(摘编自钟扬《达尔文进化论的科学本质与贡献》)材料三:从达尔文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生物进化理论经历了从经典达尔文主义到现代达尔文主义的转变,趋于成熟、完善。达尔文所代表的经典达尔文主义存在明显的理论缺陷,所揭示的生物进化规律并不完备。例如,该理论过于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而忽视了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行为所发挥的作用。现代达尔文主义者在这些方面均做出了改善,他们提出,生物体的适应行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新的自然选择压力,导致生物体表型的逐渐变化,并最终通过基因型的作用形成新的性状。现代综合进化论的集大成者恩斯特·迈尔提出,主体的行为在主体的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劳动在人类进化中所起的作用为生物进化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包括达尔文在内的许多科学家都指出,自然选择不是导致生物进化的唯一因素,许多其他的进化机制尚未得到探索。达尔文本人就曾经在《物种起源》绪论的结尾处写道:“我深信自然选择是变异的主要途径,虽然并非是唯一途径。”可见,达尔文对生物进化机制持开放态度,他并不认为他所论证的自然选择机制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途径。迈尔也明确指出经典达尔文主义“有些还不完备,而且过于简单”,他认为传统的由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的发育程序过于简单,并不是所有的发育程序都由遗传因素决定。虽然主流的生物进化论能对大多数进化现象提供有力的解释,但生物进化的全景图并未被科学家完全探明,以此为依据简单否定劳动在人类起源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摘编自李珍《“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新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新达尔文主义”与“达尔文主义”并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基于魏斯曼“种质连续学说”而对后者做出的修正。B. 从孟德尔开始的一系列遗传学发现,为“连续变异性状”的遗传机制找到解决方案,促进了现代达尔文主义的产生。C.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类似,自然选择侧重于生物性状对生存和繁殖的贡献,人工选择则侧重于人类的需求。D. 生物体的行为在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劳动作为人类的一种行为,始终在人类起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2. 下列对材料二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B.C.D.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达尔文进化论在解释诸多具体细节时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甚至错误,但不能就此否定其整个理论体系。B. 自然选择理论是进化论的灵魂,如果我们忽视自然选择,一味利用人工选择繁殖生物,就会撼动进化论的根基。C. 随着科学的发展,经典达尔文主义受到学术界的批评,这表明科学进步往往伴随着理论修正与争议。D. 从达尔文主义、到新达尔文主义、再到现代达尔文主义,生物学的发展使进化论不断修正、不断得到完善。4. 请结合文中生物进化理论发展过程,谈谈科学研究应具备哪些精神品质?(4分)5. 学术论文,一般善用修饰限制语来体现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则材料都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各举一例简要分析。(4分)(二)现代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儿戏 卞之琳“看我的杆子,这样子。”这么一说,小虎,从东安村来的一个六岁大的孩子,抛下了当马骑来的高粱秆,早已做了榜样:两腿跨开了,向前弯腰,弯到一张弓所达不到的程度,他用糊了的眼睛向后望出野间,宛然一座拱门。