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拓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模拟测试(拓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
1.请你将阅读宣传标语工整地抄写在格子里。
书香润童年,妙笔展风采。
2.看拼音,写词语。
là zhú qì dí shuāng bì gǎn shòu
   
   
   
   
nǎo dai jī liè qiáng bì lè qù
   
   
   
   
3.形近字,组个词语来区分。
臂     登     咬    
壁     橙     郊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风吹过,好像在呢   (ní ne)喃细语。
(2)小毛驴在拉着石磨   (mò mó)磨   (mò mó)面。
(3)小狗一看有肉骨   (gū gǔ)头吃,一骨   (gū gǔ)碌爬了起来。
(4)外面太冷了,我真舍   (shè shě)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
5.选择下面括号中合适的选项,画“〇”表示。
早(沉 晨 )    ,同学们( 带 戴 )    着红领巾,背( bēi bèi )    着书包,高高兴兴(xīng xìng )    地去上学。王刚第一个到教室,他照(例 列)    大声地背(bēi bèi)    起了古诗。不一会儿,同学们(陆续 继续)    地来了,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6.先补充下列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写句子。
①   战    胜 ②    高     淡 ③摇     晃    
④    嘴     舌 ⑤一叶     ⑥    忙    乱
我选择第    个词语:   
7.三(1)班只花了短短两天的时间就排练出了精彩的节目,这真是(  )
A.人心齐,泰山移
B.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D.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了,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
B.老师还没把话说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C.秋天的香山层林尽染,一派火红的景象,十分迷人。
D.春天到了,果园里的梨花开了,五光十色的,非常好看。
9.“鲲”字不认识,但根据偏旁猜测,它的意思可能是(  )
A.一种植物 B.一种昆虫 C.一种鸟 D.一种鱼
10.下列和“口”有关的生字中,与“叫、吼”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喊 唤 B.咬 啃 C.哗 嗡
11.李明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还常把怒气撒在同学身上。你可以这样劝说他(  )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不迁怒,不贰过。
C.人心齐,泰山移
12.下列停顿正确的句子是(  )
A.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上学要迟到了,王军还慢腾腾的,妈妈急得直跺脚。
   得    
(2)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3)秋天的果园真美啊!   (围绕开头写两三句话)
(4)昨天晚上刮了一天的大风和大雨。(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4.积累填空。
(1)读诗悟诗情。花开四季,岁月流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四季景色的诗。比如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苏轼的《赠刘景文》“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些都是描写    天的诗句。比如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    ,芙蓉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写    天的诗句。
(2)群儿    ,一儿登瓮,   没水中。——《司马光》
(3)“一个篱笆三个桩,   。”正如唐僧取经成功是因为有悟空、八戒、沙僧辅助一样,我们要想取得成功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15.快乐读书吧。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奇妙的童话王国,阅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认识了童话人物,接下来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下列故事选自《安徒生童话》的有    。(填序号,多选)
①《灰姑娘》
②《拇指姑娘》
③《坚定的锡兵》
④《丑小鸭》
⑤《白雪公主》
⑥《皇帝的新装》
(2)读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我最喜欢书中的    (人物),因为    。
16.语言实践。
(1)在符合图意的四字词语后面画“√”,有几处画几处。
天高云淡     春意盎然     鲜花盛开    
大雁南飞     稻谷金黄     一叶知秋    
(2)根据图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写一写图画的内容。
秋天到了,   
17.课文回顾。
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②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选自《海滨小城》)
(1)段①段②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段①中共有    句话。围绕着第一句话,作者分别从    、桉树的香味浓、   三个方面来描写庭院的树。
(3)读段②画“ ”的句子,下面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棵棵”“一顶顶”写出了榕树的数量很多。
B.“树叶密不透风”写出了榕树叶子又大又绿的特点。
C.将榕树比作“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颜色绿、树冠大、形状像伞的特点。
(4)用“ ”画出你认为最有新鲜感的语句。(只画一处就可)
18.阅读。
可爱的大熊猫
①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②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几千克的箭竹呢。
③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寻找食物去了……
④大熊猫以它那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曾经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1)“罢休”的“罢”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停,歇;②免去(官职);③完了,毕。在“罢休”中应选第    种解释。
(2)文章中的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句话的意思,用波浪线画出第②③自然段的关键句。
(3)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熊猫,因为它形象    、动作    、性情    ,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   ”。
(4)读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5)我也能用上一连串的动词写一写我喜欢的小动物。
期末模拟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请你将阅读宣传标语工整地抄写在格子里。
书香润童年,妙笔展风采。
【考点】汉字书写.
