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模拟测试(提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卷
1.(2024 凉州区校级开学)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缈(piāo) 掺和(cān) 赐给(cì) 随声附和(hè)
B.炫耀(xuàn) 愚蠢(cǔn) 踪迹(jì) 骇人听闻(hài)
C.妥当(tuǒ) 御聘(pìn) 钦(qīn)差 莽莽榛榛(zhēn)
D.呈报(chéng) 躇步(chú) 庇护(pì) 不可救药(jiù)
2.(2024春 凉州区校级期末)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迁徒 频繁 雾霭 滑翔
B.鸭蹼 试探 暄嚷 弥曼
C.凋零 邀请 赌注 覆盖
D.枯燥 香蒲 狩猎 想象
3.(2024春 安州区期末)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4.(2024 保山模拟)分享会结束时,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经典阅读之路上,做到《诫子书》中诸葛亮所提倡的“宁静致远”。这句格言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创作书法作品,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燕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5.(2024 涪城区开学)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6.(2024秋 北海期末)名胜古迹对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请你为九江琵琶亭找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A.三月春雨春妩媚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半入江风半入云
7.(2024 贵州模拟)整本书阅读。
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
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
A.《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B.《朝花夕拾》中的鲁迅。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周恩来。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徐特立。
8.(2024秋 宿迁期末)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无所不精。
③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
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②①⑥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③④⑥②⑤
9.(2024秋 德城区期末)同学们总结了古诗中典型意象的运用规律,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意象,就是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B.我们可以借助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C.“峨眉山月半轮秋”中的“峨眉山”就是一个意象。
D.由于“柳”与“留”谐音,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柳表达离别不舍之情。
1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末)选出下列句子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一项(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D.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11.(2024 海门区校级开学)名句、文化常识填空。
(1)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
(2)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教,然后知困。 (《礼记 学记》)
(6)沾衣欲湿杏花雨,   。 (志南和尚《绝句》)
(7)明月别枝惊鹊,   。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将月亮人格化,传神地表达了对朋友关切、担忧的诗句是:“   ,   。”诗题中“左迁”的意思是    。
12.(2024 凉州区三模)综合性学习。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    项,理由: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13.(2024秋 德清县期末)“经典寻美”站同学读完《朝花夕拾》后,设计了如图的鲁迅先生朋友圈。请你根据《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任意选择两位人物完成评论。
今天通宵写作业,眼睛 像极了大熊猫。
日本留学路漫漫啊,哎,今日又得以泡面为生。
长妈妈:   
寿镜吾先生:   
周树人回复寿镜吾先生:   
衍太太:   
范爱农:   
周树人回复范爱农:没事儿,我给他设了朋友圈权限,他看不到的。
14.(2024秋 广平县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春
(元)白朴
春山嗳缓日和风,
闲干楼阁帘栊①,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 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 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 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15.(2024秋 萧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狼子,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曰:“狼子野心,诚不谬也!”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的名字,志异是    。
(2)下列加点学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    
②方欲行    
③就枕将寐   
④伪睡以俟   
(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16.(2024秋 枣强县期中)课内阅读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段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开头,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你根据第二段内容,具体说明下点小雪后,景色“妙”在何处?