二小,小虎的表弟,也就放下了坐椅,另一束高粱秆,照样做了。可是他们只看到东安村的远景。一堆破破烂烂的泥土和碎瓦的房子,一座半毁的小塔。火车站的房子顶上高悬着一个白点,想来那上面正中还有一个红班。一条路直伸到河滩,河滩上走着一个戴钢盔的日本兵。这样看是不能持久的,他们不约而同的终于站直了。于是前面,就是他们刚才偷跑出来的地方,李郭村,二小的家在那里。近边几块田里绽开着一团团白棉花,可是只有二小家的邻居李老太婆,那个“不要命的”,一个人在捡,提着一只篮子……此刻小虎的思绪,却渐渐集中到河那边的村子上了。去年还是前年呢,有一天,他在田里玩,忽然头顶上出现了三架飞机,渐渐大起来,正纳罕它们翅膀上露出来的两块大红膏药呢,随即来了几声巨响,就看见远处自己的村子里冲上去几团土和烟。等飞机飞远了,一走进没有炸倒的自己的家屋,小虎看见他的父亲坐在门槛上,呆对着卸下了搁在地上的门板上躺着的老祖父,面孔板着,不像睡觉的样子,虽然不见伤在哪里。心里一亮:死了。于是他哭,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母亲,他问父亲说:“妈妈呢?”“你不看见吗!这里!”他向父亲所指的小板凳上看去,只见一条手指,再细看上面有一个小黑疵,确乎是母亲的食指,常给他拭鼻涕的。他不再问下去,可是倒没有眼泪了,不知道为什么……可是小孩子当然不耐久思,尤其当另外还有一个孩子在身边的时候,他们要玩了。玩什么呢?现在儿童世界里到处都流行着“打日本”了。“你是从东边来的,你是日本。”二小一说,就拿起高粱秆,作了防御的姿势。小虎,仿佛当真生气了,不说一句话,就用自己的高粱秆,向二小身上戳过去——完全是日本兵对待中国老百姓的态度。“对,我是中国,”二小仿佛当真自觉了,态度很坚决的招架着。战争开始。二小向后沿梯田退却。小虎大踏步前进。二小侧身在路中间伏下了,手持高粱秆作瞄准射击的姿势。小虎也伏下了,瞄准射击。战斗激烈。并无子弹横飞。可是有枪声:“……砰砰砰……砰……!”发自口中。二小再退却,小虎追击。二小向路边的棉田里躲去,伏在棉树根边,真像怕被敌人发觉似的。小虎明明看见二小在什么地方,可是假装不知道,一副骄横的样子,大踏步前进,真如入无人之境,等他走过身边,“砰,砰,”二小一边叫一边就冲了出来,拿高粱秆向他背后打去。小虎假装措手不及,倒在地上——日本打败了。二小说着,扑到他身上,给他躺在泥土里,两个一滚,仰卧了很舒服的看天上一块小白云追上一块大白云,一齐笑了:“哈,哈,哈,哈!”“马鹿!”小虎忽然这样骂起来了。二小也懂。小孩子们不知从哪儿都学会了一句日本骂人的话。二小当即答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两个立即从地上爬起来,各自捡起了高粱秆。“马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斗又开始了。这回战斗经过有些变化。小虎追到二小躲的地方就停住了,只停了一下,表示不能久留,转身就溜。二小从一个坟堆背后立即冲出,又把小虎打倒在地上。小虎站起来反攻,于是又是一番冲突。现在完全是短兵相接。这一下二小不退了,仿佛认为打日本不能完全靠取巧,同时仿佛也增加了自信和力量,既与敌人正面冲突,就得硬拼。他紧张起来了,用高粱秆向小虎胸前乱戳,仿佛到了生死关头,非彻底把敌人打退不可。“马鹿!”小虎因为二小顽抗不遵,本来有点生气,这一下骂出去,觉得真是在骂仇人,应声而向对方头上挥出去的高粱秆也含了最大的猛劲,仿佛要给对方一个致命的打击,可是马上收住手,因为忽然想起对方无非是二小,而他恨的是日本——他自己所取的角色,于是觉得又该让自己失败了,转身退却,让二小在他背上用高粱秆乱抽。这一回打败了,小虎不耐烦的回过头来说:“够了,还不住手!现在你做日本!”看见他涨红的脸面,二小也认真起来,有点生气,当即回答说:“狗才做日本!”“偏要你做!”二小不甘受压迫:“偏不!你真像日本!”“你才是日本,你不讲理!”“你日本!”“你日本!两个孩子各把高粱秆向地下一摔,互相瞪圆了眼睛。日本既各在面前,只有一拼,两个孩子各抱必胜决心,眼看就当真要打起来了。可是小虎再睁眼一看,对方又只是他的表弟。于是,他挺前了一步,伸出右手去,把二小伸出来预备抵抗的左手拉住,用变了一点的声调说,“来”,转过身来,用左手指指河那边。二小仿佛一下子就懂了他的意思,跟着走去。走到了刚才坐的河岸上,他们一齐举起了右手,向对岸喊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应着他们的口号,或者只是应着他们的手势,对岸的日本哨兵就毫不客气的打过来一枪。只一惊,两个小孩子刚转过身来,就看见前面的李老太婆倒在田里了,身边从篮子里翻倒出来的一堆白棉花上溅了许多大星小点的红斑。到这里,儿戏是完了,当然。(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头小虎“两腿跨开”“向后望出野间”的姿势,与成名之子“窥父不在,窃发盆”的举动相似,充满童趣,符合儿童心理特点。