【答案】
书香润童年,妙笔展风采。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书写能力。认真抄写题目中句子,将字写工整、正确、舒展、美观。
【解答】故答案为:
书香润童年,妙笔展风采。
【点评】写好汉字是终生学习与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小学生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以及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看拼音,写词语。
là zhú qì dí shuāng bì gǎn shòu
 蜡烛 
 启迪 
 双臂 
 感受 
nǎo dai jī liè qiáng bì lè qù
 脑袋 
 激烈 
 墙壁 
 乐趣 
【考点】看拼音写汉字.
【答案】蜡烛 启迪 双臂 感受
脑袋 激烈 墙壁 乐趣
【分析】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解答】故答案为:
蜡烛 启迪 双臂 感受
脑袋 激烈 墙壁 乐趣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
3.形近字,组个词语来区分。
臂  手臂  登  登山  咬  咬住 
壁  墙壁  橙  橙色  郊  郊外 
【考点】形近字;组词.
【答案】手臂 登山 咬住
墙壁 橙色 郊外
【分析】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形近字顾名思义就是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平时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有些词语是约定成俗的。
【解答】如:“臂”和“壁”字不同,形相近。分别可组词为:手臂、墙壁。
故答案为:
手臂 登山 咬住
墙壁 橙色 郊外
【点评】辨析形近字要注意它们的形旁的细微差别,组词时可以根据它们形旁的不同加以辨别组词。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风吹过,好像在呢 ní (ní ne)喃细语。
(2)小毛驴在拉着石磨 mò (mò mó)磨 mò (mò mó)面。
(3)小狗一看有肉骨 gǔ (gū gǔ)头吃,一骨 gū (gū gǔ)碌爬了起来。
(4)外面太冷了,我真舍 shě (shè shě)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
【考点】多音字.
【答案】(1)ní;
(2)mò mò;
(3)gǔ gū;
(4)shě。
【分析】考查了多音字。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解答】(1)呢:读“ne”时,指语气助词。用于疑问句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用于陈述句的末尾,表示确定的语气;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用于祈使句的末尾,加强恳求语气。读“ní”时,指一种厚密的纺织品;[呢喃]悄声细语。故“呢喃”的“呢”读“ní”。
(2)磨:读“mó”时,用磨具加工玉石等坚硬材料;摩擦物体间紧密接触并来回移动;使物体与磨具反复摩擦,以达到光滑、锋利等目的。读“mò”时,意思把粮食碾碎的工具;用磨碾碎;掉转方向;拉下脸面。故“石磨、磨面”的“磨”都读“mò”。
(3)骨:读“gǔ”时,指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比喻物体内部的支架;品质;气概。读“gū”时,指没有开放的花朵;[骨碌(lu)]滚动。故“骨头、一骨碌”的“骨”应依次读“gǔ、gū”。
(4)舍:读“shě”时,意思是放下;放弃;除开;停止;施舍。读“shè”时,意思是房屋;住所;旅馆;谦称自己的亲属(一般用于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人);谦称自己的家;饲养家畜的窝、棚、圈;量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故“舍不得”的“舍”读“shě”。
故答案为:
(1)ní;
(2)mò mò;
(3)gǔ gū;
(4)shě。
【点评】多音字的数量虽大,但由于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只要认真加以比较,它不同的读音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5.选择下面括号中合适的选项,画“〇”表示。
早(沉 晨 )  晨 ,同学们( 带 戴 )  戴 着红领巾,背( bēi bèi )  bēi 着书包,高高兴兴(xīng xìng )  xìng 地去上学。王刚第一个到教室,他照(例 列)  例 大声地背(bēi bèi)  bèi 起了古诗。不一会儿,同学们(陆续 继续)  陆续 地来了,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考点】选字词填空;多音字.