(4)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2024春 龙江县期末)阅读《一年四季》,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转眼,在这校园里,住了将近一年了。先是雪如花,再是花如雪。紧接着绿荫遮住了夏天,一进校门,就觉得猛然一阵凉意,因为树多,火热仿佛挤不进来。然后不知不觉,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的颜色涂了满园。仍然是不知不觉,叶子一片片落尽了,秋天的艳丽消失了。隆冬带着北风,呼啸着,旋转着,又来到这里。
②时间的流逝,在学校里表现得最鲜明的倒不是景物的变化,而是知识的积累,新人的成长。那些年轻人,是怎样地紧紧抓住时间,怎样地刻苦学习啊!看见他们,总有一种可以十分信任的感觉。一年来,我几乎是每个清晨,都到湖边去散步。在路上,常常看见许多学生,背着大书包,捧着一本书,大声念着外文,满脸专注的神色,大张着嘴,好像要把书一口吞下去似的。在几个教学楼中间的菜地里,总是有许多站着、坐着读书的身影。
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几分傻气的小伙子。还是年初时,一个下着小雪的清晨,天色阴沉沉的,我沿着碎石子的甬道,往湖边去。在山坡下的湖岸上,有一个学生,正在大声念着《石壕吏》。雪花落满了一身,他却毫不觉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只管一遍又一遍地念。他那浓重的北方乡村的口音,仿佛给老杜的诗更添了几分深厚。因为站得久了,他的一身和雪地变成了一片,嘴里的热气和着诗句有节奏地往结冰的小池上飘去。
④雪消了,冰化了,杨柳又发了新芽,从嫩黄变成新绿,长成长长的柳线,垂在湖面上了,这小伙子仍是每天站着读诗。杜甫的主要作品读完了,又读李白。他曾把《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成“天老”,可是第二天就更正,大声又读了好几遍。荷花开了又谢了,水面上还留着几株残荷。他已经背会了盛唐的那些大家,读起“碧城十二曲阑干”了。
⑤我自己从没下功夫背过书,常对人说,凡是读一遍记不得的,就不是好文章。可是这小伙子学习的毅力是这样感人,我好像懂了,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学到点什么吧,哪怕最容易学的。
⑥立冬过了,天气还很暖和。有一天下午,我骑车经过体育场。正是锻炼的时间,学生们正在打球。忽然,一个球从车轮前滚过,紧接着一个人直跑过来向球扑去。车子差一点儿撞上他,我连忙从车上跳了下来。这时,我眼前晃过那一撮滋着的头发,原来这就是那个念唐诗的小伙子!看他那专心的神气,我明白了,他打起球来,也是这样全力以赴的。
⑦“你这人真是!打个球也拼命!”一个同学说他,“别打了,明天还测验呢!”
⑧他抱着球,瞄准,投篮,命中,然后说:“你老是光顾得考试!”还是那浓重的质朴的北方乡村的口音,音调是亲切的、友善的。我知道,他的刻苦学习,是有着比考试更大许多的东西在指引着他,支持着他。
⑨后来机缘凑巧,参加了一次学生的班会,我才更懂得其中的道理。年尽岁除,他们准备考试了,所以要讨论一下迎接考试的态度,也就是学习的态度。那有几分傻气的小伙子恰在这一班。大家嚷嚷时间不够用,他只闷着头不开口。有人就说:“关黑子基础本来差,一年的工夫,真得刮目相看了。他做班级的工作也尤其热心。”
⑩关黑子的头发似乎更滋起来了。他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一边说:“咱们不能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前途,那和图谋升官发财不是一样吗!我是为我的家乡,为我们的……”窗外林立的科学大楼,仿佛就是祖国的丰沃无边的土地。他说话远不如读诗清楚,其实这话说着比做着容易得多。也许因为有陌生人在吧,黑脸直发红,话也没说完,就停住了。不过大家都明白了,也并不觉得他答非所问。我到现在还不明白的是,“关黑子”这三个字是他的名字呢,还是绰号。
从学生宿舍出来,见四面高楼,灯火辉煌。新的一年四季即将到来,有的班在准备新年联欢的节目。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联想起古希腊一位大数学家阿基米德。这位大数学家因为专心做学问,敌人打进城来都不知道,还呵斥入侵的敌兵不要践踏他在地上画的图形,竟因之被一个小兵一刀断送了性命。
我们的祖国给青年们安排了多好的学习生活啊!只管思索吧,只管钻研吧,让你的一年四季都燃烧着,发着光亮,回顾时感到收获的欢喜吧。只是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己的不会被践踏的国家,而你的每一个一年四季,也都应该是为了祖国的将来啊。
(选自《宗璞文集》,有删改)
(1)选文叙述了多件关于关黑子的事迹,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关黑子?请完成表格内容。
主要事迹 人物形象
无论冷暖,湖边背诵唐诗 ①   
②    劳逸结合,做事认真
热心班级工作 ③   
当着众人面说话时,他黑脸直发红,话没说完,就停住了 ④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年的时间中,作者发现了许多学生不同的读书情景,表现了他们读书的专注和认真。
B.由第②段中“我几乎是每个清晨,都到湖边去散步”一句可知,作者在本文中回忆的是清晨见闻。
C.文章通过描写关黑子读书、班会发言等事件,表现了他刻苦好学的精神和建设家乡的志向。
D.本文以季节变化为明线,记叙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以关黑子为暗线,表达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然后不知不觉,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的颜色涂了满园。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⑩段画横线句子。
他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一边说:“咱们不能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前途,那和图谋升官发财不是一样吗?我是为我的家乡,为我们的……”
(5)本文的标题《一年四季》带给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一年四季》这一标题的含义。
期末模拟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4 凉州区校级开学)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缈(piāo) 掺和(cān) 赐给(cì) 随声附和(hè)
B.炫耀(xuàn) 愚蠢(cǔn) 踪迹(jì) 骇人听闻(hài)
C.妥当(tuǒ) 御聘(pìn) 钦(qīn)差 莽莽榛榛(zhēn)
D.呈报(chéng) 躇步(chú) 庇护(pì) 不可救药(jiù)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掺和”的“掺”应读“chān”;
B.有误,“愚蠢”的“蠢”应读“chǔn”;
C.正确;
D.有误,“庇护”的“庇”应读“bì”。
故选:C。
2.(2024春 凉州区校级期末)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迁徒 频繁 雾霭 滑翔
B.鸭蹼 试探 暄嚷 弥曼
C.凋零 邀请 赌注 覆盖
D.枯燥 香蒲 狩猎 想象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形。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有误,“迁徒”的“徒”应写作“徙”。
B.有误,“暄嚷”的“暄”应写作“喧”,“弥曼”的“曼”应写作“漫”。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3.(2024春 安州区期末)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C.目前,一些厂商在广告上弄虚作假,对自己的产品大事渲染,以此误导群众,骗取不义之财,这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D.日本军国主义者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常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褒贬不当。