B. 小说以儿童视角呈现战争的残酷,如小虎回忆祖父死后“面孔板岩”、母亲遇难“只见一条手指”等细节,有力控诉了日军的罪行。C. 小说中高粱秆反复出现,先是当马骑,后是“打日本”的武器,最后被摔在地上,引起孩子之间的冲突,推动情节的发展。D. 小说开头写“河滩上走着一个戴钢盔的日本兵”,为后文“毫不客气的打过来一枪”的暴行埋下伏笔,使情节突转合理。7. 关于小虎与二小玩“打日本”游戏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打日本”在儿童世界里到处流行,表明全民同仇敌忾,抗日情绪高涨。B. 二小扑到小虎身上,一起仰看白云,说明他们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化解。C. 小虎要给二小致命一击,又马上收手,甘愿被打,表现了他委曲求全。D. 小虎和二小在“打日本”的游戏中各有胜负,象征现实中抗战的艰难。8. 二小多次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不同场景中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9. 小说以李老太婆被日军枪杀这一突发事件作结尾,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晋王进屯永济,张彦选银枪效节五百人,皆执兵自卫,诣永济谒见,王登驿楼语之曰:“汝陵胁主帅,残虐百姓,数日中迎马诉冤者百馀辈。我今举兵而来,以安百姓,非贪人土地。汝虽有功于我,不得不诛以谢魏人。”遂斩彦及其党七人,余众股栗。王召谕之曰:“罪止八人,馀无所问。自今当竭力为吾爪牙。”众皆拜伏。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仍以为帐前银枪都。贺德伦帅将吏请晋王入魏州城慰劳。既入,德伦上印节,请王兼领天雄军,王固辞,曰:“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董师徒,远来相救。又闻城中新罹涂炭,故暂入存抚。明公不垂鉴信,乃以印节见推,诚非素怀。”德伦再拜曰:“今寇敌密迩,军城新有大变,人心未安。德伦腹心纪纲为张彦所杀殆尽,形孤势弱,安能统众!一旦生事,恐负大恩。”王乃受之。戊戌,晋王引兵趣望都契丹逆战晋王以亲军千骑先进遇奚酋秃馁五千骑,为其所围。晋王力战,出入数四,自午至申不解。李嗣昭闻之,引三百骑横击之,虏退,王乃得出。因纵兵奋击契丹大败,逐北至易州。(《资治通鉴·后梁纪》,有删改)材料二:高季兴在洛阳,帝左右伶宦求货无厌,季兴忿之。帝欲留季兴,郭崇韬谏曰:“陛下新得天下,诸侯不过遣子弟将佐入贡,惟高季兴身自入朝,当褒赏以劝来者;乃羁留不遣,弃信亏义,沮四海之心,非计也。”乃遣之。季兴倍道而去,至许州,谓左右曰:“此行有二失:来朝一失,纵我去一失。”又谓将佐曰:“新朝百战方得河南,乃对功臣举手云,‘吾于十指上得天下’,矜伐如此,则他人皆无功矣,其谁不解体!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长!吾无忧矣。”乃缮城积粟,招纳梁旧兵,为战守之备。夏六月,帝苦溽暑,于禁中择高凉之所,皆不称旨。帝命允平营楼,日役万人,所费巨万。崇韬谏曰:“今两河水、旱,军食不充,愿且息役,以俟丰年。”帝不听。(《资治通鉴·后唐纪》,有删改)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晋王引兵A趣望都B契丹逆战C晋王D以亲军千骑E先进F遇奚酋G秃馁五千骑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谢”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谢”词义相同。B. “缓带”与《过秦论》中“赢粮而景从”中“景”字用法相同。C. “见”与《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中的“见”用法不同。D. “厌”与《六国论》中“暴秦之欲无厌”中的“厌”词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晋王李存勖平定魏州之乱时,能审时而为,宽严相济,斩杀了前来投降的张彦及其同伙,又收服了战斗力很强的银枪效节军。B. 晋王李存勖英勇善战又能身先士卒,在和契丹作战时,他奋力冲战,以少胜多,突破敌人包围,一直将契丹军追到易州。C. 高季兴在洛阳时对庄宗左右的伶宦贪婪索求财物的行为感到愤怒,他离开时对新朝的统治表示了担忧,并开始战守之备。D. 庄宗李存助苦于盛暑湿热下令让允平建宫殿,每天役使工匠上万人,花费巨大。祟韬劝谏庄宗等到丰年再建,但他没有听从。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比闻汴寇侵逼贵道,故亲董师徒,远来相救。