【答案】晨 戴 bēi xìng 例 bèi 陆续
【分析】本题考查选字词填空、多音字。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填空。
【解答】早晨:指每日天明之际,即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之间的一段时间。戴着:指将物品放置在头、面、颈、胸、臂等部位。照例:按照惯例或常理。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继续:连续、不中断。 结合词义和语境应分别填:晨、戴、例、陆续。
背:读“bèi”时意思有脊背,躯干上跟胸和腹相对的部位;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以背对着(跟“向”相对)。读“bēi”时意思有用肩背把东西驮着;承受;负担。兴:读“xīng”时意思有流行;盛行;使盛行;发动;创办;起;起来;昌盛;旺盛;使昌盛。读“xìng”时意思为对事物喜爱的情绪。结合字义和语境应分别读:bēi、xìng、bèi。
故答案为:
晨 戴 bēi xìng 例 bèi 陆续
【点评】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6.先补充下列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写句子。
① 百 战  百 胜 ② 天  高  云  淡 ③摇  头  晃  脑 
④ 七  嘴  八  舌 ⑤一叶  知秋  ⑥ 手  忙  脚 乱
我选择第  ② 个词语: 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 
【考点】补全词语;造句.
【答案】①百 百 ②天 云 ③头 脑
④七 八 ⑤知秋 ⑥手 脚
②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
【分析】考查了补全词语、造句。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解答】①百战百胜 ②天高云淡 ③摇头晃脑
④七嘴八舌 ⑤一叶知秋 ⑥手忙脚乱
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故答案为:
①百 百 ②天 云 ③头 脑
④七 八 ⑤知秋 ⑥手 脚
②重阳节之时,北京正值秋风送爽天高云淡的季节。
【点评】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多积累的好习惯,多读多背多写。
7.三(1)班只花了短短两天的时间就排练出了精彩的节目,这真是(  )
A.人心齐,泰山移
B.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D.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考点】谚语、俗语及惯用语.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谚语、俗语及惯用语,有名言警句。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A.“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是只要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就算是像泰山那样沉重的东西也能挪动。
B.“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指的是两个人只要心意相通、团结一致,那他们所形成的力量就如同锋利的刀剑一样,可以斩断金属。
D.“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汉语谚语,它的基本意思是强调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与团队工作的重要性。
结合语境应选“人心齐,泰山移”。
故选:A。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8.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了,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功课。
B.老师还没把话说完,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C.秋天的香山层林尽染,一派火红的景象,十分迷人。
D.春天到了,果园里的梨花开了,五光十色的,非常好看。
【考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阅读与积累完成,不会的可查阅相关的资料。
【解答】A.“争分夺秒”一词使用恰当。这个词形容抓紧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放过,符合句子中同学们临近考试时紧张复习的情景。
B.“七嘴八舌”一词使用恰当。这个词形容很多人同时说话,意见不一,符合句子中老师还没说完话,大家就开始议论的情景。
C.“层林尽染”一词使用恰当。这个词形容秋天树林层层叠叠,色彩斑斓,符合句子中描述秋天香山的景象。
D.“五光十色”一词使用不恰当。这个词形容颜色繁多,光彩夺目,但梨花通常是白色的,用“五光十色”来形容梨花显得不准确。
故选:D。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9.“鲲”字不认识,但根据偏旁猜测,它的意思可能是(  )
A.一种植物 B.一种昆虫 C.一种鸟 D.一种鱼
【考点】偏旁部首.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汉字的偏旁部首及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思的掌握情况,根据课内所学完成。
【解答】鲲:部首是“鱼”,与“鱼”有关。
故选:D。
【点评】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平时在阅读时多多积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10.下列和“口”有关的生字中,与“叫、吼”属于同一类的是(  )
A.喊 唤 B.咬 啃 C.哗 嗡
【考点】偏旁部首.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偏旁部首和组词。偏旁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之一,是指一个汉字中位于左侧、右侧或上方、下方的单一构件。偏旁部首的出现,不仅有利于理解汉字,更有助于记忆和学习。
【解答】“吼、叫”与声音有关。
A.“喊、唤”与声音有关。
B.“咬、啃”与吃的动作有关。
C.“哗、嗡”与声音有关。
故选:A。
【点评】偏旁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主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类,平时在阅读时多多积累,就能做到举一反三。
11.李明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还常把怒气撒在同学身上。你可以这样劝说他(  )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不迁怒,不贰过。
C.人心齐,泰山移
【考点】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
【答案】B
【分析】本道题考查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流传。
【解答】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意思是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B.“不迁怒,不贰过”的意思是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C.“人心齐,泰山移”的意思是形容只要人们的心往一处,共同努力,就能移动泰山。比喻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李明经常犯同样的错误,还常把怒气撒在同学身上。我可以这样劝说他:不迁怒,不贰过。
故选:B。
【点评】平时应注意谚语、俗语的积累,理解谚语、俗语的意思,很容易找到答案。
12.下列停顿正确的句子是(  )
A.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考点】文言断句.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解答】句意为: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故可断句为: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故选:A。
【点评】文言断句虽然不常考到,但学习掌握此项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有帮助的,便于学习古文,读懂文章内容。
13.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读一读,想象句子描写的情形,然后照样子写句子。
上学要迟到了,王军还慢腾腾的,妈妈急得直跺脚。
 妹妹疼 得  直哭。 
(2)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3)秋天的果园真美啊! 苹果红彤彤的,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柿子黄澄澄的,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采摘。紫红色的葡萄一串串的垂下来,犹如紫色的玛瑙。 (围绕开头写两三句话)
(4)昨天晚上刮了一天的大风和大雨。(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考点】句子仿写;修改病句;扩展写话;改写句子.
