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八年级科学第1章第5节 透镜和视觉(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八年级科学第1章第5节 透镜和视觉(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浙教版(2024)八年级科学第1章
第5节 透镜和视觉(课堂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已能“照冰取火”,它们用冰磨成一种冰镜,使太阳光透过它能点燃柴草取火,这种冰镜应为(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2.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离地球表面约的“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如图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
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 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3.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 B.会聚 C.发散 D.无法确定
4.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哪幅图是正确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
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6.如图所示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B.图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是由像发出的
C.图丙中,人们看到的“鱼”是实像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如图所示,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乙( )
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是近视眼, 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8.如图所示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先成放大的虚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B.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C.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D.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9.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做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10.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B.把一眼镜放在台灯下,看到眼镜镜片后面的区域比眼镜周围暗,则这个眼镜是近视镜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照相机远离被拍摄物体时,胶片上清晰的像变大
D.用放大镜观赏邮票时,如果想让像变得更大一些,应适当减小放大镜和邮票间的距离
11.2023年中国智能汽车出口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智造”汽车加速驶向全球。智能汽车可以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关于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相同
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
12.小东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它主要由手电筒、内筒(一端开口,另一端可以放置胶片)、外筒(一端开口,另一端固定凸透镜)组成,内筒可嵌于外筒且能左右推动。将印有“冰墩墩”的透明胶片贴于内筒一端,打开手电筒,调整胶片、凸透镜到白墙的位置,在墙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B.自制投影仪能成放大的像,是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白墙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0cm
D.若要白墙上清晰的像变得更大一些,只将胶片远离凸透镜即可
13.青少年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不科学用眼均容易引起视力下降,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种情况的成因及矫正原理图是(  )
A.②① B.②④ C.③① D.③④
1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当凸透镜、蜡烛和光屏处在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C.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D.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15.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E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B.当蜡烛放在图中B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C.当蜡烛放在图中C区域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呈现清晰正立放大的像
D.当蜡烛放在图中E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A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是透镜的截面图,其中    是凸透镜,    是凹透镜(填序号)
17.哈尔滨文旅火爆全网,南方的游客亲身体验了什么是泼水成冰.打磨冰块,使其中间厚边缘薄,就可以制造出冰质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这种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装上镜架,你就打造了一副可以矫正   (选填“近”或“远”)视眼的眼镜.
18.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可能会把叶子烧焦,因为落在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它对光线起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显微镜物镜作用相当于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某眼睛成像示意图,由图可知,该眼睛需要配戴   (选填“凹”或“凸”)透镜制成的眼镜来矫正。
19.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甲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   (填字母),因为它们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乙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轴上的A点,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是   透镜。
20.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示意图,它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   的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之一是   (选填“适当降低”或“适当升高”)凸透镜;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投影仪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屏幕表面发生   反射。
21.如图所示,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厘米(选填“5”、“10”、“15”).若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物体和光屏互换位置,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   的实像;若只把凸透镜向左移动   厘米,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实像.
22.星期天,小丽为妈妈购买了手机防窥膜。
(1)用手机扫描收付款二维码时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此时手机应摆放在距离二维码   处。扫描时,当手机屏上出现的二维码超出设定的方框时,应将手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