(2)乃羁留不遣,弃信亏义,沮四海之心,非计也。14.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阐释后唐之亡,在于庄宗之“逸豫”,材料二揭示了其灭亡还有哪些原因?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游览①【宋】黄庭坚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白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⑤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注】①词人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④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⑤长啸:长叹。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瑶草一何碧,春人武陵溪”,以“瑶草”起笔,描绘出碧草如茵的美景,“春入武陵溪”顺势引出后文对景物的描绘,使得诗歌意脉流畅。B.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词人渴望穿越花丛,追寻理想境界,想象丰富,抒发了豪迈旷达、追求高远的情志。C.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词人酒醉后起舞下山,明月跟随人一同归去,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暗含词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眷恋。D. 全词多处化用典故,以“武陵溪”指代世外桃源,借“谪仙”指代李白,自然贴切,既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又含蓄地表达出词人的情感与志趣。16. “虽为贬谪之作,然奇幻处见旷达,孤高处藏悲愤”,很好地概括了黄庭坚词作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表明君子并非有何差异,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3)《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在舆论场上“贩卖焦虑”,似乎成了很多人尤其是自媒体人的套路,这样做不仅能引起外界关注,还能收获大量流量和广告收入。“贩卖焦虑”的一大秘诀就是“生造概念”,而且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与现实问题结合并制作大量噱头。“车厘子自由”就是一个硬造出来的概念,并不是非要吃车厘子才能证明自己的消费格调,一些人不吃车厘子仅仅是不喜欢吃罢了。这本来就是个体选择的问题,非要把它呐入一种消费观念的叙述中,显得十分荒堂。不过,多数网友并不会仔细推敲其中的逻辑,而会担心自己被帖上“不入流”或者“消费降级”的标签。贩卖焦虑者就利用这种信息受众的盲目性,编造各种( A )的话语,用各种新鲜概念刺激眼球,让受众产生“阶层焦虑感”。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众声喧哗,信息受众的盲从性,会让( B )的信息变得更加混乱。一些自媒体为了让某种观点流行开来,就不得不用一些“套路”,制造一些“爆款文”,①虽然每次表达方式和生造的概念不同,②但多数时候“换汤不换药”,③根本的手法还是制造焦虑、恐慌乃至挑起受众的情绪。④身处这种舆论氛围中,⑤虽然不赞同其观点的人,⑥也难免要参与一番讨论,⑦但不论何种态度,⑧哪怕是插科打诨式的调侃,⑨也会造成这些观念的实行。说到底,我们还是理应秉持一种客观的态度,跟风参与讨论倒无妨,但如果真以所谓的“车厘子自由”来判断自己的消费能力,未免太过幼稚。可以想象的是,“车厘子自由”不会是贩卖焦虑的最后一次“爆款概念”,也不会是舆论场上最热衷的“新鲜概念”,但这些渲染情绪的套路不会改变,制造噱头的手法依然存在。我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稍微分析一下,就能看出其中内藏的“玄机”。18.文中第二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19.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20.