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B A D B A A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D B C D A D B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D D C B B D C B B31、【示例一】所选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个五年计划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论述: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作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抗美援朝战争锻炼了中国军队,大幅提升了人民军队的实力,我国的国防力量也得到大幅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国家综合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结论: 综上所述,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示例二】所选事件:抗美援朝战争大跃进运动观点: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论述:1949年开国大典的举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但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 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凋敝,困难重重。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状况,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但由于违背客观规律,超越历史发展的实际,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一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施改革开放,中国迎来了伟大的历史转折。结论: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难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示例三】所选事件:土地改革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全国3亿少地无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保障了人民的利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结论:综上所述,土地改革和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人民至上。【示例四】观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论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结论: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三件大事,从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或者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32、建立经济特区(1分);深圳、珠海、汕头等;(2分)(2)南方谈话(1分)影响: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1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分);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6)世界贸易组织;影响: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2分)原因:西藏的和平解放;进行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2分)(2)制度:"一国两制"(2分)。作用: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分)(3)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2分)“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2分(4)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言之有理即可)(2分)(5)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国家统一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等。(2分)★★★考试前绝密 ▇ ▇ 考试前绝密★★★本卷由【在线组卷网www.zujuan.com】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东陆高中初中部2025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卷初二 历史(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注意事项: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某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它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此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某一活动现场直播道:“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尖顶,开始在人民首都的万里晴空迎风招展。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共和国的大地上。”这一现场直播见证了(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的召开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且开辟了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道路。”材料评述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香港澳门回归4.方寸间铭记历史。邮票《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所展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6.照片可以记录当时的社会发展情况,反映社会变迁。如图这些场景反映了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C.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7.2023年3月4日,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哪一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李老伯生活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平时喜欢听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1954年,他不可能从新闻联播里听到的是( )A.我国完成三大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C.我国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9.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D.七千人大会10.1960年1月1日、2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号召1960年“自始至终要跃进、各行各业要跃进”,产量、品种、成本和安全要“样样红、满堂红、红到底,实现全面跃进。”材料表明当时( )A.经济发展迅猛 B.存在冒进思想 C.产业比例协调 D.强调安全生产11.下图中C点到D点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中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建设事业 B.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中共八大决定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12.在“文化大革命”中,党的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A.彭德怀 B.邓小平 C.刘少奇 D.陈毅13.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1974—1976年间,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以上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14.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共同体现出的时代精神主要是( )A.团结合作 B.艰苦奋斗 C.实事求是 D.助人为乐1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邓小平在深圳等南方地区视察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这两篇文章都( )A.主张要贯彻科学发展观 B.体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6.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7.观察如图,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改革的成功 B.对外城市的开放C.城市改革的实施 D.经济特区的建立1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扩大企业自主权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增强企业活力19.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高频词 人民 工作 和平 人民 生产 社会主义 人民 发展 改革 人民 市场 经济A.遵循规律B.以民为本C.改革开放 D.思想解放20.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变革的重要阵地。某同学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下图中的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上海浦东B.海南C.深圳 D.杭州21.时间和空间是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绘制时间轴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图时间轴上①、②处对应史实正确的是( )A.兴办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B.建立海南经济特区、中共十三大召开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D.兴办厦门经济特区、提出新发展理念22.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史是一部从“小兔到大象”的历史。如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A.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 B.中共十四大的成功召开C.经济特区的建立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3.到2020年,中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该成就取得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C.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时期24.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A.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B.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C.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5.今年是澳门回归25周年,如图是“澳门回归后经济和民生变化”。如图所示变化说明( )A.澳门与内地加强了经济政治联系 B.“一国两制”促进澳门繁荣稳定C.内地人民喜欢到澳门旅游消费 D.澳门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26.为建立滇池保护治理长效机制,新修订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推动滇池保护走向“全域联治”“生态之治”。这一做法主要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A.创新 B.绿色 C.协调 D.共享27.中共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这些数据主要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28.我国经济特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主权归属不同 B.外交政策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经济政策不同29.“就在 21 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最后一块残痕是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海南30.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标志是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B.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C.“汪辜会谈”的举行 D.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的提出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中国现代史大事记(部分)时间 事件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1952年 土地改革1950—1953年 抗美援朝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6年 三大改造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 掀起“大跃进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请选择表中的两个时间,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32、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春天的故事》请回答:材料一中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1分)"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是哪些城市吗?(不少于2个) (2分)(2)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什么诗篇?(1分)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有什么影响?(2分)(3)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位老人(1分)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40多年来我国改革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稳步推进,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分)(5)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2分)(6)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了一个经济组织,请写出其名称。(1分)加入这个经济组织有什么影响?(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对西藏给予了大力的支援。西藏解放50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经过西藏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15年底,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材料三: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说: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也是世人共知的。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在这个政治基础上,我们愿同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2分)(2)材料二中的"最佳制度"指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香港、澳门回归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有何作用?(2分)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主要原因。(2分)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概括一个主题。(2分)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2分-=)会泽县东陆高级中学 第-1-页 ★初二历史★ 第-2-页 会泽县东陆高级中学答案第6页,总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下期中考试答案.docx 2025春季学期八年级下期中考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