故选:D。
4.(2024 保山模拟)分享会结束时,老师鼓励同学们在经典阅读之路上,做到《诫子书》中诸葛亮所提倡的“宁静致远”。这句格言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他们挥毫泼墨,创作书法作品,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对下面书法作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是行书,笔画洒落有致,风格秀逸多姿。
B.第二幅是隶书,结构古雅端整,笔意朴实淳厚。
C.第三幅是篆书,横笔蚕头燕尾,线条匀净修长。
D.第四幅是楷书,形体方正端庄,结构严谨有度。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书法字体赏析。
【解答】ABD.正确。
C.有误,“蚕头燕尾”是隶书的特点,不是篆书。
故选:C。
5.(2024 涪城区开学)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C.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D.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掌握。首先要理解语句,然后结合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使用正确与否。
【解答】A.这里是独立引用,前面有冒号,结尾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内;
B.“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是独立的问句,故此处逗号应改为问号;
C.使用正确;
D.“清亮”后的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这里描述的是天空的湛蓝状态,属于句子内部的停顿,不用分号。
故选:C。
6.(2024秋 北海期末)名胜古迹对联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请你为九江琵琶亭找出合适的下联(  )
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A.三月春雨春妩媚 B.一味清凉上月时
C.二分明月万梅花 D.半入江风半入云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上下联的字数、结构相同,内容相近或相反。
【解答】上联结构:一弹流水/一弹月,前后为并列关系,都是由“数量词+名词”的结构组合而成。四个选项中与此结构相同的只有“半入江风半入云”。
故选:D。
7.(2024 贵州模拟)整本书阅读。
下面名著片段中的“他”是(  )
他是一个大官僚家庭的儿子,祖父曾任清朝大官,父亲是个杰出的教书先生。……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在巴黎帮助组织中国共产党。
A.《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
B.《朝花夕拾》中的鲁迅。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周恩来。
D.《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徐特立。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及情节。
【解答】结合原著可知,选文是对周恩来的介绍。
故选:C。
8.(2024秋 宿迁期末)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无所不精。
③就这样,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
万里路”。
⑥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A.②①⑥④③⑤ B.②①④③⑥⑤ C.①⑥④③⑤② D.①③④⑥②⑤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首先是②句,总写泰戈尔的成就。接着是①,分析父亲对他的巨大影响。然后是⑥,开始写父亲带泰戈尔去旅游。接着是④,写泰戈尔父子的旅途安排。再接着是③,总结他们的旅游生活。最后是⑤,总结介绍父亲如何教育泰戈尔要“行万里路”。
故选:A。
9.(2024秋 德城区期末)同学们总结了古诗中典型意象的运用规律,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意象,就是寄托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B.我们可以借助意象来理解诗人的情感。
C.“峨眉山月半轮秋”中的“峨眉山”就是一个意象。
D.由于“柳”与“留”谐音,古代诗歌中常常用柳表达离别不舍之情。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句子“月”是意象。
故选:C。
10.(2024秋 凉州区校级期末)选出下列句子中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的一项(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B.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D.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方法的辨析。解答本题需要认真阅读题干,根据各种语言表达方式的特点进行辨析。
【解答】ABD.句中使用的是记叙的语言表达方式;
C.句中使用的是议论的语言表达方式。
故选:C。
11.(2024 海门区校级开学)名句、文化常识填空。
(1)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
(2)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4)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5)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礼记 学记》)
(6)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和尚《绝句》)
(7)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将月亮人格化,传神地表达了对朋友关切、担忧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诗题中“左迁”的意思是  被贬 。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我言秋日胜春朝
(2)草色遥看近却无(注意“遥”的书写)
(3)学而不思则罔
(4)潮平两岸阔(注意“潮”的书写)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吹面不寒杨柳风
(7)清风半夜鸣蝉
(8)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被贬
12.(2024 凉州区三模)综合性学习。
家风,即门风,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某校开展“优良家风,我传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寻家风】以下是活动小组搜集到的有关家风的材料。
材料一
在宗祠的大门上,经常可以看到“德泽源流远,家风世代长”之类的对联;厅堂上挂有“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忠孝廉洁”的牌匾。这些大多是一家或一族的祖训。
材料二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我的母亲》)
材料三
“学父亲做人,学父亲做事,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学父亲赤子情怀,学父亲的俭朴生活”。
(摘自《习近平的家风:从父亲身上学到五件事》)
从以上材料中,你发现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把优良的家风传承下来?