【答案】(1)妹妹疼 直哭;
(2)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3)苹果红彤彤的,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柿子黄澄澄的,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采摘。紫红色的葡萄一串串的垂下来,犹如紫色的玛瑙。
(4)昨天晚上刮了一夜的大风,下了一夜的大雨。
【分析】考查句子仿写、改写句子、修改病句、扩展写话。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解答】(1)“得”前面跟的多数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状态事物的词,如“疼得”和“直哭”搭配。考查句子仿写,要写一个自问自自答的句子。
(2)反问句改陈述,要去掉疑问词和问号,改为句号。
(3)考查扩展写话。根据题意,围绕秋天的果园,表现“真美”即可。
(4)考查修改病句。病句原因为“搭配不当”,修改为:昨天晚上刮了一夜的大风,下了一夜的大雨。
故答案为:
(1)妹妹疼 直哭;
(2)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3)苹果红彤彤的,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柿子黄澄澄的,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采摘。紫红色的葡萄一串串的垂下来,犹如紫色的玛瑙。
(4)昨天晚上刮了一夜的大风,下了一夜的大雨。
【点评】扩展写话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的学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材料、动手、动脑、语言表达等能力。
14.积累填空。
(1)读诗悟诗情。花开四季,岁月流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四季景色的诗。比如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苏轼的《赠刘景文》“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些都是描写  秋 天的诗句。比如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  一色裁 ,芙蓉  向脸两边开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欲  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都是写  夏 天的诗句。
(2)群儿  戏于庭 ,一儿登瓮, 足跌 没水中。——《司马光》
(3)“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正如唐僧取经成功是因为有悟空、八戒、沙僧辅助一样,我们要想取得成功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考点】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
【答案】(1)江上秋风动客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 秋 一色裁 向脸两边开 把西湖比西子 夏;
(2)戏于庭 足跌;
(3)一个好汉三个帮。
【分析】本题考查了古诗文默写、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解答】(1)考查了古诗文默写。叶绍翁的“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用梧桐叶的飒飒声和秋风,塑造了一个深秋的画面,传达出一种萧索之感。
苏轼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通过荷叶枯萎和橙黄橘绿之景来展现深秋景象,表现出对丰收季节的赞美和欣喜。两句诗的主题都是秋天。
王昌龄的《采莲曲》描写了夏日里女子采莲的情景,荷叶与芙蓉花并列,展现出盛夏水乡的风情。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描绘了西湖在多变的夏日天气中展现出不同凡响的美丽,这些诗句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夏季的特征,因此是描写夏天的诗句。
(2)考查了古诗文默写。“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一群小孩在庭院里玩耍,其中一个小孩登上了瓮,一不小心掉入了装满水的瓮里。这句话出自宋代司马光的《司马光砸缸》。
(3)考查了谚语、俗语及惯用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是一句中国民间俗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强调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
故答案为:
(1)江上秋风动客情 一年好景君须记 秋 一色裁 向脸两边开 把西湖比西子 夏;
(2)戏于庭 足跌;
(3)一个好汉三个帮。
【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
15.快乐读书吧。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奇妙的童话王国,阅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认识了童话人物,接下来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下列故事选自《安徒生童话》的有  ②③④⑥ 。(填序号,多选)
①《灰姑娘》
②《拇指姑娘》
③《坚定的锡兵》
④《丑小鸭》
⑤《白雪公主》
⑥《皇帝的新装》
(2)读了《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我最喜欢书中的  锡兵 (人物),因为  锡兵有坚定的信心,遇到困难不退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考点】经典名著;推荐介绍.