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21.文中画波浪线的“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中的“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是反义词,运用在这里却非常合适,请结合文本阐释理由。(4分)22.文中画横线的“玄机”指什么?为什么要加引号?(4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德国柏林市中心,一家新开不久的麻辣烫店中,本地食客占比超过一半。有些客人已经会说调节口味的中文词汇了。材料二:野马分鬃、白鹤亮翅……英国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上,总有一群身穿中式练功服的当地民众,伴着舒缓的音乐,动静之间,感悟东方韵味。“太极拳刚柔并济,通过学习太极拳,我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有了了解,也对自己有了新认知。”伦敦市民罗伯特说。材料三:源于中国经典名著《西游记》的首款中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持续“圈粉”海内外。不仅在被称为“游戏界奥斯卡”的全球年度游戏大奖TGA中获多项提名,并斩获年度“最佳动作游戏”奖项,还经由全球玩家票选,赢得了“玩家之声”奖项。读完以上材料,你对“中国文化应该如何走出去”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答案语文考试 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出卷人:董艳一、现代文阅读【答案】1. D 2. AB 4. ①合理继承前人理论。魏斯曼对达尔文进化论既有继承也有否定。②大胆预测。达尔文理论对尚未观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现象做出预测。③严谨求证。科学家们寻求证据证实达尔文的预测。④开放包容。达尔文对生物进化机制持开放态度,有待后人补充、发展。5. 示例:①材料一:“并对达尔文原来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一些”精准限定范围,明确表明修正仅针对达尔文观点的局部而非整体,体现学术客观性。②材料二:“自然选择理论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最”体现了自然选择理论的重要程度,鲜明有力地表达态度。③材料三:“生物体的适应行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新的自然选择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写出程度范围的限定,体现论证的准确性。(二)阅读Ⅱ【答案】6. C 7. A8. ①游戏中是对“日本”侵略的还击,为了对抗中占上风。②游戏结局,与小虎一起举手向对岸喊出,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恨。9. ①打破儿戏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②强烈控诉日本侵略者漠视人命、杀人如同“儿戏”的罪行。③引发读者对时局的思考,激发同仇敌忾的抗日热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答案】10. BCF11. B 12. B13. (1)近来听说汴梁强寇侵逼您的城内,所以亲自统率士卒(军队),远道来帮助你。(2)如果(译为“竟然”亦可)把扣留他不释放,背信弃义,让天下灰心失望,这不是长远之计。14. ①居功自傲;②伶宦乱政(朝局混乱);③不听劝谏;④不得民心(不顾民生疾苦)。参考译文:材料一:晋王率领军队向前推进,驻扎在永济。张彦挑选银枪效节五百人,都全副武装,加强自卫,到永济拜见晋王,晋王登上驿站的城楼对他说:“你欺凌逼迫主帅,残害百姓,连日来迎马诉冤的就有百余批。我今天率兵而来,目的是安定百姓,并非来贪图别人的土地。你虽然对我有功,但为了向魏州人民谢罪,不得不将你杀掉。”于是晋王斩了张彦及其同伙共七人,其余的乱兵吓得腿都发抖,十分恐惧。晋王把其余乱兵召集来对他们说:“有罪的只有八人,其余的一概不追究。从今以后你们应当竭力成为我的亲信。”大家听后都跪伏在地感谢。第二天,晋王系着宽带穿着轻衣继续前进,命令张彦的士卒披甲执枪,全副武装,跟随在晋王的两侧,把他们仍然作为帐前银枪都。贺德伦率领将吏请求晋王入府慰劳士卒。晋王入府以后,贺德伦送上天雄军府印和天雄旌节,请求晋王兼菅天雄军,晋王一再辞让说:“近来听说汴梁强寇侵逼您的军镇,所以亲自统率士卒,远道来相救;又听说城中百姓最近遭到严重残害和灾难,所以亲自暂时进城安抚一下。