(2)【展家风】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你想请书法家写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哪项?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A.家和万事兴
B.天道酬勤
C.百善孝为先
选  A 项,理由: 俗语说“家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明家庭和睦才是兴旺的基础。选这一条幅,可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3)【扬家风】老师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本次活动。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整。
上联:长辈言传 身教 明祖训
下联:子孙心领神会承 家风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解答时,联系题干要求,通读材料,结合实际生活,合理概括即可。从材料一可知传承优良的家风可以学习先人留下的祖训;从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传承优良的家风可以学习父母。
(2)本题考查名句理解和表达能力。解答时,先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家风。再分析题干所给的家风的不同:A是强调“和”,B是强调“勤劳”,C则是强调“孝道”。说明理由时,紧密结合对应的家风说明即可。本题为开放式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3)本题考查对联。解答时,结合题干所给示例,提取其句式结构,恰当组织语言,对仗工整即可。上联横线处应对应下联的成语“心领神会”,因此上联对应的应该是成语“言传身教”;下联横线处应对上联的“祖训”,与“祖训”意思相对的、材料中又有提到的,可用“家风”一词。
答案:
(1)学习先人留下的祖训;向父母学习。
(2)示例一:选A。理由:俗语说“家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明家庭和睦才是兴旺的基础。选这一条幅,可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示例二:选B。理由:家庭要过上好日子,不能指望投机取巧,要靠辛勤的劳动。选这一条幅,就是提醒家人要把勤劳作为持家、致富的根本途径。
示例三:选C。理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选这一条幅,就是时刻提醒子孙要传承孝敬长辈的优良家风。
(3)身教 家风
【解答】(1)学习先人留下的祖训;向父母学习。
(2)示例一:选A。理由:俗语说“家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明家庭和睦才是兴旺的基础。选这一条幅,可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示例二:选B。理由:家庭要过上好日子,不能指望投机取巧,要靠辛勤的劳动。选这一条幅,就是提醒家人要把勤劳作为持家、致富的根本途径。
示例三:选C。理由: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选这一条幅,就是时刻提醒子孙要传承孝敬长辈的优良家风。
(3)身教 家风
13.(2024秋 德清县期末)“经典寻美”站同学读完《朝花夕拾》后,设计了如图的鲁迅先生朋友圈。请你根据《朝花夕拾》的整本书阅读,任意选择两位人物完成评论。
今天通宵写作业,眼睛 像极了大熊猫。
日本留学路漫漫啊,哎,今日又得以泡面为生。
长妈妈: 通宵不好,招鬼的!明天起来用红布洗脸,这样去邪!还有泡面是什么?别乱吃东西。 
寿镜吾先生: 没想到当初那调皮的孩子今儿有了出息,居然去了日本留学?树人,你在日本可要好好学习啊,认真完成功课,别像儿时那般贪玩了。 
周树人回复寿镜吾先生: 一定一定!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在日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衍太太: 通宵好啊!沾福气!你在日本若见到了喜欢吃的,玩的,就多出去浪一浪,不用担心钱,你妈定能帮你备好。 
范爱农: 现在才写作业,临时抱佛脚,将来怎能成得大器?还发朋友圈?不怕藤野先生知道了吗? 