【答案】(1)②③④⑥;
(2)锡兵 锡兵有坚定的信心,遇到困难不退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本题考查经典名著、推荐介绍。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能给人们以警世和深远影响的著作,以及对世人生存环境的感悟。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的识记。①《灰姑娘》出自《格林童话》,讲述了灰姑娘辛德瑞拉在经历家庭变故和继母及其女儿的欺凌后,通过不懈努力和善良品质,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②《拇指姑娘》选自《安徒生童话》,讲述了一个只有大拇指大小的姑娘的历险故事。
③《坚定的锡兵》选自《安徒生童话》,描述了一个内心坚定的单腿小锡兵在生活中发生的故事。
④《丑小鸭》选自《安徒生童话》,写了一只天鹅蛋在鸭群中破壳后,因相貌怪异,被鸭群鄙弃,历经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之后长成了白天鹅的故事。
⑤《白雪公主》选自《格林童话》,讲述了纯洁、善良的白雪公主在后母的嫉妒和迫害下,历经磨难,最终得到真爱和幸福的故事。
⑥《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讲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的故事。
故选②③④⑥。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安徒生童话》的阅读体验,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并说明理由即可。示例:我最喜欢书中的丑小鸭,因为它尽管遭受了许多嘲笑和排斥,但它从未放弃自我,最终蜕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故答案为:
(1)②③④⑥;
(2)锡兵 锡兵有坚定的信心,遇到困难不退缩,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名著可以使人陶冶情操,在经典的名著里去探索、去挖掘那些潜在的文学风格。
16.语言实践。
(1)在符合图意的四字词语后面画“√”,有几处画几处。
天高云淡  √  春意盎然  ×  鲜花盛开  × 
大雁南飞  √  稻谷金黄  √  一叶知秋  √ 
(2)根据图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写一写图画的内容。
秋天到了, 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树叶落了,稻谷金黄,农民伯伯正在田里收稻子。 
【考点】看图写词语;看图写话.
【答案】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树叶落了,稻谷金黄,农民伯伯正在田里收稻子。
【分析】考查了看图写词语、看图写话。认真观察图片,结合图片内容及题目要求完成。
【解答】(1)通过观察图片可知,树叶落了,大雁南飞,这是秋天,据此画出描写秋天的词语。
(2)结合图片内容及对秋天的了解,选择恰当的词语写一段话。
故答案为:
(1)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稻谷金黄√一叶知秋√;
(2)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田野里,树叶落了,稻谷金黄,农民伯伯正在田里收稻子。
【点评】写话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目,目的在促使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17.课文回顾。
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②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选自《海滨小城》)
(1)段①段②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2)段①中共有  4 句话。围绕着第一句话,作者分别从  树木种类多 、桉树的香味浓、 凤凰树的花开得热闹 三个方面来描写庭院的树。
(3)读段②画“ ”的句子,下面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一棵棵”“一顶顶”写出了榕树的数量很多。
B.“树叶密不透风”写出了榕树叶子又大又绿的特点。
C.将榕树比作“绿绒大伞”,写出了榕树颜色绿、树冠大、形状像伞的特点。
(4)用“ ”画出你认为最有新鲜感的语句。(只画一处就可)
【考点】语段阅读;句子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找中心句;数自然段和句子.