您却不能理解、信任,竟把印节推让给我,这不合我的心愿。”贺德伦拜了两拜说:“现在寇敌逼近,军营中最近又有大的变化,人心未安,我的亲信臣仆都被张彦杀死,形势十分孤弱,怎么能统率大家呢?一旦发生事情,唯恐辜负晋王的大恩。”晋王于是接受了他的印节。戊戌(十七日),晋王率兵直捣望都,契丹兵迎战,晋王率亲军一千多骑兵率先前进,正好遇上奚族首领秃馁五千多骑兵,被秃馁所包围。晋王奋力冲战。出入敌阵好几次,从午时起一直战到申时都没有冲开包围。李嗣昭听说以后,率领三百骑兵从侧面攻打秃馁部队,秃馁的部队退走,晋王才从包围中解救出来。于是放手让士卒奋力追击,契丹大败,一直向北追到易州。材料二:高季兴在洛阳时,后唐帝的左右伶人宦官们贪得无厌地向他索取财物,高季兴十分憎恨。后唐帝打算留下高季兴,郭崇韬劝后唐帝说:“陛下刚刚取得天下,诸侯们都不过是派子弟或将佐们来朝入贡,只有高季兴亲自来朝,应当表扬奖励他来劝那些不亲自来的诸侯。如把他扣留下来不让他回去,这样背信弃义,让天下灰心失望,这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后唐帝派高季兴回去。高季兴出来后日夜兼程,到了许州以后,对跟随他的人们说:“这次行动有两个失误:我入朝是一个失误,朝廷把我放了又是一个失误。”又对将佐们说:“新朝皇上经过百战刚得到黄河以南地区,他举起手来对有功之臣们说:‘我靠我十个指头夺得了天下。’如此居功自夸,别人都没有一点功劳,这样谁不灰心。而且皇上还迷恋于捕猎和女色,怎么能够长久统治天下呢?我没有什么担忧的。”于是他修缮城池,积蓄粮食,招纳原来后梁国的旧兵,做战斗的准备。夏季六月,庄宗李存勖苦于盛暑湿热,在宫中寻找地势高且凉爽的处所,没有找到符合心意的。庄宗下令让允平建楼,每天役使工匠上万人,花费巨大。郭崇韬劝谏说:“现在黄河南北遭受水旱灾害,军粮不足,希望您暂时停止营建,等到丰收之年再动工。”庄宗李存勖没有听取。【答案】15. C16. ①“奇幻处见旷达”:上阕描绘“瑶草”“武陵溪”“桃花”“黄鹂”等意象,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为背景,借“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的想象,展现奇幻之景,体现词人超脱现实、追求理想境界的旷达胸襟。②“孤高处藏悲愤”:下阕“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借希望有李白为伴,感叹知音难觅;“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用“灵芝仙草”象征高洁志趣,以“朱唇丹脸”隐喻世俗,表明不与流俗同伍的孤高。结合词人被贬经历,这种孤高背后实则暗藏仕途失意、理想难伸的悲愤之情。③全词将奇幻想象与孤高自许交织,表面旷达洒脱,实则借仙境之美反衬现实之悲,以遗世独立的姿态抒发内心的愤懑与无奈。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答案】18.(1)“呐”改为“纳”;(2)“堂”改为“唐”;(3)“帖”改为“贴” 19.A:稀奇古怪B:鱼龙混杂 20.③修改为“挑起受众的情绪、制造焦虑乃至恐慌”⑤修改为“即使不赞同其观点的人”⑨修改为“也会造成这些观念的流行” 21.①“一本正经”和“胡说八道”组合在一起既形象贴切又形成鲜明对比,能让读者深刻认识到贩卖焦虑的荒谬和危害;②两个词语义相反,组合在一起能有效传达了作者对贩卖焦虑者的批判和讽刺。 22.第一问:“玄机”指贩卖焦虑者渲染情绪的套路,制造噱头的手法。第二问:加引号是为了表明此处“玄机”不同于日常所说的深奥玄妙的道理或神妙的计策。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德国柏林市中心,一家新开不久的麻辣烫店中,本地食客占比超过一半。有些客人已经会说调节口味的中文词汇了。材料二:野马分鬃、白鹤亮翅……英国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上,总有一群身穿中式练功服的当地民众,伴着舒缓的音乐,动静之间,感悟东方韵味。“太极拳刚柔并济,通过学习太极拳,我对中国古老的文化有了了解,也对自己有了新认知。”伦敦市民罗伯特说。材料三:源于中国经典名著《西游记》的首款中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持续“圈粉”海内外。不仅在被称为“游戏界奥斯卡”的全球年度游戏大奖TGA中获多项提名,并斩获年度“最佳动作游戏”奖项,还经由全球玩家票选,赢得了“玩家之声”奖项。读完以上材料,你对“中国文化应该如何走出去”这一问题有怎样的理解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