周树人回复范爱农:没事儿,我给他设了朋友圈权限,他看不到的。
【答案】示例一:长妈妈:通宵不好,招鬼的!明天起来用红布洗脸,这样去邪!还有泡面是什么?别乱吃东西。
示例二:寿镜吾先生:没想到当初那调皮的孩子今儿有了出息,居然去了日本留学?树人,你在日本可要好好学习啊,认真完成功课,别像儿时那般贪玩了。
周树人回复寿镜吾先生:一定一定!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在日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示例三:衍太太:通宵好啊!沾福气!你在日本若见到了喜欢吃的,玩的,就多出去浪一浪,不用担心钱,你妈定能帮你备好。
实例四:范爱农:现在才写作业,临时抱佛脚,将来怎能成得大器?还发朋友圈?不怕藤野先生知道了吗?
【分析】《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语言表达。解答时,首先把握人物形象,再结合情境组织语言进行回答。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寿镜吾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说“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在鲁迅眼中,他是一个博学方正的,很慈祥的老师。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他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范爱农是个性格倔强、落落寡欢、富有正义感的爱国知识分子。
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如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小人充满厌恶之情。
示例:
第一空,树人少爷,看到你在日本留学这么辛苦,真是心疼。我虽然只是个下人,但也一直祈祷你平安健康。
第二空,树人,看到你这般努力,老夫深感欣慰。在日本留学不易,你要坚持住,不要轻言放弃。
第三空,谢谢先生的关心和鼓励,我一定会努力坚持下去,不辜负您的期望。
第四空,树人,听说你在日本留学,别一个劲的学习,多出去走走看看,感受下异国风情。
第五空,平日不努力,晚上赶作业,未来又怎能取得真正的成就?还敢发动态炫耀?难道不怕老师发现你浮躁了吗?
答案:
示例一:长妈妈:通宵不好,招鬼的!明天起来用红布洗脸,这样去邪!还有泡面是什么?别乱吃东西。
示例二:寿镜吾先生:没想到当初那调皮的孩子今儿有了出息,居然去了日本留学?树人,你在日本可要好好学习啊,认真完成功课,别像儿时那般贪玩了。
周树人回复寿镜吾先生:一定一定!我一定不负您的期望,在日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示例三:衍太太:通宵好啊!沾福气!你在日本若见到了喜欢吃的,玩的,就多出去浪一浪,不用担心钱,你妈定能帮你备好。
实例四:范爱农:现在才写作业,临时抱佛脚,将来怎能成得大器?还发朋友圈?不怕藤野先生知道了吗?
14.(2024秋 广平县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天净沙 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 春
(元)白朴
春山嗳缓日和风,
闲干楼阁帘栊①,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 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 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 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 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2)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 春》这首小令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凄凉的色彩,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对比两首诗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小令内容的基础上,分别理解句子表达的情感,然后分析不同即可。在了解《天净沙 秋思》的基础上来分析,“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感是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了解这首小令的内容,“小桥流水飞虹”的意思是: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抒发了诗人高兴的心情。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这首小令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虹”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之情。
答案:
(1)B。
(2)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 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译文:
《天净沙 秋思》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天净沙 春》
桃红柳绿的春山,煦暖的阳光照耀,和柔的东风吹拂,楼阁上高卷起帘拢,倚栏干远望。杨柳垂条,秋千轻晃,院长子里静悄悄。院长外黄莺啼鸣,春燕飞舞;小桥之下流水飘满落红。
15.(2024秋 萧县期末)文言文阅读。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狼子,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曰:“狼子野心,诚不谬也!”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甲】文选自蒲松龄的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的名字,志异是  记述奇异的事情 。
(2)下列加点学在文中的意思。
①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 
②方欲行  刚 
③就枕将寐 睡觉 
④伪睡以俟 等待 
(3)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②狼子野心,信不诬哉!
(5)阅读【甲】【乙】两文后你体会到狼的本性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答案】(1)记述奇异的事情
(2)①连接,紧跟。
②刚。
③睡觉。
④等待。
(3)D
(4)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狡猾,贪婪,凶残。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户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户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户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户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富人偶然得到两只狼崽,将它们和自家的狗混养在一起,早些时候,倒也和狗平安相处。(两只小狼)稍稍长大些,但还是比较驯服的,渐渐地(富人)竟然忘记它们是狼。有一天白天,富人在客厅里休息,睡着后忽然听到许多狗“汪汪”地发出咆哮的吼叫声,他惊醒一看,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于是依旧准备睡觉,但是,狗又像刚才一样叫。他想不对劲,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才发现原来那两只狼想等他睡去没防备时去咬他喉咙,忠心的狗发现了狼的企图,便阻止狼,不让他靠近主人。富人知道后立即把狼杀掉,并把他们的皮扒了,说:“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
狼本性凶恶,实际上没有诬蔑它们啊!但是凶恶本性只不过是隐藏起来罢了,表面对别人好,可心中,却怀着不利于别人的想法,这可不仅仅是野心了。野兽这样凶残,这个人为什么还要养它,给自己制造祸害呢?