【答案】(1)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
(2)4 树木种类多 凤凰树的花开得热闹;
(3)B;
(4)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分析】语段选自《海滨小城》。本文用优美的语句,描写了海滨小城美丽的景色,通过描写小城地庭院、公园以及街道,表达了作者对海滨小城的热爱与赞美。
【解答】(1)考查找中心句。中心句可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其位置一般在段首或者段尾。找中心句首先要理解文段的大致内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小城庭院里栽的树,所以第一段中心句是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里都栽了很多树。第二段主要围绕小城里的花园,所以中心句为小城的花园更美。第三段主要讲了小城里的街道,所以中心句为小城的街道也美。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可知,段①中共有4句话。围绕着第一句话,作者分别从树木种类多、桉树的香味浓、凤凰树的花三个方面来描写庭院的树。
(3)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A、C正确。B.有误,“树叶密不透风“可以看出榕树叶子非常茂密,但无法体现出“又大又绿”的特点。故选:B。
(4)考查了积累句子。文中句子“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作者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榕树的茂盛与大。
故答案为:
(1)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
(2)4 树木种类多 凤凰树的花开得热闹;
(3)B;
(4)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点评】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是做题关键,题干都是与理解文章内容有关的,所以做阅读题必须学会归纳总结。
18.阅读。
可爱的大熊猫
①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它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皮毛滑滑的,头和身子是白的,四肢是黑的。它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黑耳朵,还有两个圆圆的黑眼圈,可爱极了!
②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箭竹,既脆又略带甜味。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大熊猫的食量可大了,一天要消耗十几千克的箭竹呢。
③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一到小溪旁,它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然后,它就会在河边躺上几个钟头。躺够了,它才慢腾腾地爬起来,摆动着胖乎乎的身子,寻找食物去了……
④大熊猫以它那逗人喜爱的形象、迟缓有趣的动作、温和稳重的性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国曾经把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一些友好国家,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1)“罢休”的“罢”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停,歇;②免去(官职);③完了,毕。在“罢休”中应选第  ① 种解释。
(2)文章中的关键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句话的意思,用波浪线画出第②③自然段的关键句。
(3)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熊猫,因为它形象  逗人喜爱 、动作  迟缓有趣 、性情  温和稳重 ,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 和平友好的使者 ”。
(4)读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5)我也能用上一连串的动词写一写我喜欢的小动物。
【考点】说明文;字词理解与赏析;内容理解与概括;找关键词句;扩展写话.
【答案】(1)①;
(2)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
(3)逗人喜爱 迟缓有趣 温和稳重 和平友好的使者;
(4)咬断、扯掉、撕开、左一口、右一口、吃;
(5)小花猫先用鼻子嗅嗅鱼,然后把爪子紧紧地按在“战利品”上,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了两下鱼的身体,接着咬住鱼,不紧不慢地咀嚼起来。
【分析】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饮食习惯。大熊猫作为“和平友好的使者”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我们都应当保护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解答】(1)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罢休”的意思是停止进行。“罢休”的“罢”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停,歇;②免去(官职);③完了,毕。在“罢休”中应解释为“停,歇”。故选①。
(2)考查找关键句。一段话的关键句也就是这段话的中心意思的体现。短文第②段围绕“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这句话主要讲了大熊猫是怎样吃竹子的。因此,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短文第③段围绕“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这句话主要介绍了大熊猫喝水的有趣过程:他先用爪子刨一个小水洼,然后就咕噜咕噜地喝起来。水洼里的水喝干了又流满,流满了又被喝干。直到再也喝不下了,大熊猫才罢休。因此,“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这句话就是这一段的关键句。
(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阅读这篇短文可知,短文主要介绍了大熊猫的外貌特征,饮食习惯。然后告诉我们,世界各国人民都喜爱熊猫,因为它形象逗人喜爱、动作迟缓有趣、性情温和稳重,人们都亲切地称它是“和平友好的使者”。
(4)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短文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大熊猫先把这些竹子咬断,再一根一根地扯掉竹枝,然后撕开竹皮,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这句话具体描写了大熊猫是怎样吃竹子的,其中“咬断”“扯掉”“撕开”“左一口”“右一口”“吃”都是描写熊猫动作的词语。
(5)考查扩展写话。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运用恰当的动作描写,写一写我喜欢的小动物即可。小花猫先用鼻子嗅嗅鱼,然后把爪子紧紧地按在“战利品”上,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了两下鱼的身体,接着咬住鱼,不紧不慢地咀嚼起来。
故答案为:
(1)①;
(2)大熊猫最喜欢吃箭竹。大熊猫喝水的过程很有意思;
(3)逗人喜爱 迟缓有趣 温和稳重 和平友好的使者;
(4)咬断、扯掉、撕开、左一口、右一口、吃;
(5)小花猫先用鼻子嗅嗅鱼,然后把爪子紧紧地按在“战利品”上,张开嘴,伸出舌头舔了两下鱼的身体,接着咬住鱼,不紧不慢地咀嚼起来。
【点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