(2)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贴在手机屏幕上的效果如图乙所示,其原理类似百叶窗,只能通过一定角度的光线,结构简图如图丙,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   (填写光现象);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   (选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三、作图题
23.根据透镜的性质,在图中完成光路图:画出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24.小昕在观看“天宫课堂”王亚平老师展示的水球实验时, 看到如图 1 现象,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水球,王亚平老师所成的像是    (选填“虚”或“实”)像;
(2)她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对形成以上现象的原理进行了作图分析, 如图 2(其中刻 度尺的一边刚好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对齐, a 平行于主光轴),a、b 的折射光线已在图 2 中标出。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画出光线 c 的折射光线   ;
③画出物体 AB 的像 A'B',这时像 A'B'是    。
A、放大实像 B、等大实像 C、缩小实像 D、放大虚像 E、等大虚像 F、缩小虚像
25.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通过图1的实验操作,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2)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2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性质相同。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   (选填“左”或“右”)移。
26.在以《眼睛和眼镜》为主题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
(1)学习小组对于眼睛视物原理进行了探究实践.请你观察如图1所示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把照相机与眼睛功能类似的部分填入表中。
照相机     胶卷 光圈
眼睛 晶状体和角膜        
(2)在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与矫正的主题实践中,该小组利用橡皮膜和注射器制作了水透镜来模拟眼睛的晶状体,打开夹子,通过注射器向橡皮膜中注水或抽水,来改变橡皮膜凸起的程度,如图2甲所示.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蜡烛、水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水平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②将蜡烛放在离水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2乙所示,记下此时光屏所在的位置;
③用注射器向水透镜里加适量的水,水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此时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是模拟近视眼看远处物体的情况.将光屏慢慢靠近水透镜,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   ;
④将光屏移回原来标记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眼镜在烛焰和水透镜之间前后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如图2丙所示,这说明矫正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
⑤从水透镜里向外抽取适量的水,再次实验,探究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增强保护视力的意识,做到科学用眼,积极防控近视.请写出一条预防近视的措施   。
27.小明从实验室找到几只透镜准备自制一只望远镜。
(1)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某透镜放在点光源与光屏中间,此时屏上呈现一个比透镜尺寸大的圆形光斑,将光源向   (左/右)移动,若观察到   现象,则该透镜为凸透镜;
(2)小明选出一对焦距合适的凸透镜作为物镜和目镜,按照如图乙所示方法组装成一只望远镜。小明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星星时发现镜中视野范围较小,很难找到目标,为此,他用两块相同的带开口的挡板制作了一个“寻星装置”,安装在望远镜套筒上后,借助挡板能快捷寻找目标(图丙所示),并将目标锁定在望远镜视野中,这“寻星装置”是利用了光   原理;
(3)小明用该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时,发现像与物相比较上下、左右都颠倒了,为使看到的像与物相比不失真,于是他将望远镜设计成物镜与目镜不共轴、中部为空腔的形状(图丁所示),再利用几片小平面镜,安装到中部空腔内以改变光路,可以满足要求。你认为小明的改进   (选填:“能”或“不能”)达到要求;
(4)小明用制作好的望远镜观察远方物体时,物镜会使远处的物体在   附近成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   镜作用,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5)小明通过望远镜观察远方物体时,最终看到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五、综合能力题
28.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眼睛
人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若沉溺于上网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看电视,容易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到前方,形成近视。
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它的焦度就φ=,而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m-1,它的焦距是0.25m。通常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而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在弱光条件下开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以便视物清楚。在强光条件下缩小,防止强光损伤视网膜,起到保护视网膜作用。
(1)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    ,视网膜相当于    。
(2)与照相机不同的是人眼是一个真正的变焦系统,当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焦距较    (大/小)。
(3)图2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小明的眼睛需要佩戴图3中的    (填字母)透镜。
(4)刚走进电影院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人,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中的瞳孔    (变大/不变/变小)。
29.项目化学习小组从实验室找到几只凸透镜准备自制一个望远镜。
(1)他们要先学习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如图甲所示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后,成一个   、   的实像,该“实像”经过目镜折射后,又成一个正立、   的虚像;
(2)他们选择了焦距为50cm、直径约12cm的凸透镜作物镜,选择了焦距为30cm、直径约8cm的凸透镜作目镜。然后他们根据所选凸透镜的直径数据和   数据,制作合适的镜筒;
(3)他们把图乙的瓦楞纸用剪刀剪成长度差不多的长方形,并卷成内径分别为12cm和8cm、长约20cm的镜筒(如图丙),同时把两个凸透镜与镜筒间用胶水粘好(如图丙),最后把它们套在一起(如图丁);
①他们用自制的望远镜看远处的科技楼,发现无论怎样改变目镜与物镜的距离,都看不到科技楼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   ;
②问题解决后,他们看到了远处科技楼清晰的像。接下来他们观察近处树木时,如果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则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1)(2)(3);(4)(5)(6)
17.【答案】凸透镜;会聚;远
18.【答案】会聚;放大镜;凹
19.【答案】ac;会聚;凹
20.【答案】放大;适当降低;漫
21.【答案】10;放大;15
22.【答案】大于两倍焦距;远离;直线传播;不能;减小
23.【答案】
24.【答案】(1)实
(2)10.0;;C
25.【答案】(1)10.0;同一高度
(2)缩小;照相机
(3)远离;变大
(4)左
26.【答案】(1)镜头;视网膜;瞳孔
(2)同一高度;强;前面;凹
(3)三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读书写字时眼与书的距离保持在33cm左右;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
27.【答案】(1)左;圆形光斑变小
(2)沿直线传播
(3)能
(4)焦点;放大
(5)虚
28.【答案】(1)凸透镜;光屏
(2)小
(3)A
(4)变大
29.【答案】(1)倒立;缩小;放大
(2)焦距
(3)镜筒的长度太短;增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