【解答】(1)本题考查常识的积累。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意思是记述奇异的故事。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缀:连接,紧跟。
②句意为:屠夫刚想要走。方:刚。
③句意为:于是依旧准备睡觉。寐:睡觉。
④句意为:便假装睡着来看怎么回事。俟:等待。
(3)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A.有误,应断句为: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有误,应断句为: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有误,应断句为:目/似瞑,意/暇甚;
D.正确。
故选:D
(4)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有:大,十分;窘,窘迫;恐,害怕;敌,攻击;句子翻译为: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句中重点词有:野心,本性凶残;信,确实;诬,捏造;句子翻译为: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本题考查写作对象性格特点的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对象都是狼,“狼亦黠矣”“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表现出狼的阴险、狡猾、奸诈。
答案:
(1)记述奇异的事情
(2)①连接,紧跟。
②刚。
③睡觉。
④等待。
(3)D
(4)①屠户非常为难,害怕前后遭受他们的攻击。
②狼崽子本性凶残,确实不是捏造啊!
(5)狡猾,贪婪,凶残。
16.(2024秋 枣强县期中)课内阅读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文段中加点的“它们”指代的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二段开头,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你根据第二段内容,具体说明下点小雪后,景色“妙”在何处?
(4)本段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文段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先生在英国讲学六年之久,英国的雾气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去了西南地区,因此来到被誉为“泉城”的山东省会济南后,感受非常强烈。标题“济南的冬天”,简洁明了了地点,节令。告诉读者,它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冬天。因此他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老舍先生还善于描述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解答】(1)本题考查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此类题通常注意它附近的上下文可以找到答案。“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读原文可见,“它们”指的就是“这一圈小山”。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划线句把“这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好像”是喻词,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通常有生动形象的效果,这一比喻写出了小山慈祥、体贴的特点,有生动形象的效果。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无论从山上、山尖,还是山坡、山腰都突出了山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山坡: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读者以动人的、动态的生活实感。黄昏: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娇美的感觉。整段突出了作者对小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题要结合全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句话突出了济南冬天秀气的特点,满含着作者的怜爱之情。
答案:
(1)这一圈小山。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
(3)①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②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4)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怜爱之情。
17.(2024春 龙江县期末)阅读《一年四季》,完成下面小题。
①一转眼,在这校园里,住了将近一年了。先是雪如花,再是花如雪。紧接着绿荫遮住了夏天,一进校门,就觉得猛然一阵凉意,因为树多,火热仿佛挤不进来。然后不知不觉,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的颜色涂了满园。仍然是不知不觉,叶子一片片落尽了,秋天的艳丽消失了。隆冬带着北风,呼啸着,旋转着,又来到这里。
②时间的流逝,在学校里表现得最鲜明的倒不是景物的变化,而是知识的积累,新人的成长。那些年轻人,是怎样地紧紧抓住时间,怎样地刻苦学习啊!看见他们,总有一种可以十分信任的感觉。一年来,我几乎是每个清晨,都到湖边去散步。在路上,常常看见许多学生,背着大书包,捧着一本书,大声念着外文,满脸专注的神色,大张着嘴,好像要把书一口吞下去似的。在几个教学楼中间的菜地里,总是有许多站着、坐着读书的身影。
③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有几分傻气的小伙子。还是年初时,一个下着小雪的清晨,天色阴沉沉的,我沿着碎石子的甬道,往湖边去。在山坡下的湖岸上,有一个学生,正在大声念着《石壕吏》。雪花落满了一身,他却毫不觉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只管一遍又一遍地念。他那浓重的北方乡村的口音,仿佛给老杜的诗更添了几分深厚。因为站得久了,他的一身和雪地变成了一片,嘴里的热气和着诗句有节奏地往结冰的小池上飘去。
④雪消了,冰化了,杨柳又发了新芽,从嫩黄变成新绿,长成长长的柳线,垂在湖面上了,这小伙子仍是每天站着读诗。杜甫的主要作品读完了,又读李白。他曾把《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成“天老”,可是第二天就更正,大声又读了好几遍。荷花开了又谢了,水面上还留着几株残荷。他已经背会了盛唐的那些大家,读起“碧城十二曲阑干”了。
⑤我自己从没下功夫背过书,常对人说,凡是读一遍记不得的,就不是好文章。可是这小伙子学习的毅力是这样感人,我好像懂了,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学到点什么吧,哪怕最容易学的。
⑥立冬过了,天气还很暖和。有一天下午,我骑车经过体育场。正是锻炼的时间,学生们正在打球。忽然,一个球从车轮前滚过,紧接着一个人直跑过来向球扑去。车子差一点儿撞上他,我连忙从车上跳了下来。这时,我眼前晃过那一撮滋着的头发,原来这就是那个念唐诗的小伙子!看他那专心的神气,我明白了,他打起球来,也是这样全力以赴的。
⑦“你这人真是!打个球也拼命!”一个同学说他,“别打了,明天还测验呢!”
⑧他抱着球,瞄准,投篮,命中,然后说:“你老是光顾得考试!”还是那浓重的质朴的北方乡村的口音,音调是亲切的、友善的。我知道,他的刻苦学习,是有着比考试更大许多的东西在指引着他,支持着他。
⑨后来机缘凑巧,参加了一次学生的班会,我才更懂得其中的道理。年尽岁除,他们准备考试了,所以要讨论一下迎接考试的态度,也就是学习的态度。那有几分傻气的小伙子恰在这一班。大家嚷嚷时间不够用,他只闷着头不开口。有人就说:“关黑子基础本来差,一年的工夫,真得刮目相看了。他做班级的工作也尤其热心。”
⑩关黑子的头发似乎更滋起来了。他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一边说:“咱们不能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前途,那和图谋升官发财不是一样吗!我是为我的家乡,为我们的……”窗外林立的科学大楼,仿佛就是祖国的丰沃无边的土地。他说话远不如读诗清楚,其实这话说着比做着容易得多。也许因为有陌生人在吧,黑脸直发红,话也没说完,就停住了。不过大家都明白了,也并不觉得他答非所问。我到现在还不明白的是,“关黑子”这三个字是他的名字呢,还是绰号。
从学生宿舍出来,见四面高楼,灯火辉煌。新的一年四季即将到来,有的班在准备新年联欢的节目。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联想起古希腊一位大数学家阿基米德。这位大数学家因为专心做学问,敌人打进城来都不知道,还呵斥入侵的敌兵不要践踏他在地上画的图形,竟因之被一个小兵一刀断送了性命。
我们的祖国给青年们安排了多好的学习生活啊!只管思索吧,只管钻研吧,让你的一年四季都燃烧着,发着光亮,回顾时感到收获的欢喜吧。只是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己的不会被践踏的国家,而你的每一个一年四季,也都应该是为了祖国的将来啊。
(选自《宗璞文集》,有删改)
(1)选文叙述了多件关于关黑子的事迹,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关黑子?请完成表格内容。
主要事迹 人物形象
无论冷暖,湖边背诵唐诗 ① 热爱学习 
② 考试前全力以赴打球  劳逸结合,做事认真
热心班级工作 ③ 责任感强 
当着众人面说话时,他黑脸直发红,话没说完,就停住了 ④ 憨厚质朴 
(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在一年的时间中,作者发现了许多学生不同的读书情景,表现了他们读书的专注和认真。
B.由第②段中“我几乎是每个清晨,都到湖边去散步”一句可知,作者在本文中回忆的是清晨见闻。
C.文章通过描写关黑子读书、班会发言等事件,表现了他刻苦好学的精神和建设家乡的志向。
D.本文以季节变化为明线,记叙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以关黑子为暗线,表达对青年的殷切期望。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①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然后不知不觉,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的颜色涂了满园。
(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⑩段画横线句子。
他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一边说:“咱们不能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前途,那和图谋升官发财不是一样吗?我是为我的家乡,为我们的……”
(5)本文的标题《一年四季》带给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一年四季》这一标题的含义。
【答案】(1)①热爱学习;②考试前全力以赴打球;③责任感强;④憨厚质朴
(2)B
(3)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颜色多样,把校园点缀的色彩斑斓,表达了对校园的喜爱。(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关黑子希望自己求学之后建设家乡和祖国的坚定的心理,表现他热爱家乡。
(5)浅意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一年四季指季节的轮换;深意指校园中以关黑子为代表的一年四季认真学习的学生,突出青年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图强的品质;每个青年的一年四季,正是祖国的将来,青年的一年四季正预示着祖国未来的希望。
【分析】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记述了学生们充实美好的校园生活,以“关黑子”这一人物为暗线,随着季节的变化记录,他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不同状态,传达出作者对青年一代的美好期望。每个青年的一年四季,正是祖国的将来,青年的一年四季正预示着祖国未来的希望。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概括和人物形象分析。①根据提示“无论冷暖,坚持在湖边背诵唐诗”可知,定位到第③段,根据第③段“雪花落满了一身,他却毫不觉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只管一遍又一遍地念。他那浓重的北方乡村的口音,仿佛给老杜的诗更添了几分深厚”可知,他无论冷暖都在湖边背唐诗,连雪落满深深也浑然不觉,由此可知他是一个热爱学习、刻苦勤奋的人。②根据提示“劳逸结合,做事认真”可知,定位到第⑧段,根据第⑧段“他抱着球,瞄准,投篮,然后说:‘你老是光顾得考试!’还是那浓重的质朴的北方乡村的口音”再结合第⑦段“你这人真是!打个球也拼命!”“别打了,明天还测验呢!”可知,哪怕第二天要考试,此刻在打球,他也是全力以赴,故人物表现是考试前专心打球。③根据提示“热心班级工作”可知,定位到第⑨段和第⑩段,根据第⑨段“有人就说:‘关黑子基础本来差,一年的工夫,真得刮目相看了。他做团的工作尤其热心’”和第⑩段“他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一边说:‘咱们不能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前途,那和图谋升官发财不是一样吗!我是为我的家乡,为我们的……’”可知,关黑子或许曾经基础不好,但是他能热心班级工作,他认为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应为了家乡为了祖国而学习,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理想远大,责任感强,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④根据提示“当着众人的面说话时,他黑脸直发红,话没说完,就停住了”可知,定位到第⑩段,根据第⑩段“他说话远不如读诗清楚。其实这话说着比做着容易得多。也许因为有陌生人在吧,黑脸直发红,就停住了。不过大家都明白了,也并不觉得他答非所问。我到现在还不明白的是,‘关黑子’这三个字是他的名字呢,还是绰号”可知,他在陌生人前说话脸色直发红,话还没说完就停住了,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B.错误。结合⑥段的“有一天下午,我骑车经过体育场……他打起球来,也是这样全力以赴的”可知,看见小伙子打篮球这段回忆是发生在下午,可见“作者在本文中回忆的是清晨见闻”分析有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根据第①段“然后不知不觉,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把色彩涂了满园”可知,“涂”把各样树叶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秋天校园里各种树叶颜色丰富多彩,突出表现了鲜红的、金黄的各样树叶把校园装点的色彩斑斓的情状,表达了作者对校园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根据第⑩段“他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一边说:‘咱们不能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只为自己的前途,那和图谋升官发财不是一样吗?我是为我们的……’”可知,“指”是动作描写,说的话是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关黑子努力学习的目的是希望自己求学之后能够建设家乡和报效祖国的坚定心理,而不是只为个人前途和和图谋升官发财,突出了“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责任感,表达了“我”对他的赞美之情。
(5)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可知,标题“一年四季”的表面含义是指校园的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第 段“只管思索吧,只管钻研吧,让你的一年四季都燃烧着,回顾时感到收获的欢喜吧。只是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切,而你的每一个一年四季,也都应该是为了祖国的将来啊”可知,深层含义是指青年一代应该像关黑子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树立远大理想,厚植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勤奋刻苦,努力成才。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记述了学生们充实美好的校园生活,以“关黑子”这一人物为暗线,随着季节的变化记录,他在校园学习生活的不同状态,传达出作者对青年一代的美好期望。每个青年的一年四季,正是祖国的将来,青年的一年四季正预示着祖国未来的希望。
答案:
(1)①热爱学习;②考试前全力以赴打球;③责任感强;④憨厚质朴
(2)B
(3)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叶颜色多样,把校园点缀的色彩斑斓,表达了对校园的喜爱。(4)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关黑子希望自己求学之后建设家乡和祖国的坚定的心理,表现他热爱家乡。
(5)浅意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一年四季指季节的轮换;深意指校园中以关黑子为代表的一年四季认真学习的学生,突出青年珍惜时间,努力奋发图强的品质;每个青年的一年四季,正是祖国的将来,青年的一年四季正预示着祖国未来的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